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 青花釉里红瓷板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4,000,000-5,000,000
拍卖日期:2009-05-30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09春拍
作者 : 王步
年代 : 1960-1964年作 20世纪
尺寸 : 75×43cm
创作年代 : 1960-1964年作
钤印 : 景德镇制 陶研所
著录 : 出版:1.《景艺堂藏瓷-瓷版画》封面 P316页原件 胡尚德主编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1年5月
2.《青花情韵-王步陶瓷世家作品集》P45页原件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9月
: 独步瓷坛 一代大家
——评王步的青花艺术及其艺术成就 钟莲生教授文
在中国近代陶瓷艺术的百家中,唯有王步及”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称得上是瓷画艺术中的天才。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出身微寒,由学徒,艺人而成为艺术家。年少时代由于家境贫寒,两人都没有读过什么书,早早便出来学徒、谋生。在长期的奋斗中,他们通过刻苦自学汲取文化、艺术素养,培育出诗、书、画、印兼而有之的文化功力,加上他们自身所具有的天赋的艺术才华,因而从社会最底层的学徒、瓷画艺人,一跃而成为具有高度文化品位的艺术家,并开创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这在中国美术界是极为罕见的,可谓独步古今,堪称一代大家。
作为一代瓷画艺术大家,王步以青花花鸟艺术见长。但了解他的人知道,王步的粉彩人物,也画得非常精彩,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壮年时代画的粉彩人物”长眉罗汉图”,人物结构准确,形象生动,线条的抑、扬、顿、挫苍劲有力,在同时代的瓷画艺术家中,乃至于在近代中国古典人物画的名家中,都是少见的。其配景中的石头、树木的衬托和表现,在强弱、轻重、虚实的艺术处理上,也都极为精彩,显示了王步独特的艺术才华和超群的艺术功力。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王步深知,在他情有独钟的青花艺术中,人物画由于色彩的限制,难以有更好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后来他放弃了人物画,而专攻花鸟、鱼虫、蔬果等,并将青花的艺术表现,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花艺术本身就具有色泽青纯、雅致、滋润的艺术审美特点,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遥相呼应。鉴于此,王步便将毕生的艺术追求,放在了对青花艺术的探索之中。为了进一步挖掘青花艺术的表现力,王步把中国国画雅逸的审美追求,笔情墨趣的形式美感,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表现力,都带到他的青花艺术中来。在他的青花作品中,对于用线的力度,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大大的提升了他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他给原来只绘制工艺美术图案的刻板画法,注入了鲜活的艺术表达力,达到了”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同时,王步在追求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动性的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对细节的观察,他十分注重写生,所以他笔下的物种,包括枝叶的前后左右、俯仰关系,作品起承开合的造型特点,都来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因而显得极其生动。譬如他所画的鲇鱼,线条灵动而有力,”分水”的水路滋润而浑厚,造形活泼而生动,不但在中国的青花艺术中,就是在国画中也是不可多见的。此外,他对青花浓淡色泽的把握,画面线条粗细的穿插、疏密关系的处理,空白大小的块面分割等形式美感,都是一般瓷画家、国画家难以企及的。加上他又把中国国画的诸多表现技法和青花艺术创作结合得恰到好处,这就把原属于工艺美术的青花瓷,提升到了纯艺术的文化品格,在中国的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步还努力挖掘和提升青花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青花”分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他将青花从工艺美术的范畴,提升到了纯艺术的境界。
“分水”本来是传统青花技艺中的一种辅助技法,通过”分水”水路的叠合,所构成的”面”,完成了青花点、线、”面”的组合。由于传统青花”分水”水路的叠合,笔法显得琐碎,缺少整体感,因而使青花艺术在”面”的表现上,显得无力而苍白,只能成为青花艺术表现中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王步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他特殊的”分水”技法,不但在表现大面积的块面感上能一气呵成,浑厚华滋,整体感极强,而且还能将深浅、浓淡把握得层次分明,渐变有序。这一技法的突破,大大提升了青花的艺术表现力,致使青花艺术,能与中国水墨画的水墨韵味相抗衡。王步的这一贡献,推动了青花艺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青花艺术的文化品格,堪称青花艺术划时代的突破。
综上所述,王步不但在青花艺术中取得了卓著的艺术成就,就中国瓷画艺术而言,他能在青花、粉彩艺术中驾驭自如,形成自己质朴、浑厚、生动、活脱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瓷画艺术从另一个方面推上高峰。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不但在瓷画界,在中国艺术界也堪称一代大家。
“青花大王”王步和他的青花釉里红
——陆薇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榻”——唐时大文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句话,赞的是江西丰城。
正所谓好地方既聚宝又纳贤,论宝,史上传说的干将、莫邪宝剑就藏于丰城,所以丰城又名”剑邑”,此外唐代名窑洪州窑就在丰城;论贤,东汉的高士徐孺子、明朝抗倭名将邓子龙,乃至现代的作家夏征农以及戏剧家熊佛西,都是丰城人。而从19世纪往后,人们若提及丰城的贤才,必不能遗漏的,即是一代”青花大王”——丰城长湖乡竹溪村人王步。
王步的一生与两个地方紧密相连。其一是他的故里丰城,其二是他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地景德镇。
1898年,王步出生于景德镇。其父王秀春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的优秀青花画师,受他的影响,王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青花瓷的制作。可惜,1904年,王步仅6岁时,其父去世。王步的母亲不得已,将家里的薄产变卖以还债,此后便带着年幼的王步回到了丰城竹溪村。生活虽然艰苦,但母亲将王步视为自己唯一的希望,因此想方设法让他上学念书。值得欣慰的是小王步学习非常刻苦认真,成绩优异,绘画方面的才能尤其突出,没事儿就到处画画练习。有一次端午节,王步白天去看了龙舟赛,印象深刻,晚上回家后,母亲在织布,他就在一旁把龙舟赛的情景画了出来,画得非常生动。王步的母亲见此,觉得孩子确实有绘画的天赋,因而动了心思,想让孩子去学艺。就这样,1907年,在各路亲友的资助下,9岁的王步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景德镇,开始了拜师学艺的生涯。
王步拜景德镇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时,才有画桌那么高,还需要用一个小凳子垫着才能够得到桌面。小小年纪远离家乡,可以想象王步学艺的日子有多少困难磨练,而他则一一克服,苦练基本功,因此进步非常快,从坯料的工艺性能,到线条的运用、分水的技法等都掌握得很好,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步就这样学了整整五年,十四岁的时候学满出师,然而,由于工厂倒闭,他又失业流落街头了。为了维持生计,他给人画鸟食罐,这虽看似不像什么正经行当,要是别人也许就当个糊口生计随便应付应付,但王步却有一股子钻研劲,就算是个鸟食罐,他也特别精心地去绘制,这样一来,得到不少主顾的青睐。
到了1917年,王步受聘到陈干顺瓷坊帮工,开始了仿古青花的绘制。这一期间他在线条上下的功夫没有白费,很快就见出造诣来。不久,陶瓷名家吴霭生以伯乐的眼光相中了王步,发掘出这个人才,并将其请进了瓷业美术社,1919年,王步开始负责仿古瓷的制作,没日没夜地临摹明、清官窑名品。
可以说,吴霭生和王步两人在一起工作实为绝配,前者为求精品而不惜成本,后者为求造诣而不辞辛劳,结果就是王步制作出了一大批工艺极高、近乎以假乱真的仿古瓷,引来了北京、天津等地大批的客商和订单。王步自己则不满于仿古,工作的同时也钻研创新,致力于研究清代画家八大山人、黄慎等人的笔墨,将陶瓷的传统精华和水墨画的优良技法融合为一,使得作品展现出豪迈苍劲的气质,笔墨雄浑而简朴。
一般来说,陶瓷仿古业中,青花画师不在作品上署名,而是以古代帝王的年号为标识,否则很有可能没人要。但王步却开了个先例,因其一直不忘自己的祖籍丰城竹溪,所以往往在作品上署名“竹溪”,以此为号。当时的买家并没有因为王步署名而不买他的作品,相反,由于看中王步作品高超的绘画,大家都争相购买署有“竹溪”之名的仿古瓷,使之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牌子。
1926年,吴霭生先生辞世,王步渐渐开始摆脱仿古瓷的制作,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大方、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在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历史上的景德镇曾经名为新平县、新昌县、浮梁,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此地因出产质地优良的青白瓷,而被以皇帝年号命名为景德镇,之后就一直沿用至今。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以“瓷都”之称名扬中外,但到了近代及民国时期,因社会动荡之故,景瓷生产开始走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各方面都明显萎缩,延续有500多年历史的御器厂也关门熄火。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包括青花瓷器在内的瓷业经历了一个很长时期的萧条年代,王步只能舍青花而从事釉上粉彩装饰,这一时期,他多作人物、山水、丛菊。直到1954年,王步才重回阔别已久的老行当。从这时起到1968年逝世前,王步的青花艺术处于成熟期,在传统技法上,他吸取国画泼墨方式,并发明了一种画上去会流动也会顿住的色料,使作品色泽鲜润发光,画面格外活泼而自然流畅。此外,他的青花斗彩、青花堆花等装饰技巧也同样引人注目。
从事陶瓷青花艺术创作60馀年,王步生平所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等瓷作数以万计。因他尤精于青花,所以得了个“青花大王”美誉。当时,王步和王大凡、王琦一起,被称为景德镇青花制作的“瓷都三王”,王琦同时也是当时的“珠山八友”之首,王大凡也是其中一员。可以想见,当时景德镇制瓷文化堪称发达,在活跃而浓厚的创作氛围下,才会滋养出众多的高手画师。
王步的作品,真可谓上能进厅堂,下能入百姓家,其巨型作品有万件瓶和三尺瓷板等,陈设在国家的重要场所,而一些小的作品,诸如渣胎碗,则深受大众的喜爱。总的来说,王步的作品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藏。其主要作品有青花番里红“葡萄”纹盘、“荷塘清翠”瓷板及“牵牛花”扁方瓶;青花“双鲇”瓷板、“虾月”瓷板、“菜蔬”四方箭筒,“白菜萝卜”瓷板,“松石芝梅”图小罐等。
青花瓷器在我国地位重要,其制作始于唐宋,元代时期景德镇的工艺已成熟,到了清康熙时期,青花瓷器已非常突出,不仅国人尤为追捧,就连欧洲人也常以青花藏品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时,萨克森国王曾经用4队近卫军与邻国的君王交换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自己的新王后。“青花釉里红”属于瓷器釉下彩的一种,俗称“青花加紫”,即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着称。此种工艺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瓷器被视为古瓷珍品。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得到极大的发展,从实物以存量来看,甚至比青花瓷还多。洪武早期的釉里红制品多呈黑红色,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不视作废品;中、晚期的釉里红多呈较纯正红色。其实,这种颜色的一以贯之,和当朝君王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朱元璋是红巾军的领袖,“朱”字在字典上的释义,只有两种:一是代表姓氏,二是代表红色。如此一来,朱即红、红即朱,明王朝是朱家天下,当然也就出现了釉里红“烧制屡屡受挫,但却贯穿洪武皇帝始终”,甚至还远销亚、非、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景况。
此次上拍的“紫藤八哥游鱼图 青花釉里红瓷板”据推断为王步先生1960 -1964年间作品,当时正值建国十五周年前夕,国庆献礼瓷精工细作之风盛行之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步先生创作了一批艺术水准极高的瓷板,“紫藤八哥游鱼图”为其中的代表之作之一,另有江西省工艺美术馆藏的“牡丹图”瓷板可供比较。“紫藤八哥游鱼图”采用青花釉里红作装饰,钴料为德国进口后经王步先生特殊调配而成,因此青花发色异常明艳、笔墨自然流畅,而今已不复得矣。王步先生晚年作品大多运用青花分水技法处理画面,而此件作品则“细微处毫发毕现”,可见当年作者倾注心血之深。
拍卖场次 : 现当代陶瓷艺术
lot:2239
更多王步 青花釉里红瓷板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