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 1981年作 欢腾的草原 镜心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5,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炎黄艺术•黄胄、梁缨父女艺术联展”,北京/广东东莞/陕西西安/山东青州,2013年10月-11月。炎黄艺术
——记北京保利2013秋拍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
我的父亲黄胄豪气冲天、襟怀坦荡、慷慨大方,谁要是和他见过一面,肯定忘不了他。他的作品也是激情活现、歌颂生活、歌颂劳动,是力量的象征。从父亲的几位老同学、少年朋友的文章里也能看出,他们青年时生活非常艰苦,但黄胄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他的作品和人一样,没有软弱的叹息,没有怨天尤人的悲伤,而只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热情,看他的作品就会感到那热情洋溢的气氛扑面而来。作为新中国的艺术家,父亲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启了一个重要的篇章。70、80年代,父亲参与建立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还倾注全部资金和精力创办了两个文化艺术公益性机构黄胄美术基金会和炎黄艺术馆,它们为弘扬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繁荣中国画创作,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作出着积极贡献。
为了让社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父亲的绘画,黄胄美术基金会决定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从2013年秋拍开始,将在每年春秋两个拍卖季推出“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今秋为首届推荐专场,全球许多喜爱父亲绘画的藏家朋友都给予了热情支持。我们严格把关,与北京保利拍卖共同遴选确定出最后的十一件作品,涉及父亲人物画、动物画等作品题材,在这些作品中,1981年所作《欢腾的草原》可谓是父亲绘画生涯中一件非常特殊的宏幅巨制,其它则是父亲在不同历史时期里创作的精彩作品,算是一次比较全面地呈现黄胄绘画面貌的高水准主题专场。
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感谢北京保利拍卖!
黄胄之女、黄胄美术基金会理事长 梁缨
与祖国同行:黄胄《欢腾的草原》
黄胄的绘画创作与国家的时代需要始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50年代中后期,他所作《洪荒风雪》、《赶集》先后参加第六、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分别获得金奖、铜奖,为新中国在当时的国际文化艺术领域争得一份重要的荣誉。20世纪60年代,他为***新疆厅创作巨幅《庆丰收》(高3米,宽6米);1963年,他又创作《同饮一江水》,作为国礼赠送越南民主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黄胄又应当时国家外交需要,创作了一批国礼的绘画作品,1978年作《松鹰图》、《百驴图》,分别赠给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日本裕仁天皇,1984年创作《松鹰图》赠送给美国总统里根。80年代,黄胄又为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等国务活动场所创作的巨幅精品,如《叼羊图》(高2.1米,长8米)、《牧马图》(高2.1米,长5米)、《草原八月》(高2米,宽8米)。可以说,黄胄的绘画创作,始终是站在时代高度,代表着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黄胄《欢腾的草原》是一件带有着特殊时代意义的 “国礼”绘画作品。它由当时的***赠送给美国实业家哈默博士,而哈默博士对80年代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多次来中国,与中国的领导人保持着十分深厚的友谊,哈默不仅推动着当时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也间接促进着当时中国文化领域的变革。所以说,黄胄《欢腾的草原》赠送给哈默,其中承载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画家个人与国家命运,共同交汇在这件四十六平尺的巨幅作品里面。
如此国之重宝,如今有幸现世,望吾人珍重!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须缴纳保证金五百万元人民币,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欢腾的草原》的出版与修改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黄胄画辑》(第3页图)曾收录《欢腾的草原》,通过与***国宾馆所藏及保利今秋上拍作品进行画面比较,发现出版物与今秋上拍作品在作品构图、用笔、表现对象(人物、马、牧羊犬等)、题识、钤印均高度一致,但在局部处略有出入。这是为什么呢?左上部靠近题款处的骑马妇女,原身穿红底白花连衣裙,现为全红连衣裙;最右侧骑马妇女为蓝底白花连衣裙,现为蓝色上衣,红色连衣裙。
2013年10月15日,黄胄夫人郑闻慧女士再次看到《欢腾的草原》后,她说:今秋保利征集到的黄胄《欢腾的草原》与198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胄画辑》上那件作品是同一件作品。至于局部的区别,郑闻慧女士补充说:80年代出版画册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而1983年《欢腾的草原》出版时用的是老照片,也就是《欢腾的草原》未修改前的原貌。黄胄创作《欢腾的草原》用的是传统中国画植物色(如花青色等),这类颜色的性质不够稳定,时间长了就会变暗、发灰。后在赠送给哈默之前,黄胄又用矿物色(如石青等)再次覆盖于原处,以使画面的效果能够保存的更加长久,现在画作补色地方仍然可见当时出版作品上原有服饰花纹。
《欢腾的草原》创作于1981年,画幅尺寸为142×360cm,表现的是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正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马上较力的活动场面,画面上描绘了七位女性人物、九条牧羊犬及八十多匹骏马,如此精彩的巨幅作品在黄胄的绘画生涯是非常少见的,它集中呈现了黄胄在人物画、动物画两方面的高深造诣,当属黄胄绘画生涯中一件独一无二的宏幅巨构。
黄胄当时为北京***国宾馆一共创作了两幅《欢腾的草原》,其中一幅现懸挂在***国宾馆接待外国元首的18号楼,另一幅则在1984年由***作为国礼赠送给当时来访的美国实业家哈默博士。
围绕着这件“国礼”作品,我们发现从创作前的采风、创作之中、稿本、出版、赠送哈默始末等环节方面均有着诸多的故事细节,它们环环相扣而又自相独立,耐人寻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亲历者的回忆、相关的图像文献资料、当时的社会报导等,辅以深度性的解读,将黄胄《欢腾的草原》的艺术、社会、政治、经济等时代性价值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期冀让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更好地珍视。
天山之行
按语
《欢腾的草原》表现的是新疆柯尔克孜族妇女进行马上较力的活动场面。黄胄绘制这样一个民族题材是与其在1979年9月再次来到新疆有着密切关系。他此次新疆之行是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邀请,时隔十五年之后再次重回故地。自1977年4月脊柱综合症的急性发作,四肢轻瘫,手指麻木,黄胄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两年零八个月,接到邀请后的他丝毫不顾身体健康状况,毅然办理出院手续,并在夫人郑闻慧和女儿梁缨的陪同下随即启程。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后,黄胄异常兴奋,一路写生作画,直到“冰山之父”穆士塔格峰下。新疆之行前后共计八个月左右的时间,11月中旬,黄胄来到了柯尔克孜族聚居地拖云地区,一边写生,一边领略着他们的风俗人情,期间对马上较力等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孕育出创作《欢腾的草原》的最初想法。现摘录整理郑闻慧女士部分回忆文字,希望通过字里行间的信息以求拓宽我们的视野,更为全面地认识与了解《欢腾的草原》这件作品。
11月14日,我们到柯尔克孜族自治州首府阿图什。穿过戈壁,翻过达坂,到了一个河谷,过了河就到了柯尔克孜族居住的区域。15日我们去了吐古麦提公社。19日去拖云。
拖云这个地方完全是牧区,招待我们的主要是羊肝、羊肺和灌了牛奶、白面的羊肠子。说实在的,我真是吃不惯这些东西,可黄胄用刀子像主人一样旋下来蘸一点盐水吃得特别带劲儿。在我们吃饭时体育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匆忙地离开毡房到了草滩。这里距国界只有十几公里,空气清新,据说拿上望远镜可以看见国门。叼羊是在用石头垒的矮墙处进行的,我发现当地在高原生活习惯了的人们,好像和在平地上一样。骑手们有的穿黑丝绒绣花的衣服,有的穿紫丝绒绣花的衣服,你追我赶气氛非常热烈,之后就是马上较力。因为高原紫外线强烈,人们的脸都是红红的。其中一位个子很高,他和他的马配合得很好,和他较劲的人,都被他拉下来,他成了常胜将军。后来有一位个子不高的要和他比试比试,高个子在马身上拔了两根马鬃咬在嘴里,两人在地上单腿跪下拜了一下,相互行了礼,并向上天祈祷,保佑他们取得胜利,然后跳上马互相较上了劲。僵持了近十分钟,观众不断为双方加油,最后小个子反而赢了,看得出那位小个子是用了巧劲儿。红脸膛的大个子很不服气,觉得丢了面子,非要重新赛,黄胄劝说他:“友谊第一。”并要求他们握手言和,和我们一起照像。大个子依了我们,但仍不服气。
柯尔克孜族女同志马上较力就更激烈了,一会儿是这一对,一会儿是那一双,一片欢快热烈的声音,响彻在海拔3000米的草原上。宣传部的何部长早就催我们走,黄胄不愿意离开这快乐的集体,一直想看完他们所有的节目。他要尽一切力量把这里的赛手、马匹、观众及牧民们最忠实的朋友——牧羊犬都记录下来,甚至熟记在自己的心里。这一幕幕的景象,构成了以后他重要创作《欢腾的草原》的原始画卷。这一题材共画了两幅,一幅现在收藏于***接待外国元首的18号楼,另一幅1984年送给了美国实业家哈默。
——郑闻慧《回忆我的丈夫黄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7月,第181页-185页。
为***国宾馆创作《欢腾的草原》
按语
1981年7月16日,黄胄组织在颐和园藻鉴堂举行的花鸟画学习班活动结束后,他的挚友、时任***国宾馆管理局局长翟荫塘邀请其来***小住作画,8月15日,黄胄在***开始创作《欢腾的草原》。郑闻慧曾回忆起黄胄当年创作《欢腾的草原》的缘由、及诸多创作细节,现将此文字摘录如下,希望这八百文字能将我们重新带回到那个创作现场,与黄胄进行对话,进而增加我们对《欢腾的草原》这件巨作的认识与了解。
8月15日,他开始要为***正在改建的接待各国元首的18号楼画一张丈二匹大画,反映柯尔克孜族马上较力的主题,也就是来自1979年阿图什拖云的生活素材,这无疑是这几年来最大的一张画了。他又以忘记一切的那种劲头,挺起身子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的方式来画画了。有时我不免提醒他早点儿睡觉,他都予以拒绝,我觉得有点儿扫兴,因此我们很少说话。
这天上午,黄胄让我去小会议室用橡皮擦掉草稿上不用的废线条。回来后,我听见黄胄在洗手间里洗什么,我看见桌上地上都是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等黄胄出来,他说:“你给我重泡一杯茶。”我问他茶呢,他说摔了。我见***特制的薄胎粉彩茶碗已经在地上摔成了两半,又发现台灯上的有机玻璃也碎了。这时电话铃又响了,他在接电话时又打了几个趔趄,我才发现他的腿又不中用了。他勉强吃完中午饭,回房间的途中,我又发现他的两个胳膊肘上有很多灰。我小声地问他,你真的是摔了一跤吧?他说,不是真摔还是假摔?我才大吃一惊,问他摔着没有,他说没有事。下午我和老翟说给他换上地毯吧,上午他摔跤了。在铺地毯时,他和老翟说:“我在画画时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只管看着画面向前奔,忘记了腿脚不利索,碰倒了椅子,又碰倒了台灯,茶杯也掉在地上了,给你们找麻烦,真对不起。”老翟严肃地对我说:“从此你再也不要离开他,如果你有事一定得打电话给服务员,让他们过来两个人。”我看见这情况不能不害怕,不用他说我也再不敢离开黄胄一步了。
黄胄9月29日由***搬回家。断断续续在***的两个多月里,他完成了以新疆拖云的生活为基础的《欢腾的草原》,以天山哈萨克民俗“姑娘追”的生活为基础的《姑娘追》,以塔什库尔干的中小学生为基础的《女教师》、《驼背上的小学生》、《育羔图》等大型作品,画了约百幅小品。
——郑闻慧《回忆我的丈夫黄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7月,第232页-233页。
***有两座主要用于接待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接待楼,翟荫塘把这两个楼悬挂中国画的任务交给了黄胄。尽管那时病痛还在折磨他,但他知道责任重大,因此画得非常认真。他把在新疆写生获取的素材反复画,反复修改,一直到满意为止。现在这两个楼均悬挂有黄胄的大幅作品,其中一幅《欢腾的草原》,就是以祖国边陲拖云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的女大力士,在马上进行竞技活动为创作素材的。他亲眼目睹这一运动的热烈场面,深为勇敢的柯族妇女强悍、坚毅的精神所打动,这些生动的情景使他久久不能忘怀。就这个题材他先后画了两张画面不完全一样,但都很完整地丈二匹大幅图稿,这在黄胄创作生涯中也是很少有的,翟荫塘局长选了现在这一张,另外一张以国礼送给了美国实业家哈默博士。悬挂在另一栋楼的那幅《套马图》,篇幅更大一些,画的是勇敢的蒙族姑娘。1987年5月18日***同志从三幅中挑选了这一幅。
——郑闻慧《关于黄胄为***国宾馆作画的说明》,2001年3月8日。
作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黄胄一直强调个体生活体验对于艺术创作的指导作用,其作品始终传达出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如其所言,“对于画家来说,生活是非常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美好的事物,你要画也画不完,写也写不完。人有多高,画才有多高。”正是出于这种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生命激情,黄胄的作品无不蕴含着感人的内在力量。多年的西北军旅生活,为黄胄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素材,他以少数民族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所创作的诸多佳构,都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些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中,今秋现身北京保利拍卖的《欢腾的草原》,尺幅高达四十六平尺的罕见巨制,堪称黄胄艺术生涯中的扛鼎之作。
此幅《欢腾的草原》绘制于1981年,表现的是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正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一一“马上较力”的活动场面。画面中,众多人物与动物一一七位女性、九条牧羊犬以及八十多匹骏马一一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布局与传神刻画,和谐而又充满内在张力地再现于巨幅画纸之上,组成了一幅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豪迈欢快的节日盛景,如此精彩的巨幅作品在黄胄的绘画生涯是非常少见的。若要论及此作的缘起,还要追溯到1979年。是年9月,黄胄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邀请,时隔十五年之后再次重回故地。自1977年4月脊柱综合症的急性发作,黄胄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长达两年零五个月。接到邀请后,他丝毫不顾身体健康状况,毅然办理出院手续,随即在夫人郑闻慧和女儿梁缨的陪同下启程。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后,黄胄异常兴奋,先后游历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库尔干等天山南北多地,一路写生作画直到“冰山之父”穆士塔格峰下。11月中旬,黄胄来到了柯尔克孜族居地,一边写生,一边领略当地的风俗人情,期间对马上较力等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马上较力(亦称“马上摔跤”)是他们十分喜爱的传统竞技项目之一。比赛中,男女牧民在马上交臂搏力,而观众们则为喜欢的选手大声呐喊,摇旗助威。黄胄一面观赏着激烈的角逐,一面将选手、马匹、观众及牧民们最忠实的朋友牧羊犬一一熟记于心。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年8月,***国宾馆邀请他为接待外国元首的18号楼会客厅绘制壁画式的中国画时,他随即选择了上述场景迸行创作,并最终定名为《欢腾的草原》。
20世纪80年代是黄胄艺术创作上的第二个春天,是他创作的第二个高峰。纵观此幅巨制,广袤草原、柯尔克孜族妇女、骏马、牧民、牧羊犬通过被画家精心地安排组织,相互之间建立起多层次性聚散、呼应、遮掩等视觉联系,疏密有致,主次得当,营造出一片欢腾的节日气氛。画面整体呈放射状,两位骑马较力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作为主角居于前景位置,占据了画面中心,其余人物、动物随着景深的延伸比例逐渐减小,以焦点透视的方式营造出强烈的纵深感。与此同时,画家并未忽视作品整体的视觉平衡。画面中两位主角左右两侧各布置了一位骑马妇女,邀相对望;左侧远景位置上的一组妇女也是对望低语,极大地增加了画面的情节性。最后,画家以传统绘画中的“点景”方式,将九条牧羊犬穿插在画面之中,整个场景顿觉生气洋溢,趣味横生。
在《欢腾的草原》艺术表现上,黄胄以快速运笔产生的劲健线条,迅速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瞬间动态,强调对描绘对象形体结构的整体把握与表现。通过复线的使用,画家则进一步突出了画面的运动感和氛围感,画中两位较力妇女和身后的骑手们表情丰富,身姿矫健,动感十足;骏马骨骼、肌肉线条分明,充满着刚健的力量和野性的美感,就连最不起眼的配角牧羊犬也是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对于画面的诸多细节,黄胄亦是处处用心,刻画入微,无论是独具风情的民族服饰如头巾、衣裙、马甲、皮靴,还是马鞍、马褥甚至项链、耳环都一一呈现,再配以藏青、朱砂、绿、黄、白、赭等亮丽明快的颜色,完美地再现了柯尔克孜族马上较力的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
黄胄当时为北京***国宾馆一共创作了两幅《欢腾的草原》,其中一幅现悬挂在***国宾馆接待外国元首的18号楼,另一幅则在1984年由***作为国礼赠送给当时来访的美国实业家哈默博士。这两幅作品虽表现的是同一题材,但从画面构图、形象的塑造,再到笔墨处理上有很大的差异。后者无疑更加重视画面的视觉平衡美感,不但构图布局更加精心,且在笔墨线条、色彩运用乃至细节刻画上都更加严谨,场景、氛围的营造和处理上也更加细致生动。
今秋现身北京保利的《欢腾的草原》集中呈现了黄胄在人物画、动物画两方面的高深造诣,完美地展现了其深刻入微的观察能力,深厚精绝的笔墨功力,生动准确的造型能力以及对于恢弘场面强大的控制能力,足以代表黄胄一生绘画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是这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为后人、为中国留下的不朽杰作。
《欢腾的草原》赠送给美国实业家哈默博士的始末及其承载的国家经济、文化意义
阿曼德•哈默( Armand Hamer)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之一,是80年代的全球首富。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过铸造工人,经营过药店和制药厂,后来又通过攻读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医生。哈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191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时,接管了父亲的制药厂。192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时,已拥有200万美元的资产,成为一名学生企业家。随后,他去了苏联,为两国的贸易和矿物开发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还在苏联建立了铅笔生产厂,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这家工厂。1931年返回美国,创建了现代化酒桶厂和种牛牧场。1956年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80年代,他大力推动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样化经营,使西方石油公司成为肉食品加工的巨头和美国石化产品制造商中的佼佼者。哈默也由此被人们称为经营奇才。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谊;与利比亚国王是莫逆之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联系;***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1990年11月12日,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哈默是80年代美国经济界的风云人物、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他曾先后八次来中国,五次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见面。1979年2月,***同志访美,哈默与其第一次见面,当年5月,哈默博士便带着20多位专家就乘坐他的私人飞机飞到北京,开始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1981年7月3日,哈默第二次来中国见到***,就西方石油公司在中国的石油、煤炭开发及其他领域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愉快的交谈。1982年3月24日,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所属岛溪煤炭公司关于合作编制开发山西省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协议书正式签订。第二天,3月25日上午10点,***在***东大厅门前,第三次接待了哈默。1984年4月29日,哈默又与中国达成在山西共同开发价值5.8亿美元煤矿的协议,在签订协议之后***会见了哈默。1985年6月,为了与中国合作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工事宜,哈默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北京与***见面。1987年9月,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9月13日,***再次会见了哈默。
黄胄《欢腾的草原》赠送给哈默的时间是在1984年。这一年4月29日哈默来到中国,同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中美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一号露天煤矿协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现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位于朔州市区与平鲁区交界处,总面积达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煤矿全部采用美国CAT、日本小松、英国P&H等欧美国家进口设备进行挖掘、实行全方位现代化管理。煤矿开工初曾引起***人***的关心和重视,一时令世界轰动,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当时协议规定合作开采年限为三十年,后因哈默去世,美方中止了合同,成为我国自行开采矿的露天煤矿。
4月29日至30日***、***先后会见由哈默博士率领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和美国基威特公司代表团。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84年
黄胄夫人郑闻慧女士2013年10月15日回忆当年《欢腾的草原》赠送哈默历史细节:
我们希望哈默对我们的石油和煤炭有所贡献,所以***向哈默提出,如果他能像帮助苏联那样帮助我们,那就太好了。我们就可以拿中国优秀的绘画作品作为谢礼赠送给他,因为哈默是一个艺术收藏家,而且他的夫人是一位画家,喜欢黄胄《欢腾的草原》。
当时并不是由黄胄本人自己直接送的,而是由国务院办公厅送的,其目的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引进资金。
对于80年代正在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中国而言,哈默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数次往返中国、与当时***会面,并最终在石油、煤炭开发等领域进行投资,有效地带动起当时的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
有意思的是,除了经济领域外,哈默也在文化艺术方面影响着80年代中国。1982年3月27日,中国美术馆举行《哈默藏画500年名作原件展》,展品包括从文艺复兴至近现代各时期代表画家作品110件,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外国名画原件展,轰动了当时的全国文化界,整整影响了画坛的一代人。1984年4月29日,哈默将陈逸飞《故乡的回忆》赠送给***同志,这使得陈逸飞再次家喻户晓,成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油画艺术代表人物之一。
回过头看黄胄《欢腾的草原》,它由当时***赠送哈默,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画家的艺术创作价值,更是与80年代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这件作品是一件承载着特殊时代意义的“国礼”绘画作品。
哈默英文自传《THE WORLD OF ARMAND HAMMER》中提到1984年4月29日他来中国访问,当时的中国***将黄胄《欢腾的草原》赠送给他。
黄胄当时为北京***国宾馆一共创作了两幅《欢腾的草原》,其中一幅现悬挂在***国宾馆接待外国元首的18号楼,另一幅则在1984年由***作为国礼赠送给当时来访的美国实业家哈默博士。
这两幅作品尺寸相同,但画面构图、形象的塑造处理、笔墨运用上存在一些差异。后者在画面中心的较力妇女、左右两侧的围观对望妇女的布置上十分讲究,更具有视觉平衡美感,较力妇女及骏马的动态处理上更为到位与舒展,面部表情更加丰富传神,笔墨线条、颜色运用更为谨严,至于次要人物及所骑骏马的描写也更为细致,草地及远景马匹的处理亦是如此,更加真实生动,更加耐看。

lot:1921

更多黄胄 1981年作 欢腾的草原 镜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