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1953) 奔马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2,600,000-3,200,000

拍卖日期:2014-11-21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
作者 : 徐悲鸿(1895-1953)
年代 : 1939年作 1930年代
尺寸 : 55.5×70.5 cm. 约3.5平尺
创作年代 : 1939年作
钤印 : 东海王孙 义卿先生雅教。廿八年六月,悲鸿。
: 上款说明:“义卿先生”即戴义卿,马来西亚槟城著名实业家。
1939年徐悲鸿为抗战筹款事宜客居星洲将近一年,除为筹备画展积极奔走外,这一年亦是徐氏艺术创作的高峰期,《珍妮小姐像》、《十骏图》等名作均于是年完成。本幅《奔马》即为此年所作佳品。徐悲鸿生平所作中,以骏马最值得称道。他对马最为喜爱,画的也最多。徐氏之所以对马有如此的塑造能力,源于他对马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他经常去山村有马的地方写生,给马画的速写不计其数。因此,他画马就像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下笔时已经了然于胸,正如岭南画家高氏兄弟所说“虽古之韩幹,无以过也”。本幅图绘奔腾骏马一匹,其空间感、立体感、真实感汇集一体,马的躯干以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勾勒,同时注重马的解剖动态,马头鼻骨、马肚四肢、面部阴阳转折都很是符合马的生理特点。马鬃、马尾处用浓淡水墨散笔扫出,加上力透纸背的臀部线条,极富弹性和动感。使得骏马仿佛四蹄腾空几乎跳将出来,如此筋骨强壮、倜傥洒脱、风劲彪悍也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
胸中千驷
徐悲鸿的神骏寄寓
马的形象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含义,于绘画史中,屡见不鲜。中国人所赞扬的“龙马精神”,在徐悲鸿先生笔下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体现。画家早年留学欧洲,对于西洋绘画中的解剖结构了若指掌,1940年代,游历各方,对于马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因此徐悲鸿的马,在造型严谨的基础上,神态更显鲜活,更具生命活力。画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笔墨,寄托于笔下之马,赋予其人格化的精神。虽同为画马,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反映的时代背景各有不同,由此也极大丰富了徐氏以马为题的作品。时逢农历甲午马年,2014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中,集结了六件徐悲鸿先生创作于不同时期的马类作品。通过一件件作品,领略徐氏笔下骏马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寄托。
此六件以马为题的作品,有动有静,有正有侧,可谓全方位入画。不同的造型又被画家赋予了不同的情感。此次中国嘉德有幸征集到徐悲鸿先生一九五一年创作的《奔马》,長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热情洋溢,潇洒奔放。是胜利之马,亦是英雄之马。既是对于新生人民政权的热情讴歌,也是悲鸿先生画马艺术最高水平的表现。此件作品曾一度由画家徐悲鸿纪念馆收藏。此件完成至今,见诸画册、年谱著录出版十余次。堪称徐氏作品中的“传世力作”。
两件《立马》一件作于1937年,时值国难当头,抗日烽烟四起,画家笔下之马,伫立秋风,一派萧瑟的英雄气概;另一件则作于一九四六年中秋佳节,画中立马气宇轩昂、闲庭信步。画家将其赠予战时相识于星洲的表演艺术家金山先生,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背后所蕴含战斗友谊,历久弥新。两件创作于1940年代前后的奔马,以侧身全景入画,造型富于动感,表现出奔驰的骏马强健的体魄和绝佳的精神。一件作于1939年。时国内抗战正酣,画家远赴南洋义卖筹款,支援抗战。画中奔马筋骨强壮、风劲彪悍,象征着自由与力量。画中将空间感、立体感、真实感汇集一体,笔墨浓淡,兼而有之。另一件系赠予新加坡友人九和先生。画家以奔马侧身全景入画,在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后,飞驰的奔马,造型更显修长,画面亦更富动感。一件《远山回首》,50年代由画家赠予马来西亚华人侨领赵金陵先生,系悲鸿先生病中休养期间,于旧作之上补景完成,“回首之马”多见于四十年代,经过二次创作,较其他同类作品,构图更为复杂,画面更为丰富,更具场景效果。
徐悲鸿先生通过笔下千姿百态的马的形象,表达出的既有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眷恋,也有着对亲朋的深情厚意。通过洗练娴熟的笔墨,赋予了笔下之马活的灵魂。此六件画马作品,代表了悲鸿先生在各阶段的典型风格,是悲鸿先生马类题材作品发展变化的缩影。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近现代(lot 1350-lot 1394)

lot:1388

更多徐悲鸿(1895-1953) 奔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