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期 诗文款紫泥莲子式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50,000-80,000

拍卖日期:2011-05-21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1春拍
年代 : 清早期
尺寸 : 宽188cm
创作年代 : 清早期
: 紫砂大壶泥色坚致,呈熟栗色。古莲子壶式,高颈,口盖吻合,蘑菇钮,三弯流,大圈把,气韵壮硕轩昂。清早期的紫砂茗壶,其造型气度浑厚,比例协调,不附加装饰,仅以器形身线的变化或开光加强装饰效果,泥质颗粒较粗,崇尚“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此壶底镌刻行书刻诗句铭“生今之世,尚友古人”,有文人高隐,一派闲散的寓意。笔迹颇类似“山水之中作主人”一类的刻款。此类刻款或有署“士英”、“士衡”者,应属同时期工手制作。
中国的吃茶风习,在宋元时期用团茶,流行于文人雅士及禅林寺社。到了明代,逐渐改饮叶茶,以煎煮方式吃茶。特别是晚明,江南一带文人墨客在饮茶之际相互吟诗作画,联谊交友,蔚然成风。而宜兴窑紫砂茶器温润素雅,可赏可用,甚得珍爱。
风潮东渐,明末清初,黄檗宗僧人将煎茶文化传至日本,结合明清的文人书画,煎茶之风从长崎至京都风靡开来,随之也通过贸易方式舶来为数可观的宜兴窑茶壶雅玩。而煎茶之风一直盛行到大正昭和时期,至今犹存。
??此次紫砂专拍中有从日本征集的王南林泥绘山水紫泥茶壶,造型饱满,画意精妙。王南林系乾隆时期名家,作品曾经进贡宫廷,泥绘作品鲜有传世,甚具鉴赏价值。光绪时期的文人金士恒东渡日本,在陶都常滑传授宜兴陶刻技法,影响深远。因在日制陶,所用为常滑当地陶土,如本场中的两件属款作品皆然,而其中汉瓦小壶更是小巧朴质,和2010年秋拍中同类对壶相映成趣。东瀛遗珠,尚有清初制锡名工沈存周所作的茶壶和茶叶罐各一(图一),壶身錾刻诗句,文气十足,成套传世,弥足珍贵。沈存周以制锡闻名于世,别号‘沈锡’,曾为大儒朱彝尊制酒器,传为佳话。此器流传于日本,带有大正时期文人唱和册页一本,相得益彰。
所谓‘宫廷紫砂’是指进贡清宫的一类作品,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如本场中的御制金彩诗文山水纹紫泥茶壶。紫泥为胎,金银彩绘楼阁山水,另面篆书御题诗文,意境高远,雍容华美。底款“乾隆年制”,篆书工整。此器出自美国资深华人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处藏有类似作品,可资比较。进贡宫廷的作品,除属本朝款外,还有带有名工款的一类,例如出自上海藏家旧藏的杨季初制色泥堆绘山水纹笔筒。杨季初为乾隆时期名工之一,创制色泥堆绘工艺,于段泥胎表面加绘各色泥料,低温烧造而成,纹饰极具立体感,风格清雅宜人。杨季初的传世作品多属清宫旧藏,流传有序,而此笔筒尺寸小巧,或为孤品,更加彰显文人气韵。
清末民初,上海周边收藏家鉴赏紫砂蔚然成风,尤其珍爱陈鸣远等明清之际大家作品。重要人物如龚心钊,所藏之器,自制硬木包装,极为讲究,墨书撰写购藏经过,为之增色不少。难得的是,此次拍卖,有幸得到海外谭敬家族所藏的一系列紫砂珍品(图二),多有陈鸣远款,工艺精美异常,可遇而不可求。其中,笋形段泥水呈,荷叶形紫泥笔洗,蚕虫桑叶形紫泥笔搁等器皆有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处收藏类似作品,便于比较印证。相关研究,上述两馆联合出版的展览图录《紫泥清韵—陈鸣远陶艺研究》中有详细的讨论,可资参考。谭敬,字和庵,上海收藏名家,中国嘉德2009年“泽古怡情—清代宫廷艺粹”中的‘缂丝御笔墨云室手卷’即出其旧藏。
除江苏宜兴烧造紫砂外,尚有玉成窑出产紫砂妙品。玉成窑是晚清宁波慈溪地区民窑,烧造时期甚短,窑址已难寻觅。据研究,玉成窑的主导人物多有江南艺坛领袖,如任颐〈浙江绍兴人〉,梅调鼎〈浙江慈溪人〉,徐三庚〈浙江上虞人〉等。以何心舟,王东石为首的宜兴制壶名手受聘于玉成窑前往制壶,壶身题刻文人书画,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本场中,何心舟制扁石壶,乳鼎壶各一(图三),皆有名家题刻铭文,诚为难得的玉成窑文人壶精品。
除了以上介绍的紫砂名品之外,本次拍卖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外销东南亚市场的磨光壶,有的带有同时期配套的景德镇青花茶器,珠联璧合,甚具实用价值。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五月北京,春暖花开,嘉德拍卖之际,有朋自远方来,赏壶谈艺,不亦乐乎?
于斯堂珍藏紫砂
(Lot3201-3215)
于斯堂寓意“美玉于斯”,主人夫妇雅好收藏,早年自台湾赴美国西海岸定居,携陶瓷、紫砂、竹木牙角、文玩杂项等置于座右,欣赏把玩,乐在其中。
乾隆御制金银彩诗文方壶为于斯堂收藏中最为重要作品,金彩篆书“花港观鱼”御题诗文,雍容华美。紫砂胎绿彩山水纹方壶亦小器大样,画意尤为精妙,可赏可用,得者当宝之。
拍卖场次 : 紫泥菁英——紫砂古器汇珍

lot:3201

更多清早期 诗文款紫泥莲子式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