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瑛 仿黄子久山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25,000,000-35,000,000
拍卖日期:2019-11-19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
作者 : 蓝 瑛
作者生卒 : 1585|1664年后
质地 : 设色纸本
形式 : 手卷 设色纸本
尺寸 : 引首:32×101 cm. 12 5/8×39 3/4 in. 约2.9平尺
画:32×516 cm. 12 5/8×203 1/8 in. 约14.9平尺
跋:32×205 cm. 12 5/8×80 3/4 in. 约5.9平尺
: 题 识
新绿雨窗,坐子粲楼头听莺试茗,相参黄大痴画法,小饮清言,十日始竣。兵革四方,我两人真如天上琼宫。鉴赏家勿以画法正也。蜨叟蓝瑛。
钤 印
蓝瑛、田叔、随喜
引 首
杨文骢(1579-1645)题:澄怀观道。乙酉(1645)春日书,杨文骢。 钤印:杨文骢印、龙友
后 纸
1.董其昌(1555-1636):一峰老人有富春山卷,精妙入神。田叔法此,笔墨纷飞,吾直探其画脉所自来。其昌得观题。 钤印:宗伯学士、董氏玄宰
2.陈继儒(1558-1639):江山浑厚,草木华滋,此张伯雨题子久画。若见田叔此幅,略展尺许,便觉大痴翻身出世作怪。珍藏之,勿为穿厨飞去。八十一翁陈继儒题。 钤印:麇公、陈继儒印
3.杨文骢(1579-1645):本朝学子久者唯云间顾廷林、莫秋水,皆得三昧。近邹衣白尤能于笔外,妙有解悟,是皆子久之化身也。虎林蓝田叔先生六法皆精,百家俱汇,晚年殚精子久,笔之内外,无所不有,所谓翻身出世作怪,又有一现身说法矣。崇祯壬午(1642)又十一月十八日题于平望舟中。杨文骢。 钤印:杨文骢印、龙友
4.谢三宾(明):黄子久生富春而流寓虞山,故其矾头皴法皆似海虞诸山。古人以造化自然山水为粉本,所谓廐中万马皆吾师,非若后代画家规规于古人形似也。田叔于诸家无不精义入神,尤妙于子久,得意在笔先之妙。虽模仿古人,实有效法天地之趣。此卷乃与其高足顾子粲者,子粲能得田叔心印,于群弟子中尤爱之,故特为精刻。昔苏子瞻为俞清老作枯木竹石,戒以能月致酒米,终其身者,乃以与之。不然令双荷叶藏之。盖其珍重如此。子粲方以绘道行天下,无所事人米酿之益,但当什袭裹之,为后代一奇物也!余得寓观,何幸!何幸!崇祯甲申(1644)岁四月句章谢三宾题于武林之晚闻堂。 钤印:谢三宾印、象三
5.董元行:家太史思翁云: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方为士气。余读书杨龙翁老师署中,忽子粲顾兄携其师田叔画卷见示。明窗披阅,烟云变幻,神气萧爽,不觉移吾情也。眉公谓子久化身作怪,家太史谓其笔墨纷飞,知言哉。昔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今蓝翁六十余矣,而神明益茂,非所谓烟云供养者耶。若子粲长康派裔妙质,英年既习师门之传,更得杨师与之熏染,非惟跨虎又复出蓝矣。官署严谧,寸步不窥,请借是卷,令我十日坐卧其下。弘光元年(1645)二月望日云间得一甫董元行谨跋。 钤印:董元行、幼安、崇赏
6.杨文骢(1579-1645):黄痴一生得意之笔以富春山图为第一,以其脱尽蹊径,独存神理,非浅学可到。田叔此卷全用此法,所谓真参实悟,能从三十二相见如来者,非仅仅以口头逗家风也。弘光乙酉(1645)二月廿九日为子粲兄题。杨文骢。 钤印:杨文骢印、龙友氏
签 条
李经畬(1875-1908):蓝田叔仿大痴富春山图。光绪庚辰(1880年)合肥李经畬题。 钤印:伯雄秘籍
题 盒
长尾甲(1864-1942)题:蓝田叔画溯源宋元,行笔纵横,驰骋如意,尤精仿。予尝见其用宋元四家笔法画山水长卷,一景联续,不可分截,而笔法逐次变化,看去却不觉知,犹入武彝九曲,面面景转而不觉焉,因服其咀嚼古法尤深也。是卷仿大痴富春山图,亦步变趋,无一笔不痴翁。即与痴翁原卷并观,亦恐难辨楮叶。田叔画笔精妙臻此,而徒以淛泒议之,未免门墙之见耳。大正壬戌(1922)小满前一日,雨山长尾甲观因识。 钤印:甲印、雨山
出 版
《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第28-31页,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说 明
1.是卷乃蓝瑛与高徒顾子粲所作。后纸谢三宾、杨文骢、董元行跋文皆为子粲所题。顾子粲即顾星,浙江杭州人。工诗,善画,书宗董其昌,画得蓝瑛山水法门。
2.清末经李鸿章侄儿李经畬(字伯雄,号新吾)题签,民国时又由“扶桑名士”的长尾甲(字子山,号雨山)题盒。后经比利时尤伦斯夫妇收藏,并于2002年5月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展 览
1.“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展”,故宫博物院主办,2002年5月
2.“游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绘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2009年4月8日—26日
按 语
在明代浙派画家中,蓝瑛大概是文化最高的一个,他能诗、能书,画则山水、人物、花鸟、兰竹各体俱能,长于李唐、马(远)夏(圭)的院体山水,是戴进后画得最严谨,极少霸悍气的一个,被画史称为浙派殿军。但并不局促于南宋院画及戴进遗则,而乐于向“南宗”文人画靠拢,他学赵孟頫,亦学元四家。沈石田等亦是他取法的对象。又向当时画坛重镇董其昌请教,故画中多了许多蕴藉之气。在明中后期浙派绘画逐渐沉沦之时异军突起,成了中国绘画史的又一奇葩。
他一生以黄公望笔法创作的山水很多,用生拙的笔法写江浙一带景色,平岗远岫,茂林矮屋,在烟水映带中写出江南的秀丽。本卷就是这样,岭不见其奇,而岩倾崖危矾头堆积遂见其险;人不见其多,而水口岸边,或兰若或村或桥皆若可游棲;平林挺秀,松杉积翠,水清石润,逶迤数百里光景。山峦溪流都由右向左取斜势,令观者展卷之间目光亦依势向画面深处伸展,随着造境的高低错落调整观赏的速度与节奏。
接近结尾处,山势骤陡峦屿愈密,重岭险绝处飞瀑直落幽谷,山村隐于岩隈,溪桥与彼岸相通,石磴尽处,一岭欹侧,向斜上飞去。山腰云遮雾障,无尽藏的美景隐于一片空濛之中。江山无尽,款字却不落在这大片空白上,更妙!
卷后有董其昌、陈继儒及杨文骢等题跋。陈继儒题于崇祯十一年(1638),董其昌题未落年款,当题于陈继儒前不久,则是他临终前最晚期时书了。杨文骢长题于崇祯十五年,又于南明弘光元年二月重题于隔水,并在卷前引首书“澄怀观道”四大字,可见对此卷的喜爱与评价之高,而他隔年即殉国了。
此卷流传有绪,保存完好,杨、董、陈诸题则尤为难得而可贵,识者重之勿忽。
隔代知己 同闻风雨
—《蓝田叔仿大痴富春山图》赏读
文/倦南
艺术史的进程是丰富而多态的,其中,某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在不同时期被“层累式”持续地关注并塑造、进而成为经典,如璀璨之星永久地嵌入艺术史的天幕上,这是一条恒定的规律。历史对艺术家个体或群体的选择常常带有某种偶然,但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中,又可以被理性认知并广为接纳。“元四家”成为中国画史上的经典,就是一个符合这一规律的案例。从元末到晚明,尤其在董其昌等画坛巨擘的理论推动下,“元四家”的幽人深致与古雅风貌成为文人山水的代表,身后追摹者层出不穷。在历代这些致敬者中,“浙派殿军”蓝瑛的这卷《蓝田叔仿大痴富春山图》是颇值得瞩目的一件。
蓝瑛(1585—约1666),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武林(今浙江钱塘)人。明末清初重要画家。明亡后隐居杭州府钱塘县,创立“武林画派”。谢稚柳等人认为蓝瑛的画风影响到整个浙江,“扬州画派,除萧晨画宗仇十洲而外,其他则大都出于蓝瑛。”近代学者认为蓝瑛画风传播到日本,启发了当地画家的创作。这些都说明了蓝瑛的山水画风格具有广泛的接受度。现存大量作品,多珍藏于中国大陆各博物馆,部分画作藏于台湾,少量流落海外。这卷作品即为海外回流书画,原由比利时尤伦斯夫妇收藏。
细观此卷,蕴含着丰富的文人交游信息。首先是蓝瑛与黄公望的隔代神交。黄公望是松江派最为推崇的元代画家之一,蓝瑛的画学思想深受时风的影响。他对黄公望的认识是:“此如画家真楷,必由此入门,始能各极变化。”他临摹董其昌所藏黄公望《富春山图》,在1639年所作《仿黄公望山水卷》的跋语中表达了对黄公望的尊崇:“一峰老人法从晋唐,笔墨全师李公麟《山庄图》,又得富春江山,岩濑丘壑,学力性灵,两得其妙。不独人品高逸,盖天时六律,据梧隐几,千古奇人。余仰师三十年,少得于皮矣。”日后蓝瑛多次重写《富春山图》,拾其题识如:“丁巳秋七月仿大痴富春山卷” ,“辛未冬日,放舟槜李,则一峰老人富春山卷之法” ,“大痴富春山卷中一段溪山” ,“富春山法一峰道人” ,“一峰老人富春山之法”,等等这些皆表明他对黄公望的倾慕与追摹。
蓝瑛早年接受过南宋院体绘画的系统训练,基本功笃实,“法律矜严、笔墨简重”是他的重要风格特征。《图绘宝鉴续纂》称其“宫妆仕女,乃少年游艺,竹石梅兰,尤为冠绝,写意花鸟,具余伎耳”,“皴染皆合古法,其细描宫样则界画衣褶色色飞动,突过宋画苑诸人”。张庚《国朝画征录》载:“山水法宋元诸家,晚乃自成一格,伟峻老干,大幅尤长。兼工人物、花鸟、梅竹,名盛于时。”清朝秦祖永《桐阴论画》中将蓝瑛画作划入“能品”。这些又说明他对文人山水画代表人物黄公望的学习过程中,也隐匿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除了崇古的常情之外,更有靠近文人主体画境与趣味的一份执拗的努力。
另外,此卷也流露出蓝瑛与同代人物的交往细节。卷后董其昌、陈继儒、杨文骢、谢三宾和董元行等人的题跋,是探析这些细节并体验此卷文化厚度的佐证。
董其昌是松江画派的首领,他的文人画理论体系对明末以来的中国画坛产生深远影响。蓝瑛在二十岁左右已拜董其昌为师,亦是从临习黄公望入手,全面接受了这个理论体系:“画从黄子久入门而惺悟焉。自晋唐两宋,无不精妙,临仿元人诸家,悉可乱真。中年自立门庭,分别宋元家数,某人皴染法脉,某人蹊径勾点,毫不差谬。”董其昌等人对“文人画”相关技法进行了有机提炼和程式化改造,保存了松江派自身特色,蓝瑛的绘画也随之留下此一脉痕迹。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观看蓝瑛《楚山清晓》(1611年作)时推断“画风是从董其昌中演变而来的”,谢稚柳认为《鲈乡合璧图》(1613年作)中蓝瑛山水“骨体大似华亭派……乃知其早年,亦在董其昌之藩篱中”。除学习董其昌的画法外,蓝瑛还临摹其所藏书画。万历三十四年(1606)秋,董其昌从湖广提学副使任上辞官回到松江,置书画舫,携徒出游访友,常年舣舟行于水上:“董北苑潇湘图、江贯道江居图、赵大年夏山图、黄大痴富春山图、董北苑征商图、云山图、秋山行旅图、郭忠恕辋川招隐图、范宽雪山图、辋川山居图、赵子昂洞庭二图、高山流水图、李营丘着色山图、米元章云山图、巨然山水图、李将军蜀江图、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宋元人册叶十八幅,右俱吾斋神交师友。每有所如,携以自随,则米家书画船,不足羡矣。”蓝瑛1622年所作《仿古册十开》中题“赵令穰所画《荷乡清夏卷》,在董太史家,曾于吴门舟中临两卷,复作是,恐邯郸步生疏也。”就是对昔日在董其昌书画舫中临摹古画的记录。从董其昌对此卷等题识中能够看到其作为师长对蓝瑛的殷殷勖勉。
陈继儒是蓝瑛的另一位老师。《图绘宝鉴续纂》称陈氏“宏才博学,古作诗文,无不精妙。海内求之者众,悉皆一一应酬而不苟且。别业于泖间之佘山,屡征不仕,故有山中宰相之名。注述颇多,广行于世。又善写水墨梅花,即其制创,无不堪垂后世也。”陈继儒在画法、趣味、画史思想等方面与董其昌投契。清代徐仲元藏有一卷合锦,为蓝瑛、董其昌、陈继儒、杨文骢等人所作。蓝瑛曾临摹过陈继儒等藏品,陈氏也多次为蓝瑛之画题跋,从作画时间推算,两人的交往应该一直持续到陈继儒谢世。此卷有陈继儒跋“江山浑厚,草木华滋,此张伯雨题子久画。若见田叔此幅,略展尺许,便觉大痴翻身出世作怪。珍藏之,勿为穿厨飞去。八十一翁陈继儒题。”推知应是1638年陈继儒在松江别业“神清之室”所题。蓝瑛青年时得到松江派两位前辈的指点与教诲,为他日后贯通吴浙、独铸己风奠定了坚实根基,二者的推引无疑为蓝瑛画名的确立和播布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卷引首“澄怀观道”四字由杨文骢题,壮气浑厚,卷尾也题有他的两段跋文,分别题于1642年和1645年。蓝瑛居金陵时结识了流寓此地的杨文骢。杨文骢是当时金陵画坛上颇具名声的画家,也拜董其昌、陈继儒为师,跻身“画中九友”之伍,亦有诗名,曾入复社。最重要的是,杨氏作为明清之际以死殉国的节烈,在明清之际遗民群体中获享清誉。据存世书画推知,蓝瑛与杨文骢情谊较深。《贞松老人遗稿丙集》中收录有杨文骢、蓝瑛二人合作画卷,1634年杨文骢39岁,经谒选任华亭县教谕,此年中秋在松江府别业“鹤巢”中跋蓝瑛《仿黄公望山水》。上海博物馆藏《煎茶图》蓝瑛自题“乙酉(1645)花朝放舟玄墓,同杨龙友、张吉友过杨无补山居,观梅止官禅舍,剪烛画黄鹤山樵《煎茶图》纪之。”杨文骢与蓝瑛的交往亦常被后人提起,在历史演义小说《樵史演义》第四十回中提到南明覆灭,浙闽总督杨文骢出逃,将粮米装载于大船之上,由画社好友蓝瑛帮其运走(此说应比较接近事实,在兵乱时,蓝瑛故友韩诗也曾寄望其帮助运出行李)。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也描写了两人往来互动的相关情节,不失为一种文学化的史料。
社团是明末颇具特色的群体,社集是成员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蓝瑛及其友人曾加入不同社群,如噱社、复社、秋涉社、西泠诗社等,蓝瑛交游复社士子数量最多,可考者有数十人,地方志上记载他“复社诗流颇相知”。复社领袖钱谦益门生谢三宾于1644年四月在杭州的晚闻堂为此卷题跋。谢三宾,字象三,号寒翁,鄞(今浙江宁波)人,宁波首富,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明末降臣。跋曰:“黄子久生富春而流寓虞山,故其矾头皴法皆似海虞诸山。古人以造化自然山水为粉本,所谓廐中万马皆吾师。非若后代画家规规于古人形似也。田叔于诸家无不精义入神,尤妙于子久,得意在笔先之妙。虽模仿古人,实有效法天地之趣。此卷乃与其高足顾子粲者,子粲能得田叔心印,于群弟子中尤爱之,故特为精刻。昔苏子瞻为俞清老作枯木竹石,戒以能月致酒米,终其身者,乃以与之。不然令双荷叶藏之,盖其珍重如此。子粲方以绘道行天下,无所事人米酿之益,但当什袭裹之,为后代一奇物也!余得寓观,何幸!何幸!崇祯甲申(1644)岁四月句章谢三宾题于武林之晚闻堂。”颇有趣味的是,其后是谢三宾的政敌董志宁的跋语。董志宁,字幼安,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鄞县人,明末抗清志士,初为岁贡生,入太学,以名节自励。清兵进攻浙江时,董志宁等“六狂生”劝说当地缙绅富户出钱募兵反清,被讥讽为痴狂。董氏跋曰:“家太史思翁云: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方为士气。余读书杨龙翁老师署中,忽子粲顾兄携其师田叔画卷见示。明窗披阅,烟云变幻,神气萧爽,不觉移吾情也。眉公谓子久化身作怪,家太史谓其笔墨纷飞,知言哉。昔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今蓝翁六十余矣,而神明益茂,非所谓烟云供养者耶。若子粲长康派裔妙质,英年既习师门之传,更得杨师与之熏染,非惟跨虎又复出蓝矣。官署严谧,寸步不窥,请借是卷,令我十日坐卧其下。弘光元年(1645)二月望日云间得一甫董元行谨跋。”充分赞扬了蓝瑛师徒高超的画技和深厚情谊。
此卷无年款,根据题跋和画风可推定为蓝瑛五十岁左右所作。笔墨简淡而丘壑繁密,拟大痴形貌而自出武林韵致。本卷靠近后端的上方有蓝瑛自题:“新绿雨窗,坐子粲楼头听莺试茗,相参黄大痴画法,小饮清言,十日始竣。兵革四方,我两人真如天上琼宫。鉴赏家勿以画法正也。”当时农民起义军在河北连陷数城,势力大振,山东官军炸毁城池,平定义军,战事尚未波及杭州。蓝瑛在门生顾星楼头玩赏春色,品评新茶,师生共同参商黄公望画法,细腻研讨,形诸笔墨,十日才完成此卷,可想其间的所思与所获定然不菲。
这卷作品,名为拟仿黄公望,实际上是蓝瑛内心独造的一域画境。同时期师友的这些题识仿佛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叙事,在黄公望的背影重新形塑的同时,也观察到与之不同的笔墨和风格——消弭了某种清逸而闲适的孤怀,在树石间盘曲纽结的笔线中多了些许更为沉重而不安的心绪,而这,恰在兵戈风雨的易代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生命状态,反射在艺术中,构成了明清之际直指人心的图像实录。
江山浑厚,草木华滋,此张伯雨题子久画。若见田叔此幅,略展尺许,便觉大痴翻身出世作怪。
—陈继儒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lot:1368
更多蓝 瑛 仿黄子久山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