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小花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35,000-55,000

拍卖日期:2015-11-14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
尺寸 : 高13 cm.
: 脱胎漆器,通体黑漆推光。瓶口广舒,为六边形,贴金箔。颈部深广,曲线优美,中部内收弧形。瓶腹为六瓣花形,上接瓶颈线条流畅舒展,腹部圆润饱满。瓶底六边形圈足,底面钤印「王耀」款。此漆器小花瓶莹黑润泽、线条疏朗,造型妙得天真,怡然成趣。抚之把之,心意陶陶。
承古融今|当代文人雅趣
乔 皓
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最新路标」。2005年之后西方学界出版了关于「生活美学」的多本专著,国际上最重要的美学杂志《美术与艺术批评》的主编苏珊·费金说道:「今天美学与艺术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美学与生活的重新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接近于东方传统,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与人生理解、日常结合一体的。」
「琴、棋、书、画、诗、酒、茶」是历代公认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些文化,实质反映的是文人们所追求向往的一种生活情趣、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居于首位,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现代称其为「古琴」亦或「七弦琴」。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古琴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而这些特有的音色效果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的弦位元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震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发音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的审美情趣相合。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批准成为「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古琴艺术在沉寂中被唤醒,学习古琴演奏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学生、白领和当代文人为主体研习圈子,而古琴的拍卖又将古琴作为器物的价值做了深度挖掘,古琴艺术和琴人由原来边缘化和被大众遗忘的状态,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静」可以说是古琴最大的特点,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要安静的心境。回首过去我们又有多少时刻能够静下来呢?当人们的脚步声汇聚成现代都市的轰鸣,彼此的心跳淹没在一幅幅形色匆忙的重叠影像之中难以触摸,他们既不仰望星空,也无法专注于脚下,似乎已渐渐习惯这种流放式的忙碌和安然,当时间偷偷走向亘古,追溯的过去不在,憧憬的未来尚远,或许我们该回头看看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静」即是一种生活形式,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茶,具有一种独特的清醇香气,能给人以一种心静自然宁的感觉,似乎茶与静就是一种天然的和谐。从这世上有了茶,就注定有了茶壶和茶道具的产物。几千年来的延续,人们对于茶的文化执着和喜爱也不断的创造延伸茶壶和相关茶道具之演化和精进要求。从水煮或冲泡用的茶壶,人类也巧思运用了各种材质,来迎合人们的需求,其中包括了金、银、铜、铁、锡、陶、瓷等等。或许之前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饮茶艺术给予了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茶事很重要的灵感。
而现在,我们真的应该为中国设计带来灵感以使她重建其真正的文化特征了,无垢主人多元性的艺术才华、坚定的设计理念、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浇之以热情,终让金属、竹木、玉石相见并容,璀璨文雅,有别于现今流行的东瀛名家银壶,实用与美感兼具,可说是晚明以来文人茶器的再兴。时代对传统似乎有着格外的热情,无数人们的追求和「艺术」无所不在的景象,以让我们无法探究这种热情的初衷,这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学,或许他们并不华丽,但就是这份质朴的美丽打动了我们,用心灵一隅记录下那些美好的时光。
现代人讲究调整心理情绪,可是内心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而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有最好的办法,即通过日常生活所用的起居来影响内心,将各种教化方式寓意其中,让人的节奏逐步慢下来,从而使到内心平静。笔墨纸砚是调整生命状态的重要器物,也是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最佳工具,砚在书房里的地位很高,虽然在文房四宝中排在最后,却被读书人尊为「砚田」,历代文人就在这一巴掌大小的天地间墨耕笔种,砚台如同酿造生长文思的田地,精美的诗词文句,流传千古的翰墨华章,都是在砚上磨墨时就已经酝酿完毕,下笔才会文如泉涌。
藏息堂制砚倾力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对日常生活所见的关注,在宏观上注重形体的把握,在细节上注重精致的刻画,形成了自己砚艺追求的独特艺术语言,其作品追求浑朴自然、雍容方正,于朴素中见绚丽,天然中的工巧,展现了解放以来砚家单纯以工带艺的民俗表现趣味,透露出温和平淡的纯正传统文化气息。
王 鹏
王鹏,「钧天坊」创始人,「钧天云和」乐团创始人。当代斫琴与演奏兼善的著名古琴艺术家,美学空间设计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统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用古琴「师旷式—太古遗音」即出自王鹏之手。曾先后修复唐「九霄环佩」、宋「龙吟虎啸」等百余张历史名琴。王鹏据传世五十一种古琴样式,整理定型三十余种传统琴式,并创作九十余种新的琴式。其古琴造型优美、古朴、厚重、空灵、清亮等音色兼备,抚之令人不忍释弦。
王鹏多年从事琴学研究,著作出版有斫琴文献《钧天斫琴录》、古琴音乐专辑《皋鸣钧天》、《钧天云和》、《无痕》。主编出版有琴学研究专集《习琴精要》、《刘少椿琴谱墨迹选》、《古琴·广陵琴社百年纪念专辑》、中国古琴文献研究丛书—《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
王鹏不仅工于斫琴亦精于古琴演奏,其音乐作品气息雄浑古朴、手法严谨细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其率「钧天云和」乐团成功举办古琴音乐会巡演海内外,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空间及多元化的视听体验。他所设计制作的美学空间更以展览、音乐会、舞台艺术等形式走访过荷兰、丹麦、德国、以色列、韩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以及台湾,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化修行,以器载道
王 鹏|创作理念
所有事物,人只有由衷的喜欢才能心生感动,继而令精神发生变化。古琴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种种亦如此。
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智慧经典的集合,是人类参悟自然、超越自我、凝炼生命创造出来的经典。古琴承传流变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其可以器入道,借以修身养德。
以我二十多年的古琴斫制经验,古琴的制作,看起来简单,其实处处精微,依我看就是挑战人类极限的东西—从最初的选料一直到最后出品,每一步的细节都能体现你的审美、你的判断,这些多维度的东西集合在一起才是古琴。我创作一件作品,用两年时间做出来,可它却是我二十几年的生命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心血,比如我做的那把「青鸟」。如果一件器物涵盖了文化之美,那是何等动人!因为从器物里面可以看到太多的智慧,懂的人会如视珍宝。
而如何理解制作技艺呢?制作技艺包含的第一点就是爱惜,第二点是责任(文化责任感),第三点是技术的把握传承,再就是你对它所承载的文化的全方位理解,然后落实到「器」上,集中在「器」上,把它反映出来—这就是制作技艺。
无论哪种技艺,最终借由器物还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体现,其背后都关系到不因时代更替而转变的人的生命精神,其本质都是对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的承载。
中国人信仰自然山水,信仰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有这种文化精神和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之心,其实,人的行为就会被无形地规范了。而我们这个时代如今特别缺乏的,就是自然山水的信仰和文化精神的信仰。我所提出并倡导的「文化修行」,即是真正从文化当中体验智慧,然后去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琴书画、茶香花去修习涵养自己,深入到极致感受这种精神,最后转变为你做人的法则。这种在心里建立起来的良好的道德秩序,与表面的附庸风雅完全不同。
围绕这一理念,我做了很多创意的文人家具、生活美学用品,以及空间环境设计和陈设创作。就是想要在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去净化人心,返其天真,让人始终在美的力量下,去变化,去发酵,唤醒自己。我也带领钧天云和乐团几乎演遍了国内各大剧院,并巡演于世界各地,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国的先贤智慧、文化精髓,再通过自身去涵养、修习和传扬。
古往今来文化形态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古人云:「技进乎艺,艺进乎道」,技艺上升到一定高度要解决的就不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而是精神层面的提炼和体证。外象纷繁,而万法归一。我们虽有不同的机缘接触不同的技艺,最终都将以技艺入道,找到须遵循的生命的法度、生活言行的尺度,继而体悟真正圆融、开阔的生命气象。
王 耀
王耀,字坤,号林西先生,藏息堂主人。中国名人名家书画院研究院士。出生并成长于砚乡安徽歙县。中国著名砚艺制作艺术家、古砚收藏家。历时九年出版《砚藏》专著。 三十年致力于文房美学研究,不仅体现在文房雅器创作上,更精于金石书法及写经法脉的传承,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广现代文人生活美学空间。 现任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北京大学滙丰商学院、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文博学院等。
王耀的文房作品渗透着「大拙」之雅致。源于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房文化的深入研究,承载于现代美学元素的精妙注入,赋予其作品自然、淳朴、雍容、方正的气息。
藏息于美,以手筑心
王 耀|创作理念
王耀出生并成长于歙砚之乡歙县,童年时满眼所见为笔墨纸砚等文房器物,耳中常闻新安艺术之谈言。所以命中注定似的要此生与砚结缘。
砚因其「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存」的特点,当之为文房四宝之首。如今的现代文明,电子产品占据了文人的案头。砚台似乎不再是书案上的必需品了,但其容依势造型、金石雕刻、木工漆器等多种中国传统工艺于一体,以其方正之姿,掩息之势,沉稳之美,历历潜藏在每一根线条上,呼之欲出的霸气,不喧嚣、不造作。形态各异如世人生命的千姿百态。砚是金声玉德,端方意重,以贤为友,以义为仁,虚能应物,洁而不争。正是以这份慑人魂魄的藏息之美,砚台依然会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
三十年来,从考察矿坑到挑拣原石,从相石到设计,从雕刻到打磨,乃至最后配上一个可达天然浑成之境的砚盒,作为制砚人要在每一个环节上倾注心血。 一块顽石,经过琢磨,便可承载天地之精、气、神。最终呈在案头,映出的是文人的品位和内心追求。一方砚,只有用了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墨块握在手心,在砚台上一圈圈轻轻研磨,手心温暖了的时刻,墨便磨得了,或书或画,总是直抒胸臆。于是人与砚之间便有了相互牵动的那份情感。所以说砚是历代文人所有梦想的载体,它承载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
因为砚,文房的器物都变得举足轻重了,似乎所有的将军都向往良驹和宝剑,文人也都会爱惜收藏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案头之物。于是山子、香薰、漆器、经卷、仿古陶瓷器、文房家具等便随着砚台自然而然地成为藏息堂出品的雅器。每一件都要经过至少上百天乃至两年左右的雕琢,沁润着一个文人艺术家的美学修养。件件华光内敛,静守一隅。砚石端方,表里莹洁;山子不拔,气机盈满;香薰朴厚,意象云烟;漆器华美,瑰丽雍容;经卷典秀,静穆庄严……身处其中,不禁提笔忘言、万虑消弭,觉知造化生机涌动、难以言说之秘……
以古为师,以今为用。藏息堂潜心打造的这些当代文房雅器,恢复并突破了业已丧失的传统手工艺,也提升了现代文房空间美学的理念。藏息于美,以手筑心。
陈念舟
无垢茶活的主人—陈念舟,祖籍浙江诸暨,1950年在台湾高雄出生的上海人,也是台湾重要舞团「无垢舞蹈剧场」的团长、「无垢环境设计」的负责人以及「台北杜鹃研究室」的主持人,致力于推动台湾人文生活美学不遗余力。
陈念舟是台湾当代开创金银壶器的艺术大家,醉心于茶世界转眼四十载,从单纯的品茗、到深究茶道、茶艺、茶生活,进而起身制作茶器物,抱持「新董主义」的决心,创作出期盼能流传百世的「无垢茶活」壶器。
壶器线条流畅、形制饱满、风格华丽脱俗,绝美震惊中外。殊不知其美学素养来自家学,加上景观建筑设计的专业背景,陈念舟更是台湾杜鹃育种的先驱,他以自然、传统为师,从绝对的感性出发,却能缜密严谨的理性思维,两者兼容并蓄,多年来手绘成百款壶器的设计图稿,以精准的毫厘,锤炼出风采万千的「无垢茶活」壶器。
个性幽默开朗的陈念舟,工艺心思却细如发。他主张「品茗是现代人忙碌之余缓和情绪最好的方式,而茶器物更是大人的玩具,精神生活的要角。」壶柄设计称手与否?壶嘴的茶汤回流?每个细节都必须符合人体工学与品茗讲究。材质用料与工艺品质更以百年传家的定位来要求,玉石材质的「壶钮」、珍贵奇木为壶柄,在在都是细节,令收藏爱用者趋之若鹜。
「无垢茶活」精湛的工艺成就近期获「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与「台湾故宫南院」郑重邀请开幕展示。陈念舟多元性的艺术才华、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与执着热情,可谓当今少见的真性情人。
无垢茶活,安顿身心
陈念舟|创作理念
「无垢」是从生活修炼的模式进而实践人文美学的发展。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大唐宫廷金银茶器,林林总总呈现当时的风潮状态,甚至可谓将品茗晋升至心灵寄托的层级。自古有「汤器不可舍之金银」、「水穿金银若涓滴」与「金生丽水」等雅喻,因此我决定舍砂器而就金银,一圆我心目中的壶器大梦。
台湾茶人嗜好的茶器是循中华茶文化、展现台湾生活美学而能共融的生活艺术品;偏好精致用心、不显奢华的风格,功能内涵恰如其分。因此,我将当代工学原理、个人生活美感的感触、多年钻研茶器物的累积与各种物材的深入运用,转化为工艺创作,以开创崭新的东方茶文化器物为使命。
若说「茶道」是在一种修练的心理状态下与茶互动;「茶艺」则是现下从美学观点出发修养身心、对茶之浸润的行为;个人见解在生活步调忙碌的现代人,若能将品茗融入生活,成为安定愉悦的元素,「茶活」的定义隐然成型。
我追求手工质感的金银壶器,锻锤工艺技法乃不二法门,陈逸师功不可没。在研究茶器物的过程中,是有秩序地计划好时间期程:从学习开始,观察研究中华传统的茶器物、探究台湾创新的生活陶茶器物,以及无法与台湾切割的日本茶道器具,都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进入研发的阶段时,反而需要非常理性的逻辑归纳、找出其间的异同优劣,然后比较对照自己的创作想法,如果在美学基础应用的技能上不能超越前人,不如别去做这茶器物的创意设计。尤其现代的知识讯息取得容易,虽增加了学习的便利性,但从平面影像及文字的描述仅仅只是表面的接触,尔后在好友的日本壶收藏中,机缘下找出壶器的神髓奥妙,加上个人设计专长的落实,由资讯汇集进入消化吸收的阶段。
我从绝对感性出发,进入理性的思考步骤,在专业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图稿设计、再经检讨修正定案,由学养兼备的专业伙伴去完成我设计好的壶器,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就一只无垢茶活的壶器。
无垢茶活的创作灵感来自台湾的自然山水与人文荟萃,而其中的精致巧妙则希冀能传承唐宋以来的精随,创作出适合我们的品茗壶器,让茶文化的生活美学能真正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怡情养性丰富生命的壶器。
无垢的伙伴
锻锤工艺:陈逸 师;建构焊接:江有田 师、翁博伟 师;木工艺:侯志庆 师、庄凯竣 君;金工铸造:李升财 师;壶钮雕刻:罗茂松 师;电脑3D图:陈德龙 师、侯志庆 师。上述无垢茶活团队的伙伴,在专业领域都是我的老师,容忍我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居然都能任务必达,让壶器呈现。特别感谢王鹏兄、王耀兄的情义相挺,还有老婆大人林丽珍的支持。
拍卖场次 : 承古融今——当代文人雅趣(lot 4901-lot 4917)

lot:4901

更多漆器小花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