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200000 ~ 1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11次
徐悲鸿(1895-1953)
辛卯(1951年)作
78×54 cm. 约3.8平尺
纸本设色
【款识】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江丰先生惠教。辛卯大寒,悲鸿。
【钤印】悲鸿之画(朱文)
【说明】1.附章津才鉴定证书
2.2011年3月26日此作品经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章津才鉴定为真迹。
【作者简介】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二十岁赴沪谋生时,结识高奇峰,书法得康有为亲授,曾入震旦大学学习绘画,并考察德、比、意国美术。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46年任北平艺专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奠定了以写实为基础的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著述颇多,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上款人简介】江丰,原名周熙,上海人。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教育家,曾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主任、华北联合大学美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按语: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奔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提起画马,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便是徐悲鸿的名字。于徐氏所作之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可谓中华民族标志性的艺术形象。徐悲鸿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以马为题的作品,早年的作品,以西方写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准确把握马匹的造型和解剖,通过色调的变化表现出体积感和透视性,一派西方油画的面目。在此之后,画家逐渐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西方的油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引西润中,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笔下的线条概括洗练,笔下奔马的形象也愈加劲健,肌肉线条更为明显。
画家笔下马的形象,在四十年代有了质的飞跃。在此之前,徐悲鸿曾远赴印度大吉岭,一路上山地崎岖,骑马前行。细心的画家有了仔细观察马匹的机会,既抓住了马匹运动时的动态,又捕捉到了运动中马的神态情貌。四十年代之后的奔马作品,脱去了原有静物写生的僵直,凭添了画面的动感。纵观悲鸿先生的奔马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着的是画家不同的心境与思想。既有 “秋风万里频回顾”的英雄豪迈,也有“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忧国忧民。画家赋予了笔下奔马鲜活的人物性格,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此件《奔马》描绘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昂扬气象,体现着新生政权满满的正能量。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升。徐悲鸿也切身感到了作为国家主人当家作主的幸福。1949年徐悲鸿应邀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出席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此之后,他又参与了制定国旗、国徽、国歌的工作。7月在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徐悲鸿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周总理曾三次同他面谈,并要他“把北平艺专办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并对其创作给予了许多亲切关怀和指导。使画家感受到了自己身为主人翁的自豪感。1951年春日,悲鸿先生欣然命笔,创作了此幅朝气蓬勃的奔马,以歌颂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谓“铲尽崎岖大道平”的“民主之马”,四肢蜷起,天马行空,意气风发,风驰电掣,飞驰而来。可谓一路坦荡。画中在西方写实技法的基础上,加以中国画传统笔墨,将奔马的形象表现得准确又富于美感。画中奔马向前奔驰,转头回视,这一动作恰到好处地将奔马颈部优美的肌肉线条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出来,胸、腹、臀则通过中国水墨中留白与着墨,表现出西方绘画的透视与光感。马鬃及马尾以大笔扫出,以自然地飞白,使整个马的造型变得清新爽利,极富动感。
此件作品上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一句。点明了画中“民主之马”,身经百战,历尽艰辛,如今归于民主,一马平川。既是对中国人民数十年不屈不挠斗争的赞颂,亦是对美好未来的讴歌。
此幅奔马是徐悲鸿送给中国美协主席江丰的绘画作品,可谓是徐悲鸿先生艺术巅峰时期的创作。时值1951年,一场关于主义之争论辩将江丰推到美术界的风口浪尖上,这幅伴随着江丰的“火”而奔腾的马无疑具有了更高的历史意义。

lot:445

更多奔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