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唐英墨彩题诗笔筒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5,000-25,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口崩
清雍正、乾隆时期,清廷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愈加强盛,渐入盛世,景德镇御窑厂的炉火也燃烧得更加旺盛,制瓷工艺在这一时期也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雍正瓷器以精细隽秀、典雅优美著称;乾隆官窑则以色彩缤纷、华缛多姿取胜,雍、干两朝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又一个高峰,督陶官唐英在其中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唐英,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陶成居士,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自16岁起奉侍内廷,交结了不少文人学者,他勤奋好学,手不释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雍正六年,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至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协助年希尧处理窑务,“但一切烧造事宜,俱是他一人经营”,乾隆登基后直至二十一年,他仍任督造,前后总理窑务共三十年。唐英督陶,可谓尽心竭力。为了不负皇家重托,上任之后,他深入工匠之间,全面学习了解制作瓷器的工艺。他在所撰《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中说:“余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见……茫然不晓,惟诺于工匠之意旨,惴惴焉!……杜门谢交游,萃精会神,苦心戮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终由一个门外汉成为一位成绩斐然、锐意进取的制瓷大师,字里行间流露着他恪尽职守的一片忠心,至今读来仍让人心生震动。
唐英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饱学之士,在公余之暇,以创作诗画自娱,诗、书、曲都自成一家,有多部诗集、戏曲传世,若除去顶戴花翎,便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古代文人对文房用品有着很高的要求,笔墨纸砚之外,笔筒也是文人案头的必备之物,成为一种文房雅玩。唐英在督陶之时,曾亲自设计制作了一批瓷质文房用具以自用,这批瓷质文房也因兼备了唐英的文人巧思和高超制瓷技艺而成为宝贵的艺术珍品。
本件墨彩题诗笔筒呈直筒形,圈足,口沿描金,通体白釉,施釉平滑,釉质清透滋润,以墨彩行书题写诗句:“高卧山中不出山,无如人世远追攀。老夫落笔浑相似,只在青黄金石间。”落款“种豆老人 书于一枝草堂”,后钤“翰”、“墨”两红彩小章。行文流畅,笔法老到,颇见功力,诗、书、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查此诗出处得故宫博物院有“乙亥秋月(乾隆二十年)”款题相同诗之墨彩开光山水诗句笔筒收藏,而乾隆二十年正是唐英即将卸去督陶官一职,也是他去世的前一年。此时的唐英已是七十四岁高龄,可谓是风烛残年,二十多年前那个正值壮年的督陶官唐英已一去不返,他的全部精力已耗费在瓷务督造中,诗中流露出他渴望退隐山林、寄情青苔白石间的美好愿望。
后一件拍品为唐英仿石纹开光题诗六角笔筒,内壁施松石绿釉,呈双联菱形,形制精巧雅致,边棱施仿木纹釉,纹理清晰,富有质感,并作凸起处理以模拟红木边框的效果,匠心独具,腹部六面开光内皆施褐彩仿大理石纹釉,釉色浓淡深浅富于变化,虽是人工,宛若天成,上以墨彩题写诗句,运笔潇洒,古朴典雅,诗文有:
“和光春霭,爽气秋高。”
“志笔冲牛斗,才华壮马班。”
“农夫不怠,卑有黍稷。儒者立志,芬若蕙兰。”等多处。并绘“陶榷”印章,为唐英制瓷之标志。
“和光春霭,爽气秋高”见于贵阳阳明祠,为王阳明题靖西鹅泉佳对;“志笔冲牛斗,才华壮马班”中诗人以汉代司马相如、班固自况,以为勉励;“农夫不怠,卑有黍稷”出自汉诗,亦是激励自己勤勉苦学。所选诗文或出自学问大家,或摘自经典著作,这与唐英自幼饱读诗书、好与文人雅士交游的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是相契合的。
两件笔筒均富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反映出唐英极高的艺术修养,折射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不是官窑,胜似官窑。遥想当年,这两件笔筒或许就曾置于唐英案头,见证了这位督陶官在烛光下书写奏折、整理文稿的情境,岁月沧桑,如今这两只笔筒又现身拍场,实在是弥足珍贵。

lot:1048

更多清乾隆 唐英墨彩题诗笔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