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迷笑
简历
1957年 出生于杭州
1982年 毕业于上海轻工业学院设计系
现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
个展
1996“孙良个人作品展 纽约 美国
2006“孙良玻璃艺术及油画展” 波捷克中心 布拉格 捷克
“图像创世纪孙良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2007“纹身月亮 孙良的世界” 张江当代美术馆 上海 中国
2009“孙良 纹身月亮” Art Next Gallery 纽约 美国
2012“悬丝孙良艺术展” 当代美术馆 新加坡
“渗孙良小幅油画及水墨画展” 徐 汇美术馆 上海 中国
“迷失孙良绘画艺术展” 天仁合艺艺术中心 杭州 中国
2014 “孙良艺术展 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 印度尼西亚
2017“色 魅 孙良艺术品鉴” 罂粟花 艺术 空间 上海 中国
2019 “春初艺术名赏 孙良个展” 来福士古建钟楼 上海 中国
“音乐与版画 孙一泓(吉他)虹桥当代艺术馆 上海 中国
2020“意外 孙良瓷器艺术展” 璟通艺术中心 上海 中国
2021“复来 孙良 韩冬双个展” 澄元艺术 上海 中国
“此心安处是吾家 孙良花音虫语国画特展” 琂樂堂 北京 中国
群展
1985 “上海青年艺术大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1986 “上海美术馆落成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1988 “今日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上海
中国
“最后的晚餐”行为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1989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中国
“中国艺术展” 科隆 德国
“今”中国现代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流派”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1991 “车库艺术展” 上海教育会堂 上海 中国
“中国名家画展” 旧金山 美国
1992 “遭遇其它——K18 国际艺术大展” 卡塞尔 德国
“东方的世界——艺术巡回展” 英国皇家基金会 英国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资料展” 全国巡回展览 中国
1993 “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 意大利
“第一届亚太艺术展” 昆士兰 澳大利亚
“上海现代艺术作品展” 横滨美术馆 横滨 日本
1994 “中国现代艺术展” 香港大学冯平山美术馆 香港 中国
“中国现代水墨大展” 台湾省立美术馆 台湾 中国
1995“变化——中国现代艺术展” 哥德堡美术馆 瑞典
“上海新架上油画展” 上海 中国
“韩国建城 600 年国际艺术大展” 汉城 韩国
“油画邀请展”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 中国
“日本、中国艺术展” 上海 中国
1996“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美国
“无形的存在”上海抽象艺术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 中国
“三人作品展” 纽约 美国
“世界艺术博览会” 韩国
1997“上海艺术家作品展” 圣彼得堡 俄罗斯
“亚细亚现代艺术展” 中国
“97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 中国
“中国艺术展” 新西兰
1998 组织并参加“97 回归两岸三地艺术展” 香港会展中心 香港 中国
组织并参加两岸三地艺术展 香港艺术中心 台湾教育美术馆 中国
“纽约艺术博览会“ 纽约 美国
“中国现代艺术展” 东京 日本
1999 首届“亚洲现代艺术三年展”福冈现代艺术展 福冈 日本
“南方情结——艺术邀请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 中国
“都市印象”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沙龙画廊 上海 中国
2000“中日现代艺术展”“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展” 中国&日本
“国际艺术邀请展” 德国
“馆藏作品展——上海美术馆新馆落成展” 上海 中国
“中国油画艺术百年展” 北京 中国
“第二届上海新架上油画展” 上海 中国
“中、日、韩三国艺术邀请展“ 中国、日本、韩国
“2000 国际油画艺术展” 南京
“油画艺术学术邀请展” 北京
2001“当代绘画新形象——二十年当代中国艺术展” 北京
“形而上 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 中国
“成都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中国
“提升亚洲”亚洲现代艺术展 广州 中国
“重新洗牌”当代中国艺术展 深圳 中国
“↑∞↓”2001 中国当代艺术展 上海 中国
2002“当代中国艺术展”
“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中国
“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三十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 中国
“现实的背面”现代艺术展 中国
“曬太阳”现代艺术活动 中国
“上海抽象艺术展” 中国
2003“形而上 2003——上海抽象艺术展” 中国
2004“第五届上海双年展” 中国
“被禁止的感觉——中国当代——水中的情色话语” 法国
2005“异形与幻想”上海美术馆 中国
2007“85 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活动” 中国
2008“中国新视像” 拉斯佩齐亚当代艺术中心 意大利
“拓展与融合” 中国美术馆 中国
2009“Trinity——三人行作品展” 奥赛画廊 上海 中国
2010“改造历史 2000—2009 中国新艺术” 中国
2012“心动上海——汽大众奥迪艺术展” 上海 中国
2013“四个四重奏——李山、余友涵、周长江、孙良四人展” 浙江昊美术馆 中国
“新山海经” 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中国
“玩物主义” 成都蓝顶美术馆 中国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 中国
2014“时间节点——中国 1980 年代的水墨景观” 中国
“视觉边界——尚扬、李山、孙良、夏小万联展” 中国
2015“双城记-上海、广州当代绘画年度展” 中国
2023“成都双年展” 中国
广东美术馆举办“第二届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 中国
收藏记录
上海美术馆
广州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台湾台北美术馆
香港大学冯平山美术馆
奥地利红牛当代美术馆
上海张江当代美术馆

孙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创作,从风格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孙良的绘画作品按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时期
神秘主义与象征主义时期(1983—1986)
孙良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充满神秘色彩与象征意味的人物和风景为表现主题,手法上具象兼有写意特点,色彩则非常主观,某种莫名的忧郁气息常常笼罩在画面上,使之流露出浪漫而伤感的精神气质。
表现时期(1987—1991)
孙良在其表现时期的作品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在风格上基本上属于半叙事的类型,技巧方面则是带有强烈力度的表现主义,笔触粗犷有力,色彩鲜明强烈,肌理坚实厚重。尤其是1990年前后的作品,大多数都具有较为明确的情节指向,富含浓郁的神话与宗教气息。
魔幻时期(1991—1994)
从这个时期开始,孙良作品中固有的舞台化构成开始退场了,主体形象的引领作用模糊了,力学重心开始紊乱,形象塑造手法日趋平面化,笔触越来越细腻,色彩越来越微妙,完成度越来越高,神秘感越来越浓……魔幻时期是表现时期的延续和发展,从语言技巧上来看,魔幻时期则是抽象时期的伏笔和预言。
抽象时期(1994—1995)
抽象时期是孙良探测自身能力极限的一种尝试。用心审视这个系列的作品细节时,我们都会为其精美而叹服,大量的线条都不止是用单色画出,而是在其自然转折的过程中不断变换用色,而且从这一时期开始,以往较为明显可辨的笔触几乎完全消失,画家以近似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手法把揉擦和晕染都使用到油画媒介中。这一时期的作品经常令人联想到战国时代楚文化漆器上,那些神奇飘逸的装饰图案,联想到堆金错银的青铜博山炉上,海上仙山的云彩……
“弥散”时期(1995—2002)
抽象时期的探索使孙良对日趋极简主义的形式倾向产生了顾虑,同时也觉得纯粹的抽象形式不能满足自己对“无与伦比的精致”之企求,于是,在几张抽象代表作完成之后,他开始了对具象的回归。回归具象之后,孙良笔下所有臆造的视觉形式都找到了恰如其分的依附体。抽象时期的蜿蜒曲线被归类和组合,开始幻化为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生命体的眼睛、牙齿、脚爪、羽毛、鳞片、触须、尾巴、烟雾以及泡沫……一个名为“弥散”的全新时期开始了。
确切地说,“弥散”时期从来没有真正地结束过,孙良今天的风格仍然可以被认为是“弥散”的延续。
材料实验时期(2002至今)
在每一个时期里,孙良都曾不甘寂寞地展示过他对多种风格和材料的驾驭能力。与他曾经有过学习玉雕的经验有关,他对材料实验的兴趣是有延续性的,几乎每年他都会做一点非传统媒介的尝试,先后在不同年代进入他的创作视野的材料有纸浆、丝绸、皮革、赛璐珞片、铝箔纸和化学纤维材料,而他使用的创作手法也包含了拼贴、即兴雕塑和彩色转印技术等等。
某种意义上,孙良是一个天才的白日梦者,他在画布上恣意倾泻所有最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梦想。这梦想穿越时空,连接古今中外、过去现在和未来,带着永恒的神秘与荣耀。孙良,他是自己艺术世界里的主宰,造物主一般,赐予其中所有的一切以生命、力量和美。所以,应该还有一个更为适当的名字可以加诸于他,即超现实主义者。著名策展人、评论家李旭曾这样谈到孙良:孙良不属于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他的作品不属于过去,不属于现在,不属于某一特定时间,他的作品是永恒的,是超越时代的。可以称之为“永恒”的作品,往往是跨越了时空局限而具备了普遍文化意义的,这种作品,能够深入人类的内心世界,能够在与创作者完全不同的时代引起共鸣……孙良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觉样本,展示了一个寂寞潜行的艺术家在喧嚣时代所建构的一种独特的创造力,为后人示范出一个孤立的个体所能够企及的最辉煌的境界。
——李旭《图像的新世纪》

迷 笑
熊宜敬
深邃的背景基调,紫中藏青,青中寓白,胭脂淡抹,玫瑰初红,苍翠碧蓝,月白天青……层叠交错的掩映相倚,彷佛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自然窑变,神、奇、妙、绝。 俯瞰的黄脸豹,顶着阴阳对应的人面,露出暧昧的一抹似笑非笑;还有一头怀着孕肚的带翅蜥蜴自天而降;与黄脸豹一齐从口中吐出一丛簇拥着一只露齿坏笑蝙蝠的一堆蛇虫;粉红带白的豹斑人脸与青绿兽斑人脸夹着大曲角羚羊头则向上逼视;混杂着四方游移而来奇形怪状的虫、蛾、蝶、鸟、蛇、虺……使整个画面充满着令人冥思遐想的幽境。
孙良在一篇《自述》中这样写着:“……当把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的时候,我的世界会很大。每天,我站在自己那个近乎封闭的画室里,面前绚丽的画布会使想像飘浮,跟着它,追着它,慢慢地融入画布,留下一点痕迹,然后,延伸,随之再一次、再一次地延伸、展开。想像会渐渐地聚拢,在弯转变化的线条、色块中,一个形象正从朦胧中显现。 乳房、颈项、眼睛、脸、牙齿、利爪,一个动物:豹、天鹅、蜥蜴、弯曲的蛇、双头的鸟……它们时隐时现。情绪在慢慢地释放、溶解,那么多曾经的经历,早已逝去的时间,被忘却的情感、遥远的声音,那些神话故事,道听途说的事情,许许多多破碎的梦幻和想像,聚合起来,很多天以后,这幅画里充满了它们。我一直觉得它们比现实美丽很多。”
孙良在洞悉了艺术创作的本质之后,不再因袭所有的主义、形式、图像,将过去努力学习过程中所有的养分加以反刍、咀嚼,内化、蜕变成深邃、奇谲、华丽、幻梦、古典、精致的独一无二。于是,孙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享受著孤独的满足。
1991年之后的孙良,踏上了完全属于自我的精神性艺术创作之路,那无法在派别、主义上被归类的如梦似幻画作,反而使孙良得到了国际声望。1992年,参加了德国卡塞尔“遭遇基地K19艺术大展”及英国皇家基金会举办的“东方的世界”艺术巡回展,1993年,参加了第45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和首届亚太艺术三年展。这种踏上国际舞台的机会,是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所企求的,但是,孙良却在不忮不求的自我淬练中,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国际艺坛的重视,也验证了“艺术家必须具有独立性”的至理。
孙良那种幻境式的独立性艺术,许多艺评家都作过精准完整的归纳,然而,若简约而论,一以贯之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外乎“线条”“色彩”“空间”“形象”。
孙良认为,中国人对“线条”是最敏感的,线条本身即变化无穷,线条的美感也最容易分辨使用者的高下,孙良打了个比方:“中国书法是全世界公认的线性艺术极致,但是自古以来写字的人那么多,为什么王羲之能是书圣?一般人只是写字?那就是对线条美感掌握的能力,掌握的好,表现出美感,就是艺术。”对线性艺术的领悟,当然与孙良早年勤习国画,对于毛笔运用的熟练有关,虽然采用了西洋媒材创作,但是源自于中国线性艺术的美感精神依然是创造独立性的最佳养分。
孙良那充满幻境的画面,是不打画稿的,往往是以几条弯曲舒展的线条作为开端、从局部到整体,
是在一种完全自由的思路引导下达成的,仿佛中国绘画中“游丝描”的流畅无碍,优雅而敏锐的勾勒出细腻的变化,孙良说:“懂得用线以后、自由度就可以发挥的更高。“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孙良对线性艺术的领悟和运用方式可说是绝无仅有,可说是中国绘画技法中“白描”与“双钩填彩”的另一种体现,这是一种中西文明经过淬练深化的精神感通。孙良这种运用线条引领画面全局的方式,确实与中国明末清初石涛的“一画论”精义相通,即“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又言“夫一画包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孙良艺术独立性的启发,即是由“心”作起,返回心灵世界,因此能以心使腕,以腕运笔,用笔成线,进而创造出丰沛无匹的“万象”之画。
孙良对色彩的幻想,仿佛融人了中国形而上的玄秘意境,隐隐约约,朦朦胧胧,如登蓬莱仙境,如临水晶宫阙。 纯净的底色,不论红、蓝、青、绿、紫、灰……都如烟如梦,幽深玄妙。可以发现,孙良使用的颜料种类如此之多,但每一种颜色的用料却极其精准,中国人说“惜墨如金”,孙良可谓“惜色如金”,画布上的颜色越来越丰富,却越来越“薄涂”,数之不尽的层次,让观者的视觉无法穿透,这个“薄涂”的方式,与中国书画艺坛“渡海三家”溥心畬的赋色方式异曲同工,溥氏的国画风格源出宋、 明,设色清雅却层次丰富,在薄如蝉翼的画纸上,赋色起码七、八层乃至十余层以上却淡净无瑕,在水与色的交融上运用的炉火纯青,而孙良油画“薄涂”所弥漫的迷幻气息,确实一如中国绘画中“气韵”的体现,也正是这种有别于西方色彩的运用,使孙良的作品更加“诱人”。
“空间”的诠释,是孙良破除西方美学束缚的另一验证。西方人对空间的概念是“框架式”的,所以不论绘画或摄影,都以“取景框”的原则为基准,“黄金比例”的构图与“单点透视”的空间取舍相对制式化,就连早期画幅也归纳出人物、风景和海景三大类。这些约束,完全不符合孙良自由、独立的个性,于是,孙良又重拾起了中国艺术文化中的养分,采用了中国绘画“散点透视”与中国园林艺术中的“步移景换”,使得孙良绘画的空间运用产生无限的伸展,却又符合了中国绘画“意在画外”的情境。
所以在孙良的画中,没有边缘的限制,物态可以由画面四周边缘向内或向外伸展游移,与中国画的“手卷”开展观赏的意义极为接近,而细长的“琴条”式联屏呈现,亦是孙良采取中国绘画形式以表现其空间处理的又一成功例证。 孙良将油画这种西方外来艺术语言用中国人自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观念,做出了令人感动的成功结合。当孙良觉悟地关闭了外界所有的纷扰,就已经注定了为自己开发出心灵无限空间的可能性。
孙良的画,奇异多变的形象似乎是一种天地万物的混合体,又像是东西方神话传说中故事角色的大结合,找不出情节的起承转合,于是令观者揣测的心痒难搔,孙良这么说过:“我的画没有故事情节,我就是对着空白的画布,从一根线条开始,追着追着,形就出来了,我画里所有的形象都是逐渐出来的,并不是在心里本来就有那么一个蓝本。“原来如此,这就是孙良的幻想性,但这种幻想并非“空想”,而是在累积了无数的所见所闻、锻炼经历后,下意识衍生的结果,其实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胸有成竹”,但在咀嚼过程中,已升华至不需规划、打稿的“胸无成竹”。
或许可以这么说,亘古以来神话传奇中的故事角色,不分中西,都是人类依凭着想像力创造出来的,因为有了“人”,才有“神”与“鬼”,天、地、人“三才”本是一体,万物皆是生命。
因此,孙良的图像意含,似曾相识又千变万化,孙良自言他喜欢动物,因为动物的形态让他着迷;也喜欢花草、昆虫,因为花草、昆虫虽然渺小,却生机盎然,在孙良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其独特之处,是人类所无法真正理解的,“一花一世界”的哲理,也就成了孙良绘画形象中幻化无方的依循。“万物静观皆自得”,每种被孙良取用的形象本体,在他看来都是一种深邃的文化阐释,孙良喜欢蛇,但他看到的不是一般人见到蛇的恐惧,而是蛇的“文化”,圣经中蛇是亚当、夏娃的诱惑者,但也是给予智慧者;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在民间,蛇也是丰收、繁殖的象征,中国陕北就有“蛇盘兔” 的习俗,新婚男女都要在新房的窗格上贴着蛇盘绕兔子的图案,以表示人丁兴旺。孙良也喜欢豹,豹纹的华美、豹眼的犀利、豹身的曲线、豹行的速度……在美丽与危险之间产生无限的想像空间。
孙良藉由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创造出自己心中的生命体,这些形象充满不确定的模糊性,孙良认为,这种形象的美感,是一种完全独立存在的完美,不依赖人类的标准,没有制式的约束,所以,孙良就像自己的上帝,在绘画上展开了“创世纪”的新形象与新生命。对于艺术,孙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对于各种材质的实验,也是不断延续的,性格孤傲的孙良,在艺术面向上却有无限的包容性与探索心。

孙良作品市场价值分析
基米
2023泓盛秋拍将孙良老师的《谜笑》作为此次拍卖图录的封面拍品,藉由此件艺术家魔幻时期的代表作品,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孙良作品的市场表现及所存在的价值空间。一般来说,艺术家作品的市场成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艺术家在美术史中的地位;②作品在艺术家一生创作中的稀缺性和唯一性;③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创新水平;④市场赋予艺术家的关注度或热度。以上四点与艺术家作品的市场表现休戚相关,但有些因素可能只是暂时性的,比如市场热度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出于对作品价值的专业判断,而是受资本和媒体裹挟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往往是瞬间而非持久的,在你主观判断还未介入之前,市场热效应就会替作品提前定价,这也逐渐成为现今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一种趋势。相反,艺术家在美术史中的学术定位,艺术作品在艺术家创作中的稀缺性,以及作品是否体现艺术家的核心审美和创新活力,这些看来理所应当被关注的要点,反而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疏于调研、以及未能充分调动个人审美的主观能动性,而被习惯性忽视了,恰巧这些因素却又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长期价值和投资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谜笑》来重新审视艺术家孙良的美术史定位,通过客观专业的分析与梳理来还原孙良作品的价值潜力,同时带出一个立体且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中国重要艺术家个案。
“孤勇者”孙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舞台最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孙良作为首批登上国际当代艺术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其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分量毋庸置疑,曾先后参加了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顶级当代艺术大展,享有国际性的艺术声誉。孙良是一个对待创作非常认真和严肃的人,并勇于突破自我,不断尝试以实验性质的绘画创作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从1980年代初期肇始的创造之路, 经历了神秘主义与象征主义时期、表现时期、魔幻时期、抽象时期等风格的变化后日臻成熟。1993年,中国艺术家第一次入选威尼斯双年展,他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审美趣味结合到当代艺术的奇妙意象之中,延续了传统也创造着未来。他的作品是《山海经》和《圣经》的混合体,在梦境和幻想的边缘,呈现出令各国艺术爱好者们为之动容的美感,这种美感,超越了时空,也跨越了文化。近年来,在国内的各种重要艺术展览上,孙良那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视觉冲击的华美画作更是经常性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并广受关注和好评。有艺评家甚至认为,孙良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原创精神的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通常并不借助於现实中的具体物象,更难辨其风格来源。画面中所有那些变幻莫测的形象、符号、线,完全是他自身非凡想象力的产物。但同时,争论也一直伴随着他的探索过程,这种争论其实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观念与大众审美文化冲突的一种折射,因此说他是一位驰骋在自己艺术道路上的“孤勇者”也不为过。争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争论而畏手畏脚迷失自我,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的“一意孤行”,一意孤行方能独辟蹊径,独辟蹊径方能通达崭新境界。
“破墙者”孙良——不断尝试冲破媒材的限制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上海艺术家最重品质。不单是对创作特点的要求,也不单是对艺术语言的讲究,他们对于质材和感觉的相互关系亦有非常独到的眼光。孙良乃是个中高手,不断游走在各个媒材之间,通过稔熟的艺术技法,打破媒材之间的固有壁垒。他尝试过各种画材和其他材料,画底用过布面、纸本、丝绸、皮草、铝箔、赛璐璐片、肌肤(纹身)等。颜料用过油彩、丙烯、水墨、马克笔甚至是指甲油。1999年以后,孙良在持续作画的同时,每年都玩一种新东西,他做过雕塑、装置、影像及家具设计。但不管玩什么、怎么玩,万变不离其宗,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在画中的感觉。边界的突破与样式的拓展,无非是让自己在更大空间挥洒才情、挖掘潜能并以此保持创作活力。孙良的自信在于,既能放任天性又敢面对挑战。他经常自我设局,以此考验自我也反省自我。就这点而言,他比那些看别人眼色而行、视市场反应而动的艺术家,更本色更本位也更本质。可惜在中国美术界,孙良这样的艺术家太少,而机会主义者又太多太多。
“织梦者”孙良——都市的移情者
孙良在他的画作上编织着各种梦:深梦、淡梦、弱梦、幽梦、醉梦、迷梦、幻梦、寒梦、碎梦和白日梦,生活在一个精灵古怪的世界里。这里是蜘蛛和蟾蜍的天地,是游蛇和海星的巢穴。不乏翅羽、鳞甲,也不乏利爪、长喙,更有鸷禽怪兽和羽人猫女。孙良仿佛在水晶瓶中聚精会神地观察它们:这些灵物有时如烟雾般飘来,幻化出奇妙的身躯;有时又如云霞般散去,留下些美丽的背影——他在画面上捕捉自己的想象,也在绘制中构织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与对象合二为一。
这些想象是都市化的:精致讲究的装饰感,不无享乐者消费;矫揉造作的情色味,总有夜生活隐私。一切是那样美好动人,一切又是那么虚幻迷茫。中国都市的迅速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让所有人熟悉的城市一下变得陌生。孙良并没有去刻画都市,也没有去表现都市中人,但他描绘的太虚幻境,却充满了都市文化情调和都市生活意味,折射出都市心理的迷失与惆怅。可以说,孙良是最早描绘都市艳俗的艺术家。上海生活中所熟知的洛可可艺术与十九世纪新艺术等等,如今病态地置入暴发的城市奢华之中,伪娘假女般矫情的装饰随处可见。孙良对此深有体悟,一方面不惮将其纳入画面,取其艳而剔其俗,另一方面则借助情色对幻想的推动,造成文化之于人欲的反讽。在孙良精致、唯美、充满装饰感的画面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因混杂糅合而奇妙诱人的后现代文化氛围。孙良善于将生活与感受、文化与环境、历史与个人等关系熔为画面氛围。其关键之处,就是把装饰大胆地引入当代绘画之中。现代主义绘画曾把装饰视为洪水猛兽,然装饰之于社会之于人文,却很能折射历史的变迁。其非精英化的市井趣味及社群区别,恰恰是当代艺术可以利用的资源。孙良在此方面所发挥的创造力,在中国美术界是首屈一指的。
《谜笑》的诞生——孙良精神气质的最佳注脚
从1991年开始,孙良的作品开始逐渐摆脱叙事性情节的束缚,直至作品的文学性主题完全消失。从这个时期开始,孙良作品中固有的舞台化构成开始退场了,主体形象的引领作用模糊了,力学重心开始紊乱,形象塑造手法日趋平面化,笔触越来越细腻,色彩越来越微妙,完成度越来越高,神秘感越来越浓,进入到了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魔幻时期。
这一时期的作品众多,而《谜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由此开始明确地展开了典型化的“孙良式”语言创造。事实上,也正是这一时期的艺术语言使孙良获得了最初的国际声望,他的这种魔幻风格的作品先后入选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和首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画家从此开始自由地展现无限的想象力,如果把表现时期与魔幻时期的风格比喻成摇滚乐的话,这是一次从重金属到迷幻摇滚的华丽转身。从精神气质上来看,魔幻时期是表现时期的延续和发展,从语言技巧上来看,魔幻时期则是抽象时期的伏笔和预言。事实上,魔幻时期从来没有真正地结束过,它始终贯穿着孙良艺术创作的整个周期,成为艺术家精神气质的最佳注脚。
《迷笑》的构思,是以弯曲舒展的线条作为开端,从局部到整体,在一种完全自由的思路引导下达成,彷佛中国绘画中游丝描的流畅无碍,优雅而敏锐的勾勒出细腻的变化。画面中心,显眼的黄色豹身与女性头像巧妙结合,威严与诡异形成了对比反差,赋予另类的神秘气息并带有一定的引诱性。左下角以鸟身人头羊首为组合,红色的意象看似虔诚,但隐于身后的羊与人的表情却透露着一丝戏谑,这样的效果增加了故事的丰富性和层次感。背景中白色线条描绘出的鸟轻盈升腾,下方的蛇身蜿蜒曲折,以及边角出现的海洋生物,扩展和发散了画面的空间且更增添了灵动奇幻的氛围。在形象方面,这张变体的组合变化相当复杂,其创造的全新生物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摄人心魄的美感;其次,在技巧上,孙良极尽精雕细刻之能事,对所有细节的描绘精妙绝伦,把油画的表现魅力推向了全新的境界。此外,油画《迷笑》也被制作成丝网版画,广为流传。
《谜笑》的诞生,标志着孙良的作品风格开始进入成熟期的转变。其一,是孙良对独立形象极尽繁复的堆砌和联接,一个或多个形象常常被孙良设计成纹章或徽志般的符号,一系列古怪的形象通过寄生、咬合或焊接的形式,成为弗兰肯斯坦式的荒诞组合。这些组合所产生的新生命是离奇而迷人的,而多重形象相互结合的魔术常常使两个甚至多个形象共用一个轮廓,这种极端异样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孙良作品中最为神奇的迷宫图景。其二,把彼此孤立的单体形象散落在无尽空虚的背景之中,而这些散落的形象,又往往是过去作品中某些重要符号的变体。这些像切片标本一样怪诞的生命变体,呈现出某种基因变异和克隆繁殖的生命形态,表现着爱欲、交合、死亡和暴力,它们恣意放纵,漂浮游弋在画面上,精致而优雅。这些形象并非来自无端的空想,而是直接贴近每个人最深层和最直接的本能:梦境,潜意识,这些关乎生命最终的欲望突破生存的禁忌而直接显现出来。它们是安全、正面、积极的视觉功利主义崩溃之后的心灵景象。
孙良1957年生于杭州,在福建长大。少年时代虽经历文化大革命,却因为是在军队家庭,较少受社会影响。他说他小时无法无天,直到14岁后随家离开军队,来上海住下才开始懂事起来。但他不受束缚的个性,使他在上海这个大城市产生颇多的意见和牢骚。此后,他在玉雕厂做过几年工人,又重新念书,毕业于上海轻工业学院美术设计系。姜梅介绍,孙良开始尝试画油画,是他大学毕业一年后,也就是1983年才开始的。那是85美术运动的前夜,新的艺术思潮正在孕育、萌动。国外的一些艺术图书在那个时候也开始陆续被翻译进来,艺术家能看到越来越多有关西方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方面的画册和书籍。出于更强烈地表达自我的目的,孙良试探性地踏上了油画创作的道路。
在孙良的早期画作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死亡等重大命题的关注,开始粗狂的表现主义。然而到九十年代初,这样的创作嘎然而止,开始了另一种轻漫艳丽的画风。孙良自己觉得这样的改变是从1993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回来后产生的,他觉得在绘画中用形象来说话已经多余。
美术史专家把孙良1994至95年的创作归结为抽象时期,那时的作品强调画工,每一根线条都不是单色的,在其自然转折的过程中不断变换用色,而且从这一时期开始,以往较为明显可辨的笔触几乎完全消失,画家以近似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手法把揉擦和晕染都使用到油画媒介中。1995年至今的作品为 “弥散”时期。他们归结道:“抽象时期的探索使孙良对日趋极简主义的形式倾向产生了顾虑,同时也觉得纯粹的抽象形式不能满足自己对‘无与伦比的精致’之企求,于是,在几张抽象代表作完成之后,他开始了对具象的回归。回归具象之后,孙良笔下所有臆造的视觉形式都找到了恰如其分的依附体。抽象时期的蜿蜒曲线被归类和组合,开始幻化为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生命体的眼睛、牙齿、脚爪、羽毛、鳞片、触须、尾巴、烟雾以及泡沫……一个名为“弥散”的全新时期开始了。“
看孙良的画,觉得孙良画画就像做玉雕,他极其迷恋技术。孙良说:“在古代的浮雕当中,主要的人或物件大一些,次要的有意做小些。我学习他们用大小来区分空间。中国古代的长卷很长,不可能一下看完,边打开边看,感觉可以无限展开。这对我形象的随意性有很大的影响。我形象之间的空间转换,还用那些坚韧的线条,它们慢慢地在画面游动变化,然后融入了另一部分空间……中国人是不讲颜色的。画抽象的人有些人是用色彩,另一些人是用颜色……有时会在一幅很漂亮的画面上,画一些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比如性器官,或一些怪异的形象,甚至一些利的爪子。带挑逗和挑衅地放一点点撩人的东西,这样就把心理空间拉开来了。这种方式会让我感到一些满足……我画得很慢,追求极度漂亮的东西。我不喜欢表面的唯美。我要漂亮,要漂亮到极至,漂亮到让你难于接受,漂亮到难受……”除了架上作品,孙良为了达到他想要的精湛和极至,还用兽皮、赛璐璐片、锡箔和丝绸等作为材料。并且,他的创作已经从架上延伸出,增加了用光影和空间来丰富他的艳美和想象。
美术评论家、策展人李旭先生曾评论说:“孙良不属于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他的成就,甚至是许多同时代的专业人士都无法认同的。孙良的作品不属于过去,不属于现在,不属于某一特定时间,他的作品是永恒的,是超越时代的。” 在市场上,孙良各个时期的作品均深受追捧,获得了藏家的肯定。下面将针对孙良作品在2005年至2022年间二级市场上的拍卖情况做一次概括分析。
孙良拍卖纪录成交价过百万的作品(数据得自雅昌网)
在孙良的拍卖纪录中,占据前三位置的作品,其中有两件是其创作于表现时期,并在上海美术馆个展中进行展出《最后的诱惑》和《异样的情绪》,而《谜笑》则是唯一一张创作于魔幻时期的作品,并有丰富的展览和出版记录,在11年前便以184万的成交价被藏家收入囊中,如今再次释出,定会迎来更大关注。《谜笑》作为孙良魔幻时期的扛鼎之作,不仅在于其拥有为数众多的展览和出版记录,更是因为作品将艺术家成熟风格的绘画语言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浮游在空间里无人知晓的生命体,在失重状态下以奇特的姿态展现着生命的美感和想象的极限,画面里氤氲的色感和饱满的构图,不愧为凝结了艺术家巅峰状态下全部的专注和热情。由于作品太受欢迎,因此还特制了原画同比例缩印的丝网版画,以飨广大热爱孙良艺术的藏家友人,由此可见《谜笑》在孙良创作生涯中的重要地位。此外,《龙凤》、《红豹》、《情人》等创作于魔幻时期的作品也在二级市场具有良好表现,成交价均在百万以上,作为孙良创作高峰期的成熟风格,标志着艺术家在魔幻写实道路上的独立探索,具有强烈的个人烙印。
根据雅昌数据分析,截止2022年,孙良作品的市场成交总额已经突破5000万大关,具有持续的市场冲击力。从孙良油画个人指数来看,其作品的交易活跃程度在2005年创下高峰,之后的十年间指数跌宕起伏,峰谷交错,并在2020年秋进入低谷期(或为疫情特殊时期的广泛影响),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和艺术市场的甦醒而呈稳步上扬之趋势,可见其交易市场的“心率”还是很健康。
孙良油画个人指数(数据得自雅昌网)
作为上海画坛的杰出代表,兼有“架上四才子“的美名(另外三位分别是丁乙、李山、余友涵),孙良的作品同时具备浪漫与深度,展现出蜚声中外的天赋才情,他的作品与同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家相比也不遑多让。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孙良把都市的欲望与情色、精神的梦幻与迷惘、艺术的奇特与异样,通通熔为一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位质朴的艺术家:他很单纯,只因热爱艺术而从事艺术;他很执著,不能忘记被人遮蔽的历史;他很认真,对作品制作精益求精;他很浪漫,为争取个人自由而拒绝潮流。他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这样一个人,如果要写艺术史,孙良肯定不在既成套路里。或者是艺术史迁就他,或者是他改变艺术史。或许,这便是孙良在二级市场能屡创佳绩的重要原因。虽然在作品的上拍数量及成交总额上,孙良可能不及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艺术家,但这恰恰也是因为艺术家特立独行的个性使然,由于其上拍作品主要集中在上海本地拍卖行,而其收藏群体也相对隐秘低调,或由海外机构及藏家购藏,从而导致其在二级市场的流通和曝光略显不足,然而这也奠定了一个天然的价值洼地,其精品的难得释出必将激励市场的想象空间。故此,上海泓盛拍卖即将呈现的孙良油画作品《谜笑》无论从作品的稀缺性,审美的独创性,还是对艺术家成熟风格的一种阶段性总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单论孙良的纵横才气和对绘画语言的执著探索,亦是反映了海派油画的一种精神样貌。

孙良(1957- )
处在我曾经的时代,生活的环境和经历的一切太过复杂。只有作品,当我站在画前它能反映我的内心。想像——是我内心的现实。自然、天空、大海、高山、丛林、溪流、旷野,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奇异的景象、星空、月光、神秘的幻觉、想像、神奇的声音、传说,那些古老的文明、异域奇景、几千年文化的残片,许多的渴望、无法摆脱的现实,内心时时刻刻的变化,还有差异……许许多多,它们混合、交织、错乱、重叠、克隆在一起,这也许就是我的作品。
——孙良材质:油彩 画布
签名/款识/钤印:Sunliang
作者:孙良 孙良,1957年生于浙江杭州。1982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个展:2007年,孙良,上海张江美术馆;2006年,“图像的创世纪”孙良油画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4年,“孙良画展”,伦敦,英国;2003年,“玄妙人生”,香港;2002年,“银之魅”,顶层画廊,上海;1996年,“孙良个人作品展”,纽约,美国; 1994年,“孙良艺术展”,东京画廊,日本。群展: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2003年,“形而上2003-上海抽像艺术展”,上海美术馆;2002年,“第十七届亚洲现代艺术展”,大田美术馆,韩国;“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2001年,“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美术馆;2000年,“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展”,帕多瓦,意大利;1999年,“亚洲艺术三年展”,福冈现代美术馆,日本;1997年,“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6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纽约,美国;1995年,“变化”,中国现代艺术展,歌德堡美术馆,瑞典;1994年,“中国现代水墨大展”,台湾省立美术馆,台湾;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所属拍卖会:2023秋季拍卖会

所属专场:现当代艺术

lot:1066

更多孙良 迷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