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羽、陆 治 销夏湾记·销夏湾图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8,000,000-28,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2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蔡 羽、陆 治
作者生卒 : ?—1541 1496—1576
形式 : 手卷 水墨纸本
尺寸 : 陆 画:24.5×131 cm. 9 5/8×51 5/8 in. 约2.9平尺
蔡 书:24.5×119 cm. 9 5/8×46 7/8 in. 约2.6平尺
后纸1:24.5×127.5 cm. 9 5/8×50 1/4 in. 约2.8平尺
后纸2:24.5×87 cm. 9 5/8×34 1/4 in. 约1.9平尺
创作年代 : 正德丁丑(1517年)作、甲午(1534年)作
: 画 款 甲午仲秋,陆治制。 钤印:陆氏叔平、包山子(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陆治》5、13印,1014、1015页)
书 款 正德丁丑秋七月廿五日,蔡羽书。 钤印:消夏居士、九馗(参见上书《蔡羽》4、6印,1400页)
鉴藏印 济之(半印)、朱卧庵收藏印、贞山草堂、鸿•猷、朱鸿猷图书记、金氏评花庵藏、縠水过眼、吴湖帆珍藏印、梅景书屋秘笈(二次)(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之赤》25印,259页)
签 条 吴湖帆题:明陆包山销夏湾图卷真迹神品。梅影书屋秘籍。丑簃。

著 录 1. 清·高士奇撰《江村销夏录(江村书画目附)》,第193页(自题上等手卷),辽宁出版社,2000年。
2.《吴湖帆文稿》,第413-415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
3.《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存目》,《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出 版 《杨启霖收藏中国绘画》,第43页,亚洲文明博物馆(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2000年。

释 文 销夏湾记。山以水袭为奇,水以山袭尤奇也。载袭之以水,又袭之以山,中涵池沼,宽可二十里,举天下所绝无,奇之又奇,销夏湾是也。湾去郡城且百二十里,春秋时吴子尝从避暑,因名消夏。自是迄今垂二千年,游而显者不过三五辈,其不为凡俗所有可知已。湖之峰莫大于包山,山之峰莫大于缥缈峰,高不知其几里,足袤五十里有畸。厥产紫芝、瑶草、冬青、杨梅、桐梓、松桧、獐狸、兔鹘。四面峰峦交萃,独以一面南受太湖,两翼起降,走扃其前,中虚如抱瓮,函空青之色,销夏湾之势于是乎成也。越湾以西,最近为龙头山,其次为小洞庭,为石蛇,为舍,为芜,为鼠斗之石,不得而穷焉。越湾以东,最近为大、小明月湾,其次为石公,为泽,为厥,为三山,不得而穷焉。明月之湾,其背为梭山,厥土壤垆,厥产林禽、鸭脚、樱、荈、柚、柿、梨、栗。龙头之背为圻峰,厥土白砾,厥产玉石、卢橘。中销夏之腹,印浮其上,乍有乍无,为众安之洲。帆落洲上,则四面围合,为屏为翰,耸妍效谲,以与缥缈峰朝拱。峰之巅多草无木,其麓多木无草,厚翳之下,多毒龙之潭。谷长而壁岸,翠重而岚湿,丹宫梵室,蒙蔽林霭,钟鸣鼓应,然后知仙释之庐。鱼行鸟飞,常在镜中,帆翔其上而不知避。人与物俱忘,天与水俱空,信乎游者之难至矣。向使移是水置之附郭,则撰壶觞秣车马者日不暇给,岂独凡吾湾哉,人将僬僬乎剑负以趋,万物失所矣,湾亦岂得而颛其乐哉!夫造化无意者也,设是湾如有意,鬼神之能不得而与,非冥契其事,熟能通之。呜呼,非惟世之人不得而知,湾之人亦莫得而知也。予世居湾上,有所独得,私志之。
说 明 (一)此卷合蔡羽书《销夏湾记》及陆治补图于一卷。蔡羽《记》作于正德十二年丁丑,陆治画作于嘉靖十三年甲午,其间相隔十八年。吴湖帆定为是日后由陆治补图的。蔡羽字九逵,号林屋山人,擅诗文,与文征明齐名,亦善书,有晋人风,王宠之业师也。其书传世不多,而此记书写极精,是蔡氏书法代表之作。陆治作此图时三十九岁,画笔清润秀朗有倪黄风韵,画中浅坡远屿,湖面空阔,帆轻水静,自是苏州洞庭东西山一带景色。陆氏传世中年作品不多,此图保存完好,书卷之气扑面,读之令人难忘。
(二)卷后有清初高士奇父子及近代人邓邦述、吴梅、吴湖帆等十余家题跋,据藏印和题跋而知,是卷经朱之赤、高士奇、高岱、朱鸿猷、吴湖帆递藏。流传有绪,故尤可珍也。
1.朱之赤,字守吾,号卧庵,安徽休宁人。侨居苏州,活动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诸生。学问渊博,通天文术数。耄耋之年仍以抄书藏画为乐。家有“留耕堂”,鉴藏巨精,时人皆重之。
2.高士奇(1645-1703),字澹人,号江村,又号瓶庐。钱塘人。初由监生充书写,供奉内廷,充内阁中书,入直南书房,特授詹事,是康熙帝的宠臣。此卷蔡羽书《销夏湾记》末尾有高士奇1700年的题跋,可知此卷为其在家所藏。
高士奇精书画鉴赏,鉴力非凡。《江村书画目》是高士奇自藏书画的底账,其书共载518件作品,所定真伪,基本上没有失实。此卷著录于《江村书画目》“自题上等手卷”中,未注价格,卷后有长孙高岱题跋,卷前有高岱外孙朱鸿猷的藏印。故应是高岱赠予朱鸿猷。
3.高岱,字砺山,号旷庵。少随祖父高士奇居京师,太学生,官知县。工诗善书。著有《瓶庐诗稿》等。
4.朱鸿猷(1742-1783),字仲嘉,号芗圃。朱英子,朱为弼父。自幼受外祖父高岱的熏陶,熟于书画鉴赏。
(三)1929年夏天,邓邦述、吴曾源、潘承谋、吴梅、杨俊、蔡晋镛、顾建勋、王謇、张茂炯九人组织六一词社,以填词消暑。事后刻有《六一消夏词》。本卷后有其10人应吴湖帆之属题录《隔浦莲》词,均收入于《六一消夏词》第二卷中。
(四)卷尾吴湖帆癸酉(1933年)题记,因蔡羽《销夏湾记》后有“济之”半印,故转赠王季迁收藏。“济之”为王季迁十四世祖,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1450-1524)。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学者称为震泽先生。吴湖帆题中称此卷或许是蔡羽为王鏊所书。
后 纸
1.高士奇(1645-1703)题:陆包山画、蔡九馗书,皆一时名笔。三旬酷暑,大是困人,安得向销夏湾一避炎歊乎?展之以为一快。康熙庚辰(1700)六月十四日跋。忽有清风徐来,并记。竹窗高士奇。
2.高岱(清康熙间)题:千顷湖光望渺弥,飞云遥映碧玻璃。采莲歌断菱歌起,正是湾头销夏时。缥缈临波倒影低,连村橘柚暗东西。披图便拟移家住,到处垂纶与杖藜。钱塘高岱题。
钤印:高岱、石水山
3.吴湖帆(1894-1968)题:己巳(1929年)嘉平望后四日大雪得此,愿神游消夏湾避暑情景,竟忘严寒冰结之时,呵冻而书,以志欣快。吴湖帆于梅景书屋。 钤印:丑簃、梅景书屋
4.邓邦述(1868-1939)款署:隔浦莲。己巳之夏,同人约为词社以消炎暑第二集,拈题为消夏湾怀古,限谱此调。适是冬,湖帆先生得此卷属题其右,因是鄙词获觇名迹,真厚幸也。庚午(1930年)四月,江宁邓邦述。 钤印:沤梦词人、明月湾人
5.吴曾源款署:隔浦莲。湖帆宗兄属题。庚午十月吴曾源。 钤印:九珠倚声
6.潘承谋(?-1934)款署:调倚隔浦莲。湖帆姑丈命录旧作,省安潘承谋。 钤印:省安
7. 吴梅(1884-1939)款署:湖帆老哥以包山画卷属书,旧作隔浦莲。霜厓吴梅。 钤印:瞿安
8.杨俊(?-1949)款署:湖帆词兄出示陆包山、蔡九馗消夏湾合璧卷属录旧作。楞秋杨俊。 钤印:杨咏裳章
9.蔡晋镛(1876-?)款署:隔浦莲。湖帆词兄属录旧作。雁邨蔡晋镛。 钤印:巽翁
10.顾建勋(1881-?)款署:调寄隔浦莲。己巳夏日,同人有消夏之集,勋拈是题征咏。境过情迁,已阅一载矣,而湖帆先生适得陆包山是图并附蔡九逵所作记出示,细读一过不胜欣幸,爰录旧作以应雅命。瓠斋弟顾建勋。
11.王謇(1888-1969)款署:调寄隔浦莲。湖帆我兄正拍,庚午(1930年)夏日,诤佩王謇。 钤印:王长公
12.张茂炯(1875-1936)款署:隔浦莲。湖帆词兄属题陆包山消夏湾图,即求正律,艮庐张茂炯。 钤印:中清
13.王季烈(1873-1952)题:消闲消夏更消忧,水树涵空景最幽。我欲为翻皮子意,莫教京洛客来游。(消夏湾题咏甚多。皮曰休诗:京洛往来客,暍死缘奔驰。此中便可老,焉用名利为。陆龟蒙诗:消夏还消忧。先文恪诗:我来消忧又消闲。)林屋山人湾上居,高怀作记手亲书。包山六法尤精绝,展卷重寻我故庐。(先世旧居在洞庭东山之背,正对西山明月、消夏诸湾之胜。)湖帆表妹丈属题,螾庐王季烈。 钤印:墙东
14.何澄(1880-1946)题:辛未(1931年)仲夏游包山归,湖帆出此卷属题名。同观者虞山陈摩、洞庭王季铨,灵石何澄书。
15. 彭恭甫(1897-1963)题:辛未七月七日,常熟徐之澂蛰庐、同邑潘利榖毅斋、陈湜子清、朱祖同戊吉、潘承厚博山、潘承弼景郑,同观于梅影书屋,彭恭甫维梓记。
16.吴湖帆题:按陆包山生于弘治丙辰,此卷作于嘉靖甲午,时年三十九岁。蔡林屋作记在正德丁丑,蔡氏先书销夏湾记,后十八年陆氏方补是画也。据江邨父子诗跋及朱卧庵、鸿猷藏印可知此记此图合璧,无可疑也。辛未七月展卷遣暑漫识于末。
钤印:吴湖帆印
17.吴湖帆题:选青(按:书画鉴赏家王季迁)吾兄莫厘世胄,摩诘前身,雅尚所趋,旷怀堪羡。曾视余文恪公登阳山诗卷,朱卧庵、高江邨旧藏本也,与此卷三百年前清箱同契。此卷蔡九馗记后有济之半印,知亦王氏故物,或即为文恪而作也。余得于海上,移归选青宝笈,珠还之感,应庆此画遭幸矣。癸酉(1933)三月廿六日吴湖帆识。
钤印:双修阁、吴生之印
消闲消夏更消忧
—明蔡羽、陆治《销夏湾记书画合璧卷》
“消夏”古时又作“销夏”,意指夏季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避暑,也引申指称度夏的消遣娱乐活动。古往今来,历史上曾有许多消夏避暑的胜地,如九成宫、承德避暑山庄等等,关于消夏主题的诗赋、图画等文学艺术作品也数不胜数,构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消夏文化脉络,其中苏州太湖西山之麓的销夏湾是吴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人消夏场所、文化符号。
销夏湾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西山(又称“包山”)之麓,三面环山,中抱一湾。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八云:“销夏湾,在太湖洞庭西山之趾,山十余里绕之。旧传吴王避暑处。周围湖水一湾,冰色澄徹,寒光逼人,真可消夏也。”《苏州府志》曰:“水口阔三里,深九里,烟萝塞望,水树涵空,杳若仙乡,殆非人境。”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不耐暑热,携西施避暑此处,故得名。道教第九洞天林屋洞也在此地。早在唐代,销夏湾已经进入了文人视野,皮日休、陆龟蒙等著名诗人都留下歌咏销夏湾的诗篇。明代以来,吴门众多名流雅士都曾造访此地消夏避暑、吟赏流连,吴门著名的文人书画家蔡羽、陆治更是长居于此。
蔡羽(?-1541),字九逵,自号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消夏居士,是“吴门十才子”之一,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蔡羽先祖宋代时由河南迁徙杭州,后又至吴地,世居太湖西山消夏湾,其别号“林屋山人”、“消夏居士”正源于此。蔡羽幼年丧父,由母亲吴氏抚养成长,自少时起折节苦读,一生十四次参加乡试未售,晚年由国子生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
蔡羽与当时吴门一带的王鏊、文徵明、王守、王宠等人过从甚密,常一同出游,吟赏烟霞,快意人生。由于蔡羽的缘故,销夏湾更是他们一众文人骚客常常雅集游玩之地,相关诗文、图画极多。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九《名画题跋十五》)录有《文太史自题山水诸幅 俱七言绝》,其中有一篇写销夏湾,诗曰:“积雨初收消夏湾,绿萝吹雪覆潺湲。何当湖上垂双足,俯看清流仰看山。”文徵明还曾绘《溪山秋霁》立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题识云:“最爱吴王销夏湾,轻桡短楫弄潺湲。凉风数点雨余雨,落日千重山外山。”此图正是描绘销夏湾美景,画中群峰连绵,烟岚起伏,近景处是开阔的湖面,水波荡漾,友人乘坐舟楫徜徉其中,饱览美景,好不惬意。明代以来,文人墨客旅游风气日盛,掀起了游记文学风潮,与此同时,画坛也兴起了纪游图册的创作热潮,以图册的方式记录胜景,诗文书画,相得益彰。吴门书画家们以销夏湾为中心母题形成了诸多关于胜景纪游的文艺作品,而《销夏湾记书画合璧卷》正是其中一件重要的艺术珍品。
蔡羽曾作洞庭诸记,颇受赞誉。正德十一年丁丑(1517)秋七月廿五日,蔡羽展卷誊录自作《销夏湾记》。不久后的八月二十日,王鏊携弟侄辈泛太湖遇大雨,遂夜宿销夏湾蔡羽舍内,并赋诗以纪之。兴许此间,王鏊见到了这卷神采洒落的墨迹,索求而归,亦未可知。“秀才人情半张纸”,文人之间互赠翰墨本是常事,同年文徵明还曾为蔡羽画《溪山深雪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乃是两人友谊的重要见证。
蔡羽好古文,师法秦汉,诗文名重一时,有《林屋集》《南馆集》《太薮外史》等,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中评蔡羽:“信心守古,确不可拔者,九逵一人而已。”这篇《销夏湾记》游记颇有特点,开篇即拈出一“奇”字。“山以水袭为奇,水以山袭尤奇也。载袭之以水,又袭之以山,中涵池沼,宽可二十里,举天下所绝无,奇之又奇,销夏湾是也。”开门见山,抛出销夏湾独特的地理面貌特征,引人注目。文徵明曾经评蔡羽道:“自信甚笃,发扬蹈厉,意必己出。”于此可知。自传说中吴王避暑销夏湾以来两千年间,“游而显者不过三五辈”,这其中说的便是唐代皮日休、陆龟蒙,宋代范成大,元末高启等文人墨客。销夏湾三面环山,形成“湖浸青山山抱湖”的格局,十分荫蔽。“四面峰峦交萃,独以一面南受太湖,两翼起降,走扃其前,中虚如抱瓮,函空青之色,销夏湾之势于是乎成也。”王鏊亦有诗“四山环列抱中虚,一碧玻璃十顷余”可相佐证。在这瓮形的湾中,静谧清凉,有众安洲,“中消夏之腹,印浮其上,乍有乍无,为众安之洲。帆落洲上,则四面环合,为屏为翰,耸妍效谲,以与缥缈朝拱。”“人与物俱忘,天与水俱空,信乎游者之难至矣。”陶望龄曾评蔡羽游记:“朗峻高洁,可与柳宗元《永州》、李孝光《雁荡》诸文等伍。”蔡羽的游记继承了唐宋以来游记文学的优良传统,注重将外在景物与个人心境相互映照,陶铸身世际遇之感,情景交融,撩动心弦。
蔡羽于书法一道,亦可谓用心,曾著《书说》一篇见于《明文海》(墨迹现藏四川省博物馆),全文674字,短小精悍,以“形象喻知法”针对用笔等技法问题进行阐释,充满辩证思维。蔡羽现今存世墨迹极为稀少,博物馆中仅存数纸,以楷、行书为主,《行书临谢晋书》(现藏故宫博物院)、《行书诗》(现藏广东省博物馆)、《行草书论书》(现藏四川省博物馆)是其中篇幅较长的三件,因此这卷《销夏湾记》手卷就尤显珍贵。全卷长三尺余,通篇笔触流畅,结字俊美,墨色凝重,一气呵成。蔡羽的书法系出帖学一脉,笔画妍美,结字明显受到《集王圣教序》的影响,收放自如,有飘逸跌宕之势。王世贞曾评论道:“羽正行书亦遒劲。又云蔡书以秃笔取劲,姿尽骨全。”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蔡林屋行狎书,遒美有逸韵。”观此卷墨迹,可称确评。正德六年(1511),王宠与其兄王守二人拜师蔡羽,在太湖西山蔡羽处从学三年,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从现今流下的墨迹来看,王宠的小楷与小行书都明显受到蔡羽书风的影响。王宠庚辰年(1520)曾游太湖西山,并作《游包山集》诗歌数篇,吟咏太湖西山诸多景点,其中亦有咏怀其师蔡羽的诗篇如《蔡师西山草堂》。现存《游包山诗》有小楷书和小行书两种不同版本,从中可见与蔡羽颇为相近,有前后承接关系,王宠个人书风面貌的渊源即在于此,王宠行笔中干净斩截的特质、错落摇摆的字形是对蔡羽书风的进一步发扬,更显丰腴秀逸。
此记卷前有画家陆治补绘《销夏湾图》。陆治(1496-1576),字叔平,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时居住于包山,因号包山子。擅长山水、花鸟,风格雅逸,是吴门地区较有影响力的画家。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六月陆治家庭发生变故,其父陆铭病故,按制应居丧三年,因此这段时间以来陆治是较为清闲的,他与师长蔡羽交游渐密,癸巳(1533)仲春时节,陆治在玄秀楼(蔡羽在销夏湾中的读书楼)画下《山静江横图》(现藏安徽省博物馆),从画中景物特征来看,与文徵明《溪山秋霁图》颇为类似,应该都是描绘销夏湾一带景物,陆治在画中着意表现了山腰环抱中的楼房,正是蔡羽读书之所。甲午(1534)仲秋制《销夏湾图》便是发生在这一背景之下,陆治或是从蔡羽处抑或其他师友处拜观了这篇《销夏湾记》手迹,随即画下此图,以增其趣。为诗文作品配图,或是为图画作品赋诗,乃是明代吴门画坛的时代风气。周臣曾为吴宽《匏庵雪咏》诗作配图,尤求应王世贞之嘱,为其所藏文徵明小楷《赵飞燕外传》配《汉宫春晓图》(现藏上海博物馆)。陆治所作,亦是如此情形。从卷后高士奇父子题跋也可得知,此记与图乃是原配,并非后世好事者裁割拆配。次年(1535)陆治为文徵明《春日漫兴》诗配《山水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嘉靖十八年(1539)陆治还曾为蔡羽诗歌作《书林屋诗意图册》十开(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启之幸从林屋先生得诗十章,予乃图之,则又幸附启之之册者也”。由此可见,时风所袭。
陆治这卷图画以墨笔完成,画家抓住了表现山峦物象阴阳凹凸与结构转折的关键之处,以寥寥数笔的简略手法绘出山环水抱的销夏湾景致,从右至左,乃是销夏湾与太湖衔接的河口滩渚,与地理实景吻合。在画卷右上角有一小楼,透过窗户看有二人,一人手持书卷,似是为友人诵读篇章,或是蔡羽招待文友之境况。画家手法洗练概括,着墨不多,充分利用留白,引观者遐想,远承倪云林,近接文衡山,明清之际如查梅壑诸贤简笔山水于此已现端倪。
结合著录信息和现存作品来看,嘉靖壬辰(1532)以后,陆治的绘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几年间作品数量激增,是其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吴门宗师文徵明画风。文徵明长陆治二十六岁,乃是长辈,两人交往大约始于嘉靖二年(1523),此时陆治已经成年,踏入社交场,陆治父亲陆铭逝世时,文徵明推崇其德行曾为其写墓志铭,足证两家交谊深厚。青年时的陆治自然对文徵明十分崇敬,较多秉承了文徵明的画风。文徵明山水有效王蒙繁密一路的,陆治现存较早的山水画如《彭泽高踪图》(1523年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干笔皴擦出树石、坡岸,有文氏作风。《雪窗见易图》(1524年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颇为类似文徵明为蔡羽所作《溪山深雪图》。这一类绘画可说是近师文徵明远宗王蒙,属于朴茂繁密的画风。而以《销夏湾图》为代表的作品则受文徵明影响,间接学习倪云林简笔画风。《销夏湾图》画面清旷萧疏,以山峦、礁石、林木、帆船、屋宇等构成画面,物象简约,大幅留白,墨色淡雅,节奏轻快,充满了简约的形式美感。1535年绘制的《山水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陆治依据文徵明《春日漫兴》诗意补绘而成,画文徵明返乡所筑玉磬山房,画中山石的折带皴与树木的表现手法有着典型的倪瓒风格特点,着重交代物象轮廓线与笔墨运动节奏,简洁明净,清新萧疏,与《销夏湾图》面貌相近。陆治学习倪瓒终生不辍,现存还有多幅仿倪瓒风格的山水画,时间跨度相当之长,1560年作《仿倪云林山水图》(现藏大英博物馆),题识云:“萧闲淡薄之趣,倪迂得之,余每喜效其墨法,观者求我骊黄之外,或有所取也。”1567年临摹倪瓒《溪山仙馆图》(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题识云:“余少喜效云林墨法,文太史谓余僅有所似,尝题曰:倪迂人物自高闲,淡墨苍烟点笔间。二百年来遗迹少,真传一派属包山。”陆治晚年作画略显僵直枯硬,“晚年漫应既多,笔益遒劲,窃意过之。”细察题识中此言,也包含着画家对自己的审视与反思。无疑,从传世作品序列来看,《销夏湾图》是目前可见陆治仿倪瓒风格作品中较早的一卷,对于研究陆治画风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明代游记文学与纪游图册的创制均十分兴盛,明初昆山画家王履远涉西北,登临西岳华山,饱览奇险胜景,留下了著名的《华山图册》四十开,开吴门地区纪游图册风气之先。沈周、文徵明等苏州文人画家并不热衷于冒险,苏州附近充满历史记忆的山水景点自然成为他们雅游的首选,《虎丘十二景》便是这样的产物。旅游爱好者王世贞曾经写过多篇游记如《游张公洞记》《游太山记》等,与王世贞交往较密的吴门画家陆治、钱谷主要承担了绘制纪游图的任务,二人都曾为王世贞画过数量众多的纪游图册,只是时至今日多已不存。1573年,王世贞还请七十八岁高龄的陆治为自己临摹王履《华山图册》以志景仰,弥补未能登临华山的缺憾,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嘉靖三十三年(1554),陆治作《白岳纪游图册》(现藏日本藤井有邻馆)是一册著名的的纪游山水,在十六开册页中逐个描绘新安江及白岳山水陆名胜。钱谷亦有同名纪游图册传世。《销夏湾图》是画家依据自己的亲身游历并结合蔡羽的游记散文而作,描绘了太湖西山景区的实景面貌,为探究中国山水画史中的实景问题提供了一组极好的研究材料。而从画家个人来讲,《销夏湾图》是陆治较早开始探索表现实景山水的纪游图,当画家提笔落墨之时,关于如何捕捉实景特征并概括表现构成画面以及如何将眼前之景与前代大师的绘画图式相互衔接等问题一定曾从画家脑海中闪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销夏湾图》的绘制为日后陆治大量创作纪游图册埋下了伏笔。
此卷经诸多名家巨眼鉴藏,呵护备至。蔡羽《销夏湾记》后有“济之”半印,盖此卷当时为同侪王鏊所有。入清,此卷先后归朱卧庵、高士奇,卷后有高士奇及其孙高岱题跋,在《江村书画目》中,此卷列于“自题上等手卷”,与诸多前代名迹并置,又有高岱外孙朱鸿猷藏印,可知是由高岱赠与,流传有序。1929年农历腊月,吴湖帆得此卷于上海,从后纸题跋中知其欣快之情溢于言表。1929年夏天,苏州地区邓邦述、吴曾源、杨俊、潘承谋、张茂炯、蔡晋镛、顾建勋、吴梅、王謇九人组织六一词社,填词消暑,事后刻有《六一消夏词》刊行。“集者九人,期以五日,历三阅月,得十八题”,其中即有《隔浦莲•消夏湾怀古》。吴湖帆得此书画合璧卷的次年,陆续邀请他们各录自作《隔浦莲》词于卷后,以示吴门文脉之流传。之后,吴湖帆又邀请王鏊的后裔王季烈、王季迁及其他友朋一同观览此卷。王季烈欣然题七绝二首,诗末说“展卷重寻我故庐”,并注:“先世旧居在洞庭东山之背,正对西山明月、消夏诸湾之胜。”1931年仲夏,王季烈妹夫何澄游太湖西山归来,吴湖帆邀他观赏此卷,当时在场即有王季迁。王季迁作为王鏊的后人,也是一代鉴藏大家,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时入梅影书屋拜吴湖帆为师,由此缘故,1933年春吴湖帆将此卷移归王季迁收藏,合浦珠还,遭际幸矣。
销夏湾作为明代吴门文人重要的消夏之地,也是诗文唱和中重要的文化意象。明人陆师道、陶望龄、唐时升、王世贞、华淑、汪琬、屈大均,清人朱彝尊、洪亮吉、魏源等,都有诗文涉及销夏湾。销夏湾的文化书写在一代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断延续,民国时范烟桥还有《吴门消夏录》记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销夏湾围垦成田,如今随着当地对太湖景区的保护管理,销夏湾景色如往日清新静谧,沁人心脾,仍然是“消闲消夏更消忧”的避暑胜地。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
拍卖时间 : 2022-06-26 19: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402

更多蔡 羽、陆 治 销夏湾记·销夏湾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