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铜鎏金彩漆填珐琅皇子立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备注
1.卢芹斋(C.T.Loo)旧藏;
2.Momange先生旧藏,购自卢芹斋,二战后;
3.Curtel先生旧藏,购自Momange先生;
4.皮埃尔·梅西耶夫妇旧藏,购自Curtel先生

展览
1.「五个世纪中国珐琅珍品展」,法国巴黎卢浮宫,2003年9月;
2.Art sous les Arcades,新加坡,2009年;
3.「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中国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9月

本品为铜胎,圆雕塑作骑竹马的小皇子立像,人物造型及细节处皆精心雕琢。孩童双腿分立,骑跨于一玩具竹马之上,双手握紧作拉缰绳之状;其面部刻画生动,前额硕大,面容欢愉,双眼微眯,鼻头小巧,嘴角上扬,流露出幸福欢快之态,表现了孩童无忧无虑的天真之态。
其头戴宝珠顶短檐圆帽,颈饰璎珞项圈,身着金龙纹肚兜,外搭无领敞身长马甲,下穿及膝短裤,身后缀盘长结杂佩,与清宫旧藏的“明 秋景货郎图轴”中的光头小童后背所配装饰物相似,可资参考。整器除肚兜纹饰以錾胎填珐琅之法装饰,肌肤、帽子、衣裤、竹马等皆以彩漆绘制。肚兜上錾刻金龙纹,游龙腾翔于祥云之间,张口伸舌,双目圆瞪,趾爪锋利,其旁卷云纹填以红、蓝二色珐琅釉。顶上圆帽髹朱漆,金漆绘帽纹;坎肩以褐色漆为底,其上以橘色、朱红、墨绿等色绘饰缠枝花卉,满铺不留白;背后杂佩作宝钱形,朱漆为之。竹马的马头刻画细致,鬓发眉眼均描画生动,保存颇佳。类似藏品可见《Henry Gardner爵士中国日本珐琅藏品》1962年,第76号藏品,及R.Soame Jenyns & Willian Watson所著“Chinese Art, Tome II” , Rizzoli New York, 1980, p.137。
本件皇子像面目、穿着塑造写实,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特征,其头戴的宽沿圆帽为典型元代帽式。元代蒙古人统治期间为了体现等级差异,凸显民族优劣,在1314年的时候作了关于服装的统一规定:汉人官员保持了唐以来的圆领衣和幞头,而蒙古官员多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不过帽式有高低宽窄,且往往镶珠戴玉,以体现统治阶层的优越。
整器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小皇子所骑的竹马。据考,竹马之戏自古有之,是中国古代儿童常见的游艺活动,在古诗文和唐代以后的儿童题材艺术品中多有表现,唐代诗人路德延写有《孩儿诗》五十韵,是古代孩童游戏的真实写照,其中即包括“嫩竹乘为马,新蒲掉作鞭”。 儿童竹马游艺在唐宋以降比较流行,其实汉代文献中已见端倪,其生活源头应该更早。《后汉书》卷三一《郭伋传》,传云郭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后汉书》卷七三《陶谦传》注引《吴书》曰:“陶谦父,故余姚长,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
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竹马游艺被视作古代儿童七岁左右顽皮好动的写照。
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中也记载:“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婴戏题材在宋代以后被创造为百子图,成为古代流行的喜庆图案并见诸于绘画、瓷器、壁画、服饰等,儿童骑竹马无疑也是百子图中不可或缺、也最具代表性的装饰题材之一。

lot:5153

更多元 铜鎏金彩漆填珐琅皇子立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