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1544年作 青绿工笔山水册 册页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24,000,000-36,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
1.“京师书画展览会”,北京中央公园,1917年10月。
2.“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东京美术学校文库,昭和六年(1931)。

说明:
1.附张学良手书“册页四”标签。
2.附“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展览标签。
3.颜世清、金城、张学良、宋子文递藏。宋子文去世后,宋子文遗孀张乐怡将此册寄回张学良处。
4.金城临摹“晚山归骑”一开,载《湖社月刊》,第11至20合册。
5.金城临摹“空江罢钓”一开,载《湖社月刊》,第57册,1932年。
6.张学良致张乐怡札,1971年8月25日。

世事沧桑心事定 云水襟怀好护持
——文徵明 《青绿工笔山水册》考析
文徵明画青绿山水册页八开,邹迪光对题。曾为颜世清、张学良、金城、宋子文等名家旧藏。文徵明这套册页创作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春三月,青绿设色,极为精工,是其生平经意之作。
第一开,题“空江罢钓”。一侧写悬崖临水,树木横生,在山崖下方有一段坡岸,岸上长松一株,水滨芦荻丛畔有一蓬船,船上高士远眺着空阔的江面。另一侧的江水除小船下画出粼粼细浪之外,其余完全留白;又用淡墨画汀岸远山,略勾秋雁数行,显得空阔辽远,秋意无限。邹迪光对题中说:所愿不在鱼,钓罢读秋水。“秋水”一词双关,即指向实景,又指《庄子》中《秋水》一篇而言,意蕴深刻。
第二开,题“晚山归骑”。画二人骑驴行进于小桥上,一人向后顾盼,似有所语;一小童紧随二人之后。前方松石挺立,道路逶迤,山上有楼阁,阁中有人凭栏而望。暮云冉冉,夕阳西下,将晚归之意表现得从容自在。
第三开,题“清溪观瀑”。画松壑泉石,二人临水坐于坡岸。流水淙淙,松枝摇曳,如闻其声。此图不作全景,而是截取松岗的局部,画的周围被参天的松树包围,松树的枝干撑出画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开,题“山寮风雨”。山雨欲来,狂风大作,山间的云雨奔腾涌动,树木的枝叶也顺着山风吹动的方向摇晃。一小童撑伞快步走回,一高士于山间书斋凭窗而立。题雨不画雨,而是画出雨前最有张力的时刻,足见匠心。
第五开,题“淇澳芳亭”。此图所绘当为夏日场景,水面红蕖绽放,临水凉亭数椽,一高士坐罗汉床上观景,一童子捧盘而来。水槛凉亭后面的竹林,翠色可爱。前方对岸则是两株杂树,其中一株高柳枝叶披拂,刻画细致,是为近景。《诗 • 卫风 •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此图即表现出这样一种生机勃勃的风景。
第六开,题“松峤鹿麋”。这一开画幽深的山谷中麋鹿游栖的场景,流泉,松林都刻画的非常到位,群鹿或饮水、或嬉戏,掩映在山水之间,富于情趣。
第七开,题“绿天高阁”。深柳丛中,一楼高矗,楼上二人对语。树林前后以墨色浓淡区分,即稍远的楼阁也用淡墨表现,烟云浮动于林间,空间感十足。前景流水一弯,高柳数株,与对岸的柳树相连,深得平远之妙。树林中一高士柱杖向楼阁的方向走去,两童子各持琴书随后,着笔不多而情态宛然。
第八开,题“雪村孤棹”。并署“嘉靖甲辰春三月,徵明制”,款作楷书。这是本套册页的最后一开,作雪景,画杂树数株,小屋数间,都落满了积雪,远山皆白,江水用极淡的墨色晕染。小舟上有一红衣人撑伞,一绿衣人撑棹。气氛清寂、安静。
这套册页的每一开都有明代诗人邹迪光的对题。邹氏对题所用为宋代金粟山藏经纸,奢华贵重;用墨乌黑发亮,光彩夺目。文徵明绘画高度32.7cm,邹迪光对题高度与之相等。通常,藏经纸幅高不会超过32cm。所以,邹迪光用的藏经纸都是拼接起来的,即:一整张高31.6cm,在下部加一条高1.1cm,拼出总高度32.7cm。可以看出,当初拼接题跋用纸时是非常讲究的。
邹迪光(1550-1626) ,字彦吉,号愚谷。无锡人。万历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湖广提学副使。万历十七年罢归,在惠山下筑愚公谷,多与文士觞咏其间。工诗文,善画山水,力追宋元,在大小米及黄公望、倪云林之间。一树一石,必求精妙。兼善音乐,邹式金尝从其研习音律。晚年信奉佛教,名斋“调象庵”。有《调象庵稿》等著作传世。
邹迪光的书法颇具章草意味,用笔劲健爽朗,结体紧密,银钩铁划,力量感十足。小万柳堂曾藏其书法金笺扇面一帧,用笔与此册对题一致。邹氏对题的皆为五言诗,形式统一,均为就画面内容所作,和文画相映生辉。
此册装潢精致,锦布面板,用紫檀镶边,足见藏家的珍护之心。这套册页曾为寒木堂颜世清旧藏,本册签条亦为所书。
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寒木老人、瓢叟,室名寒木堂,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进士出身,曾任直隶洋务局会办。民国成立后,任直隶都督府外交厅厅长、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参议、井陉矿务局督办、奉天巡按使署政治顾问、财政部印刷局局长、张家口税务监督。画家,擅山水、花卉。精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曾任东方绘画协会干事。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亦为其旧藏之一。
从1917年开始,以京津水灾赈灾义捐名义,颜世清在北京中央公园倡导举办“京师书画展览会”。完颜景贤、叶恭绰、关冕钧、郭葆昌均送作品于其中,所展出皆历代经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书画展览会,意义尤其深远。展览同时发行《京师书画展览会出品录》,其中颜世清寒木堂藏品独占60件,唐颜真卿《竹山堂连句》、五代董源《溪山图》、宋米友仁《云山图卷》、明唐寅《孟蜀宫妓图》以及这册文徵明《青绿细笔山水册》俱在其内,可见这皆为颜氏寒木堂最为珍视的顶级藏品。
在这套册页尚有颜世清丁巳年(1917)所书题跋一则,称“是册精工绵密,全法宋人,兼宗子昂,加以绢素完好,神采奕奕,每展阅令人叹绝。”宝爱之情,显然可见。之后,此册又经北京画坛巨擘金城之手,金城曾临摹其中“晚山归骑”及“空江罢钓”两开,发表在《湖社月刊》上。
之后,此册归张学良所藏,册上有一标签,写“册页四”三字,是张学良对其藏品所作编号,在张氏所收藏的王翚《江山卧游图》上,也有同样格式的标签。
昭和三年(1928),日本为了庆祝昭和天皇的登基大典,举办了规模空前的“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展品包括日本收藏的中国古代名画及从中华民国各大藏家处征集的名画,此册便是其中一件。今仍存“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所用签条,注明“明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张学良君藏”。后张学良将其赠与好友宋子文,宋子文过世之后,其遗孀张乐怡又返还张学良。此中一段掌故,容下文细述。
这是张学良在台湾软禁期间(1971年8月25日)写给身在美国的宋子文遗孀张乐怡的一封亲笔信,全文如下:
Ding ding,说来我真是抱歉,当你上次来信,我没看明白,只当是一(本)印刷品,因为这本册页在日展出,日本曾印有展出品汇刊,有好些名画在内,我误认了,是那本印刷品,我很想看的,而这本册页,原是我的,是我送给T.A.的了。T.A.很喜欢它,兹嘱Dr. Tao 送还,请你留藏,以纪念我和T.A.的友谊。愿上帝祝福你以及两位弟弟。as ever,Peter + Edith
Aug.25.1971
(一)关于信中人物的说明:
(1)收信人 Ding ding 系宋子文夫人张乐怡英文小名。宋子文系张学良挚友。
(2)T.A.系张学良将T.V.写成T.A.的笔误。T.V.即宋子文英文名(T.V.Soong)的简称,宋子文的小弟宋子安英文名(T.A.Soong)简称T.A.兄弟俩英文名简称也是一个字母之差,宋子文叫T.V. ,宋子安叫 T.A.。宋子文、宋子安两人都是张学良的年轻时的好朋友 ,两兄弟人曾于1961年左右一起从美国到台湾探视过当时被软禁的张学良。
(3)信中最后一句提到的“祝福你及二位弟弟”中“两位弟弟”是指宋子良(宋子文的大弟弟)、宋子安(宋子文的小弟弟)。需要说明的是写信时张学良由于一直以来处于被软禁状态,消息闭塞,因此不知远在美国的宋子安已于两年前(1969年)在旧金山去世。
(4)Peter 和Edith分别为张学良和赵一荻 英文名。
(5)Dr. Tao即张学良女婿陶鹏飞。
此信时间为1971年8月25日,是宋子文去世后四个月。
(二)关于信中提到的“册页”的说明
册页即《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本次拍品),张学良旧藏,曾参加1931年在日本举行的“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举办方曾出版《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即信中提到的“那本印刷品”)一书,将此画收录书中。
宋子文、宋子安兄弟六十年代初曾从美国到台湾探视过当时被软禁的张学良,张学良感念宋子文、宋子安二人的情谊,见面时即赠两画给宋子文,这件事情记录在张学良的日记里。这两幅画中是否包括这套册页尚待考证,不过张学良赠画给宋子文的事情,可知是切实发生过的。
(2)关于写信背景及内容的说明
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突然去世。由于宋子文去世突然,很多事情没来得及交代、处理,其遗孀张乐怡(英文Ding ding)在随后整理宋子文遗物时发现此一本文衡山山水画册页,册页中夹一写有“明 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 张学良君藏 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出品第 号”字样的签条。因为册页签条有“张学良君藏”字样,张乐怡(Ding ding)以为是其丈夫宋子文生前从张学良处借来的,没来得及归还 。所以托从台湾前来参加宋子文葬礼的***捎一封信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询问“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出品画册”是否需要归还,张学良误以要归还的“画册”是“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出版的印刷品《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不贵重,所以张学良回复张乐怡可以送来。但当张学良发现归还的是这本珍贵的《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时,才知道误会了,特写此信给张乐怡,托Dr.Tao 将这本代表张学良和宋子文珍贵友谊的册页归还张乐怡。受张学良委托,Dr.Tao在美国打电话联系张乐怡,说明此事来龙去脉并拟登门送还此册页,电话中张乐怡感慨万分,请Dr.Tao 将册页再交还给张学良,认为“完璧归赵”才是对张学良、宋子文两人友谊最好的纪念。此册页及信又回到张学良手中。
这一套画册承载着张、宋之间的友谊,也见证着一段民国政治人物的传奇经历。
张学良和宋子文之间交情深厚,二人在1928年东北“易帜”之前就已经是好朋友了。而最能体现二人友谊的,则表现于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一件大事上,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附近的华清池扣留***,发动兵谏,要求蒋停止“剿共”,进行抗日。之后,张学良点名宋子文作为调节者来陕谈判,凭借张学良对宋子文的信任和宋子文、***以及多方面势力的斡旋调停,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而宋子文却并未能保证张学良的“自由”。1963年2月13日,张学良在台北与宋子文重逢,他在日记中说“相见无限凄然,欢谈一刻许,辞去。”四天后,宋子文又来看他,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中午T.V.、秀峰、J.L.,来宅午餐,Lodge亦同席,约谈三点许离去。我送T.V.(即宋子文)画两幅……”
作为吴门画派的盟主,文徵明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最大,开辟最深,不仅他的儿辈、弟子学习他的绘画,包括后世也有不是追慕崇拜者存在,这一点,还需要从文徵明的审美追求论起。如果说唐寅是天才型的画家,那么文徵明就是一个靠不断的学习而达成的修养型画家。他的绘画体现出的是一种温厚和平的气象,虽然看起来是平淡自然的,但是他不可及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其绘画中精微灵秀的特色包容在看似谨严朴素的笔墨之中。寓奇崛于平淡,所谓“钻之弥深,仰之弥高”是也。文嘉在《先君行略》里说文徵明的诗“以温厚和平为主,或有以格律气骨为论者,公不为所动”,这个“不为所动”就可以看出文徵明对于自己的审美追求卓绝自信的地方。这套册页就具备这样一种典范性,在对场景的刻画和笔墨关系的调试上取得了一种高度的平衡,可以看作是文徵明这一时期的精品力作。
世事沧桑心事定 云水襟怀好护持
——文徵明 《青绿工笔山水册》考析
文徵明画青绿山水册页八开,邹迪光对题。曾为颜世清、张学良、金城、宋子文等名家旧藏。文徵明这套册页创作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春三月,青绿设色,极为精工,是其生平经意之作。
第一开,题“空江罢钓”。一侧写悬崖临水,树木横生,在山崖下方有一段坡岸,岸上长松一株,水滨芦荻丛畔有一蓬船,船上高士远眺着空阔的江面。另一侧的江水除小船下画出粼粼细浪之外,其余完全留白;又用淡墨画汀岸远山,略勾秋雁数行,显得空阔辽远,秋意无限。邹迪光对题中说:所愿不在鱼,钓罢读秋水。“秋水”一词双关,即指向实景,又指《庄子》中《秋水》一篇而言,意蕴深刻。
第二开,题“晚山归骑”。画二人骑驴行进于小桥上,一人向后顾盼,似有所语;一小童紧随二人之后。前方松石挺立,道路逶迤,山上有楼阁,阁中有人凭栏而望。暮云冉冉,夕阳西下,将晚归之意表现得从容自在。
第三开,题“清溪观瀑”。画松壑泉石,二人临水坐于坡岸。流水淙淙,松枝摇曳,如闻其声。此图不作全景,而是截取松岗的局部,画的周围被参天的松树包围,松树的枝干撑出画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开,题“山寮风雨”。山雨欲来,狂风大作,山间的云雨奔腾涌动,树木的枝叶也顺着山风吹动的方向摇晃。一小童撑伞快步走回,一高士于山间书斋凭窗而立。题雨不画雨,而是画出雨前最有张力的时刻,足见匠心。
第五开,题“淇澳芳亭”。此图所绘当为夏日场景,水面红蕖绽放,临水凉亭数椽,一高士坐罗汉床上观景,一童子捧盘而来。水槛凉亭后面的竹林,翠色可爱。前方对岸则是两株杂树,其中一株高柳枝叶披拂,刻画细致,是为近景。《诗 • 卫风 •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此图即表现出这样一种生机勃勃的风景。
第六开,题“松峤鹿麋”。这一开画幽深的山谷中麋鹿游栖的场景,流泉,松林都刻画的非常到位,群鹿或饮水、或嬉戏,掩映在山水之间,富于情趣。
第七开,题“绿天高阁”。深柳丛中,一楼高矗,楼上二人对语。树林前后以墨色浓淡区分,即稍远的楼阁也用淡墨表现,烟云浮动于林间,空间感十足。前景流水一弯,高柳数株,与对岸的柳树相连,深得平远之妙。树林中一高士柱杖向楼阁的方向走去,两童子各持琴书随后,着笔不多而情态宛然。
第八开,题“雪村孤棹”。并署“嘉靖甲辰春三月,徵明制”,款作楷书。这是本套册页的最后一开,作雪景,画杂树数株,小屋数间,都落满了积雪,远山皆白,江水用极淡的墨色晕染。小舟上有一红衣人撑伞,一绿衣人撑棹。气氛清寂、安静。
这套册页的每一开都有明代诗人邹迪光的对题。邹氏对题所用为宋代金粟山藏经纸,奢华贵重;用墨乌黑发亮,光彩夺目。文徵明绘画高度32.7cm,邹迪光对题高度与之相等。通常,藏经纸幅高不会超过32cm。所以,邹迪光用的藏经纸都是拼接起来的,即:一整张高31.6cm,在下部加一条高1.1cm,拼出总高度32.7cm。可以看出,当初拼接题跋用纸时是非常讲究的。
邹迪光(1550-1626) ,字彦吉,号愚谷。无锡人。万历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湖广提学副使。万历十七年罢归,在惠山下筑愚公谷,多与文士觞咏其间。工诗文,善画山水,力追宋元,在大小米及黄公望、倪云林之间。一树一石,必求精妙。兼善音乐,邹式金尝从其研习音律。晚年信奉佛教,名斋“调象庵”。有《调象庵稿》等著作传世。
邹迪光的书法颇具章草意味,用笔劲健爽朗,结体紧密,银钩铁划,力量感十足。小万柳堂曾藏其书法金笺扇面一帧,用笔与此册对题一致。邹氏对题的皆为五言诗,形式统一,均为就画面内容所作,和文画相映生辉。
此册装潢精致,锦布面板,用紫檀镶边,足见藏家的珍护之心。这套册页曾为寒木堂颜世清旧藏,本册签条亦为所书。
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寒木老人、瓢叟,室名寒木堂,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进士出身,曾任直隶洋务局会办。民国成立后,任直隶都督府外交厅厅长、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参议、井陉矿务局督办、奉天巡按使署政治顾问、财政部印刷局局长、张家口税务监督。画家,擅山水、花卉。精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曾任东方绘画协会干事。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亦为其旧藏之一。
从1917年开始,以京津水灾赈灾义捐名义,颜世清在北京中央公园倡导举办“京师书画展览会”。完颜景贤、叶恭绰、关冕钧、郭葆昌均送作品于其中,所展出皆历代经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书画展览会,意义尤其深远。展览同时发行《京师书画展览会出品录》,其中颜世清寒木堂藏品独占60件,唐颜真卿《竹山堂连句》、五代董源《溪山图》、宋米友仁《云山图卷》、明唐寅《孟蜀宫妓图》以及这册文徵明《青绿细笔山水册》俱在其内,可见这皆为颜氏寒木堂最为珍视的顶级藏品。
在这套册页尚有颜世清丁巳年(1917)所书题跋一则,称“是册精工绵密,全法宋人,兼宗子昂,加以绢素完好,神采奕奕,每展阅令人叹绝。”宝爱之情,显然可见。之后,此册又经北京画坛巨擘金城之手,金城曾临摹其中“晚山归骑”及“空江罢钓”两开,发表在《湖社月刊》上。
之后,此册归张学良所藏,册上有一标签,写“册页四”三字,是张学良对其藏品所作编号,在张氏所收藏的王翚《江山卧游图》上,也有同样格式的标签。
昭和三年(1928),日本为了庆祝昭和天皇的登基大典,举办了规模空前的“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展品包括日本收藏的中国古代名画及从中华民国各大藏家处征集的名画,此册便是其中一件。今仍存“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所用签条,注明“明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张学良君藏”。后张学良将其赠与好友宋子文,宋子文过世之后,其遗孀张乐怡又返还张学良。此中一段掌故,容下文细述。
这是张学良在台湾软禁期间(1971年8月25日)写给身在美国的宋子文遗孀张乐怡的一封亲笔信,全文如下:
Ding ding,说来我真是抱歉,当你上次来信,我没看明白,只当是一(本)印刷品,因为这本册页在日展出,日本曾印有展出品汇刊,有好些名画在内,我误认了,是那本印刷品,我很想看的,而这本册页,原是我的,是我送给T.A.的了。T.A.很喜欢它,兹嘱Dr. Tao 送还,请你留藏,以纪念我和T.A.的友谊。愿上帝祝福你以及两位弟弟。as ever,Peter + Edith
Aug.25.1971
(一)关于信中人物的说明:
(1)收信人 Ding ding 系宋子文夫人张乐怡英文小名。宋子文系张学良挚友。
(2)T.A.系张学良将T.V.写成T.A.的笔误。T.V.即宋子文英文名(T.V.Soong)的简称,宋子文的小弟宋子安英文名(T.A.Soong)简称T.A.兄弟俩英文名简称也是一个字母之差,宋子文叫T.V. ,宋子安叫 T.A.。宋子文、宋子安两人都是张学良的年轻时的好朋友 ,两兄弟人曾于1961年左右一起从美国到台湾探视过当时被软禁的张学良。
(3)信中最后一句提到的“祝福你及二位弟弟”中“两位弟弟”是指宋子良(宋子文的大弟弟)、宋子安(宋子文的小弟弟)。需要说明的是写信时张学良由于一直以来处于被软禁状态,消息闭塞,因此不知远在美国的宋子安已于两年前(1969年)在旧金山去世。
(4)Peter 和Edith分别为张学良和赵一荻 英文名。
(5)Dr. Tao即张学良女婿陶鹏飞。
此信时间为1971年8月25日,是宋子文去世后四个月。
(二)关于信中提到的“册页”的说明
册页即《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本次拍品),张学良旧藏,曾参加1931年在日本举行的“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举办方曾出版《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即信中提到的“那本印刷品”)一书,将此画收录书中。
宋子文、宋子安兄弟六十年代初曾从美国到台湾探视过当时被软禁的张学良,张学良感念宋子文、宋子安二人的情谊,见面时即赠两画给宋子文,这件事情记录在张学良的日记里。这两幅画中是否包括这套册页尚待考证,不过张学良赠画给宋子文的事情,可知是切实发生过的。
(2)关于写信背景及内容的说明
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突然去世。由于宋子文去世突然,很多事情没来得及交代、处理,其遗孀张乐怡(英文Ding ding)在随后整理宋子文遗物时发现此一本文衡山山水画册页,册页中夹一写有“明 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 张学良君藏 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出品第 号”字样的签条。因为册页签条有“张学良君藏”字样,张乐怡(Ding ding)以为是其丈夫宋子文生前从张学良处借来的,没来得及归还 。所以托从台湾前来参加宋子文葬礼的***捎一封信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询问“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出品画册”是否需要归还,张学良误以要归还的“画册”是“日华古今绘画展览会”出版的印刷品《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不贵重,所以张学良回复张乐怡可以送来。但当张学良发现归还的是这本珍贵的《文衡山青绿工笔山水册》时,才知道误会了,特写此信给张乐怡,托Dr.Tao 将这本代表张学良和宋子文珍贵友谊的册页归还张乐怡。受张学良委托,Dr.Tao在美国打电话联系张乐怡,说明此事来龙去脉并拟登门送还此册页,电话中张乐怡感慨万分,请Dr.Tao 将册页再交还给张学良,认为“完璧归赵”才是对张学良、宋子文两人友谊最好的纪念。此册页及信又回到张学良手中。
这一套画册承载着张、宋之间的友谊,也见证着一段民国政治人物的传奇经历。
张学良和宋子文之间交情深厚,二人在1928年东北“易帜”之前就已经是好朋友了。而最能体现二人友谊的,则表现于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一件大事上,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附近的华清池扣留***,发动兵谏,要求蒋停止“剿共”,进行抗日。之后,张学良点名宋子文作为调节者来陕谈判,凭借张学良对宋子文的信任和宋子文、***以及多方面势力的斡旋调停,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而宋子文却并未能保证张学良的“自由”。1963年2月13日,张学良在台北与宋子文重逢,他在日记中说“相见无限凄然,欢谈一刻许,辞去。”四天后,宋子文又来看他,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中午T.V.、秀峰、J.L.,来宅午餐,Lodge亦同席,约谈三点许离去。我送T.V.(即宋子文)画两幅……”
作为吴门画派的盟主,文徵明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最大,开辟最深,不仅他的儿辈、弟子学习他的绘画,包括后世也有不是追慕崇拜者存在,这一点,还需要从文徵明的审美追求论起。如果说唐寅是天才型的画家,那么文徵明就是一个靠不断的学习而达成的修养型画家。他的绘画体现出的是一种温厚和平的气象,虽然看起来是平淡自然的,但是他不可及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其绘画中精微灵秀的特色包容在看似谨严朴素的笔墨之中。寓奇崛于平淡,所谓“钻之弥深,仰之弥高”是也。文嘉在《先君行略》里说文徵明的诗“以温厚和平为主,或有以格律气骨为论者,公不为所动”,这个“不为所动”就可以看出文徵明对于自己的审美追求卓绝自信的地方。这套册页就具备这样一种典范性,在对场景的刻画和笔墨关系的调试上取得了一种高度的平衡,可以看作是文徵明这一时期的精品力作。

lot:3542

更多文徵明 1544年作 青绿工笔山水册 册页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