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1943年作 五骏图 立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22,000,000-28,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
1.「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览」,北京国际贸易中心,2010年10月22日-10月25日,北京。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1月10日-11月16日,北京。
3.「自得园书画珍藏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1月18日-11月24日,北京。
【说明】四川省文物总店旧藏。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题款人介绍
刘咸荥,字豫波,清光绪年间中国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四川「五老七贤」之一。学问博大,诗、书、画、论无不精通。郭沫若、李劼人出其门下。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澂,号希范,后易名沈,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民国初期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王王孙(1908-2005),原名硕智,安徽省滁县。战后去往台湾,是一个金石书画篆刻全能的艺术家。
商衍鎏(1875-1963),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著名学者、书法家。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商衍鎏成为清末科探花,任翰林院编修。先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读徐悲鸿《五骏图》
1943年中秋,在成都的徐悲鸿有点忙。
除为「含杰先生」绘本幅《五骏图》外,他还创作了《猫图》、《猫蝶图》、《张采芹像》、《休憩图》、《三马图》等,分赠友人。
含杰对《五骏图》宝爱异常,第二年,另取纸分别请谢无量、王孙、刘咸荥、商衍鎏题字,并于1945年底装潢成轴,请李昶题签。
《五骏图》画面前景是一片水域,中景广袤的草原上,五匹马儿,或是低首饮水,或是回首遥望,或是尽情奔腾,姿态各异,远处隐约可见群山连绵。
《五骏图》与徐悲鸿纪念馆藏为月升先生绘《三马图》除因尺幅广狭外,构图非常相似,尤其左侧低首饮水的双马在姿态与体型上如出一辙,落款下均钤心型白文「悲」字印。徐悲鸿笔下的马,往往已经超越了它们的物理表象,赋予了可贵的精神品格。他经常绘单匹马、双马,三马,而五匹马则不常见,可见与「含杰先生」交情之深厚。
需要指出的是,《五骏图》构图非常独到,画面左侧三匹马与前面及远处的马构成一个三角形;另外,左侧三匹马又构成一个小三角形;前面正在饮水的三匹马则又可构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回首遥望的黑马与远处的奔马彼此呼应。五匹马看似随意安排,实则构思巧妙,互有关联,使画面和谐统一,稳定而自然。可见,《五骏图》是徐悲鸿的用心之作。
《张采芹像》现藏徐悲鸿纪念馆,主人是与张善孖、张大千有「蜀中三张」之誉的张采芹。1941年初,张采芹创办「四川美术协会」,尽地主之谊,接纳了大批内迁画家,为他们举办展览,推介艺术。其中,张大千、徐悲鸿、吴作人、傅抱石、潘天寿等等,均受惠于此。
《张采芹像》上有刘咸荥、谢无量等人的题跋。其中,据谢无量题识可知,《张采芹像》创作时,他也在场。
而《五骏图》上谢无量、刘咸荥的题字是在第二年(1944),由此可推知,1943年中秋,《五骏图》创作时上款人「含杰先生」不在场。《五骏图》当是徐悲鸿的「画债」。
为《五骏图》题诗塘的刘咸荥、谢无量、商衍鎏等人,皆有很高的威望。刘咸荥是成都德高望重的「五老七贤」之一,他的弟子中有郭沫若、李劼人、魏时珍等。谢无量时任教四川大学城内部中文系,以鬻字为生。商衍鎏也是学识渊博,且品德高尚的学者。
可推知「含杰先生」,当是与徐悲鸿交情深厚,或是在徐悲鸿筹款中做出巨大经济帮助的人。
此画题款为「含杰先生雅赏三二年中秋悲鸿写于成都」,此「三二年」是民国纪年,是公元1943年,也就是说此画作于1943年9月14日。此时徐悲鸿刚和中国美术学院部分师生去灌县青城山写生回来不久,正准备即将在成都四川美术协会举办的个人画展。
根据《徐悲鸿年谱长编》,「1943年9月14日,中秋,在成都为剑戎作《猫图轴》,纸本,设色。(《徐悲鸿画集》第10页);是日,又作《猫蝶图轴》,纸本,设色,纵80.8cm,横32.8cm。(上海市博物馆);为张采芹作全身像,并题:「癸未中秋为采芹道长造像,悲鸿,时将有成都之展」。
从画幅上可以看出,这幅画是徐悲鸿送给含杰先生。在此画的诗塘中提到了刘咸荣、谢无量、王王孙、商衍鎏四人。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看出这几个人都是在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含杰先生能请到这四位先生题词,可见含杰先生与美术界不仅有联系,而且是相当密切。
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时大学迁徙至重庆,徐悲鸿忧家忧国,亦为抗战筹款事四处奔走,旅途处处得好友体谅帮助解决问题。1941年他由印度回国,途经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近10万元美金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1942年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至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盘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期间,徐悲鸿受到***的亲切关怀。抗战时期的徐悲鸿创作了《巴人汲水》、《不用扬鞭自奋蹄》、《会师东京》等艺术精品。时至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48岁,徐悲鸿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为筹集建院资金在重庆举办画展,义卖酬款。曾至成都时得含杰先生慷慨相助,遂作此巨幅《五骏图》相赠,以示感谢。画内各匹骏马虽处不同境地,亦相互关怀,心灵互有牵系。而同时也表现了徐悲鸿向往自由的心声,四处奔走的斗志,也借此唤醒民众、支持抗战而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募捐、义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雄壮诗篇。
此幅《五骏图》可谓是徐悲鸿画马的集大成者,涵盖其画马的各种造型,汇聚多种经典元素于一身,马之头部刻画细致入微,眼、鼻、嘴、耳皆栩栩如生,马身细长,颈、胸、肚、臀、腿处比例精确,虽瘦骨嶙峋,却有一种四蹄生风的力量感,马尾与颈鬃飘动飞逸,笔墨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徐悲鸿对马观察入微,除表现马的跃动奔跑外,还致力于表现马闲适时候的状态,或搔不着痒处,或双马嬉闹,此幅中二马在水边嬉戏,一马仰面,四蹄朝天,另一立马低头与之厮磨,二马缠绵在一起,宛如情人,极有情趣。
群马饮水的场景在徐悲鸿画马题材中不为多见,画中三马低头在一湾水中争饮,中间一匹马与左侧马抗颈相争,却挤不到位置,似乎急不可耐,远处一匹马正奔来加入这一湾水的争夺,画面截取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生活场景,饶有趣味,马低头的角度很难把握,但画家以准确的笔墨表现出了马的结构比例。
lot:0651
更多徐悲鸿 1943年作 五骏图 立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