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6,000,000-20,000,000

拍卖日期:2017-12-19 01:00:29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7年秋季拍卖会
作者 : 嘉庆皇帝
形式 : 手卷 水墨纸本
尺寸 : 引首28×75 cm. 11×29 1/2 in. 约1.9平尺
书法28×190 cm. 11×74 3/4 in. 约4.8平尺
: 钤 印嘉庆御笔之宝、洗尽尘氛爽气来(参见《清代帝后玺印谱·嘉庆卷》52、73页)
题 识嘉庆五年庚申孟夏月上浣,御笔。
鉴藏印 养心殿宝、嘉庆御笔之宝、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1印参见上书《乾隆卷》129页;2、3、4印参见《嘉庆卷》2、210、17页)江氏珍藏、子孙永宝
引 首施甘洗甲。 钤印:嘉庆御笔(参见上书《嘉庆卷》24页)
签 条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释 文参赞德楞泰奏报,痛剿抢渡潼河贼匪,并生擒二千余名,解散难民二千余名,殄戮首逆头目十余名,仍分路兜剿各情形。诗以志慰。人君治民奉上天,民遭颠沛君何颜?川中邪教肆奔突,任性焚掠诚凶顽。嘉陵失守贼夜渡,裹胁啯匪不知数;欲涉白水直趋甘,幸有雄师扼前路。(川北竄匪自抢渡嘉陵江后,裹胁日众,由剑州之元山场,向彰明江油一带西竄。是趋龙安赴白水江之路,其意欲与甘肃竄匪会合。幸德楞泰由广元带兵赶至,绕出江油之重华堰箐林口,扼据龙安等处要路,为迎剿之计。)五日四战陈(得俸)冉(添元)俘,石门寨破贼势孤;追奔直抵潼河岸,满望一鼓歼萑苻。(德楞泰节次奏报:生擒首逆陈得俸、冉添元及伪总兵、伪元帅等,军威大振。贼匪竄踞剑州属之石门寨,复经得楞泰督率镇将,分路逼剿,攻破贼寨,生擒伪总兵李斌并贼目十数名。贼势涣散,德楞泰等跟踪追剿,贼匪东阻嘉陵江,西阻潼河,实已自投绝地,冀可剋殄除矣。)讵料潼河船未撤,抢渡过涉任顶灭;余烬将熄又蔓延,即正刑诛儆昏劣。(先是,嘉陵江潼河两岸停泊船只,经魁伦通饬各州县尽行撤至各府城州县处所。讵料该地方官竟未遵照撤泊,贼匪马步数百人先赴潼河王家嘴窥伺,德楞泰带兵赶至河边,骑马之贼,业经抢船济渡,将太和镇焚掠,扰及川西完善地方。是此次残败之贼,又复稽诛,皆防河之员疏纵所致,因将魁伦革职拏问,并令德楞泰查明不行遵照撤泊船只之知县抵罪,以惩怠玩。)将军奋勇急渡河,星夜追逐自太和(镇名);三队虎旅齐效力,天戈所指摧群魔。四寨重围立解散,民庆生全得免难;披览封章慰实殷,叩感昊慈速戡乱。(德楞泰督兵过河,由太和镇星夜进发贼匪屯集蓬溪县属之新店子地方,又分赴成谷、太和、仁和、仁义四寨攻围。经德楞泰分派将领三路齐进,先将新店子贼巢攻破,其救援四寨之将领等带兵赶至成谷、太和,两寨之围立解。仁和、仁义两寨贼匪先已闻风避遁。救出四寨百姓万数千人,欢声动地。此次计歼戮淹毙之贼,几及二千名,生擒二千余名,投出难民二千余名。歼毙首逆雷世旺并传教首孙老六及伪总兵王作唐等大小头目十二名。渡河之贼可期迅速殄平。此实仰赖昊慈默佑,适当常雩斋戒之日,感恩祝吁倍深虔切。)四载黎元受厄深,愿消劫运施甘霖;稍赎予罪成考志,益凛持盈保泰心。
说 明
1.《御笔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文)》收录于《清颙琰(嘉庆)诗初集》第27卷。
2.清宫玉质别子镌:嘉庆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年 代 嘉庆五年(1800年)作
按 语嘉道时期,清政权已逐渐出现腐朽衰败之颓势,官吏贪墨,民不聊生,川陕一带贫穷地区尤其如此。嘉庆元年,湖北白莲教发动起义,此后川、陕、甘肃等地义民相继响应,颇有燎原之势。嘉庆一方面下“罪已诏”以安抚百姓,一方面令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出兵镇压。襄阳的一支义军在清军进逼下进入四川,与川西白莲教军会合。四川地形复杂,山深林密,便于义军出没作战,于是朝野震动。嘉庆四年,刚亲政的嘉庆调集甘川、豫、楚五省大军,由额勒登保统领进川围剿。嘉庆五年,义军屡遭重创,在渡过嘉陵江后与清军德勒泰部激战于江油马蹄岗而终于溃散,首领冉天元、雷世旺等被捕杀,逃出的少数教民潜入深山,数年内虽有出没而终于未成气候。
平定白莲教起义,是嘉庆亲政后显赫的政绩,这首诗就是在他获德楞泰奏报后所作,所谓:“三队虎旅齐效力,天戈所指摧群魔。……披览封章慰实殷”正是他当时志满意得的心情写照。“四载黎元受厄深,愿消刦运施甘霖。稍赎余罪成考志,益凛持盈保泰心。”此后他的确实施了一些治贪惠民的政策,确实想当个好皇帝。此卷的引首“施甘洗甲”,亦嘉庆所书,看来正是他初当皇帝时治国方略之一。
诗中提及生擒冉天元时,他将“天元”改写成“添元”,皇帝的天命意识,时时会流露出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
此诗卷有留之后世的纪念碑式的非凡意义,因此书写规整,一笔不苟。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可见是留存宫中,并没有赐给德楞泰,而是留在宫中,留给自己的子孙的。此卷清末流出宫外,则是嘉庆始料不及的。
施甘洗甲 持盈保泰
——嘉庆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
文/马小彬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 研究馆员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以下简称《大捷诗》),为清嘉庆帝御笔,作于嘉庆五年(1800年)。是时,为嘉庆帝颙琰亲政初期,朝廷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丛生。特别是嘉庆元年(1796年)爆发的川、楚、陕等五省白莲教大暴动,历时九年,清廷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才得以平息。当获悉清军参赞德楞泰[1]潼河大捷的捷报,嘉庆帝欣然亲书,赐诗以志慰,详述了清军围剿白莲教战役的历程,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大捷诗》书写背景正值嘉庆帝亲政初期的关键时刻】
乾隆六十年九月(1795年),乾隆帝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开启密缄,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令将永琰之“永”字改为“顒”字。次年正月初一,乾隆帝主持隆重授受大典,在太和殿亲授玉玺,颁昭天下,清朝用新皇帝的年号纪年,改元嘉庆。同时,乾隆帝改称太上皇,名义上禅位,实际上仍保留最高决策权,明确要求嗣皇帝“以朕之心为心,以朕之政为政”,下旨宣布“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2]。从此,开始了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由八十六岁的太上皇训政,三十岁的皇帝敬聆圣训时期。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崩逝,嘉庆帝颙琰开始亲政。嘉庆帝在位共二十五年(1796年-1820年),为清朝第七代君主,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
颙琰长相俊秀,自小循规蹈矩,深得乾隆帝喜爱。亲政前,对太上皇乾隆,他敬聆圣训,韬光养晦,“沉默持重,喜怒不形”[3]。亲政后,亦勤于政事,虚怀纳柬,倡导节俭;对朝政官吏中“因循怠玩”的官场风气,深恶痛绝,多次指斥,且告诫群臣“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 [4]。面对权臣和珅等得志小人,嘉庆帝也是心中有数,丝毫不露锋芒。他亲政后的第一件大快人心之事就是制裁和珅。
和珅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学生,靠服待皇帝和机敏承旨而发迹,可谓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政治暴发户。他利用乾隆帝年既高迈,精力不济,乘机滥权用事。除掌管吏部、刑部、户部三库、崇文门监督等实权外,还伺机把持了军机处,破坏了康雍帝时期建立的各地奏折密折陈奏皇帝的制度。同时,设立了“副封关会军机处”,要求各地直送皇帝的密奏须先交呈他过目。凡此种种,架空了年迈的乾隆皇帝。他还利用审查贡品的权力,大肆侵吞、随意截留内外大臣进献皇帝的贡品,犯下件件欺君大罪。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当日,嘉庆在任命和珅总理乾隆帝葬仪、稳住和珅的同时,加快处置和珅以及收揽皇权行动的步伐。嘉庆帝通过加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下诏急调自己古文师傅、曾任两广总督、安徽巡抚的朱珪火速赴京;授意给事中广兴弹劾和珅。初五日,针对和珅破坏军机处和密折陈奏制度,嘉庆帝宣布“凡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封章密奏”[5]。实为宣布废除了副封呈送和珅的旧规。初八日,嘉庆帝召集群臣,宣读乾隆遗诏,命令逮捕和珅,并革职下狱,查抄在京家产。同时正式下旨,恢复密折陈奏制度,派人接管被和珅家人及亲信接管的要害部门。十一日,嘉庆帝向内阁宣布和珅罪状。十八日,清廷宣布特赐和珅自尽。这一系列有力举措,使嘉庆帝恢复了皇帝对军机处的控制,巩固了皇权统治,开始采取系列措施改革弊端,整饬吏治。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随着清军大肆抓捕,川、楚、陕等五省白莲教各分教教首活动也日益加剧。朝廷派八旗、绿营兵前去征剿,权臣和珅应合太上皇好吉利的心理,与前线将领串通作弊,假传捷报,从昏聩的太上皇手中骗取赏赐,结果清剿劳师糜饷,多次贻误战机。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二,大限将至的太上皇乾隆帝写下平生最后一首诗——《望捷诗》,表达了内心渴望围剿白莲教胜利的极度焦虑与牵挂:“三年师旅开,实数不应猜。邪教轻由误,官军剿复该。领兵数观望,残赤不胜灾。执讯速获丑,都同道首来”[6]。次日,太上皇就带着“获丑”[7]的无限期盼,龙驭上宾了。嘉庆帝遂以镇压不力之责怪罪和珅,即“诏以和珅压搁军报,欺罔擅专,致各路领兵大臣,恃有和珅蒙蔽,虚冒功级,坐糜军饷,多不以实入奏”[8],改变了镇压白莲教军务皆由和珅及其亲信调度指挥的状况。任用勒保为经略大臣,[9]节制川、楚、陕、甘、豫五省军务。采纳勒宝建议,实施扎寨团练、安民散“贼”,蠲免应征钱粮,撤换、惩办贪官,“坚壁清野”、“剿抚兼施”等策略,并收到成效。
正是在此大展宏图的亲政初期,清军大胜白莲教,踌躇满志的嘉庆帝欣然挥笔泼墨,写下了《大捷诗》。
【白莲教反清起义是清廷面临的最大内乱】
嘉庆帝从嗣位的第一天起,即面对兵事、河漕、吏治三大困事,其中首推“兵事”,即湘黔苗民起义、川楚陕白莲教、天理教起义、蔡牵、朱濆海上武装斗争。而又以川楚陕白莲教反清起义最令清廷头疼。
明末清初,多遭劫难的四川再历张献忠、吴三桂兵祸,经济崩坏,百姓非死即逃,可谓“人烟断绝千里”、“一望荒芜”。为恢复经济,清廷令南方各省移民四川,清代白莲教及各分教也秘密结社进入四川、湖北、陕西三省交界的南巴老林地区[10]。乾隆后期,“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一度使惨遭兵祸而停滞的四川农业有所恢复,但是无力遏制从中央到地方的腐败官僚体制下官吏差役对山民的压榨盘剥,白莲教起义频发。乾隆帝、嘉庆帝震怒,下旨严拿,加大了对白莲教的镇压。而吏胥、差役借围剿“邪教”之机的欺凌盘剥,致使山中的移民、流浪人群纷纷入教,以致反清力量日益扩大。白莲教及各分教教首为吸收更多教友,于教义中增加大量世俗内容,如“习其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 [11]等。绝望中的川、楚、陕、甘、豫移民受白莲教的影响和激励,最终凝聚成一股股抗击清廷统治的强大武装力量。从嘉庆初年(1795年),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九年,席卷川、楚、陕、甘、豫五省广大区域。义军所过嘉陵江,川西撼动;攻占樊城、宜昌,而汉江告急;攻长寿,重庆惊魂。清廷出动了京营及十六省的十万大军,耗费饷银两亿两之巨,提督、副将、参将以下有四百多人被歼 。[12]
征剿白莲教,清军虽胜,但从此元气大伤,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受到极大削弱,康乾盛世自此为分水岭,清朝始向没落,中衰之势已不可逆转。
《大捷诗》真实记载了清廷镇压川楚陕白莲教起义经过,内容详实,为研究白莲教起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大捷诗》具有很高的“存史、资政、教化”的价值】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是嘉庆帝正值亲政时期的一幅十分难得的作品,属御笔上乘之作。诗卷作于于嘉庆五年庚申孟夏月上澣,纵28cm,横190cm,缂丝包首,并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白玉别子上镌“嘉庆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铭。
嘉庆帝长于楷书,得力于皇室严格的文化教育传统。纵观此幅,书法之用笔结体,都与乾隆帝非常类似,虽不如乾隆皇帝的潇洒奔放,但用笔沉稳深厚严谨,结字方正平稳,一丝不苟,气息森严,字体平稳扎实,尽得唐人楷体之精髓,透出深厚的临池功力。此外,诗词森严内敛,字里行间透出嘉庆的深厚学养和王者之风,可谓是嘉庆盛年精整之作。
诗文内容如下:
施甘洗甲。参赞德楞泰奏报,痛剿抢渡潼河贼匪,并生擒二千余名,解散难民二千余名,殄戮首逆头目十余名,仍分路兜剿各情形。诗以志慰。人君治民奉上天,民遭颠沛君何颜?川中邪教肆奔突,任性焚掠诚凶顽。嘉陵失守贼夜渡,裹胁啯匪不知数;欲涉白水直趋甘,幸有雄师扼前路。(川北竄匪自抢渡嘉陵江后,裹胁日众,由剑州之元山场向彰明江油一带西竄。是趋龙安赴白水江之路,其意欲与甘肃竄匪会合。幸德楞泰由广元赶至,绕出江油之重华堰箐林口,扼据龙安等处要路,为迎剿之计。)五日四战陈(得俸)[13]冉(添元)[14]俘,石门寨破贼势孤;追奔直抵潼河岸,满望一鼓歼萑苻。(德楞泰即次奏报,生擒首逆陈得俸、冉添元及伪总兵、伪元帅等,军威大振。贼匪竄据剑州属之石门寨。复经德楞泰督率镇将,分路逼剿,攻破贼寨,生擒伪总兵李斌,并贼目十数名,贼势涣散。德楞泰等跟踪追剿贼匪,东阻嘉陵江,西阻潼河,实已自投绝地,冀可剋日殄除矣。)讵料潼河船未撤,抢渡过涉任顶灭;余烬将熄又蔓延,即正刑诛儆昏劣(先是,嘉陵江潼河两岸停泊船只,经魁伦通饬各州县,尽行撤至各府城州县处所。讵料该地方官竟未遵照撤泊,贼匪马步数百人先赴潼河王家嘴窥伺,德楞泰带兵赶至河边,骑马之贼业经抢船济渡,将太和镇焚掠,扰及川西完善地方。是此次残败之贼又复稽诛,皆防河之员疏纵所致。因将魁伦革职拏问,并令德楞泰查明不行遵照撤泊船只之知县抵罪,以惩怠玩。)将军奋勇急渡河,星夜追逐自太和;三队虎旅齐效力,天戈所指摧群魔。四寨重围立解散,民庆生全得免难;披览封章慰实殷,叩感昊慈速戡乱。(德楞泰督兵过河,由太和镇星夜进发,贼匪屯集蓬溪县属之新店子地方,又分赴成谷、太和、仁和、仁义四寨攻围,经德楞泰分派将领三路齐进,先将新店子贼巣攻破,其救援四寨之将领等带兵赶至成谷、太和,两寨之围立解,仁和、仁义两寨贼匪先已闻风避遁,救出四寨百姓万数千人,欢声动地。此次计歼戮淹毙之贼几及二千名,生擒二千余名,救出难民二千余名,歼毙首逆雷世旺,并传教首孙老六及伪总兵王作唐等大小头目十二名,渡河之贼可期迅速殄平。此实仰赖昊慈默佑,适当常雩斋戒之日,感恩祝吁,倍深虔切。)四载黎元指受厄深,愿消劫运施甘霖;稍赎予罪成考志,益凛持盈保泰心”。嘉庆五年庚申孟夏月上澣御笔。
《大捷诗》中引用大量的古文典故,展现出嘉庆帝儒雅高贵的文学修养及造诣。引首为嘉庆御笔书“施甘洗甲”四字。“洗甲”源自武王伐紂。相传周武王出师時,天降惠雨,是苍天为武王洗刷兵器。武王擒纣灭商,战争停息。嘉庆于引首处题寓上天加惠甘雨,洗净甲兵,清军大胜。诗的结尾句“稍赎予罪成考志,益凛持盈保泰心”中的“持盈保泰”,出自《诗经·大雅·凫鷖》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特指在富贵极盛之时仍需谨慎为上,避灾免祸,以保有原本的地位,充分体现嘉庆帝“守成”的执政思想理念。
是作可赏可读,明者鉴之,将不再局限于书法艺术的欣赏,而更可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文献史料价值。
诗中以大字录诗、小楷作解,对清军歼灭、捕获义军及首领、解救百姓情况均一一娓娓道来,勾勒出了嘉庆四年至五年(1799-1800年)清军平定白莲教义军中的苍溪之战、定远夜渡嘉陵江战役、江油马蹄岗大战、射洪潼河大捷的恢弘战况。尤其是危机四伏的马蹄岗、射洪潼河战役,清军皆反败为胜,死而再生,成为尔后平定白莲教战事之转折点。对白莲教义军流动顽强作战,清军一筹莫展的无奈,嘉庆帝先后归罪并革职勒宝、赐死魁伦的情况也记载入诗,为后世留下了珍贵历史资料。
全诗按战事发展时序,用二十八句诗,一百九十六字,分述了嘉庆帝亲政四年来,清军围剿白莲教的多次战役,以诗慰志,以诗明志,记述了治国安民的心路历程。全诗表现了嘉庆帝渴望清军大败白莲教的期许和对取胜的赞赏,抒发了对庸官的愤恨和对英勇善战的将军的赞美,表明其亲政后力主整饬军政吏治的信心与决心。
第一段“人君治民奉上天,民遭颠沛君何颜?川中邪教肆奔突,任性焚掠诚凶顽”,抒发了作为国君,对白莲教攻城掠地、肆虐百姓、动摇朝廷统治根基的焦虑与担忧。
第二段“嘉陵失守贼夜渡,裹胁啯匪不知数;欲涉白水直趋甘,幸有雄师扼前路。五日四战陈冉俘,石门寨破贼势孤;追奔直抵潼河岸,满望一鼓歼萑苻。讵料潼河船未撤,抢渡过涉任顶灭”,回顾了嘉庆四年(1800年)正月十五日,白莲教通江总号冉天元率各路义军在定远县(今四川武胜)乘清军官兵欢度元宵,疏于防守之际,强渡嘉陵江,突破重围,进入川西的遂宁、西充、蓬溪活动的史实。随后,再述了白莲教教首冉天元、陈得俸、徐万富会师,在江油马蹄岗伏兵重围清军德楞泰,危机之时,恰值团练率乡勇乱石击义军,冉天元因坐骑中箭被俘,清军死里逃生,反败为胜。射洪县潼河之战,清军将领魁伦因违背严守潼河之令,撤兵留船,被义军智渡潼河,威逼川西重镇成都,使嘉庆帝“满望一鼓歼萑苻”的夙愿落空。这段诗词真实纪录嘉庆帝得知清军围剿白莲教战斗的胜利与失败信息后,喜忧参半的情感起伏;有“嘉陵失守贼夜渡”的叹息,有对白莲教“欲涉白水直趋甘”担忧;有对清军“五日四战陈冉俘,石门寨破贼势孤”的惊喜;更有“满望一鼓歼萑苻。讵料潼河船未撤,抢渡过涉任顶灭”对清军首领敷衍塞责的惋惜、痛恨。
《大捷诗》保留了大量战况史料。嘉庆用小楷录下了对战况的描写:“川北竄匪自抢渡嘉陵江后,裹胁日众,由剑州之元山场向彰明江油一带西竄,是趋龙安赴白水江之路,其意欲与甘肃竄匪会合。幸德楞泰由广元带兵赶至,绕出江油之重华堰菁林口,扼据龙安等处要路,为迎剿之计”。第三段“余尽将熄又蔓延,即正刑诛儆昏劣。将军奋勇急渡河,星夜追逐自太和;三队虎旅齐效力,天戈所指摧群魔。四寨重围立解散,民庆生全得免难”。这八句记述了围剿 “剿而不死”的义军的艰辛,讲述了自己“即正刑诛儆昏劣”,即令四川总督魁伦自尽,重新起用勒宝为四川总督,德楞泰为成都将军的由来。强军举措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白莲教武装斗争再次蔓延。对勒宝、德楞泰率领清军所取得的多次战役的胜利大加赞赏。第四段“披览封章慰实殷,叩感昊慈速戡乱。四载黎元受厄深,愿消劫运施甘霖;稍赎予罪成考志,益凛持盈保泰心”。描述了嘉庆帝获悉捷报的愉悦之情,抒发了对大败白莲教的赞许,表达了平息治乱后,作为国君在治国理政中,要常怀居安思危、韬光养晦之志。
《大捷诗》展现了嘉庆帝亲政后,振饬军政吏治、清剿白莲教武装起义的信心与决心。这首诗是可说是嘉庆帝众多诗词中最为大气磅礴的佳作,是研究清史、清军战史、白莲教史的珍贵的历史文献。
[1]德楞泰(1749-1809),字惇堂,正黄旗蒙古人,是嘉庆平定白莲教义军的悍将。嘉庆四年十月,就任参赞大臣。嘉庆五年三月,俘获冉天元,被授成都将军。
[2]《清高宗实录》卷1494,嘉庆元年正月戊申。
[3]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2册,第4953页。
[4]王先谦:《东华录》,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
[5]《清高宗实录》卷37,嘉庆四年正月甲子。
[6]《清高宗实录》卷1500,嘉庆四年正月半酉。
[7]“获丑”意指俘获敌众。《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周人称异国敌人为丑。”
[8]《圣武征》卷9,第268页。
[9]勒宝(1740-1819),字宜轩。满洲镶红旗人。历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兼管理藩院。先后出任陕甘、云贵、湖广、四川、两江等总督。嘉庆四年间,任经略大臣,督师镇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曾以师久无功被劾论罪。
[10]又分为南山老林和巴山老林,南山老林包括:今陕西的略阳、风县、宝鸡、周至、洋县、宁陕、孝义、山阳、询阳以及湖北的勋西等县;巴山老林包括陕西的宁羌(今宁强)、褒城、紫阳、安康、平利;四川的南江、通江、巴州、太平、开县、奉节、巫山,以及湖北的竹山、竹溪、房县、兴山、保康等县。
[11]周凯:《内自讼斋文钞》卷1,《记邪匪齐二寡妇之乱》。
[12]魏源:《圣武记》卷10,《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八。
[13]陈得俸,白莲教起义军首领之一,曾任绿号首领。
[14]冉天元(1765-1800),通江县人,四川白莲教义军首领之一。嘉庆元年(1796年)随其叔冉文俦在通江王家寨举义,嘉庆四年,冉文俦牺牲,天元继任元帅。为四川白莲教各路义军之主力。天元曾任白莲教通江总号,嘉庆五年在江油被俘,死于成都。
著 录 《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9册,第721页,上海书店,1988年版。
出 版 《翰海十周年·书画卷》,第12-13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lot:460

更多嘉庆皇帝 御笔德楞泰奏报潼河大捷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