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石勒听讲图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2,000,000-15,000,000

拍卖日期:2019-11-19 21:56:46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
作者 : 佚 名
作者生卒 : 元代
质地 : 设色绢本
形式 : 手卷 设色绢本
尺寸 : 引首:25×107 cm. 9 7/8×42 1/8 in. 约2.4平尺
画:27.5×87.5 cm. 10 7/8×34 1/2 in. 约2.2平尺
跋:24.5×153.5 cm. 9 5/8×60 3/8 in. 约3.4平尺
: 鉴藏印
海峰珍赏、沈元晖、二耆龛主、慎独轩主、曾经黎慎独子鉴定真迹、中吴良惠世家、春寿堂、绍廉审定
引 首
石勒听讲图。 钤印:西涯
题 跋
李东阳(1447-1516)题:石勒令人讲汉书,郦食其劝高祖立六国后,以为‘此法当失’。闻留侯谏,乃云:‘赖有此耳’。彼勒以胆力骑射自负。未尝诵习韬略而及此,不可谓不难矣。史称勒雅好文学,起兵时立君子营,既僣位,置史学祭酒,其亦有所得而然乎?勒之答徐光,云:‘若遇高皇当北面事之,与韩彭争先’,及其听讲乃与留侯之见合,若高祖所不逮;然借箸未还,而销印已趣高祖,固兼留侯而有之矣。且勒亦非真达义理、识事势,不过校计于利害之私,彼张宾自比留侯,勒所委重,所为建议亦不过猾夏干纪之事,罪不容诛,寸长一得,盖不足置喙于其间也。此图殆元人所作,意气之雄黠,耳目之倾注,宛若听说发难,然者亦独非有所感,发于其间乎。观者其以画视之,而以史视也。吾甥崔礼部杰得之,予览而有感焉,为题其后。正德壬申二月廿一日,长沙李东阳识。 钤印:西涯、宾之、怀麓堂印。 钤印:西涯、宾之、怀麓堂印(2、3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李东阳》4、8印,363-364页)
签 条
罗家伦(1897-1969)题签:元人画石勒听讲图。明李东阳跋,精品。志希题签。
出 版
《石勒听讲图》断代考,罗海英、林锐、吴训信, 2017年04期,《美术学报》。
说 明
(一)李东阳的跋文著录于《怀麓堂文后稿》(明正德刻本,国家图书馆馆藏)
(二)据跋文及藏印可知,是卷经李东阳、崔杰、沈元晖、沈默、徐宗浩、罗家伦递藏。
1.李东阳(1447-1518),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庶吉士,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东阳位高望重,本人富有才学,执掌文坛数十年。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为明代一大诗家。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
2.崔杰,字世兴,苏州吴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礼部郎中、尚宝司少卿。 李东阳的女婿,好收藏,曾收藏欧阳修《灼艾帖》、《虞世南书汝南公主墓志》手稿、钱选的《七才子过关图》。
3.沈元晖(清代),浙江钱塘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东台水利同知。
4.“中吴良惠世家”、“二香龛主”应为沈默藏印。沈默,字二香,号二香龛主,乾隆年间人,为陆耀外甥,旧客山左,交友多贤豪,偕梦华、秋鹤诸子共议创建潭西精舍。与黄易、桂馥等有书信往来。著有《发幽录》、《潭西小志》。
今香港中文大学收藏的元代沈右《送医师沈伯新序卷》卷后可见其两方藏印。
5.黎海峰,清末民国人,号慎独轩。
6. “绍庶审定”应为徐宗浩藏印。徐宗浩(1880-1957),字养吾,号石雪,江苏常州人,久居北京。善画山水、兰、竹、松,尤善画竹。并工篆刻,擅书法。曾加入画学研究会,被聘为评议。
7.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曾与傅斯年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留学海外,关心各国大学的办学经验。1926年归国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1949年到台,先后出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国史馆馆长等职。富收藏,其家属曾于1976年和1996年分两次将家藏古画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
重读古代绘画《石勒听讲图》
—从服饰比较与分析
文/林锐、陶贤果
沉寂数百年的《石勒听讲图》甫一现身,它栩栩如生的传神写照,特别是别样的服饰特征立即引起学术界、文物界的关注。
画作中,石勒坐在繁华绮丽的床榻上,儒生坐在绣墩上讲《汉书》,石勒身后有宫女两名、仪卫两名,宫女一持节、一袖手作叉手礼;仪卫控弓引刀,其中一名持仪仗。卷前有明代李东阳篆书题引首“石勒听讲图”,卷后有李东阳长跋。
李东阳认为这件作品“殆元人所作也”。画作后来陆续经清代沈元晖、沈默、黎海峰,民国徐宗浩、罗家伦等收藏,都一直视为元代画作,罗家伦题签“元代人物画精品”。但是,无人识得其金代宫廷服饰本色,更没有人破解其招贤纳士的创作主旨。
2017年年初,广东文物鉴定、服饰研究、美术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首先关注了此画,认为《石勒图听讲图》描绘的应该是蒙古族之外的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宫廷政治生活场景。3月,延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先生进行了初步鉴定,傅先生从材质、绘画技巧等角度,认为此画非常精彩、高古,并建议对服饰等展开进一步研究。
得益于今天丰富便捷的信息优势,在古画研究学者、古代服饰专家、历史学家的通力合作下,《石勒听讲图》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掀开……
服饰:难得一见的典型的金代宫廷服饰
通过与存世金代图像资料及金代史籍对比研究,可以断定《石勒听讲图》人物服饰是难得一见的金代服饰:石勒袍服上是辽金时期典型图案——左右相对的鹘团纹,仪卫穿的是金代海陵王完颜亮发明的尖头靴,衣服是典型金代官服,其服饰的毛皮出锋、窄袖、圆领、装銙束带、双䤩尾、捍腰、豹尾、尖头靴、帽带、绦带等10处特征与现存金代画张瑀《昭君出塞图》相似(图1),儒生所坐的盘凤饰纹绣墩是金代独有的绣墩。
1、金绣团鹘(图2)《石勒听讲图》中石勒胸前有一个非常大的圆形图案:一对相对而视对称的金绣的鹘,中间杂一花卉,与《金史》中记载一致:“(女真)其胸臆肩袖,或饰以金绣,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这在存世的绘画作品中是唯一的出现。它是辽金时期才出现的新的服饰图样,即内容为成对鸟雀、形式上是单一团纹来装饰胸臆并代表官阶。在出土的辽代服饰中有多个类似图案(图3、4),辽金之外的服饰上没有出现过类似图样。
2、绣墩(图5)儒生所坐的绣墩纹样如床榻上凤凰羽翅,是“盘凤”纹样式,而“盘凤”绣墩正是金代特有的绣墩,《大金集礼》:“朝贺殿庭筵宴,自来臣僚墩坐用紫罗绣盘凤”。在历史上其他朝代都没有过盘凤纹绣墩的记载。
盘凤纹绣墩点出了此画招贤纳士的主题。古代宫廷坐具是有严格等级的,不能造次。按照宋制,官秩一品的宰相与使相等方可坐绣墩,其余坐蒲墩。金朝也一样,绣墩、杌子都是分不同的场合、不同人群分别使用的,并且饰纹都不一样。《大金集礼》:“东宫视政,宰执坐具若亦用绣墩,恐与朝殿筵宴无别,拟止用杌子。宰相在上,执政次之,更合准备紫罗铺坐、紫罗杌衣。”在古代,儒士能被皇帝赐坐绣墩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郑獬《送蔡同年守四明》:“尚书蔡公在廊庙,器业文章第一人。绣墩赐坐议大政,天子称之社稷臣”。儒生所坐的绣墩在《石勒听讲图》无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石勒听讲图》的主旨也迎刃而解:不仅仅是反映帝王好学,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接受汉文化,更表明金廷尊重汉儒,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3、身着金代官服的仪卫《石勒听讲图》左侧的两个仪卫:深目、鹰钩鼻,蓄胡须,控弓引刀,相貌、装束明显胡人形象。特别是左侧胡人,与金代张瑀《昭君出塞图》中胡人族类极为类似。
(1)毛皮出锋窄袖、盘领、缝腋官袍:仪卫穿的是窄袖、缝腋、盘领官袍,款式与《金史》关于金代官服的特点记载“窄䄂、盘领、缝腋”相符;颜色上,一个着青团花袍、一个着绯团花袍,也正是金代官服标准颜色。
(2)捍腰(图6):两个仪卫的腰间左右各束有一块三角形的毛皮“捍腰”,与现存的金代张瑀《昭君出塞图》中的金人身上所着的捍腰相似,也是目前存世绘画中所见仅有的二个动物皮捍腰。这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是当时契丹、女真族袍带的背饰,《辽史拾遗》:“被貂毛羊鼠沙狐裘,弓以皮为弦,箭削桦为簳、韀勒轻快,便于驰走;以貂鼠或鹅顶鸭头为
捍腰。”
(3)豹尾(图7):两个仪卫的箭囊上都系有一条豹尾,这也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服饰,在存世的人物画中,只有描写契丹、女真族的绘画才出现豹尾。如:《卓歇图》、《胡笳十八拍》、张瑀《昭君出塞图》、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出猎图》、《归猎图》。
(4)海陵王发明的尖头靴(图8):仪卫的靴子很特别,多出一个尖尖的脚趾,这是金代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设计并自制的尖头靴,宋郭彖《睽车志•卷四》中记载:“逆亮末年自制尖靴,头极长锐,云便于取蹬,而足指所不及,谓之不到头。”
(5)髡发与耳环(图9):两个仪卫留发于耳后,左边的仪卫耳朵带着金环。《大金国志》及元陈准《北风扬沙录》说:“(女真)耳垂金环,留颅后发”,图像与史料记载是一致的。
(6)团花袍、拳脚幞头(图10、11):仪卫一个着青色袍服,一个着绯色袍服。绯色袍服上的绣文已经脱落无法辨认,但青色袍服上绣有红色团花却依稀可见。金代官阶的区别之一就是袍服的颜色与绣纹,通过花朵的大小区分官阶的大小。《钦定重修大金国志•仪卫》:“导前者皆弩手、伞子,其人各长六尺八寸,衣以真锦团花袍,金镀银带,簇金蛾拳脚幞头。”弩手、伞子都是皇帝身边的仪卫。
最左侧着绯色袍服的仪卫戴的是金代特有的拳脚幞头,这种幞头迥异于汉人的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幞头,在流传的宋、辽、元绘画作品中没有出现过。
(7)头盔:右边的仪卫戴头盔,无帽檐,其形式较接近出土女真渤海式头盔(图12)近似。
(8)摩羯型箭囊(图13):最左侧仪卫挎装饰精美的摩羯型箭囊。摩羯纹是外来的纹样,其基本造型是双翅鲤鱼,在金代玉器、金银器中有广泛的应用。这种箭囊与存世画中汉族、契丹、蒙古族长方形箭囊差异巨大,目前也未见于传世其他绘画作品中。
(9)双䤩尾装銙束带(图14):《石勒听讲图》对仪卫的束带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其装銙样式与出土的河南焦作金代墓壁画双䤩尾革带(图15)样式一致,也与张瑀《昭君出塞图》中束带近似,其特点符合金代“銙周鞓,小者间置于前,大者施于后”。双䤩尾束带并且䤩尾形状都是方形的,与河南焦作金代墓壁画、张瑀《昭君出塞图》(图16)、杨微《二骏图》中的䤩尾形状相似。
(10)仪鍠(图17):两个仪卫手执的细长的红漆柄仪仗——“仪鍠”,这是皇家仪仗,其中一个仪鍠斧作龙首吞刃状,非常近似出土的辽代仪鍠(图18),与宋元的鱼化龙状的仪鍠斧区别明显(图19、20)。
4、宫女服饰
《金史•仪卫上》说金代宫廷礼制:“金制天子之仪卫,其非大礼远出,则有常行仪卫宫巾(即宫女)导从焉。大抵模仿宋制错综损益而用之。”两个宫女的服饰,初看貌似唐人风格,细细探究,双垂于前的绦带、博鬓簪(图21)、头戴真花(图22)等这些都是唐、五代所未有的样式,宫女服饰非常明显体现了“模仿宋制错综损益”的特点:高腰裙披帛、头戴真花、云日冠等反映模仿宋制,而绦带、龙簪、白玉耳坠等则透漏着本民族服饰的消息。
(1)云月冠(图23):左侧宫女梳高髻,戴云月冠:团云拥簇,中间一个圆圆的月亮,云月冠是两宋高髻时代宫中盛行的冠饰。
左侧宫女头戴菊花,金人受中原风气影响,也以簪花为尚。金代赵秉文《戴花》:“人老易悲花易落,东风休近鬓边吹”。
(2)绦带:《石勒听讲图》两宫女在腰际束黄色绦带,并垂长长的双带于前,在右侧结蝴蝶结(图24),与金代《四美图(图25)及众多出土金代壁画样式一致,也与《金史》关于妇女䄡裙的常式记载一致:“前拂地后曵地尺余,带色用红、黄,前双垂至下齐””。
(3)龙簪图(图26):左侧宫女发髻左右两侧插有龙簪,龙簪是典型的宫中女性头饰。值得一提的是此龙是龙头、犬身、长腿、卷尾,与现存的金代龙极为相似。黑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铜坐龙(图27)其形却正是犬身长腿卷尾龙。此外,北京金中都遗址出土的几个铜坐龙也是犬身卷尾龙。于此可以窥见金代对龙形象的理解。宫女所戴龙簪形式更接近黑龙江博物馆的坐龙,也即早中期龙形。
(4)白玉耳坠:耳饰多属于中土之外的异域装束。唐、五代、北宋时期的中原女性一般都不佩戴耳饰,在现存的唐宋《宫乐图》、《仿周文矩宫中图卷》、《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摹张萱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女孝经图》、《瑶台步月图》、《歌乐图卷》、《调鹦图》、《簪花仕女图》中,女性都没有带耳饰,可见耳饰在宫廷中并不流行。
而金代女子带耳饰是时尚,哈尔滨新香坊金墓曾出土了一对白玉耳坠(图28),这种耳环不同于辽代常见的摩羯耳环及各式鱼形耳环、也不同于元代常见的葫芦耳环。《石勒听讲图》两宫女耳际下方的白色耳饰当是白玉耳坠(图29)。
可以看出《石勒听讲图》写实性非常强,细致入微,尖头靴、捍腰、豹尾、拳脚幞头、团花袍服、盘凤纹绣墩、团鹘纹、白玉耳坠……这种高度写实应该非亲历者不能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特征除见于存世的几幅金代绘画、见于金史典籍记载,在传世的其他绘画中都没有出现,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金朝灭国之后,金代宫廷图像、服饰很快即为后世陌生,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蒙古军对金国皇族完颜氏进行灭绝式追杀。元太宗下令“惟完颜一族不赦”,完颜氏几乎被杀绝。蒙古族与女真族有不同戴天世仇,南宋赵珙撰《蒙鞑备录》载,金世宗时,金朝“每三岁遣兵向北剿杀,谓之——灭丁”,蒙古人因此“怨入骨髓”。此外女真还曾经杀害过成吉思汗的曾祖—一蒙古部的首领俺巴孩汗,因此,蒙古族崛起后,便对女真进行了屠杀报复。
二是蒙古军大肆屠掠金地人口。《元史》记载:1234年,蒙古灭金。得户87万,人口为475万余人。金太和七年(1207年),官方统计人口数字为768万户,4581万人,短短二十余年,金地人口锐减90%。
三是蒙古军对金内府野蛮焚烧。蒙古人缺少文物接受意识,对金代宫廷收藏的书画等不加珍重,付之一炬,大量的图像资料毁于兵燹。
金代宫廷场景及服饰对大多数元朝人来说已是生疏,至于晚300多年的李东阳,对这种服饰自然更是陌生。他在《石勒听讲图》题跋中说“殆元人所作”,一个“殆”字已经说明他对其上限把握的不足与犹豫。不然,以他的身份与阅历,断不至于对元代服饰还不敢确定。今天看来,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性,李东阳就是依据儒士为帝王读书判断该画描绘石勒听讲故事,其实并没有窥破其中金代的服饰。
创作主旨:招贤纳士
“石勒听讲”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讲述的是少数民族首领接受先进汉文化的故事。石勒(274年―333年)是羯族人,北方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人物,在位时招揽人才,重用张宾等汉族贤能,亲近汉文化,特别喜欢听儒生读史书。
如前所述,绣墩在《石勒听讲图中》具有画龙点睛的特别意义,它的出现使得本画卷的主旨得以明晰,既反映金代皇帝喜欢与汉儒交往,更反映招贤纳士,对汉族知识分子高度重视,对汉文化的需求。
这与历史上的金朝女真入主中原初期的历史进程是高度契合。女真问鼎中原后对先进汉文化学习极度渴望,大张旗鼓进行汉化改革,其力度之大可与北魏孝文帝汉化相提并论。同时,高度重视汉族士子,为收罗汉族士子不遗余力,甚至还出现过科举史上罕见的强行押考真实故事。《金史•隐逸传》载汉族士子褚承亮被金军押解入考场,强令应试的遭遇:“……拘集境内进士,试安国寺。承亮名亦在籍中,匿而不出。军中知其才,严令押赴,与诸生对策……”。
需求决定了创作方向,我们推断这件体现金廷学习汉族文化、推崇文教、招纳贤士愿景的《石勒听讲图》或许是创作于金代海陵王时期,理由有四:一是画中出现了海陵王发明的“尖头靴。二是画中延接儒士的场景与海陵王的文化生活高度契合。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年)是金代第四代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他崇尚儒家文化,喜欢与儒士交往,史称他自幼“好读书,学弈、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嗜习经史,一阅终身不复忘,见江南衣冠文物朝仪位着而慕之”。三是画中体现的主旨与海陵王在位期间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高度契合。海陵王时期是金代汉化的关键期与高潮期:将首都从会宁(金吉林阿城)迁到燕京(今北京),开辟了燕京的新纪元;大批起用汉人人才,扩大政权的基础;尊儒重道,使推崇孔孟之道,尊礼儒生,走向体制化。四是海陵王之后的其他时期不具备创作这种主题的土壤。金代世宗对海陵王的汉化持否定态度,世宗和章宗为了遏止女真人的汉化趋势,发起一场女真文化复兴运动,抵制汉化的帝王是不会遣人创作这种题材画作的。从章宗泰和末年至金末,综合国力日益衰退,金廷对待知识分子政策从“好儒恶吏”转为“好吏恶儒”,对儒生进行迫害,知识分子政治地位迭降,这个阶段当然也不会产生这种画作。
为金主唱赞歌在南宋、元代、明代是属于敏感的政治禁忌题材:一、南宋人、元朝与金是对峙的敌对关系,南宋人对金人是“家国之恨”、蒙古人对金人是“恨入骨髓”,通常情况下,画家都不会逆时而为甚至冒生命危险去做为金主点赞的大不韪之事。二、倡导汉化、礼遇士人题材的画作在元代是不合时宜。元代社会种族歧视严重、儒士地位卑下的社会,所谓“九儒十丐!”,赐座绣墩何敢奢望?元代画家普遍疏于宫廷题材的政治宣教画。元人陈玄说:“方今画者,不欲画人事,非画者不识人事,是乃疏于人事之故。三、即便元代侥幸存活、隐名埋姓的完颜氏后人,也不会去画为完颜亮点赞的画卷。完颜亮兵乱被杀后,由于其生前弑君篡位、嗜杀成性、骄奢淫逸,很快被钉上本民族的耻辱架,降为庶人,逐出金陵,身败名裂。《金史》说:“使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可不戒哉!可不戒哉!”四、明初朱元璋下令“禁胡服、胡语、胡姓”,为异族政权点赞的题材画作同样也是禁忌区域。
我们常有“后人可画前人”一说, 此说的前提是描绘者与被描绘者双方没有利害冲突关系、没有禁忌,但涉及敏感话题的政治宣教画除外。正如明代是不可能出现《元世祖出猎图》一样,南宋、元代、明代很难出现这种为金主唱赞歌的《石勒听讲图》。
材质:金代、南宋时期的绢
2017年,服饰专家用《石勒听讲图》与南宋宁宗杨皇后《楷书清凉境界七绝》对比(图31、32),二绢在疏密、织法上高度一致,认为时代相近,为南宋、金时期绢。历史上,金国曾大量使用宋绢,金在占汴梁时得到宋政府库藏绫绢达七千万匹,在和南宋对峙百多年,每年又得到南宋政府赠予的大量绸缎。
创作时代的分析
对人物画特别是政治题材宣教画断代需要综合绘画技法、创作主旨及历史政治背景分析。
李东阳是明代早中期的大鉴定家,今日所见存世作品,但凡有他题跋的,几乎件件都是精品。他所在时代去元不远,其“殆元人所作”对判断该作品下限应该是有积极意义,否则枉对“鉴定大家”称号。傅熹年先生在尚无服饰、主题研究等新成果的情况下,从技法风格角度进行目鉴,认为该作“下限为元”,为作品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基于当前学术界的新研究成果:服饰上典型金代宫廷服饰新的发现、创作主旨上体现金廷学习汉族文化、推崇文教、招纳贤士愿景的新发现以及在南宋、元代、明代的重大禁忌情况,材质上为南宋、金时期绢的新发现,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开展重新断代工作,《石勒听讲图》或为金代海陵王时期创作的宫廷画作。
《石勒听讲图》的学术意义
——是当前研究金代宫廷服饰极为重要的、最直观的图像资料。由于图像资料及出土服饰资料极为稀少,长期以来金代宫廷服饰研究基本停留在文献研究,缺少图像的直接呈现。过去能见到的金代绘画只有马云卿《维摩演教图》、张瑀《昭君出塞图》、宫素然《明妃出塞图》、杨微《二骏图》,都没有直接状写宫廷服饰。出土金代墓室壁画墓葬等级普遍比较低下,无从窥得金代上层服饰。唯一出土的相对高级的金代王公墓葬是齐国王墓,有少量服饰如皂罗垂脚幞头、紫地金锦襴绵袍等出土,于此可以窥见一点金代王公贵族服饰样式,但依然非常局限。
——对今后深入研究金朝典章文物、服制礼仪变更具有重要意义,对打破目前金代宫廷服饰、金代纹样的研究困局具有崭新意义。该画真实反映了金代服饰“模仿宋制错综损益”特征,即既有对宋制服饰、礼仪的模仿继承,如用仪鍠斧、着绛纱袍,同时也有改良,特别是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服饰特征,如仪卫服饰保留女真本色,宫女的白玉耳坠富有民族特色。
——从图像上反映金代的知识分子政策,有助于丰富金代文化政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有助于对金代汉化改制作更为精准的研究判断。
作为一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作品,相信随着后续研究的推进,《石勒听讲图》的意义和地位会更加凸显。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lot:1392

更多佚 名 石勒听讲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