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1955) 为俞巴林作西泠桥晚眺·篆书七言联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4,200,000-6,200,000
拍卖日期:2013-11-16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
作者 : 黄宾虹(1865-1955)
年代 : 己丑(1949年)作 1940年代
尺寸 : 画:65×30 cm. 约1.8平尺 对联:144×26 cm. 约3.4平尺(每幅)
创作年代 : 己丑(1949年)作
钤印 : 黄宾虹、片石居、黄宾虹、朴存、冰上鸿飞馆、黄山山中人 (一)西泠桥晚眺,即写所见小景。巴林先生博粲。己丑八十六叟宾虹。
(二)释文:潜龙云起雷驱雨,栖鸟林深月在天。巴林先生大雅博粲。己丑八十六叟宾虹集古籀文并书。
: 说明:附黄宾虹致俞巴林手扎一通两页。
来源:征集自上款人家属。
俞巴林(1910-1987),活跃于民国出版界,1937年从方天白手中接过由黄宾虹、邓实创办的神州国光社,成为该社主要负责人。
俞巴林旧藏黄宾虹书画信札记
文/俞丰
对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的全面推崇和借鉴,几乎是当代山水画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这也成了当代山水画的一道风景,并且必将成为历史审视今天的山水画艺术的一个显性标志,亦如董其昌领导清代数百年画坛一般。宾老能站在这样的一个开五百年新风的历史高度,名至实归。有了这样的历史认可度,黄宾虹的任何一件作品—哪怕只是聊聊数笔—都将注定不朽。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出于偏爱,但我相信这终将被历史证明为事实。
黄宾虹与其他历代山水画家的很大不同是,他是一位极其晚成的艺术大师。当代山水画家中,傅抱石只活了六十二岁,他的艺术才华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展露无遗,登峰造极,无法想象,如果他活过八十岁,对他的艺术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总之天妒奇才,召他回归天班了。而宾虹先生六十岁时的画还没有太明确的个人风格,大概徐悲鸿曾说过,如果齐白石和黄宾虹六十岁即去世,在历史圈等湮没无闻。但历史又一次展示了它的神奇,它让黄宾虹活了九十一岁,而黄宾虹艺术的成熟和登峰造极,几乎是在八十岁以后,甚至去世前的两三年间,他还在不断地变法创新。这不是野史闲谈,而是真实的历史。这是上天对一个艺术家持续一生的、艰苦卓绝的磨练与考验,而胜利者最终独立苍茫,傲视古今!想到此,也将使所有的在不同岗位上奋斗的人平添内自激昂的动力!
毋庸讳言,黄宾虹是我最钦佩的前辈大师,最近,因着一份小小的机缘,我得以仔细鉴赏了一组秘藏已久的黄宾虹书画信札真迹,画作为《西冷桥晚眺》,纵65.5厘米,横30厘米,款曰:“西泠桥晚眺,即写所见小景。巴林先生博粲。己丑(1949)八十六叟宾虹。”钤印“黄宾虹”、“片石居”两枚白文印。书作为一幅篆书七言联,另有书信三封。这组书画信札的受赠者为俞巴林,是近现代一位重要的出版人,而联系黄宾虹和俞巴林两人的纽带,则是大名鼎鼎的神州国光社。
黄宾虹的一生中,担任编辑与教学工作,占着极为重要的部分,他在上海任报社、书局的编辑,时间有十三四年之久。他曾在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及上海时报等处工作过,其中在神州国光社的时间最长。神州国光社,1901年由黄宾虹、邓实创办于上海。最初以珂罗版影印书画、字帖、金石、印谱等等,出版了黄宾虹主编的古今名画集《神州国光集》和《美术丛书》等大型美术书籍。但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1928年由十九路军副军长陈铭枢出资盘下,黄居素任经理,王礼锡任总编辑,黄宾虹具体主持美术部工作。于是添置机器厂房,扩大业务范围,成立读书会和函授学校,并在北京、南京、汉口、广州等地设立分支机构。除了继续出版销售美术书刊外,出版重点改为社会科学和文艺译著,创办了《读书杂志》、《文化杂志》、《十月》、《学术界》等刊物。1933年,因陈铭枢在福建参加抗日反蒋,该社各地分店全部被查封,许多书刊被查禁。上海总店因地处租界而幸免于难,但已难以立足,遂另外申请成立“言行出版社”,出版《科学知识小丛书》等书。1937年起,方天白任经理,后由俞巴林负责。1941年上海沦陷后,先后迁社于汉口、韶关,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1954年并入新知识出版社(后又并入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俞巴林(1910-1987),又名邢葆生,原名吴宝生(父姓邢,母姓吴),陈行镇(今属上海市闵行区)人。幼年就读于三林学堂,曾因成绩优秀连跳二级。1930年在上海创办《文艺新闻》期刊。1931年与方天白创办言行出版社。1937年起主持神州国光社,任经理兼总编辑,在风雨飘摇的时局里苦苦支撑,曾出版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鲁迅的散文集等。1949年10月1日,俞巴林受邀在北京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至1954年兼任华东联合出版社监理。1956年公私合营后,在上海新知识出版社任职。1958年远去宁夏,在中学任教,后回上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名誉。1987年在上海逝世。俞巴林解放前曾用俞遥、林英等笔名发表《科技资料》十种,建国后主持出版了由范文澜、翦伯赞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等。
俞巴林与黄宾虹、郭沫若、黄炎培、徐特立、柳亚子、翦伯赞、白蕉、马公愚等文化界名人均有交往,家中旧藏日记、信札、书稿、字画甚多,但其中有些在文革中被抄没了。值得庆幸的是,黄宾虹致俞巴林的三封书信,至今仍同书画保存在一起。将这些书信结合有关史料考订,可以勾勒出黄宾虹晚年与俞巴林的一段珍贵友谊。
据王中秀《黄宾虹十事考之五·神州阐国光》考证:“一九四七年神州国光社重版《美术丛书》,西式精装二十册,经理俞巴林给滞留北京的老人(黄宾虹)邮寄一部。翌年,老人南归,道经上海,俞巴林设宴为老人洗尘,老人即席挥毫以赠。这大概是老人与神州国光社最后因缘了。”另注曰:“施叔范诗序:‘黄宾虹丈自旧京南飞卜居湖上,过沪,巴林宴之艺社,招散木、空我、白蕉、唐云、公愚及不俊侍饮,一老挥毫,四座敛息。黄山,丈有旧庐,以松云荒乱,未可归也。’载《申报》一九四八年八月九日。”(文见((荣宝斋)) 2001年3月总第9期)这是目前所知的俞巴林与黄宾虹最准确的一次会面。凑巧的是,2012年秋,笔者在一家拍卖会的图录中偶然发现了俞巴林当年宴请黄宾虹而邀友人聚会的留影,照片拍摄于1948年,除黄宾虹、俞巴林之外,另有黄宾虹之婿赵志钧、画家钱君匋、邓散木、唐云、书法家白蕉、教育家江振华等人。显然,这是当日为迎接宾老南来而特意拍摄的。这偶然的发现,将历史资料与图像作了完美的对接,堪称幸运。
在现存黄宾虹致俞巴林的三封书信中,有一封可确定为宾老在北平所写,时间应当是1947年。此年俞巴林给远在北平的黄宾虹邮寄新印的《美术丛书》,黄宾虹收到寄书后回信作答,信的主要内容是感谢俞巴林赠书,并提出了进一步编小杂志以广宣传的建议。全文如下:
巴林先生大鉴:奉诵惠绒,荷赐覆印《美术丛书》全部二十大册,装订华丽,沟合收藏参考之用。就近各校及书铺咸来问讯,拟为购置,帷以时局纸币低落原因,文化上具为之沮滞,价值是否随时增涨?倘合将书中内容逐种编一说明或索引文字,每月有简单小杂志辅助刊行,顺便宣传,用袖珍本洋装,每本约费六七十页,每期印五百本,计算若干。兼收他家广告及所存旧本,所贵不多,当可收效,请质大教以为何如?文稿敝处亦可稍尽义务。拙画一帧附奉。近每尺方廿万,友人介绍只收半数,以答雅意。专此鸣谢,即候伟祺。黄宾虹拜上,十二月十日。
1948年夏,黄宾虹从北平南下杭州,途中在沪停留,受到俞巴林的热情款待,他抵达杭州后不久,又收到俞巴林从上海寄来的食物,于是给俞巴林驰函致谢,这就是现存的第二函,全文如下:
巴林先生大鉴:日前沪上叠承盛撰,晋接名流,文艺观摩,至为感荷。顷奉手示,惠食物多珍,介绍拙笔又兼赐润,深情厚谊,谨领滋惭。鄙人本拟秋后返申,冀约旧交略为欢叙,不意车行拥挤,加以滨江亲友络绎来杭,离合论惊,光阴忽忽。兹检书画小帧聊以伴函,未敢言答,谨此祗候台绥!宾虹拜上。
再者友好介绍,择人而与,不必斤斤于润例,依仁游艺,友道为重。近日澳门、星洲旧日熟人雅意提倡文艺,来函索为拙笔者甚夥,并且拟为印行论画诸著述,此亦见精神文明之气象足胜物质之争夺矣。又上。
此后,黄宾虹定居于杭州西湖栖霞岭,直到去世。在此后数年间,他还曾给俞巴林致信介绍友人任职,并咨询自印画册、拓印自藏周秦汉魏铜玉古印所需工本费等有关事宜,这就是第三函,全文如下:
巴林先生道鉴:久疏笺候,惟德业日新,至深颂慰!兹者友生黄君忏华夙研哲学及佛学,著述出版于商务等书馆者达十数种,顷正编撰《<水经注>美文辑注》一书,曾经真如先生校阅,知为多年志同道合,友谊素深。黄君刻在杭养疴,拟请由贵社予以“特约编辑”名义,表示职业著作,如何?推爱惠允,请只函。黄君住杭西湖栖霞岭三十八号,或敝处转。为感!祇候台绥!宾虹拜上。
再者杭有拟购影印拙画者尚多,询之沪市均缺乏。近有旧友星坡刘君量兄于六月初到香港,任四海通银行经理,前在暨大肆业,爱好国画,今拟代拙作付印画册若干,分赠友人,因心绪未宁,不追应允。不卜沪上影印工资每页(料半纸)照国光集册大小,现计若干?为荷!费神预算,以备自印赠友。又敝藏周秦汉魏铜玉古印均附考释,浙大教授金祖同君拟代拓近年绥远出土之大周玺百枚,未经著录图谱者颇多。今自选福建最高印泥,倩良冀工人手拓,每册自五十余页至七十页,装订工资不用包角需费每百本计若干?暑期中友人中对于文化促进诸甚热忱,因有西湖美术馆之筹备,黄君忏华住在咫尺之近,系民初沪上学校旧生,所请特约编辑,不提月薪,如将来有合用印行著作,酌赠稿费,以为现在杭州职业以外,文人不免疏散,敝处即少臂助之人。冒昧琐渎,祈谅!陈先生前渠当另有通候及之,容续布达。拙画壹纸伴函,祗此又及。印叙杭地铅字排工均逊,先附大小纸样,大恉而已。
黄宾虹有在给友人的信札中附赠书画的习惯,因此仅从上述的史料考证和信札记载,黄宾虹晚年赠送给俞巴林的书画至少在四幅以上,分别是:一、1947年第一函“拙画一帧附奉”一件;二、1948年夏,俞巴林设宴为黄宾虹洗尘,“老人即席挥毫以赠”;三、1948年抵达杭州后,第二函“兹检书画小帧聊以伴函”;四、约1949年第三函“拙画壹纸伴函”。
目前所见的这件《西泠桥晚眺》和篆书对联,就是黄宾虹赠送俞巴林的书画作品之一。《西泠桥晚眺》是一幅写生小景,画家将西湖的一角纳入画中,构图从一侧展开,以平远法组织画面。笔法一如宾虹的惯有作风,沉着老辣,点皴手法熟练多变,墨色丰富,沉凝而具内美,不时辅以大胆的泼墨法,淋漓尽致,将黄宾虹“浑厚华滋民族性”的艺术主张诠释得准确而生动。但凡黄宾虹的真迹山水,都是这样沉静而富有内美,令人观之不足,恨不能坐卧其下。
从艺术研究学者的角度来看,黄宾虹的绘画被分为“白宾虹”和“黑宾虹”两个分期阶段,这一发展过程很像黄宾虹所推崇的清初金陵画派领袖龚贤。美术史家将龚贤的画风分为“白龚”、“灰龚”和“黑龚”三个阶段。而如果熟悉画史的话,其实还可以发现,石涛的画作早期受戴本孝的影响较深,也可以称作“白石涛”,后来随着个人风格的确立,笔墨更见淋漓浓郁,或亦可称为“黑石涛”。尽管画史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表述,我这样提出来,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认识,况且此理应无大谬。这些大师的艺术历程说明,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师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从忠于自然,模拟传统,细腻精微,到笔下造化,浑厚华滋,浓郁深沉,这几乎是一条必然的发展路线。换一个角度说,能达到“黑”的画家,才是有高度的大师。明乎此理,普通的读者当知道,艺术绝不仅仅是漂亮就算好的。这幅画中沉郁和深厚的笔墨韵泽,正是“黑宾虹”面目初期的典型特征。
从画中的题款可知,此画面是宾虹在西泠桥边写生所得。宾老至杭州后,寓居西湖栖霞岭,与西冷桥近在咫尺,时时外出写生。他的写生是别具一格的,著名画家方增先先生曾说,他曾经看黄宾虹写生,就在西湖边上,黄宾虹对着眼前的宝石山作画,他站在旁边看,黄宾虹是一边看一边画的,但是方增先眼里看到的宝石山跟黄宾虹笔下所画几乎毫无关系。不仅如此,据著名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先生说,黄宾虹在八十八岁时赴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在风驰电掣的火车中还不停地画速写,眼前的景物瞬息掠过,他的笔下也一刻不停,但他所画,实质与眼中所见几乎没有关系。甚至从一些记载看,黄宾虹常爱看夜山,画夜山。这真是堪称神奇!被今天的西洋画理论灌输的人们,是无法理解黄宾虹与天地自然同呼吸、相对话的心灵之语的。这正是黄宾虹的独到之处,他的写生不是照抄景物,而是以心照物,写山水之神!《西泠桥晚眺》图的创作,亦是如此,如欲按图索骥,则纯属末流。
此画题款作于1949年,恰是新中国成立的年份。根据上述黄宾虹书信的考证可知,此画应该就是上述第三函中提到的“拙画壹纸伴函”这一幅!此前一年,黄宾虹应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之聘,由北平南下,途经上海,得到了俞巴林的热情款待。到杭州后,黄宾虹心情舒畅,犹时时登环湖诸山速写作画,此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画成,而后寄给时在上海的俞巴林作为纪念的。
与《西冷桥晚眺》保存在一起的黄宾虹篆书七言联,联语曰:“潜龙云起雷驱雨,栖鸟林幽月在天。”款书释文以外,并题:“巴林先生大雅博粲。己丑(1949)八十六叟黄宾虹集古籀文并书。”此联为黄宾虹典型的古籀书风,古朴中蕴含着妍美,老而不弱,风采动人。此轴因装裱时间较早,故更有老裱头的“旧气”。而题名与款书的行书笔法,与画作一息无二。
在艺术市场虽属繁荣而亦浮躁欺诈、鱼龙混杂的今天,能有幸欣赏到这样一组黄宾虹的书画信札佳作,真令人眼目清爽,神明透彻,将三月不知肉味矣!
2013年1月18日一稿
2013年3月5日二稿于东海大橘堂
拍卖场次 : 至爱亲朋——名家逸士的丹青寄意(lot 511-lot 627)
lot:591
更多黄宾虹(1865-1955) 为俞巴林作西泠桥晚眺·篆书七言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