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鹏 少陵秋兴图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25,000,000-35,000,000

拍卖日期:2019-11-19 20:35:55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
作者 : 丁云鹏
作者生卒 : 1547|1628
年代 : 丙戌(1586年)作
质地 : 设色纸本
形式 : 手卷 设色纸本
尺寸 : 引首:32×97.3 cm. 12 5/8×38 1/4 in. 约2.8平尺
画:32.3×138.2 cm. 12 3/4×54 3/8 in. 约4.0平尺
创作年代 : 丙戌(1586年)作
: 题 识
少陵秋兴。丙戌九月之吉,治下编氓丁云鹏敬写。
钤 印
云鹏、丁南羽
鉴藏印
张珩私印、希逸、吴兴张氏图书之记、曾在锡山华氏、锡山华氏珍赏、物华天宝、玉壸秋水
引 首
何其贤(17世纪)题:少陵秋兴。东岩使君公余之暇采芝茹蘜,洒然欲出尘表,人以仙吏称之。独喜少陵秋兴诗,日执一编,啸歌自若。每语人曰:借此老八咏,消我胸中磈垒,以当三秋公事耳。南羽丁君为之补图,俾予题识。使君志少陵之志,深得秋兴之味者,是图复得秋兴之神,皆为子美千秋知己。予则坐秋林,对秋山,披图起兴,觉一派苍茫萧爽之气,浩浩落落,袭人襟袖,则亦为秋风客而已。呵呵。天都外史何其贤题于一琴堂。 钤印:何其贤印、少愚、白岳山人
出 版
张珩:《韫辉斋所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图版86。
说 明
1.此作曾经张珩(1915-1963)鉴藏。
2.何其贤题引首。何其贤,字少愚,号白岳山人、天都外史,徽州府休宁人。明嘉靖十九年(1550)知宁远县事,善水利,官至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多次游九疑谒舜陵,明蒋鐄撰《九疑山志》卷八录其《九疑歌》一首。
按 语
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少从父执詹景凤学画,詹氏精鉴赏,多收藏,南羽耳濡目染,遂精绘事。凡人物、山水、花卉、佛像无不精妙,画艺超出詹景凤多矣!中年时,游艺江南一带,为董其昌、陈继儒等所推崇。其昌特赞其画佛,曰菩萨诸相,皆从他笔底生出,由指头放光,故以“毫生馆”一古印相赠。与云鹏交往数十载,极赞其中年文秀之作,称其“如生力驹,顺风鸿”。盖云鹏中年,笔墨精工,人物意态,山水情韵,皆于工丽缜密中备见浸润雅逸之趣。得文徵明神韵者不在文门后裔,而在徽水皖山间了。
此卷作于万历十四年丁云鹏四十岁时,正董其昌盛赞他为生力驹,顺风鸿时。画杜甫行吟,正在秋水翠山间构思其名作“秋兴”八首。图中平岗坡陀之间,苍松积翠,古柏成荫,桐叶如盖。诗人正渡涧回望,一童子捧蟠桃灵芝前来。涧中清流如带,潺缓出谷;身旁湖石灵珑,芝草满坡;身后翠壁如屏,磴道蜿蜒。溪头有板桥通出画面,佳景无尽,当越过清溪从境外寻也。坡岸峭壁,都以淡青绿晕染,诗人袍袖之一点红与湖石之墨色相映,在一片青绿中灿然醒目,红、绿、青、赭交相辉映,而愈现其明丽文秀。造型精准而用笔细劲,在文徵明之外,又别有风韵,行家与隶家之长并集一身,在万历中期画坛可称别树一帜,风标独领。
此后,多画佛像,越来越重装饰趣味,笔墨亦更趋苍老劲硬,遂开画坛变型主义画风。与吴彬、陈老莲、崔子忠被近代研究者并称四大家。
丁云鹏中年精力弥满时作品存世不多,此卷精彩雅致,保存亦精,极为难得。
前有明人何其贤书引首并长题,近世为天才鉴定家张葱玉所藏,则尤可珍也。
诗蕴三秋思 画寄尘外情
—读丁云鹏《少陵秋兴》卷
文/张 鹏
中国古代文人对节序的敏感,可能更多的来自于农耕文明对四季轮回及日暖雨润的本能依赖。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经验代代相续,蔓延开来,对于不同群体即会生成不同的反应——之于文人,便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与致情风雅的感悟途径来写诗赋、作丹青。四季之中,唯秋最具意味,因其寄寓和象征较之其他三季更为丰富。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的萧肃凄惶,也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的朗健高亢,既是宇宙收获馈赠之节令,也是引人潜进生命底部静默沉思的间隙。因此,以秋景、秋思、秋兴、秋意为题的诗文和图绘,历来不胜枚举,各擅其美。这一行列中,此卷丁云鹏绘《少陵秋兴》卷可称嘉品。
众所周知,丁云鹏是晚明画坛妙手,其人物画的艺术成就,不逊“南陈北崔”。他的授业老师兼同乡詹景凤曾对之评价:“其道释人物法钱舜举,色花小鸟法黄筌,山水青绿法赵松雪、文征仲”,在其传世画作中,可得印证。丁氏画作风格,以高古清健为主脉,在人物和山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爬梳画史,可知在宋代以后,出现了一种将人物与山水两种画科糅合的图式,惯名之“山水人物图”,往往与故实和诗意等画题相结合,丁云鹏的这一卷,恰恰承续了这一画学传统,又将自己最得力的两门妙法汇聚一体。
此卷以遍植于平坡的茂松、壮柏和疏桐缓缓开启,全卷的松柏多取中段入画,躯干遒劲苍拙,枝叶繁密康强,龙鳞点点,仪态伟硕,颇含拟人笔意。干笔勾勒并施以浅淡青绿的坡石,态势齐整,色调润泽,隐然透出一股初秋时节的舒朗爽意。画中一带蜿蜒的溪水,一波三折,似可闻淙淙之声,更有效地分割了画面。它从远处与天际交接处而来,渐渐清澈可辨,并始终环绕并烘托着画面中心。这一弯溪水的前端中部置一青石板桥,与最前方垂下的富含壮气的松枝,以及水中卓然拔起的假山石,形成了一个彼此聚拢气息的中央空间。除这些之外,水畔石间跳跃的秋草、树侧坡上丛生的灵芝,连同小童手托盘中的灵芝,不论身处方位如何,均朝向这个中央空间。这种刻画方式,就自然而然地将观者的所有视线引向这个蕴藉了此图全部语义象征和祥瑞寄托的核心之地。
在宋代和明代的很多山水人物图中,虽在广阔山水中将人物体量描绘得很小,但却是精神表达的中心所在。丁云鹏此图,亦是如此。这个被万物呼唤并衬托而出的核心,是独立画面中央空间内的一位红衣人物。丁氏以之最为擅长的简古流畅而不避方折倔强的线条,将之勾勒而出,头上的圆巾与下端露出的一只方屐形成巧妙的呼应。面部丰腴,情态安详,而不减潇洒风神。从飘逸的衣着、鹤目中流露的睿智眼光以及纤细修长的手指等,能辨识其高贵的身份,但面部和神情的刻画,则与传统人物画中形貌枯槁的隐逸高士迥然有别。他的这一绘制,让我们可以轻松地联想到赵孟頫笔下很多饱具唐人情状的人物,是一种更趋华贵而不失文人襟怀的形象塑造。詹景凤说丁氏人物学钱选,由此图可见,应也受松雪启发。
这一核心人物是谁?读引首何其贤题识可知,此乃东岩使君,即丁氏所居地的最高官长。因此,图末丁氏自称“治下编氓”。作此画初衷为何?何氏题识中也已讲明:使君怀抱“欲出尘表”之高情,遂得“仙吏”之誉,平素最喜杜甫《秋兴八首》,“日执一编,啸歌自若。每与人曰:借此老八咏,消我心中块垒”,丁云鹏遂以此意作图。
熟知唐诗者,对老杜《秋兴》自不陌生,这也是杜甫的重要代表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刻,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透露出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杜甫终生理想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曾客长安十载,奔走献赋,又历安史之乱,空怀眷国情,郁郁不得伸。流寓夔州的杜甫已入老病缠身的生命晚境,《秋兴八首》即是此时所作。诗人感物伤怀,借深秋景况追溯一生过往,慨叹家国离乱与壮志难酬,倾诉了漂泊无依、知交零落的悲凉心绪。我们细细对比杜诗与丁图,发现在两者语义的互动间充满了趣味,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者并非严格从前者诗意而出,而是站在自身对东岩使君的价值理想与人格追求的角度,重构了诗意。
东岩使君读《秋兴八首》消除心中块垒,可推测他也如杜甫一样曾怀有济世报国的热血,或由于某些缘故也像杜甫一样难逢知遇,以致沉沦下僚,引老杜为千载知音。丁云鹏作此图的丙戌(1586)年,正值明朝始见衰颓的万历一朝,内忧外患,积重难返,想必当时忧国忧民之俊彦比附时局遥想中唐,东岩使君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位。但中国传统文人往往是一个矛盾体,表现为彷徨于出处之间的复杂心态:一面汲汲于仕途求索,一面渴望遁世梦想。既是矛盾,就有对立和统一。李泽厚将此“统一”归结为实用理性,此说颇中肯綮。文人深知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恰恰是这些日常细节构成了人生的绝大部分,对生活情趣体会尤深,常在日夜不离左右的诗与画中与之相遇。怎样天马行空的自由灵魂最终要落归于大地,中国的艺术精神也从未远离过人间。也正因此,文人多了心灵的慰藉,保留着一种理性地看待世界的眼光,并从中汲取生命能量。进取与退守,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建功立业与终老民间,其间的悲喜都在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涣然冰释,获得了安稳和超越。东岩使君找到的超越之途也是如此,《秋兴八首》成为他日常的生活伙伴,不离心手,神驰八荒,故能称“仙吏”。
丁云鹏作此图极为用心,通观全卷,与秋兴、秋思相关的,或许只是淡雅青绿笼罩下草木树石等浑然呈现出的初秋“浩浩落落”的“苍茫萧爽之气”,而绝无《秋兴八首》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冷寂和“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愁伤。除了前述寓意高超的构图和刻画,更深入忖度和研究了画中主人的所思所爱,于是自然地剥离了老杜诗中的悲秋萧索和悯时伤逝,而转化且强化了一种更易为文人普遍接纳的杳渺尘外之情。这既未曾远离“秋兴”的本初,又深深契合了使君的多元心境。图中扑面而来的宁和气息与祥瑞意涵,早已远离了清寂而悲悯的低吟,而是在歌咏文人高蹈尘外的清朗神采中成功转换为一种充盈嘉美的格调。也许正如我们理解的最为丰富的秋韵,在四时轮转的寂寥后,终获人生的福祉与饱满,洞察人生真味,尽享世间清欢。也许这一番以丹青倾吐的知己言语,才点燃了东岩使君心头最浓酽而湍急的秋思与诗情。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lot:1380

更多丁云鹏 少陵秋兴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