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 写生花卉册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600,000-800,000

拍卖日期:2019-06-04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陈鸿寿
作者生卒 : 1768-1822
年代 : 嘉庆壬申(1812年)
质地 : 设色纸本
形式 : 册页(八开)
尺寸 : 23×32 cm. 9 ×12 5/8 in. 约0.7平尺(每幅)
: 嘉庆壬申(1812年)
钤 印:寿、陈、鸿寿之印、曼生、鸿寿之印(二次)、陈鸿寿印、寿(1、2、4、5、6参见《中国书画集印鉴款识·陈鸿寿》18、19、37、34、40印,1088-1089页)
题 识:(一)滴露和烟染碧丛,超然臭味与谁同。定知空谷幽人意,只在春风淡荡中。琴公句。曼生画。
(二)写生花卉为画家十三科之一。五代时黄筌父子及北宋徐崇嗣实为大宗。元以来诸名家皆宗其法。昭代以南沙、南田为二大家,独于旧法中自出新意,可谓画学中兴。此帧虽未能及恽、蒋两公之自然入妙,而法度法则颇自得意,未识鉴者以为何如?陈鸿寿记。
(三)壬申谷雨,窗前绿暗红稀,春色无情舍我而去。独藤花烂漫,亦一乐也。写此以志岁月。鸿寿。
(四)曩在琅嬛仙馆见包山翁米囊花小帧,笔法之敏妙如是,今背临之,苦无想象处。钱塘陈鸿寿。
(五)枇杷不是者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白石翁句。鸿寿。
(六)读此蕉竹如闻风雨。曼生。
(七)浮云飘落金芙蓉,蝼蛄但觉啼青松。悠然石室閟千载,菖蒲叶厚花蒙茸。西子湖上渔人鸿寿。
(八)芝仙祝寿。嘉庆壬申春三月画于濑水。陈鸿寿。
鉴藏印:集之曾阅、伯凤所藏、蒋谷孙、显堂真鉴、蒋谷孙审定真迹、褚·松·窗
后页:(一)家曼兄以书名海内,画不多作。此作写生仿陈白阳,生气跃跃出纸上。作画与作书无异,盖其运腕灵耳。述生平于兄踪迹最密,称“三陈”,亦称“二陈”。此册嘉庆壬申作,距今二十余年,阅此不减在曼云吟馆联床听雨也。潘君顺之以赠令弟星斋孝廉,又是一重手足因缘,弥使人增花萼脊令之感,星斋其宝之哉!道光己亥(1839)六月钱塘陈文述书于京师昨叶书堂。 钤印:陈文述印、云白、琅嬛弟子、玉清㪚吏
(二)家曼老以书画篆刻名海内,而画不多作。是册乃潘顺之同年赠其令弟星斋庶常者。岁辛丑(1841)秋星斋复以见贻,余以旧藏青田印石二枚报之。吾家妙迹俾得珍守,洵翰墨因缘也。凤孙记,属吴重光书。
钤印:崇光私印
说明:(一)提要:是册乃陈鸿寿写生花卉八开,勾勒爽利、
赋色典雅,饶富金石趣味。全册构图以出奇制胜,花卉、题识、印章之布局皆一体统筹。题识中言及写生花卉之风格源流,亦提及曾于“琅嬛仙馆”(阮元藏书处)赏画。据后页陈鸿寿族弟陈文述题跋,此册曾经苏州望族潘氏昆仲潘遵祁(顺之)与潘曾莹(星斋)先后收藏。另据后页自称“凤孙”者,属吴重光(早年从陈鸿寿、陈豫钟等人游)为其誊写题记,称呼陈鸿寿为“家曼公”,又有“吾家妙迹俾得珍守”,故推测此人应是陈鸿寿之孙,其与潘遵祁是同年,从潘曾莹处换得此册。民国时,此册归收藏家密韵楼蒋谷孙藏。
(二)是册曾经潘遵祁、潘曾莹、蒋谷孙递藏:
1. 旧藏者潘遵祁(1808-1892年),字觉夫,号顺之,又号西圃,苏州人。书画家潘奕隽之孙,探花潘世璜之子。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工画花卉。授编修,年甫四十即乞假归里,主讲紫阳书院,著有《西圃集》。后隐居光福邓尉山,因得南宋扬补之《四梅图》卷,遂筑四梅阁,画家戴熙曾为其绘《四梅阁图》。
2. 旧藏者潘曾莹(1808-1878年),字申甫,号星斋,一作惺斋,苏州人。状元潘世恩次子。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编修,历礼部、户部侍郎,长于史学,诗书画俱工,有《小鸥波馆集》。
3. 蒋祖诒(1902-1973),字谷孙,号显堂,室名思适斋、密均楼。早年从学王国维专研古籍。精版本目录之学,于宋元善本,到手便知真赝。更于宋拓汉唐之碑帖最为精鉴,古器物及书画,亦善鉴赏。
(三)题跋鉴赏者简介:
1. 题跋者陈文述(1771-1843),原名文杰,字退庵,号云伯,别署玉清㪚吏,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陈鸿寿族弟。嘉庆五年(1800)举人,官繁昌等县知县,曾开伊娄河故道。少年时与陈鸿寿、陈甫往来甚密,同为清著名学者阮元所赏识,阮元称之为“武林三陈”,或与陈鸿寿称“二陈”,或并称“曼云”。
2. 吴重光(活动于咸丰同治年间),字秋伊、秋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摹印,早年与同乡先辈陈鸿寿、陈豫钟等人游,曾摹刻汉印二千余方,几可乱真。
3.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义,字松窗、守隅等,号礼堂等,浙江余杭人。篆刻初师浙派,后精研秦汉印,所作挺秀苍劲。书宗河南(褚遂良),能得其渊源,隶书学汉礼器碑,功力最深。有《金石学续录》、《竹人录续》、《松窗遗印》等。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杭州人,是“西泠八家”中天分最突出者,艺术上几乎无所不通,且多有创新。
曾入阮元浙江巡抚之幕,历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出宰溧阳时,设计紫砂壶,创制新样,尤为世人称道,俗称“曼生壶”。 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古拙恣肆。工诗文、书法,行、草、篆、隶诸体兼擅。又以金石家、书法家的高古笔意作花鸟写意,清新雅逸。
清代书画从“四王吴恽”“四僧”到扬州八怪,再到赵之谦、吴昌硕及“海派”诸家,时而温润秀逸,时而狂怪恣意,最后终于文雅绚烂,气象淋漓。一路上虽然起起伏伏,也可算名家辈出,若要论这其中转折的关键,则不能不提“金石学”对于清人艺术趣味转变所起的关键作用。有清一代,“金石学”的大发展改变了学术也改变了艺术,文人研讨文字、操刀刻石是时代的风尚,能诗、能书、能画、能刻渐渐成为文人艺术家们的“标配”,身兼多能不再只是随口说说。将清代篆刻推向第一个高峰的“西泠八家”,正是“书画印”创作融合一体的先行者。
所谓“西泠八家”,说的是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八位来自浙江钱塘、仁和地区的篆刻家。八家主要活动时间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篆刻上以丁敬为宗,多取切刀之法,所作苍劲浑厚,趣味淳古,被誉为“浙派”正宗,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篆刻之外,八家于书法、绘画、诗文、金石小学都有极高素养,书画在深究前人古法之外,更致力于将苍茫的金石气息融入笔端,一作之中“诗书画印”并重,可视为清末“海派”书画艺术的先声。
“西泠八家”传世印作和书画的收藏,在清末民初有个高潮,丁仁八千卷楼,高野侯、高络园兄弟梅王阁、二十三举斋,葛昌楹传朴堂,俞序文香叶簃,以及王福厂、胡佐卿及日本河井荃庐等金石藏家均有所藏;然自丁丑(1937年)劫难之后八家书画篆刻损毁严重,如今除公藏之外,民间传世日稀,以“西泠八家”作为专题收藏成为一件越来越不容易的事。而此次“清风明月居”将所藏十九件历经诸多出版的“西泠八家”书画精品慨然释出,不仅能让我们对“西泠八家”的书画艺术有更为全面直观的了解,也必将为我们提供一份观察金石书画艺术发展历程的最佳范本。
在“西泠八家”中,黄易(1744-1802)对于金石学的贡献最为突出,宦迹所到之处访碑拓碑、绘制《访碑图》的风雅行为,引得后世学人竞相模仿,清代金石学也在此过程中达到新的高度。书画上,黄易以简淡的山水见长,书法尤其精于篆隶、小楷,本专题呈现的十开《山水册》作于乾隆五十二年44岁之时,末开自题拟董源,细细看来则分明有黄公望、倪瓒、董其昌等人的影子,只是笔墨更为恬淡;而《书画册》共七开,书法部分包括篆书拟李阳冰“听松”二字,隶书临《成阳灵台碑》,小楷临《七姬权厝志》、录翁方纲《题<七姬志>拓本诗》,绘画则有临唐伯虎山水一开、仿汪士慎梅花一开,题材丰富,虽仅成七叶,然如册后吴大澂外祖韩崇所说的:“淡墨无多,而平生妙诣已见一斑”。此册经印鸿纬、叶廷琯、张仁黼、蒋祖诒等人递藏,册后有韩崇、程庭鹭、俞岳、夏敬观等人题跋,是一件传承有序的黄氏书画佳品。
若论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则奚冈(1746-1803)应是八家中最高者,无论山水、花卉、人物均达到极高成就,是清中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本专题共呈现奚冈作品十件,题材涵盖山水、花卉、人物,形式包括条幅、手卷、册页,奚氏一生的绘画成就,于此可以大体领略。
各门类之中,奚冈于山水体会尤深,成就亦高。戴熙旧藏《山水廿四帧》册页,是奚冈拟宋元明诸家的杰作,所拟名家包括巨然、米芾、吴镇、倪瓒、黄公望、赵雍、唐寅、董其昌诸家,笔墨清淡秀润,构图变化多端,题材丰富多样,所涉虽广而能风格一致,不着一色却能自然生动,尽显奚冈在山水画方面的深厚功力,是奚冈传世书画作品中之至精者。奚冈山水,得力于黄公望、董其昌及“四王”尤多,或许是一生布衣的无拘无束,那苍秀的笔墨中总是难掩潇洒的自得。此等笔墨,在拟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临溪策杖图》、《山水手卷》、《仿古山水册》以及葛昌楹旧藏的设色《仿曹云西山水》等作中也都能一一品味。此外,拟文嘉笔意的《雪林钟仙图》是奚冈少见的人物题材作品,浅设色,于“鬼神幽凛之趣”外,似更得笔墨幽雅之趣。
奚冈的花卉则多得力于恽寿平,间亦有周之冕的影子。本专题的设色《花卉册》及《花卉手卷》体现了两种不尽相同的风格:《花卉册》多以没骨法为之,用笔设色细腻精谨,造景多变,色彩斑斓,呈现出一种娴雅明丽的风格;而《花卉手卷》用笔设色似乎更为古拙苍润,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一丝后来在海派绘画中满溢的“金石”气息。而到了陈鸿寿,这种气息已经越来越浓烈。陈鸿寿(1768-1822)是八家中天分最突出者,艺术上几乎无所不通,且多有创新,行书、隶书更堪称清季大家。本专题所呈现的《写生花卉册》与《兰竹图》,展现了不同于奚冈的取法来源和个人风格:在设色《写生花卉册》中,我们看到的是陈道复、李复堂的手段,而笔墨设色都变得更加凝练大胆,构图则愈发奇崛,尤其十分重视题跋书法在调节构图中的作用。《兰竹图》写石、点苔都以阔笔为之,竹子兰草快速写出,用笔方式一如书法之变化多端,水墨交融,野逸曼妙,尽显“笔歌墨舞”的精神。
赵之琛(1781-1852)是陈豫钟、陈鸿寿的弟子,篆刻方面融各家之长,是“浙派”篆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书法精于篆隶,绘画兼工带写,尤以花卉见长。在本专题的《梅竹寿石图》中,左侧的山石以小斧劈层层写出,竹子用双钩填色之法,梅竹一高一低相互呼应,构图以平稳为主,流露出的是一种古典的韵致。《松石芝寿图》亦如此法,只是山石变得瘦硬了些。这是典型的赵氏花卉风格,柔和,清雅,于不激不励中见个人面貌。
“西泠八家”中钱松(1807-1860)年纪最小,享寿却最短,其在“太平天国”之乱中慷慨赴死的壮举,展现出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风骨。艺术方面,钱松天资极高,篆刻虽法丁敬,但刀法已见新意,所作古拙生涩,实际上已跳开“浙派”的藩篱,直接后来的“海派”篆刻;绘画则山水、花卉兼擅,专题中的《仿李流芳山水》虽题仿前人,实际上只是在图式上进行借鉴,而笔墨则全是自家风范:运笔痛快而不失规矩,于准确的勾勒中注重笔墨情趣的自由表达,带有一种“写意”的激情。在《梅花册》中,这种激情变得更加直观,八开梅花构图或简或繁无一重复,整体用笔老辣而不失轻松,于看似随意的点染中透露着无处不在的生命力,诚如高邕在册首所评,是一件“清奇绝俗”的妙品。
与历史上很多书画流派不同,甚至跟“西泠八家”以切刀为特色的篆刻风格也不同,他们的书画不是一种流派的繁衍,不是某种风格的沿袭,而是在对“金石趣味”的共同追求中各显神通,将个人独特的性情经由笔端缓缓写出,或奇古,或简雅,或轻松,可谓各具特色,而其中那种悠然闲散之气,则是他们共同的标志。
文/陈灿峰
悠然闲散 清奇绝俗
清风明月居所藏「西泠八家」画作Lots1396-1420
拍卖场次 : 中国古代书画

lot:1396

更多陈鸿寿 写生花卉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