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4,500,000-6,500,000
拍卖日期:2013-05-12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3春拍
年代 : 清乾隆
尺寸 : 高 34.5 cm.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钤印 :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 来源:澳洲华人藏家旧藏
此件拍品可以办理出境手续
此瓶糅合了大清盛世最高超的艺术因素——御窑厂的制瓷圣手、宫廷画院的杰出粉本、国内顶级的青料粉彩,而最令其身价倍增的则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作的两首御制诗——咏梅诗、咏菊诗。梅花和菊花都是雍正、乾隆这对父子帝王的钟爱之物,在两朝的瓷胎画珐琅器上曾大量采用。晚年的乾隆皇帝深深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中,在志得意满之余,他便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平生所追求的艺术享受中,这些帝王喜爱的诗作与景物,便自然出现在帝王晨星把玩的风雅之物上。从目前传世的乾隆朝御瓷看,书写乾隆皇帝御制诗文多见三清诗茶具和各式壁瓶两类,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的文房和陈设器。这些带有御题诗文的器物,特别是其中的陈设器,数量罕少,制作尤精,无疑是常伴君王并深受垂爱的心头之物。
瓶造型采乾隆朝新创高档御瓷样式,口呈喇叭形,两侧分别堆塑柿蒂附耳,整体造型挺拔俊朗,线条流畅而不失节奏感。此瓶形首创于乾隆朝,由于其腹部空间开阔,既便于通景作画,也可运用开光手法布局,修长的颈部可堆塑各式双耳,亦可不加修饰,从而使这一瓶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再加之自身造型隽美出众,因此自出现之时,即成定式,一直流行至嘉、道两朝,并衍生出多种相似造型,加饰各式双耳,是乾隆朝以降最为成功的创新瓷器造型之一。传世品显示,瓶两侧堆塑双耳多见螭龙、夔凤、蝠磬、寿桃等,但以柿蒂为耳的作品,在目前所见的藏品资料中从未见过相同例子,仅从此处着眼,称本瓶为孤品,实不为过。
瓶外壁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开光为长方倭角形,凸起于瓶身之上,使画面更具立体感,但同时也对制胎和烧造温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一方法也仅用于少量高档御窑瓷作之中。四面开光之中的正背两面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诗作末尾分别钤“乾隆”、“辰翰”朱文、白文印,为乾隆时期御制瓷器书写御题诗文时所惯用。两侧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构图并注重花朵之间的距离感与空间感,搭配清雅的设色与细腻清秀的笔风,给观者一种温和沉静,而又不失富贵的美感。
瓶采用青花粉彩技法,为乾隆朝十分少见的装饰手法,在工艺传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清代御窑盛行仿制明代瓷器品种,青花、斗彩、各色一道釉均多有仿作,唯有青花五彩器在康熙朝以后即基本绝迹。本品所采用的青花粉彩工艺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共同组成纹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技法,与明代青花五彩可谓一脉相承,堪称嘉万五彩在乾隆朝的一次新生。
目前所见公私收藏中,有三件作品与本瓶较为相似,分别是香港佳士得1995年春季拍卖会第673号“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莲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螭耳瓶”、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 黄地粉彩福寿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螭耳瓶”及香港苏富比1986年秋季拍卖会第27号“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灯笼瓶”。相较之下,本器处于乾隆向嘉庆过渡的关键时期,对嘉庆同类器物的烧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运用少见的青花粉彩技法,又装饰独一无二的柿蒂造型附耳,因此从艺术性、工艺性和特殊性等方面综合衡量,本瓶的价值当居四器之冠。
大美无言——
清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赏析
中国画讲求诗、画相配,画中要见诗情,诗中能觅画意,文人画尤是,画中若少诗意,即便工巧无双,终是徒有匠气,诗情画意俱佳,乃属神品。有清一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后一座高峰,满清帝王虽起于关外,定鼎中原后亦尊奉孔孟之道,沿袭汉家文脉,逐渐接受了汉化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起居用度也无不打上汉文化的烙印。就御用瓷器而言,自雍正帝起,便极力追求诗、书、画、印齐全的风格,完美契合了诗情画意的文人精神。于是,这类作品便不止是精致的工艺品,而且是卓绝的艺术品,达到了制瓷史乃至艺术史的顶峰。这件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便是这类艺术品的绝好代表。
此件作品糅合了大清盛世最高超的艺术因素——御窑厂的制瓷圣手、宫廷画院的杰出粉本、国内顶级的青料粉彩……而最令其身价倍增的则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作的两首御制诗:
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纔见一枝开。
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
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
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
霜华点染素花寒,枫叶纷披柳叶残。
篱下爱看白玉盏,枝头忽作紫金盘。
晚芳摇落香犹在,冷艳依迟秀转攥。
我是诗人亦花史,一番吟赏一番看。
第一首诗咏梅,是乾隆帝即位前青年时代的作品①。主要表现诗人雪中探梅,偶有所得,仙风临身之感。首联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幽谷雪中梅花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偶见寒梅时的愉悦心情;颔联写幽谷胜境,冬春交际之时,山村路旁的雪迹未消,但春意已伴梅花而来;颈联,描绘了梅花的种种姿态,即便是花落之时也别有一番情趣;尾联表达了诗人在赏梅之际,心情愉悦,触动了诗情,同时也感到仙风拂面,好像有萼绿华仙人来陪伴自己②。乾隆帝是历史上最多产的诗人,诗作多达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很多题材多反复吟咏,咏梅之诗亦不在少数。这首皇子时代的旧作,得以出现在四件乾隆晚期至嘉庆早期以梅为题材的御用瓷作之上(下文详述),可见为青少年皇子的得意之作,以至在晚年还津津乐道。
第二首是一首咏菊诗。首联描绘了菊花生长于萧瑟秋风中,连耐寒的枫叶和柳叶都早已凋残;颔联,白玉盏和紫金盘都是富贵帝王所习见的美好事物,恰被诗人拿来表现菊花优美的姿态;颈联是说即使花瓣凋落仍香气犹存,便是把玩于手,其冷艳秀美姿态不改,巧妙歌颂了菊花清高的格调;尾联,诗人已不仅是旁观的赏花人,而是化身为花史,融入忘我的境界。
梅花和菊花都是雍正、乾隆这对父子帝王的钟爱之物,在两朝的瓷胎画珐琅器上曾大量采用。于是乾隆帝的诗便和这脱俗的花儿一道,自然出现在帝王晨星把玩的风雅之物上。晚年的乾隆皇帝深深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中,陶醉于他治理下大清帝国的国泰民安中,在志得意满之余,他便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平生所追求的艺术享受中,于是便有了我们这件御瓷极品的问世。
从目前传世的乾隆朝御瓷看,书写乾隆皇帝御制诗文多见三清诗茶具和各式壁瓶两类。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的文房和陈设器,这些带有御题诗文的器物,特别是其中的陈设器,无疑都是置于乾隆帝身边,深受高宗皇帝垂爱的心头之物,工艺水平自然登峰造极,意义、档次更是非比寻常,本品便是个中佳例。
独特的造型、纹饰及工艺技法
本瓶口颈呈喇叭形,两侧分别堆塑柿蒂附耳,腹部圆润而修长,圈足外撇,整体造型挺拔俊朗,线条流畅而不失节奏感。此瓶形首创于乾隆朝,由于其腹部空间开阔,既便于通景作画,也可运用开光手法布局,修长的颈部可堆塑各式双耳,亦可不加修饰,从而使这一瓶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再加之其自身造型隽美出众,因此自出现之时,即成定式,一直流行至嘉、道两朝,并衍生出多种相似造型,加饰各式双耳,是乾隆朝以降最为成功的创新瓷器造型之一③。
本瓶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开光为长方倭角形,凸起于瓶身之上,从而起到突显其中内容的作用,同时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但这种装饰方法增加了瓶颈与瓶腹胎体的厚度差,对制胎和烧造温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一方法在此时也仅用于少量高档御窑瓷作之中。
四面开光之中的正背两面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诗作末尾分别钤“乾隆”、“宸翰”朱文、白文印。这一钤印方式,也是乾隆时期御制瓷器书写御题诗文时所惯用的。两侧面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菊花图以各色不同品种的秋菊为主体,花朵漫生于画面之中,或含苞、或绽放,左上一隅,一只秋虫闻香而至,既巧妙填补了画面空白,又为花朵增添了动感与生气。梅花图中一株梅树于画面下方蜿蜒而出,左右伸展,布满整个画面,梅树枝头不见枯叶,唯有粉、白两色梅花傲雪而生,一株火红山茶与梅树同栖同生,绽放于梅干一侧,不仅为画面增添生机,也预示着春日将近。两幅图画构图并不以饱满取胜,而是注重花朵之间的距离感与空间感,再搭配清雅的设色与细腻清秀的笔风,从而给观者一种温和沉静,而又不失富贵的美感。
本瓶辅纹饰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交相绘制而成,口沿、肩部及足胫分别以粉彩描绘如意云头、回纹及蕉叶,将整个瓶身分为颈部及腹部两部分,分别绘制缠枝花卉图案,但纹饰主题不尽相同,颈部以粉色双犄牡丹花为主体,花朵、枝叶间穿插蝙蝠、万字结与红色柿果,其中柿果意在与瓶耳相互呼应。腹部四开光周围则绘制明清御窑瓷器上最为经典的缠枝莲花图案,其间缀有宝罄,与颈部所绘蝙蝠、万字结共同组成“福庆连绵”的美好寓意。整器纹饰绘画笔法工整细腻,用色种类丰富、色泽艳丽,而最为点睛之处在于其部分枝叶以青花绘制而成,发色淡雅,避免了因布局紧凑而产生的繁复之感,从而使整个图案在不失富丽堂皇的同时还透着一股清柔之气。
细心观察还可发现,本瓶主辅纹饰分别采用的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四种花卉恰好组成一个四季轮回,这应该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包含着设计者蕴藏于其中精巧心思。
瓶内部和底部施松石绿釉,釉色清澈亮丽,色泽比嘉、道等朝所用松石绿釉浅淡,这正是乾隆晚期高档御窑器所施松石绿釉的典型颜色。瓶底部松石绿釉中心留有长方形空白,以矾红彩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书写流畅洒脱,一气呵成。
如果说乾隆御窑粉彩因装饰繁缛、用色过多而被后人略有诟病的话,那么这件青花粉彩作品则可以说是将奢华与清雅搭配得恰到好处。乾隆御窑粉彩瓷作大致可分为白地粉彩、色地粉彩和青花粉彩三类,在瓶类陈设瓷中以色地粉彩最为常见,白地粉彩次之,青花粉彩数量最少,而纵观整个清代御窑烧造史,青花粉彩器的烧造也为数不多,仅在乾隆晚期和嘉庆早期有略多的作品传世,之前及之后均十分罕见,因此青花粉彩技法既是本瓶在工艺运用上的成功之处,也是其稀缺性一个重要表现。
此外,本瓶所采用的青花粉彩技法在工艺传承角度也有着重要意义。清代御窑盛行仿制明代瓷器品种,青花、斗彩、各色一道釉均多有仿作,唯有青花五彩器在康熙朝以后即基本绝迹。本品所采用的青花粉彩工艺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共同组成纹饰图案的一种装饰技法,与明代青花五彩可谓一脉相承,这可以说是嘉万五彩在乾隆朝的一次新生。
如果说书写御制诗文和青花粉彩技法的运用在目前所见的乾隆御窑瓷器中还有例可寻的话,那么本件作品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所采用的柿蒂形耳。柿子是中国土生水果,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唐代笔记《酉阳杂俎》载:“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因此中国古代建筑图案中多用柿蒂纹样,寓意坚固结实,同时柿子因其谐音又寄托了人们祈求“事事如意”的美好向往。本瓶以柿蒂为耳,搭配颈部所绘的万字结,象征乾隆皇帝治下的大清帝国江山稳固、流传万世。值得一提的是,本品颈部所堆塑的柿子小不盈寸,显然不是平时所食用的品种,应是我国古代医书中记载的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小柿子”或是清代农书《广群芳谱》中所载用于观赏的“蕃柿”。
乾隆御窑瓶类作品盛行以各式祥瑞之物堆塑双耳,多见螭龙、夔凤、蝠磬、寿桃等,但以柿蒂为耳的作品,在目前所见的藏品资料中从未见过相同例子,仅从此处着眼,称本瓶为孤品,实不为过。
相似作品比较
目前所见公私收藏中有三件作品与本瓶较为相似,现对比如下:
1、香港佳士得1995年春季拍卖会第673号清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莲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螭耳瓶(图2)④。此件与本品同样以青花粉彩技法绘制,开光诗文与所绘梅菊形态也极为相似,但其造型与本品不同,肩部堆塑螭龙耳,辅纹饰也比本品简单,仅绘缠枝莲花与蝙蝠,且底落六字青花篆书款。此瓶在1995年即以310万港币的高价成交,并收录于《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1986—2006)——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一书中。
2、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螭耳瓶(图3)⑤,此件作品造型及主体纹饰与本品几乎完全相同,唯双耳造型为螭龙,辅纹饰以黄釉为地绘福寿纹。根据其通体满绘红蝠及寿桃的装饰手法判断,此瓶应是嘉庆元年至嘉庆三年间嘉庆皇帝顒琰为太上皇帝庆寿而烧制的。
3、香港苏富比1986年秋季拍卖会第27号(香港苏富比2003年春季拍卖会第199号、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第2853号)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灯笼瓶(图4),此瓶与本品主体纹饰基本相同,但在造型、辅纹饰等方面均有所差别,特别是所绘梅菊图内容与佳士得拍品及本品有了一定变化(故宫博物院藏品未公布梅菊画面图片)。此瓶辅纹饰也以福寿为主题,其烧造年代和目的应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此外,此瓶还是这四件作品中最近于拍卖市场上现身的一件,在2008年最后一次出现时曾拍出了1768.75万港币的高价,在此之前还著录于《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
此外,故宫博物院及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各自藏有一件清乾隆绿地粉彩缠枝莲开光御题诗文撇口瓶(图5、图6),两件作品也采用两诗两画的开光布局,诗文及画面分别描写春日牡丹及夏日荷塘,恰好与本瓶所绘秋菊、冬梅相呼应,且三件作品款识均为矾红彩书写,字体间架、笔划极为相似,应为同一人所书,因此这三件作品很有可能是相互搭配,同时烧造而成。
将上述若干作品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1、此类作品分别为乾隆晚期高宗皇帝钦定烧造及嘉庆初年为太上皇帝乾隆庆寿所作,在工艺水平方面可谓登峰造极,并且具有无与伦比的高贵地位。
2、四件描写梅菊图案的作品所书御制诗文的书体均为隶书,书写风格也极为相似,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中某些字的书写笔画彼此之间略有差异,说明四件作品虽然烧造时段相近,但具体时间应略有先后。
3、本品与佳士得拍品在工艺技法及纹饰方面最为相近,但故宫博物院所藏嘉庆作品在造型和主体纹饰方面均以本品为母本,且本品与两件嘉庆作品均为矾红书款,仅佳士得拍品以青花书款,结合上述两点判断,本瓶烧造年代很可能比佳士得拍品更为靠近嘉庆朝。
4、苏富比拍品除诗文中个别字体与本品不同外,在梅菊图的内容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其时代很可能比故宫博物院藏嘉庆作品更晚。
综合以上论证,我们大致可以判定这四件作品烧造年代依次为:佳士得拍品(乾隆)、本品(乾隆)、故宫博物院藏品(嘉庆)、苏富比拍品(嘉庆)。本品在序列中处于乾隆向嘉庆过渡的关键时期,对嘉庆同类器物的烧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本品运用了极为少见青花粉彩技法,又装饰了独一无二的柿蒂造型附耳,因此无论从艺术性、工艺性和特殊性等方面衡量,本品的综合价值当居四器之冠。
参考资料
① 本诗出自《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是高宗皇帝在皇子时期的诗文集,于乾隆二十三年修成定本,并在乾隆中后期编入《四库全书》。
② 萼绿华仙人典故,源于晋代,是一位美丽脱俗而不请自来的道家仙人。
③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62页,图449,第294页,图498,第301页,图508,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
④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1986—2006)——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精选》第202、203页
⑤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第192页,图16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
⑥ 《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第318页,图362
拍卖场次 : 御制——宫廷重要瓷器工艺品(lot3081—lot3108)
lot:3092
更多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