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3500000 ~ 7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18次
高克恭(元)
引首:29.5×94 cm. 约2.5平尺;画心:30×272 cm. 约7.3平尺;题跋:29.5×135 cm. 约3.6平尺
绢本设色
【款识】渺渺春溪曲,藂藂绿树堆。山光云外起,帆影镜中来。杰阁瞰蛟窟,虚齐出凤台。悠悠湖海客,对此重徘徊。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望画并题。房山高克恭。
【钤印】房山高氏(朱文)
【鉴藏印】华氏补庵、子子孙孙永保、浏阳李鸿球韵清鉴藏、小圃所藏(朱文)、有明范易世家、史伯、百廷之印、仲和、雪山文信(朱文)、震泽山房(朱文)、钱囗之印(白文)、魏国世家(白文)、宣文阁鉴书画博士印(朱文)
【题签】高房山春溪云树图,剑花楼藏。
【题跋】1.此高尚书真迹烟云澹荡,格韵俱超,果非子久山樵所能梦见也。右董文敏在端午高尚书所收房山春山云起卷中,而其画不逮此卷远甚怪,其语意乃绝似题此图,尚书疑其既是此卷之跋,而作伪者截去之别作一赝画装附之,囗人囗跋真画伪,画真跋伪亦往往如此,尚书既持此说则欲举钜觉易,此卷厺将撤彼卷之董跋移于此为延纬之合,余则以为此卷以画为主,则跋宜来从不当画友往就彼此断断者两年,两家宾从频烦午桥至欲辍其匋斋至宝,如唐尉迟乙僧天王轴以相易而余终不顾卒乃由居间者摹董跋于卷末,以寝事尚书亦不吝也,然则尚书服善之心,亦吾两人好古執义之情似皆不可以不记抑,余又收之董香光画眼云,余尝见胜国时推房山鸥波居四家之右,而吴兴每遇房画辄题品作胜语,若让服不置者,在吴门得其巨轴烟云变灭,神气生动果非子久、山樵所能梦见,今此卷引首景泰晓斋一题亦引鸥波云林推服之情以为证,可见古今定评已久,固当视元四家为尤重矧,此卷之精美,盖尤为尚书经意之作乎,是则余囗午稿皆不能已于争執此而午桥不以峻拒为嫌慨,然假董跋任居间者为我摹置卷末,此谊亦易可諠乎爰为记之。光绪三十四年春三月既望,三天子都里人蔡金台书。
钤印:燕生自号君啬(朱文)
2.张大千:房山此卷卅年于先农拜师斋中得观时,余初学山水,先师为指示布局用笔设色之奇,命临抚之,今来台湾复得获观先师遆道山囗廿八年,而小圃亦不可得见,展卷法然。己亥(1959年)三月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引首】元高房山尚书春溪云树图真迹上上。
尚书在元代为四大家前辈,当时如赵松雪倪云松咸引重之至,谓子久不能梦见。观此卷益信。
景泰壬申(1452年)晓斋志。
钤印:晓斋(朱文)
【出版】1.《中国绘画史》第四卷,第60页,喜龙仁着、伦敦出版,1958年(英文版);
2.《中国古代名画选集》第二幅,中华民国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中华民国六十六年;
【著录】《剑花楼书画录》下卷第98-99页,民国60年 李鸿球。
【展览】“中国古代书画展”——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主办,韩中艺术联合会联合举办(韩国汉城,民国六十六年11月16日-26日。)
【作者简介】高克恭(元),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藏家简介】1.蔡金台,字乙楼,号啬盦,晚清时人。光绪时曾督学兰州。室收藏,喜题跋。上海博物所藏郭熙《幽谷图》及北京故宫五十八年入藏精品集之《兰亭》均有其长跋。
2.李鸿球,湖南浏阳人。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有《海棠书屋力学染录、诗存》)、剑花楼(有《剑花楼书画录、古钱币、古印鉥、古铜镜》)。早年习经济,好收藏。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著有《董其昌书画年谱》、《古钱今话》、《古印综述》、《中国古兵器》、《吴佩孚年谱》等。
3.华云(1488-1560),字从龙,号补庵,斋号绿筠窝、剑光阁,江苏无锡人。与文徵明、王宠友善。少师事邵宝,又出王守仁门。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性豪爽,喜接引人才,严嵩用事,遂乞致仕归。筑真休园,藏法书名画甚富。工文辞,著有《勾吴集》。
4.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著名中医。
5.曾熙(1861~1930),初字嗣元,更字子缉,晚号农髯,室名戏海楼,湖南衡阳人。张大千之业师,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1915年始居上海,以卖字为生。主讲石鼓书院。工书画,与李瑞清有“南曾北李”之誉。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6.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地位清高眼见宽 尽收风景入毫端
——高克恭《春溪云树图卷》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刘金库
在中国画史上,既是宰相,又是画家的人物,一共有三位:北宋的燕肃(961~1040)、元朝的高克恭(元)和明代的董其昌(1555~1636)。其中,董其昌的母亲是高克恭的玄孙女,即高克恭是董其昌的高外祖父。
燕肃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后世常称“燕龙图”,其画作《春山图》卷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李约瑟在他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中说:“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高克恭是色目世家,官至刑部尚书、翰林直学士,位尊相当于宰相。他是元代的“米芾”,在画史上是“元初三家”之一,另二位是钱选、赵孟頫。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后世常常称呼他为高房山或者高尚书。其传世作品多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即《石渠宝笈》所著录的十余件。此次上拍的《春溪云树图卷》即是高克恭传世少见的作品之一。
高克恭有首“怡然观海诗”深得文闲之精髓,早已是文人们争相传诵的好诗句: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他的画《春溪云树图卷》也是如此这般文人式的休闲,恰似“地位清高眼见宽,尽收风景入毫端。有声画意吟难了,更把瑶琴膝上弹。”
一、画卷本身考释
《春溪云树图卷》,全卷天真烂漫,元气淋漓,给人清新爽目之感。以他那熟练的“米家山水”画法,运用墨点塑造出的空蒙山色,连绵成帙。不仅是对作者心中意气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颂歌。画中大片布白的烟云、湖水呈现出一派俭约、平和的画风。似曾相识的墨戏云山、迷蒙水气,让人如坠五里迷烟,令人思接千载,多有意会。
《春溪云树图》长卷,纸本设色,纵30厘米,横272厘米。画之右方引首:元高房山尚书春溪云树图,真迹上上。尚书在元代为四大家前辈,当时如赵松雪、倪云林咸引重之至,谓子久不能梦见,观此卷益信。景泰壬申(1452年)晓斋志。(图二1)钤印:晓斋(图二2)。
卷末高克恭自题诗:渺渺春溪曲,藂藂绿树堆。山光云外起,帆影镜中来。杰阁瞰蛟窟,虚斋出凤台。悠悠湖海客,对此重徘徊。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望画并题。房山高克恭(图二3)。钤印(图二4—18)
注:华云(1488-1560),字从龙,号补庵,斋号绿筠窝、剑光阁,江苏无锡人。与文徵明、王宠友善。少师事邵宝,又出王守仁门。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性豪爽,喜接引人才,严嵩用事,遂乞致仕归。筑真休园,藏法书名画甚富。工文辞,著有《勾吴集》。
注:李鸿球,湖南浏阳人。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另有《海棠书屋力学染录、诗存》)、剑花楼(有《剑花楼书画录、古钱币、古印鉥、古铜镜》)。早年习经济,好收藏。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著有《董其昌书画年谱》、《古钱今话》、《古印综述》、《中国古兵器》、《吴佩孚年谱》等。
注: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徐氏行医之初,曾偏重于“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的理论,用药主“清”。后来由于其子患“伤寒病”垂危,请挚友祝味菊先生诊治,用附子等药化险为夷,乃虚心向祝氏求教,从此外感广用麻桂,里证重用姜附,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温阳派大家。晚年医名更着,求诊者日盈门庭。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图二9)此印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唐瑀的收藏印。唐瑀,生卒年不详,字仙佩,一字孺含,常熟人。诸生,工歌诗。甲申、乙酉后,遂弃去,教授于沙溪、直塘之间,以终其身。与长洲汪钝翁友善。
(图二10)元末明初人的印章,其人名史伯,或字史伯,其人待考。
(图二11)注:白廷,字廷玉,钱塘人,原姓舒,少孤,其母养于杭之白氏。不仕,浪迹山水间,学益富而家益贫。宣慰使鲜于枢买屋让他居信,此后受荐为太平路儒学正。大德四年(1300年)升常州路儒学教授。再迁庆元路儒学教授。未几,翰林、集贤两院共荐之为江浙行省儒学提举司副提举。任满后又迁婺州路兰溪州判官不赴。从此绝仕进意,隐居杭州西湖,自号栖霞山人,从学者甚多,天历元年(1328年)卒。戴表元与白廷为同乡好友,他有《送白廷玉常州教授序》一文,可证二人的交往。
(图二12)明代詹僖的印。詹是明代仿赵孟頫书法最逼真的人。
詹僖,字仲和,号铁冠道人,四明(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按《明画录》载有詹仲和是钱塘(今杭州)人。《艺苑卮言》作詹禾,亦作詹僖,字仲和,鄞(今浙江宁波)人。生弘治(一四八八至一五零五)时初为县诸生,已而弃去。学书师王右军(羲之)乐毅论、东方朔赞,及赵子昂度人经金丹四百字,七观焦君碣诸帖皆逼真。年七十馀。灯下作小楷如蝇头,遒劲可法。两京俱有碑刻,人皆珍焉。名动公卿,而亢洁自好,终不屑丐一官,人以是益重之。自云:刻意书学五十余年, 心记腹画,方悟旨趣。尝以子昂款式落之,识者卒不能辨。又别作李怀琳、扬补之,得价甚夥。惟詹景凤云:“仲和法赵承旨(孟頫)几得其十之七,但笔法不精,偏锋一律,不能生变。写墨竹,亦善白描人物。”
(图二13)此印是元末僧人释文信的印,。注:(释)文信,号雪山,永嘉人,工书,楷、行俱佳。活动于元末明初期间。文信行书跋燕肃《春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至正九年(1349)三月十日,永嘉文信。
(图二14)此印是清代人张海鹏的印,为著名印书家、古籍善本家,江苏震泽人,生卒年不详,有《震泽纪闻 》《震泽长语》传世,可供查阅。
(图二15)注:钱岱(1541-1622),字汝瞻,号秀峰,江苏常熟人。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授广州府推官。秩满,召为侍御史,出按齐、楚。年四十四,疏请终养,遂告假归。优游林下数十年,声色自娱。
(图二16)赵奕、赵麟曾经在《青卞隐居图》等藏品上钤过此印“魏国世家”,说明此印是赵麟的。赵奕是赵孟頫与管道昇所生的二儿子,赵麟是他们的孙子。
(图二17)“宣文阁鉴书画博士印”一印,在元代有11个宣文阁鉴书画博士用过此印,按时间推测,最有可能的是虞集所使用的。
(图二18)此印系清代收藏者的印,待考。
卷末题跋包括:
1、蔡金台(19-20世纪),末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三月既望,三天子都里人蔡金台书(图二19)。钤印:燕生自号君啬(图二20)
注:蔡金台,字乙楼,号啬盦,晚清时人。光绪时曾督学兰州。室收藏,喜题跋。上海博物所藏郭熙《幽谷图》及北京故宫五十八年入藏精品集之《兰亭》均有其长跋。
2、张大千(1899-1983),末款:己亥(1959年)三月张大千爰(图二21)。钤印:张爰之印(图二22)、大千居士(图二23)。
综上所述,高克恭《春溪云树图卷》此画迭经元代赵奕、赵麟、虞集、白廷、(释)文信,明代唐瑀、华云、詹僖、钱岱和清代的蔡金台、张海鹏、徐小圃,及近代的李鸿球等人递藏,流传有序。1977年11月16日-26日在韩国首都汉城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韩国韩中艺术联合会联合举办了隆重的展现中国历代书画的大型展览,展品多由台湾历史博物馆提供又从张大千、李鸿球处出借数件重要藏品。此件高克恭《春溪云树图卷》即入展此次展览。
二、 画境与画意
卷中山峰连绵,云朵涌绕,船桥流水,点缀以梵宇屋舍,远远一官城门楼突出云表,静立于山巅。山峦被烟云环绕,云朵在画中偏左处向右斜掩而上,以形来表现云之态,以势来表现云之动,淡淡渺渺,变化无穷。江面故意留白,基本不画水纹。两岸上各有湿笔点叶的树林,树不露根,显示出江边坡地的土山性质(图三1)。
树林之顶梢以较淡的墨表现水雾轻拢湿润的空气感。左岸的树林前后有序,郁郁葱葱,掩映着屋宇二角;右岸约有树十余株,林边一亭临江,给画面増添了不少生活情趣,是为行旅者歇息,还是为垂钓者避日纳凉……总之,给观赏者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间(图三2)。
几株垂柳沿江而立,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河中点缀三两渔父钓者,虽无细节刻画,寥寥数笔便已勾勒出渔父怡然自得的状态。栈桥后的芦蓬若隐若现,不禁使人想起吴震《渔父图》中的“有一舟隐于山后而不可见”(图三3、4),构想别致,饶有意趣。
高克恭在学习米氏技法之外,借鉴了董源、巨然山水的表现技法、变繁为简,丰富了山水中笔墨的表现。(图三5)
在画卷中部,有一溪桥小径格外引人注意,这是全卷表现人物最多的一处。一人骑驴子行走于桥上,家童一前一后挑担跟随,道路前方的两只驴子身负重物,脚步蹒跚,似乎已行走多时,第二只驴低耸着脑袋,带有一丝疲倦(图三6)。顺着小径向画幅左端望去,道路尽头隐现一官城门楼,屋顶形式为庑殿顶(图三7)。
岸边屋舍房宇为歇山顶(图三8)(见宋代住宅屋顶样式)。
我们经常讲山水“四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其中“可居”最为重要,为居住舒适,古人常在住宅正堂中轴线上前方建临水亭榭(图三9)。
技法上以米家墨点积染法画连绵山峦,用淡墨铺出墨地,再根据山峦阴阳明暗施以皴点。山头上直笔擦成的纹线排列成灌木,树木不细加分类,只以墨点随意点画,树叶用横点,大混点夹杂小混点点出,用类似于“嵌宝”式的手法在墨点外又加入了石绿。用墨考究,在墨色中又调以汁绿、草绿等色系,做到了春山如翠的效果。(图三10、11)。
画中云景采用水墨淡染或留白,峰峦与近景坡石树木间云霭叠嶂,掩去山石生硬乏味之感,增加了造型与黑白的对比趣味及画面深远之感,使画面元气浑苍。整幅作品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松灵洒脱,不黏不滞,整肃中又含蓄着淡泊之美。山石苔点多用米家画法点皴,同时又糅进新的变化,如右端米点之下的细弱“披麻皴”(图三12)。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仿“二米”写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的技法。
现藏于美国的《云山图》(图三13)显示了米氏云山与高氏山水的某些联系。它表现的是雾气弥漫,山树粗浑的景象。远山已不见皴纹,米点晕染过的山头上横笔点出层层树影,淡墨染出云彩朵朵,观此作铺面而来一股氤氲气息。水墨淋漓中尽显米点笔意,山头、树枝皆以饱含水分的湿笔错落点出,浓墨与淡墨在纸面交融时的圆融效果使得这幅画的写意和写趣意味浓郁。峰峦纵横,一气铺开,这种构图也最适宜表现江南湖滨洲渚,群山罗列,林木掩映,一片云雾的景象。
有一种说法,米元章《云山图》其实是高克恭的画。但高氏山水面目与米氏山面目毕竞不同。米氏云山多平向横式构图,而高氏山水虽不乏有平远构图,但主要面目是兼高远、平远一体的山水样式。“米氏为侧点,至房山则以横点浓淡积成”董其昌对米高难分,提出了一个分辨办法:“高房山多瓦屋,米家的草堂,以此为辨。
米友仁以线勾勒出烟云出没之晦暗变化,高房山在《春溪云树图》以留白营造云雾缭绕,吞吐山峦的气势,是典型的留白特征。虽然在此卷中也有一种米派下笔惊风雨的气势,却较为收敛、适度。高克恭立定核心,紧凑经营,以内向的力凝聚为一个整体,这与其将南北景致融为一体的意念有关,但也是他有别于米家放纵的敛约之处。高克恭有意拓宽了画面的空间深度,强化了客体形象的描述对主体风格表现的视觉效应。卷中右侧大片表示江水的留白拉大了前后两岸的距离,远处的烟云树木渐灭于虚实淡没中,以咫尺之距给人千里之远(图三14)。
前景坡岸和后景山峦为云彩所隔断,分出不同的层次,空间感比较强烈(图三15)。
全卷不以线质皴法造型,点法自然明确,带有墨戏的感性色彩。与其说是画家在描绘水汽朦胧的江南景色,不如说是画家对当时社会人文精神的一种真实写照。
“高氏发展了米家山水中云气飘渺的写意气氛,但又不是一味空濛,而是创造出了较为明晰的物象,同时突出了笔墨气骨,”这得益于其学习董源以纯朴墨线作皴,用线造型时每笔线条并不长,却具有一种圆浑的感觉,又吸收李成于笔、浓墨,下笔肯定,山势稳固。
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大都(今北京)房山人,生于蒙古定宗三年(1248),即南宋淳佑八年。祖先是西域人,后占籍大同(山西)。其父以力学为先,娶六部尚书女儿为妻。元统治者将中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高克恭是色目人,又是六部尚书的外孙,地位十分显贵。其父研究儒家经典,颇有声誉,因不喜做官而归老山。
高克恭早年习父训,沉于经籍奥义。口诵心研,务极源委。其28岁始做官,即为补工部令史之职。1279年,元军灭南宋,高克恭仕途得意,累官至监察御史、刑部尚书,多次到南方任职,在处理杭州政事时,政绩显赫,颇得民心;同时,常常游览于山林之中,世滤冰释,竞日忘归,画了不少山水作品。就是在此期间,江南山水的林峦烟雨、秀色天润,影响了高克恭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的形成,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江南文人,如李衎、郭佑之,王子庆、赵孟頫等,他们吟诗作画,策杖登山,倚峰游湖,相互陶染,“平时四海作宦游,高兴最爱江南秋”,优越的人文环境,无不滋涵了他作为艺术家的学识和修养。
高克恭博学多才,除了是优秀的少数民族政治家、画家,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诗歌中多描绘的是山川美景,语言生动,惟妙惟肖,诗情画意,娓娓动人,也是第一位描写田园风景的诗人,他的杰作收集于《元诗选》、《国朝文类》、《吴礼部诗话》。著有《房山集》、《高文简公集》等。
三、元代的“米芾”——高房山
江南前期,高克恭的绘画作品还有一些重要的特点。如横构图。从《秋山暮霭图》(图四1)的构图可以看出,此外从刘敏中的诗“未展横披尽,茫然到浙东。”也可以印证之。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今绣惠镇西皋村人,元朝初期大臣,著名散曲作家。从生卒时间与地位来看,都是可信的,所谓“横披”即横构图,“未展尽”而画面中的气韵已经浮现面前,可见是有一定长度的,这一点也是学米的印证。
高克恭的作品具有一种较为敛约、平和的意趣。首先是因为他不象米芾那样“举止颉颜”,而是一个跻身仕宦的务实之人。所以,他也就不像米芾那样在创作上出奇制胜;却是于平和中凝聚内在精神。
在笔墨技巧上,米家画山水,好用淡墨、浓墨、泼墨、破墨、积墨、焦墨,满纸淋滴,天真焕发,虽是“尽得之兴”,却“难于浑厚”。高克恭虽师法米家,但又远宗董源、李成,学习董源以纯朴墨线作皴,每笔线条并不长,具有一种圆浑的感觉,又吸收李成干笔、浓墨,下笔肯定,山势稳固。董其昌也尝学米、董二家,他说:“衷之以为一家,有北苑之古而去其结,有元晖之幻而去其伪”高氏正是兼采了二家之长。他晚年所作的《春山欲雨图》 (现藏上海博物馆)(图四2),运笔自然、流畅,像米芾一样,以水墨烘染、淋漓墨点来描写山雨欲来的特殊景色;但又不同于米元章《潇湘奇观图》中所表现的满幅朦胧,而是“写”中有“刻”简中求繁,表现出更为细腻、更为淡雅的风格。这种“雅”,是类似董源《潇湘图》中的古雅,即不雕琢;但远山的林木又不象董源“简于枝柯而繁于形影”那样板结。
四、余论
高克恭的绘画风格把山水弱化,加强笔墨技巧的表现力,使得画面的整体效果进一步升华,将米氏云山墨戏的绘画方式改进为正派的山水画。高克恭绘画风格在元代影响深远,虞集谓之:“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
张羽则说:“近代丹青谁最豪,南有赵魏(赵孟頫)北有高(克恭)。”又云:“房山尚书初事米(初学二米),晚自名家称绝美。艺高一代谁颉颃,只数吴兴赵公子(只有赵孟頫堪与之比)。”此外称赞高克恭:“国朝画手不可数,神妙独数高尚书。”“高侯画山谁与匹,名重当今称第一。”
倪瓒云:“房山高尚书以清介绝俗之标,而和同光尘之内,盖千载人也。僦居余杭,暇日杖策携酒壶诗册,坐钱塘江滨,望越中诸山冈峦之起伏,云烟之出没,若有得于中也。其政事文章之馀,用以作画,亦以写其胸次之磊落者欤!”又云:“本朝画山水林石:高尚书之气韵闲远,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不群,王叔明之秀雅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余敛衽无间言者。此外则非余所知矣。此卷虽非黄杰思,要自有一种风气也。”可见高克恭的艺术特征是“清介绝俗”、“和同光尘之内”、“气韵闲远”。所以盛大士云:“房山书画宗董巨,中年专师二米,损益别自成家,评者至有真逸品之。
高克恭与赵孟頫相交甚好,直到至治元年(1321)即高克恭谢世后11年,赵孟頫这位垂垂老者仍念念不忘他与高克恭的友情。当他获得一幅高克恭的《墨竹》遗卷后,满怀深情地题跋道:“盖其人品高,胸次磊落,故其见于笔墨间,亦异于流俗耳。至于墨竹树石,又其游戏不经意者。因而,此二纸,使人缅想不能已已,书东坡《墨竹堂记》于其后。”
高克恭虽然没有像赵孟頫那样开一代画风,但他的山水画的造诣以及对后人的影响却是有目可睹的,他对米、董、巨、李这几家画法的融合,改变了米家山水造型薄弱的缺点,以较复杂的山水内容作为强劲的骨力去支撑米家的浑厚滋润,发展丰富了米家画法,为后人作了很好的示范。而高克恭能取得这样成就除了他谙熟米家画法和兼收董源风范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于他个人的才略、学养、性格和气质以及个人的社会存在所形成的人生观念和审美崇尚。正是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雄强是尚的艺术追求,使他笔下的山川景观别有一种一般文人画家所少有的气概和魂魄。“米氏云山”也由此得以形成一个重要的传派而在绘画史上经久不衰。后代不乏学习高房山画法的画家,如陈淳、吴石仙等人,足见其影响之深。

lot:1222

更多春溪云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