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 甜白釉山子摆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无底价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26次
H:30cm

公元1271年,元帝国建立。蒙古族“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其服饰建筑都崇尚白色。白色的瓷器,同样成为元代帝王的珍爱之品。白瓷在蒙元统治时期的景德镇有很大的发展,优质的白瓷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所官窑“浮梁瓷局”,专为元皇室烧造御用瓷器。这便是御窑厂的萌芽。永乐帝依然对白釉瓷器格外青睐。在永乐前期地层出土的瓷器中,甜白釉瓷器占98%以上,这或与永乐皇帝的喜好有密切关系。据《明太祖实录》“永乐四年(1406)十月丁末”条记载:“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归。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已有之,但朕自不用’。”这条记载很重要,它说明永乐皇帝朝夕喜用的是“洁索莹然”的素白瓷器,即甜白釉瓷器。永乐“甜白”釉色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但多作为宫中实用器皿,而陈设品甚少。本件拍品“明永乐甜白山子”即是永乐时期创新器形的代表作。
明永乐朝历时21年,其间国力强盛,瓷业大兴。受蒙元贵族“国俗尚白”遗风的影响,甜白柚成为了当时宫廷窑的代表品种。明初洪武白轴瓷仍保留着元代的特征。随着景德镇制瓷工匠对胎配制等诸多工艺的改进而诞生的永乐白轴瓷器,成为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最早关于甜白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一书:“二畜皆内府烧造,以眼、甜白为常……”。永乐帝信奉儒家文化思想,对“素洁”之色甚为喜爱,这也是永乐御窑厂不断改善胎釉配方,烧制出细润如脂甜白轴的主要原因。在此时期,景德镇窑工在瓷土中去粗存精,用较多的高岭土使三氧化二氯的含量增加,从而使瓷胎机械强度提高,胎质变得洁白致密;同时窑工们还在瓷轴中减少了传统助溶剂石灰石的含量,改用钾长石作为主要的助溶剂,避免了釉色白中泛青的现象,使轴面更加洁白。耿宝昌所著《明清瓷器鉴定》中曾有“水乐甜白轴山子摆件”的详细记载:“山石器呈山形,仿石而作:半圆浑,端庄稳重,釉面肥厚,有白器与青花涂染器水乐白瓷以盘,碗,高足杯、梅瓶居多,唯白轴山形摆件早见,应为永乐帝御案之设,景德镇珠山遗址曾出士过甜白轴山子摆件”残器(包括素胎尚来挂白轴残件此互为参考。可参阅:2018年6月16日-6月29日《大明芳华明代重要瓷器标本展》
甜白釉创烧于永乐,与苏料青花齐名,永乐纯色瓷中,以甜白者为上,宝石红者,翠青者次之。永乐甜白冠绝古今,深受历代藏者推崇。永乐时期的甜白极负盛名,此名称之来源尚待考证,或是因为古人观此心生甜美之感,因而以此观感称之。提倡节俭的永乐帝非常喜爱这种甜白瓷,明永乐甜白瓷本以极其罕有,本件亦瓷质塑山子形,可论为文房之器更为难得。此件通体满施白釉,肥厚滋润,胎体洁白细腻,充满了文人情趣。主体仿太湖石之形态,巉岩嶙峋,沟壑交错,气韵苍古,纹理丰富,神秘肆意。整观亦有瓷质莲瓣须弥座托之,古韵悠悠。其底座饰有莲瓣,应与供佛有关,释迦牟尼佛祖苦行于山石之间,而观音与罗汉亦居山石之间。

lot:22

更多明永乐 甜白釉山子摆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