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大唐雷氏斫”仲尼式古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6,500,000-8,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0年春季拍卖会
年代 : 唐
尺寸 : 通长:122cm. (48 in.)肩宽:19cm. (7 1/2 in.)尾宽:14cm. (5 1/2 in.)
: “大唐雷氏斫”仲尼式古琴

琴为仲尼式,栗色漆,纯鹿角霜灰胎,紫檀岳山、焦尾。琴面发小蛇腹断及牛毛断,琴背微隆如仰瓦,呈现蛇腹及冰纹,冰纹相聚处又现梅花断。龙池、凤沼作长方形,口沿贴桐木条。龙池左侧刻款“大唐雷氏斫”。设白玉轸及葵花形雁足,质地润若凝脂。全琴气象浑厚,项部仍可见作圆痕迹,腰部更是明显,额下作坡出减薄,由此整床琴视觉效果饱满中更见匀称。腹内纳音隆起,当池诏处凹下做圆沟,这一特点见于故宫博物院所藏唐琴“九霄环佩”、“玉玲珑”。局部漆脱落处见灰胎下有纹理疏松的黄色葛布底,这是唐代雷氏琴的共同做法。盛唐雷氏琴“九霄环佩”从漆胎剥落之处可见细密的布胎,“玉玲珑”琴背题名之下漆胎剥落处也可见一层较疏的布地,汪孟舒先生旧藏的盛唐雷威制“春雷”琴灰胎下也有布地,此种做法保护面底胶合线使之不易开裂。北宋《斫匠秘诀》曾引雷氏语:“选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可想见雷氏对古琴选材之重视。细观此琴历经千载,断纹连贯,未经剖修,殊为可贵。 此琴经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景韶先生珍藏十几年,当时江浙名家皆视其为不凡宝器。刘先生有诗言其“蜀中雷氏琴,天下宝其音……”。后经辗转,此琴隐寂近四十年矣,如今可谓宝音再现。

来源:刘景韶旧藏。 亚洲私人珍藏。

参阅:郑珉中著,《蠡测偶录集:古琴研究及其他》,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谢孝苹,《高阁停云 素琴揽月—怀念梅庵派古琴家刘景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刘景韶(1903-1987),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出生于江苏盐城。自幼爱好音乐、文学。青少年时代从海门杨心权先生学习琵琶。1921年,考入清末名士张謇先生创办的南通师范学校,师从古琴梅庵派创始人王燕卿先生弟子徐立孙先生。1926年考取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中央大学),1930年毕业,任职江苏省教育厅,署编审、督学之职。先生与扬州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及其弟子刘少椿先生时相过从,互相学习,又深入广陵派琴艺之堂奥。融梅庵、广陵于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琴家风格。在梅庵派原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吸取江南其他派别的琴艺之长,于雄健质朴之中寓以种种绮丽柔美之意。其演奏刚柔相济,风韵明快,神韵飘逸。同时能放眼于文学、历史、书画、考古等诸领域,触类旁通,追求琴曲表现的文学性,其演奏注重内涵,有浓郁的书卷气息。 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立古琴专业,先生被正式聘任,专职教授古琴二十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古琴人才,其学生有龚一、林友仁、孙克仁、李禹贤、刘赤城、高星贞等。1959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上音期间著有《琴学概论》书稿,主持古琴本科教学计划的编写、古琴琴器的改进、琴弦的改良。1979年退休后回镇江居住,继续从事古琴音乐的教学工作。1986年成立镇江梦溪琴社,并担任社长,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古琴的发展。198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音乐专题《继承、探索、努力出新—介绍现代著名梅庵派古琴家刘景韶先生》,较全面的介绍了先生的艺术生涯。1987年于镇江辞世。代表曲目有《长门怨》、《捣衣》、《平沙落雁》、《骚首问天》、《樵歌》,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录音作为国家音响资料保存。

唐『大唐雷氏斫』仲尼式古琴 琴为仲尼式,栗色漆,纯鹿角霜灰胎,紫檀岳山、焦尾。琴面发小蛇腹断及牛毛断,琴背微隆如仰瓦,呈现蛇腹及冰纹,冰纹相聚处又现梅花断。龙池、凤沼作长方形,口沿贴桐木条。龙池左侧刻款“大唐雷氏斫”。设白玉轸及葵花形雁足,质地润若凝脂。全琴气象浑厚,项部仍可见作圆痕迹,腰部更是明显,额下作坡出减薄,由此整床琴视觉效果饱满中更见匀称。腹内纳音隆起,当池诏处凹下做圆沟,这一特点见于故宫博物院所藏唐琴“九霄环佩”、“玉玲珑”。局部漆脱落处见灰胎下有纹理疏松的黄色葛布底,这是唐代雷氏琴的共同做法。盛唐雷氏琴“九霄环佩”从漆胎剥落之处可见细密的布胎,“玉玲珑”琴背题名之下漆胎剥落处也可见一层较疏的布地,汪孟舒先生旧藏的盛唐雷威制“春雷”琴灰胎下也有布地,此种做法保护面底胶合线使之不易开裂。北宋《斫匠秘诀》曾引雷氏语:“选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可想见雷氏对古琴选材之重视。细观此琴历经千载,断纹连贯,未经剖修,殊为可贵。 谈及古琴的起源变革,唐以前虽有古籍可稽,但没有确切的实物佐证,唐代则有盛、中、晚期制作传世,部分更具年款,配合文献记载研究可定出各期标准器。古琴的形制至唐代为高峰相沿至今,历千多年仍无重大改变。唐代制琴名家辈出,尤以西蜀雷氏家族为最,至两宋学者对此更为珍重,由此对于雷琴的文字记录尤多。据《东坡志林》载,四川雷氏祖孙三代均以造琴为业,制作时间约在开元至开成(713-840)之间。雷氏一族中最负盛名的为盛唐时期雷威,其他则有雷霄、雷文、雷珏、雷迅……等多人,据《陈拙琴书》记载,明皇返蜀,曾诏雷俨充“翰林斫琴待诏”,雷氏制琴为时人所重,于此可见。雷氏制琴传统世代相传,延至唐末,达百余年之久。雷氏琴不仅为时贤所重,又为其后的宋儒珍赏,日益稀少的唐琴愈被世人珍重,跻身鼎彝、古籍、书画收藏之列,所以能够代代传承保存至今。参见现存唐琴标准器,盛唐雷威制“春雷”琴、“九霄环佩”琴,中唐至德丙申款“大圣遗音”琴、“玉玲珑”琴,晚唐太和丁未款“独幽”琴、“飞泉”琴等。 郑珉中先生将传世雷琴最显著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琴为松杉所斫,部分使用梧桐。 二、早期雷琴,纳音高起中开圆沟,而后逐渐变化,与唐之常琴相同。 三、岳山高二弦距琴面较近,琴弦无拍而抗指之病。 四、其音温劲沉香细,清越而声韵雄远,犹如钟磬之音来自天际。高音则清润而宽大,清越之音十分突出。 此琴经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刘景韶先生珍藏十几年,当时江浙名家皆视其位不凡宝器。刘先生有诗言其“蜀中雷氏琴,天下宝其音……”。后经辗转,此琴隐寂近四十年矣,如今可谓宝音再现。 刘景韶(1903-1987),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自幼爱好音乐、文学。青少年时代从海门杨心权先生学习琵琶。1921年,考入清末名士张謇创办的南通师范学校,师从古琴梅庵派创始人王燕卿先生弟子徐立孙先生。1926年考取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中央大学),1930年毕业,任职江苏省教育厅,署编审、督学之职。与扬州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及其弟子刘少椿先生时相过从,融梅庵、广陵于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琴家风格。刘先生在文学、历史、书画、考古等诸领域,触类旁通,追求琴曲表现的文学性,其演奏注重内涵,有浓郁的书卷气息。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立古琴专业,应院长贺绿汀先生之邀接受正式聘任,专职教授古琴二十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古琴演奏家,其学生有龚一、林友仁、孙克仁、李禹贤、刘赤城、高星贞等。1959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刘景韶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期间著有《琴学概论》书稿, 主持古琴本科教学计划的编写、古琴琴器的改进、琴弦的改良。1979年退休后回镇江居住,继续从事古琴音乐的教学工作。1986年成立镇江梦溪琴社并担任社长,继续推动古琴的发展。198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音乐专题《继承、探索、努力出新—介绍现代著名梅庵派古琴家刘景韶先生》,全面的介绍了刘景韶的艺术生涯。刘先生代表曲目有《长门怨》、《捣衣》、《平沙落雁》、《骚首问天》、《樵歌》,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录音作为国家音响资料保存。 『大唐雷氏斫』琴记 刘善教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唐雷氏斫”琴一直在上海琴人交往雅集中被抚奏、鉴赏,单那五个字就令人震撼。从上海音乐学院的西式小楼(刘景韶先生住所),到位于威海卫路335弄2号的“醉琴楼”(邓宝森住所),再到镇江“绿绮砚斋”,”潞琴馆”,伴随我父亲刘景韶先生长达十多年之久…… 后来父亲退休回到山林城市、隐逸之地镇江,“大唐雷氏斫”琴也随之移至镇江,被来自各地看望父亲的琴家观赏。八十年代初,广陵派第十一代传人梅曰强先生在琴斋小住,清晨起来抚“樵歌”一曲,连说“好琴!”真是爱不释手,并说音乐会要借用。九十年代我去看望一位老琴家,他还念念不忘这张“大唐雷氏斫”琴,说其韵如何之好。先生原是上海越剧团的琵琶高手,曾收藏有“大雅”琴。南京艺术学院程午加教授,名画家张正吟先生每次到镇江都要观赏拔弄一番。北京、山东都曾有琴人来访过此琴。林友仁先生当年住上海音乐学院西式小楼一层,也是经常上二楼,抚奏先生所藏雷琴。 传世古琴能在名家手中把玩自是不同凡响,此琴与雷霄斫云泉琴、天宝四载雷文琴、小春雷、紫凤琴、东坡款琴、祥符元年琴,成为那个年代琴人之间谈不完的话题。 这张雷琴声音厚重,韵味悠长,断纹极美,起蛇腹夹牛毛断,并有梅花断,是文人斋中抚弄之佳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琴器易主、流动鉴赏是时有之雅事。数年前,还有当代著名琴家想以自藏唐宋琴与主人交换,虽未如愿,却也是一件可以记下来的琴人逸事。 刘善教 自幼学琴于父亲刘景韶先生,并得到南京艺术学院程午加教授指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镇江梦溪琴社社长、东南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古琴项目专家、江苏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紫金文创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卖场次 : 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拍卖时间 : 2020-08-16 20:3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B厅

lot:3695

更多唐 “大唐雷氏斫”仲尼式古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