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 张之洞“兰馨蕙畅”仲尼式古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1,800,000-2,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 : 清光绪
尺寸 : 通长:121cm. (47 5/8 in.) 肩宽:18.5cm. (7 1/4 in.)尾宽:13.8cm. (5 3/8 in.)
: 琴仲尼式,桐木面板,鹿角霜灰胎,髹栗色大漆,雁足、岳山、承露、龙龈、冠角、龈托等俱黄梨木制。琴背轸池下刻篆书琴名“兰馨蕙畅”,其下又刻行书“第三”。琴背长方形龙池、凤沼,皆以硬木贴格。龙池两旁刻行书款并填朱砂:“光绪庚寅律中黄钟之宫 无竞居士选材命工依法制”。龙池下刻篆文“广雅堂”长方大印。据记载,当年张之洞将此琴赠送给念礽夫妇,勉励他们继承祖母遗志,莫坠家风,琴瑟合鸣。
参阅:中国嘉德2020春,LOT 3691清光绪 张之洞第一“天下和平”仲尼式古琴;
台北市立国乐团、鸿禧美术馆编辑,《古琴纪事图录:2000年台北古琴艺术节唐宋元明百琴展》,2000年,第188-189页。
琴事南北
龚万里先生珍藏三琴
龚万里(1923-2015)先生,琵琶演奏家、民乐教育家,一生从事音乐研究、教育工作,影响广泛,为近代民族音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次《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呈现龚先生珍藏三琴:叶希明旧藏秦华斫“飞瀑”伏羲式古琴、“民国第弌甲戌仲春觐文监制”连珠式古琴以及“乾隆九年”仲尼式古琴。此三琴时代特征明显,具有明确的纪年、镌刻题跋,呈现出民国时期以著名盐商叶希明为核心,以杨宗稷(1863-1932)为代表的北京琴圈与以郑觐文(1872-1935)为代表的上海琴圈往来历史,是为近代古琴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叶希明旧藏秦华斫“飞瀑”伏羲式古琴,琴背镌刻篆书琴铭“飞瀑”,龙池左侧刻款填朱砂“潞安秦华斫”。池、沼间镌刻长篇行书铭文:“宁远杨时百先生官邸曾居旧京丞相胡同以弹琴自娱,弹至合拍时辄闭目醒神,倡定板别吟唱弦注音四法,著琴学丛书四十三卷,梓印行世。其子乾斋能传其学,而青衣中有秦华侍从,自父得窥奥秘,亦能鼓之,且善斫,不亚雷氏之制。甲子夏,余客燕都,秦华以此琴相赠。逮辛未秋,余自扶桑归国经辽藩而至北平,与杨时翁话旧知秦华已去世。握别南旋未岁几,而时翁之讣告亦至。遂归道山追忆前尘,不胜人琴之感矣。”“民国纪元第一甲戌季春,新州叶希明识于西泠。”印文:“璋伯”。以上可知此琴秦华所斫,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赠送叶希明。叶希明在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年镌刻长篇题跋。
关于秦华斫琴,见杨宗稷《琴学丛书》、《历代琴学资料选》中有记载。民国琴学宗师杨宗稷(1863-1931)1917年在北京开办“九嶷琴社”教习古琴,弟子中有管平湖、李浴星、关仲航、彭祉卿、吴冠周、招鉴芬、金致淇、齐执度、虞和钦等等。因习琴者众多,苦于无多古琴,杨宗稷派其徒秦华在南县斫琴一百余。杨宗稷交往多是皇亲、遗老、文人志士,藏琴曾达百张之多。秦华约自1912年左右追随杨宗稷,能够见到较多的传世古琴,并且多数历代古琴的修复皆有秦华的参与,见浙江博物馆藏有秦华1921年修复清康熙“环佩”琴。秦华所斫之琴深得杨宗稷赞许,称其音色与唐宋琴不相伯仲,并曾逐一名之,秦华因此声名鹊起。
目前存世秦华斫琴曾见浙江博物馆藏 “百年”宣和式古琴、夏莲居旧藏“存性”伏羲式古琴。此件“飞瀑”作为叶希明与杨宗稷、秦华往来历史的见证,更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叶希明是著名的1919年苏州“怡园琴会”的重要发起人,久负盛名。在此次琴会之前,清末战乱,社会变迁,古琴艺术曾经一度濒于失传,琴家活动零散分布在各地。“怡园琴会”之后,各地相继展开较大的琴会活动,如1920年在上海由盐商周庆云、报界要人史量才等主办的 “晨风庐”琴会,郑觐文的“大同乐会”,在北京由杨宗稷发起的“岳云别业琴集”等,对近代古琴文化传承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叶希明( -1938),字璋伯,号鸥侣,一字松雪。清末民初时期,与南浔巨贾周庆云共事,任职苏州盐公堂,协助经营苏州府五县食盐运销、盐税征缴等。叶铭编《广印人传》记载叶希明:“性冲淡,善鼓琴,工篆、隶,蓄金石小字其多,兼治印绝精。著《松雪庐诗草》。”其侄叶为铭(1866-1948)筹建西泠印社时,叶希明以名下一块土地相赠,该地即是如今西泠印社社址。
叶希明藏琴见之有《今虞琴刊》所刊 “天风环佩”、“霜钟”、“翔鸾”等。其琴学师从谢斐林,与周庆云、史量才、李子昭、郑觐文、吴浸阳等时有诗文酬唱、琴瑟合奏之作。1919年秋,叶希明寓居苏州,与怡园主人顾鹤麟士(鹤逸,顾文彬孙)一见如故(过云楼因藏有宋元祐四年苏东坡监制”玉涧流泉”琴,在怡园中建有“坡仙琴馆”,并设“石听琴室”。),商讨发出请柬邀请北京、长沙、扬州、上海、杭州、苏州、四川、河南等地的琴人近五十多位,讨论琴学。1919年8月25日,怡园名士汇集,为效兰亭雅集“撰述会记,绘图徵题,镌石藏园”。
吴昌硕为此撰写《怡园琴会记》:“与会者凡三十有三,同声相应,千里逢迎,殆亘古未有焉。矧会琴之指,岂唯是拂弦操缦,尔能各奏云尔哉。将以深求琴中之理,所谓声依永律,和声者集数十家之长,以证一心之得,即吾之心得,曷尝不推及于人也……清切丝桐会,纵横文雅飞。试为璋伯诵之,令人神往不置之云。”李子昭绘《怡园琴会图》,顾鹤逸为《怡园琴会图》题诗,会后叶希明刊印《会琴实记》书,以记录当时盛况。
根据《会琴实记》,当时琴会有叶希明等十四人演出,活跃的郑觐文在此次琴会获得一片好评。郑觐文(1872-1935)江阴人,字光裕。清代副贡生。近现代民族音乐家和古琴演凑家,亦能弹琵琶,辛亥革命后到上海,曾发起组织“琴瑟乐社”,吸收不少琴家入会。受“怡园琴会”的启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郑觐文1920年将“琴瑟乐社”发展为“大同乐会”,制定了“研究中西音乐归于大同”的宗旨,聘请音乐名家传授、研究、整理、改编、演出中国民族音乐、仿制古乐器、制造新乐器。1929年刊行《中国音乐史》。当时郑觐文大刀阔斧的改造革新,被称为中国民乐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他被称为近代音乐发展史上的奠基人和开拓人。其早期的会员有有程午嘉、金祖礼、卫仲乐、许如辉、秦鹏章、陈天乐、许光毅、龚万里、黄贻钧等人。
此次所见龚万里先生珍藏连珠式古琴为郑觐文监制,杉木面板,梓木底板,木质老朽,通体髹黑漆,蚌徽,岳山、承露皆硬木制,冠角雕螭龙纹。琴背开圆形龙池和长方形凤沼,纳音隆起,周缘刻款“民国第弌甲戌仲春觐文监制”。琴体扁薄宽大,棱角俊朗。经历乐器改革,在不改变原有音色、保持传统演奏方法、尽量保存原来民族形式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琴轸,音色苍古有力,松透清纯,是民国斫琴以及新时期乐器改革的代表之作。
1919年怡园琴会,北京的杨宗稷虽因路途遥远,交通不变等原因,未能与会,然曾修函表欣羡之情:“而遐想盛会一堂,已觉心驰神往……如兰亭右军一叙,遂以千古。兹之雅集,兴起绝学,继往开来,抚时感事,况与兰亭寻常宴会有别者哉!”受“怡园琴会”启发,杨宗稷于1920年5月2日在北京岳云别业举办首次“岳云别业琴集”,参与者有溥侗、虞和钦、杨葆元、李伯仁、金致淇、释明净、张友鹤、张荫农等等,雅集人数最多时侯达七八十人,堪称“民国盛事”。
感谢龚万里先生在民族音乐领域半个月世纪的耕耘,此次三琴勾陈出一段近百年前的南北古琴历史。“怡园琴会”之后,南北琴界逐渐活跃起来,据记载除去以上岳云别业雅集、大同乐会,1920年上海周庆云发起声势更为浩大的“晨风庐”琴会,其他如太原“元音琴社”、南京“青奚谷琴社”、上海苏州的“今虞琴社”、长沙的“愔愔琴社”等,将民国时期的古琴艺术掀起一个多年未有的高潮,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参阅:
章华英 ,北京 “岳云别业琴集”缘起及琴事述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林晨,名园与雅会:“怡园琴会”纪事,《中国音乐学》(季刊)2011年第3期。
戴微,新文化运动中的琴人与琴会论:“怡园琴会”和“晨风庐琴会”在近代琴史上的价值与意义,《音乐艺术》2015年第三期。
拍卖场次 : 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拍卖时间 : 2020-12-04 18: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3854
更多清光绪 张之洞“兰馨蕙畅”仲尼式古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