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1948年作 采芝图 立轴 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10,000,000-15,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1.“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北京光华路五号国际会展中心,2010年。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说明:此作品即将出版于由徐悲鸿纪念馆审编,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续二)。
竟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竟投号牌
《采芝图》是徐悲鸿为周至柔将军所作。该幅上款人周至柔,系国民党一级上将,历任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校长、航空委员会主任、空军作战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中央执行委员、空军总司令等职,素与徐悲鸿交好。辽沈战争全面败退后,作为***心腹的周至柔不得不建言退据台湾,同时又周旋各处,力请在社会各界有重要影响人士随之去台。据信,1948年底,徐悲鸿闻得周至柔百般相邀后,取出稍早时所作《采芝图》题款以赠。该画绘一松参天,一老农俯身采芝,题材十分特出;而整幅纯任水墨,当是别有寓意。周至柔极为珍视此画,去台、入美皆携于身侧,后转赠其老部下、密友钟龙光。钟氏早年也与徐悲鸿善,1947年前后曾得徐画多幅相赠。此幅蒙两位珍藏前后一甲子,极为难得。
对于徐悲鸿来说,他一方面受到国民党的监控,另一方面亦与一些国民党的爱国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如当他受聘为中央大学教授时,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肯出资3000块现大洋为其买宅基地。《采芝图》所作之年春天,北平艺专亦受到李宗仁先生的帮忙,为感怀其德,徐悲鸿将艺专礼堂取名为“德邻堂”。周至柔将军一腔肝胆热情,同时亦为雅好书画之士,徐悲鸿以此作相赠,不仅为友人之间的赠别之作,更重要的是以“采芝者”寓意周至柔将军的高尚人格。
1948年11月上旬,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已经开始,华北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49年1月16日下午,在和平抉择的最后关头,***发请帖请北平的学者名流到中南海聚会。当时的文化名人有徐悲鸿、朱光潜、许德珩等20多人。***诚恳地说:“局势如何?想听各位意见,以作定夺。”徐悲鸿说:“当前形势,战则败,和则安,这已是目前常识问题。”如果说徐悲鸿等人向以***示人,自然赞成中共和平主张的话,第二个发言的是生物学家胡先骕、中国现代植物学的开山泰斗,他赞成徐先生的建议,呼吁傅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化干戈为玉帛,保护北平免遭战火,这让人们更感惊讶,胡是出名的保守和右倾人士,因此他的意见有助于形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势头。
《采芝图》的典故来自于“商山四皓”。秦末四位博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因见秦政苛虐,乃隐于商雒,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后因以“采芝”指遁隐或求仙。此后历代文人常以此题材作歌、作画及作诗,如《乐府诗集》中有《采芝操》,唐代诗人陈子昂诗曰:“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陆游在《对酒》诗中写道:“寄谢采芝翁,无为老青壁。”采芝者往往被寓意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品德高尚、性情孤傲之人,“采芝”对于陷落在尘世中的知识分子是一种遥远而美好的向往,也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过程。纵观徐悲鸿的一生,他可以宁可得罪权贵,宁可甘冒风险,救人于危难关头。他的情与义,他的不可侵犯的骄傲始终是他画作的精神源泉,也使他的绘画不仅仅关乎笔墨。
此幅《采芝图》作于1948年冬,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是年对于徐悲鸿和国立北平艺专都是极为艰辛的一年。国民党反动当局在北平实行戒严,通缉和逮捕艺专的进步学生,并在艺专内部发动“南迁运动”,拟把徐悲鸿和一批艺术界的中坚力量迁往南京。徐悲鸿在是年写与友人的信中称:“日为生员生活奔走,寝食俱废”。不过他在种种压力之下始终与艺专进步师生站在一起,阻止学校南迁,且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发起“一二七艺术学会”,团结组织北平美术界人士,准备迎接北平解放和新中国的到来。一段泥泞曲折而充满希冀和光明的路程,在任何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都不可预知未来,但坚韧和高贵的品格始终是指引前行的方向,所以徐悲鸿才不向任何威胁与诱惑屈服,始终“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而这也正是《采芝图》中高士所具有的德行。
说明:此幅《采芝图》来源为上款人周至柔一生的挚友钟龙光,现居美国加州洛杉矶。1913年出生,四川内江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及空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从戎期间,在昆明、成都等西南城市驻防。抗战胜利前后,奉派驻美国。一九四七年,他获派赴北平,任供应处长。他喜书画,亦为悲鸿近邻,两家时有往来。一九四九年,钟龙光随国民党政府转移渡海抵台,后以空军少将退役。
画面左上侧的大片天空被蜿蜒舞动的树枝覆盖,一根笔墨平涂而出的树枝和一根带体积感的树枝呈十字型交叉,既拉开空间距离,又造成一种不可思议的变化,细密的松针以传统之法写之,树枝部分为整个画面最为灵动活泼的部分。其余远山、岩石俱以粗率、简化的笔墨写之,作为一种有效的烘托,使画作的重心更加突出。整幅作品笔墨轻松流畅,造型结构却十分严谨,既充分发挥了传统写意画的简洁与凝练,又结合西画的块面与光影,再加上少见的题材,为徐悲鸿一件独特而精妙的作品。
在徐悲鸿的水墨画作中,《采芝图》的题材、布局、章法俱为罕见。此作构图十分饱满,一棵孤立、粗壮的松树呈扭曲之势,占据画面大半,松树下的采芝者与松树的躯干形成画面的一条对角线,即将视觉焦点凝聚在其上。树干以略带干涩的笔墨写出,尽显其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态,虽以传统笔墨,却以光影法造型,树干右侧受光面以淡墨勾画,左侧背光面则施以重墨,仅以笔线勾出,但体积感十分突出。采芝者的造型也明显采用西画的写实之法,看老者突出的颧骨、额头的皱纹、清晰的面部轮廓和坚实有力的手臂,只是一个在深山中劳作的朴实农人,与褒衣博带的魏晋高士形象相去甚远。但他同样具有高士精神,不畏惧长途跋涉,专注的眼神显示出执着,其人格如同头顶的青松一样令人尊敬。传说中的采芝者也不仅局限于高士,还有如神农氏一样遍寻百草、疗救世人的医者,此作人物更符合这种形象。
lot:2136
更多徐悲鸿 1948年作 采芝图 立轴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