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为云峰守戎作“楷书七言联”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300000 ~ 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36次
163×42.5 cm.×2 约6.2平尺(每幅)
蜡笺水墨
【释文】低槛晚翠山千叠,映楼晴绿水一湾。
【款识】云峰守戎属,涤生曾国藩。
【钤印】曾国藩印(白文)、涤生(朱文)
【说明】【“曾国藩印”、“涤生”《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938页】相符。
【上款人简介】马如龙(1832-1891),回族。乳名阿五,原名席珍,字云峰,又字现彩,讳如龙。云南建水回龙人,是云南省清朝时期“回民起义”的首领之一。1863年,马如龙因复城有功,被清廷授予云南提督,长驻昆明。
同治五年(1866年),他卖命效忠清廷,镇压滇西起义军。因此在清廷为其立传《原任湖南提督马云峰传》,歌颂说:“(同治)七年杜逆其婿蔡扬威、督伪大司十八人,逆党三十余万进犯省城。公与岑襄勤誓同生死,分班战守。其间大小数百战,无不亲临前敌,躬冒矢石。”“报捷到京,奉旨奖励,并赏给头品顶戴赐上方珍物。”“同治十三年到京陛见,奉旨调湖南提督,值慈禧太后寿辰,命赴慈宁宫听戏三日,钦赐回教肴馔,并玉如意、衣料、香炉等物,前后召见四次,复命恭亲王亲验伤痕,写成御览。”
曾文正一生在治学上最重古文、诗和字。自幼练书法,一直到老,从未间断,即使公务再忙,仍坚持每天写字。自言“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岁以后,习李北海《麓山寺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曾国藩家书》与纪鸿书)又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近岁在军,不甚思索,但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在其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同治十一年(1872)的日记中,几近每日皆有“习字一纸”的记述。可见于书法一道,用功之勤。对其书法风格的评骘,时人欧阳兆熊谓:“文正一生凡三变。书字初学柳诚悬,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参以刘石庵,故挺健之中,愈饶妩媚。”(《水窗春呓》)符铸曾云:“曾文正公平生用力至深,唐宋各家皆有尝习,其书瘦劲挺拔,欧、黄为多,而风格端整。”马宗霍评:“文正德业,三代后一人,传世无侯于书。顾平生于书,博习穷掉,未尝稍懈。每欲合刚健婀娜以成体,然秉性凝重,笔亦随之,故终以刚健胜,至其气骨之厚,血肉之润,则衡岳之崔鬼,洞庭之洋漫,盖钟灵于山水者深矣。”曾国藩自谓:“余自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为一炉,亦为间架欠工夫,有志莫遂。”(《曾国藩家书》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与纪泽书)又尝言:“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参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他取法的书家不限于欧阳询、柳公权、李北海、褚遂良、黄山谷、赵孟俯,而是转益多师,博涉为优,于颜鲁公、何绍基皆有采撷,以实用为务。得益于非同常人的恒心和毅力,以及博采百家,并融众长,成就了其追求法度而端严刚拔、富庙堂气又雄强多样的书法风格。
中国历来因人而重其书,自晚清民国以来曾国藩的书法就一直备受世人推崇。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练习书法极其勤奋,军政余暇苦练不辍。曾公秉性本凝重,笔亦随之,以行、楷见长。楷书初走馆阁一路,光洁刻板,以奏章名闻天下;后兼写颜真卿、李北海,晚年书法更显瘦劲挺拔。行书多取法宋人,以实用为务,信札家书饶有神采,最见性情。据《曾文正公手书日记》中所记,其为友朋故旧及家人书作甚夥,形式主要有对联、屏轴、条幅、扇面、横披、册页等等,其中对联是曾国藩最主要的书法作品。
此件曾国藩书法楹联,正是其晚期书法成熟阶段的代表之作。楷书句:低槛晚翠山千叠,映楼晴绿水一湾。意为窗外春色渐晚青山千层重重叠叠,一湾春色中雕梁画栋与湖水相映成趣。
表现期盼一种春色盎然之感又有种国泰民安,向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意境。这或许也是曾文正公作书时的心理写照。展开卷轴可见所用同治时期手绘描金“太师少师”朱红宫廷蜡笺纸,历经岁月,依然亮丽如新。对研究清代宫廷蜡笺纸的学者不失为研究的范本,品相之完美,实为难得一见。

lot:1405

更多曾国藩(1811-1872)·为云峰守戎作“楷书七言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