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伯娄伊大学革新译述》手稿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20,000-50,000
拍卖日期:2019-06-03 14:29:39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林语堂
作者生卒 : (1895-1976)
质地 : 水墨纸本
形式 : 镜心(五页)
尺寸 : 22×28 cm. 8 5/8×11 in. 约0.6平尺(每幅)
出版 : 著录:《中央日报》1967年8月21日第九版。
: 释 文:伯娄伊大学革新译述。林语堂。
经常我是美国杂志《时代周刊》的读者,在美国时如此,旅行及回国后也是如此。看日报如同读编年史,看周刊如同读纪事本末。你在旅行中星期一偶然看到戴高乐荒谬的行动,星期五又在另一城中看到戴氏片段的新闻。这印象自然是属于断烂朝报影响支离之谈。《时代周刊》必将戴氏这一串的举动作有系统的分析叙述,源源本本兼及事情的背景,读者始能释然明白戴氏的野心衷怀。还有一样,今日的世界,进步变动极速,方面极多,如时事、科学、美术、航空、医药、教育、宗教、音乐、商场、新书等等,每每顾此失彼,应接不暇,经过周刊分门辑录下来,比较不易遗漏。常有重要新闻为日报读者所忽略,或作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等闲视之。比如这期周刊(八月十一日)就有一条惊人的消息。纽约长岛有一厂家,发明新制的多层尼伦杰克,在十五码距离能抵当机关枪子弹,或近前招住鎗尾刀。这已经引起几国军部的注意。这种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容易被读者忽略。我尤注意《时代周刊》关于改善教育的新闻。我们正在留心致力于机械式的教育,论分升级。自初小至大专联考,制度周密,布个天罗地网,使学子无所逃乎天地之间,颇足以此自豪。美国教育家,就常不满于这一类以考试为目标的施学,因为与启发心知、培养识见的目标背道而驰,或沦为填鸭式的教育,或所学与人生社会隔离太远。在教育的精义看来,是教师及学生两方面精神的浪费。教育家就常提出抗议。以前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Conant)调查美国的中等教育,在报告书中多加指斥。哥伦比亚文学教授巴茹恩(Jacqes Barzun)著《美国的教师》一书,文笔犀利而有风趣,也处处加以讥评。这本书对于读书求学,造就人才,立议纯正,批却道竅,指破迷津,甚是值得翻译。这期的《时代周刊》载有一篇,缕述伯娄伊大学(Beloit College,Wisconsin)大刀阔斧的革新,值得我国学人的深省。兹节译如下:”喔不丹upton(校长)的多方面的‘伯娄伊计划’开始于一九六四年,废除四年级freshan-sophomore-junior-seniof的分级制改为高、中、低三级。这样可以把当中二、三年级变成一个单纯的非常灵动的单位。第一及第四学年的学生,必须三季连续不断的上课(即夏季也须上课),但是当中的两年,只须通共两季在学。他们可以选修三十种左右的合修课程,或离校独立研究,或全日任职,或留学国外,甚至简单放假。实际上,学生可以在一年中完全不理上课或入校,而能依时毕业。教授也可以于连教三季(一年)之后,得一年例假。多半的教员及学生,愿意一年三季长期一次加工,而享受以后的自由。“喔不丹……似乎正在打破他所称为‘高等教育制度的密阵步’(按原文lock step即队伍排得紧密,使兵士左右足行动不得不与人相同。这就是台湾似曾相识的步伐)。他极力争持,这种密阵步的紧要处‘不在教育的目标而在教育的系统’。在第一学年加紧的攻读,学生都要修一门共同的功课,称为“Man in Perspective”(‘平远画中人’,意思是由学术各方面中看取人类),不分系的研究各种读物,包括神道学、美术、科学,用意使学生由高中进入学府得一较着实的过渡程序。伯娄伊的创设人说,平常大学一年级生正要开始适合这一传变之时,第一学年已经告终。伯娄伊的中级办法,正要对付第二年级学生辍学或惰学“sophomore slump”的问题,叫他们渐时离校。这第二学年的学生至少一季,都得离校,自动的研究或工作,逐渐练熟,使学问与人生发生关系。(语案:许多青年男女送入大学,四年中完全与人生社会脱离开关系,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做事,真像乡下人初次进城)。有的到阿拉斯加油场工作,有的做观光向导领游客去看自由神像,有的在青年中心工作。”“伯娄伊学生最后第四年中,又须修一门不分系的功课,专注重时事,在研究班seminars中听任何系的教授对他们讲学,用意在启发他们在校内外所得的见识经验。毕业以前,须通过他们主要科目三小时的考验,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一种外国语的考试。”以上伯娄伊的种种革新办法,都曾经有别的地方试过,但是没有文科学院曾经如此彻底的统筹组合。美国中北部学会曾经派有丰富经验的代表去参观,报告里称赞说,他们俨然做到‘很多高级教育专家常谈到,或在文字上论列到,却很少人实地做到的成果;这成果就是产生一个活跃有力的学府,及能解决教与学(教书与研究)永远存在的斗争’。在那大学,教授因得常常离校休假,教书的热诚反而沾了上风。”(八月十二日)中央社特约专栏。
发 表:《中央日报》1967年8月21日第九版。
林语堂 LIN YUTANG
(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福建龙溪(今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后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拍卖场次 : 启蒙百年——五四学人翰墨
lot:648
更多林语堂 《伯娄伊大学革新译述》手稿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