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慧娟(b.1968)·事事皆喜(得自作者本人)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20000 ~ 3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25次
辛丑(2021年)作
98×49 cm. 约4.3平尺
纸本设色
【款识】事事皆喜。岁在辛丑冬月,白石孙女慧娟画。
【钤印】齐慧娟(朱文)、齐氏家传(朱文)

【说明】作品直接得自作者本人,并附有齐白石孙女齐慧娟女士开具真迹证书。

齐慧娟(b.1968),白石老人最小的孙女,父亲齐良末是白石老人最小的儿子。齐慧娟天资聪颖,年幼时即显露出良好的艺术禀赋。她三岁时即在父亲的指点下习画练字,诵读诗文,稍长又得白石老人弟子的传授,全面继承了齐派艺术之精华,成为齐白石老人孙辈中画艺出众者。

“齐家后人都遵循爷爷的家训:勤俭,勤奋。我们始终秉承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的原则,老实本分地做着自己的事情。”齐白石的嫡孙女如是说
近代以来,齐氏家族名人辈出,最为著名的当属齐白石了。齐白石一生艺术成就卓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艺林佳话。他子女众多,共育有七男五女,后辈子女又继续开枝散叶。如今,齐家后人直系嫡亲就近三百人,并且大都从事绘画艺术工作,将齐派画法发扬光大。“齐家后人都遵循爷爷的家训:勤俭,勤奋。现在,齐家后人有很多都以绘画为职业,或许在艺术高峰上,还达不到爷爷的高度,但是齐家后人始终秉承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的原则,老实本分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我想,这也是让爷爷最欣慰的。”齐白石的嫡孙女齐慧娟如是说。
齐白石家族的故事
齐白石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齐氏家族延久绵长。家族世代务农,虽无家谱记录,但家族变迁在祖辈的口口相传中得以记录——齐氏家族原本生活在江苏,明朝永乐年间从江苏砀山县迁到湘潭,从此世代乡居湘潭。齐白石就出生在湘潭杏子坞的星斗塘,齐家的家祠在距离星斗塘不到十里地的烟一岭。逢年过节,齐氏人家都会去上供祭拜,齐白石在家乡时也常常去。
按照齐家宗派的排法,到齐白石这一辈,排起来应该是个“纯”字,所以他最初派名纯芝,家人称呼他为阿芝。那时人都有号、他本叫渭清,祖父后又取号叫做兰亭。齐璜的“璜”字,是老师给取的名字。齐白石的“白石”二字,是老先生后来常用的号,这是根据白石山人而来的——离齐家不到一里地有个驿站,名叫白石铺,他的老师给他取了一个白石山人的别号,后来称呼起来却把山人两字略去,只叫齐白石,渐渐成为习惯,齐白石成为他最常用的名字。
齐白石与陈春君一共育有五个孩子,与胡宝珠一共育有七个子女,十二个孩子,七子五女。七个男孩的出生年月均记录在齐白石年表上,可谓人丁繁茂。长子齐良元是在齐白石25岁那一年生的,最小的儿子齐良末出生时,齐白石已经76岁了。
齐慧娟是齐白石幼子齐良末的女儿,关于爷爷的很多故事,都是从父亲齐良末那里听来的,“父亲是爷爷的最后一个孩子,取名时在良字后加一末字。奶奶胡宝珠在1944年难产去世后,爷爷就一直将父亲留在身边自己带”。
因齐白石子嗣众多,所以年龄大的辈分很小,年龄小的辈分大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所谓“襁褓里的爷爷,拄拐杖的孙子”在齐家可是常见的现象。比如齐慧娟,年纪很轻,却是很多齐家后代拄着拐杖的人嘴里的“姑奶奶”。可不是吗?仅举一例,齐白石的曾孙,齐良元的长孙齐耕夫生于1932年,比齐白石的幼子还要大,由此可见,这一家族多么枝繁叶茂。
“齐家后人开枝散叶,分布全国各地,想要聚在一起并不容易。”齐慧娟说,“目前,在齐氏二代中,仅存于世的也只有父亲齐良末了。齐家后人的支脉有在北京的,有在湖南的,有在新疆的,有在东北的,可谓祖国各地都有齐氏后人的身影。”
齐慧娟回忆说,听父亲讲,家里的印泥、颜料都是齐白石自己做的。“他出身贫苦,对细节要求非常之高。”真可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齐白石的勤奋也在无形之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在齐慧娟父亲齐良末的记忆中,还记得一个场景:一个夜晚,他和父亲睡在一张床上,睡到半夜醒来一睁眼,父亲不见了。齐良末披衣下床,看到老父亲还在灯下临红摹子,也就是儿童启蒙阶段的临摹本,齐良末奇怪名满天下的父亲还在临摹儿童用的红摹子,齐白石说“我老了,名声在外,耳朵里都是夸奖的声音,我画的到底好不好,弄不好我自己都会搞糊涂。我应该使我的东西形神俱似。有名望的画家画东西到最后都不像这个东西了,太放开,自己收不回来。我要自己管住自己,我要有格局约束我自己,我还要描一描红摹子,使我的笔法有放也有收。描红摹子需要时间和耐力,我描红摹子的立意是想在思想上管住自己,要有个规范。”
他画鸽子,要买来鸽子数一数羽毛到底有多少根;画工笔画小虫子时,他要捉来小虫子看一看,光是一条虫子腿就要观察一天画一天;画着芭蕉,要走到花园里仔细观察后再下笔——一直到老年,都保留着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
“齐家后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奋朴素,本分善良,这是从我爷爷那里继承而来的。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不倚靠权贵,靠自己双手去生活,穷也能捱,富也能过,吃得了苦,也享得了福。”齐慧娟感叹着。
齐白石1957年过世,最初还有老人留下的一点薄产可以让一家老小无忧度日,后来,随着“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齐家在这场运动中也未能幸免。
齐慧娟的父亲齐良末在那个年代也遭遇着冲击,父亲的画是黑画,他也从父亲最受宠的娇儿成为别人眼中的“黑五类”。齐良末自小随父亲学画,可是画画在那个年代已经成为被批判的资产阶级行为了,无奈,为了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齐良末只好蹬起了三轮车,走街串巷拉客人,换得一点微博的收入勉强度日。
其他人的日子也都可想而知。“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齐家人也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齐家人都葆有着劳动人的本分与务实,爷爷当年不也是在贫困中这样走过来的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们又都拿起画笔,继承爷爷的衣钵。”
自立自强不自傲也不自卑
作为齐白石的嫡孙女,齐慧娟从小就备受瞩目。“因为我爷爷的原因,我有时觉得我就像在一个无影灯下的舞者,无所遁行,这给我压力,但是这也是我的动力,可以说,压力和动力是等同的。”齐慧娟说。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齐慧娟感叹,遇到了好时代,“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的机遇”。齐慧娟说,“我们是幸运的,不像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伯父们,很多时候会身不由己,遭遇历史大变革,个人沉浮有时身不由己。而我们现在,所谓的那些挫折困难也都是很个人化的。”性情开朗的齐慧娟认真地想了想关于困难和挫折这一话题,爽朗地笑,“如果说起遇到的困难,前两天丢了手机算是一件事吧,毕竟,用惯了手机,一下子没了,非常不方便。再往前想,还真想不起来了。”天性豁达大气的她,自有一种看天空云卷云舒的开阔。
年轻的时候,她也曾有过迷茫,十几岁时正是追求个性独立的年代,顶着齐白石嫡孙女的光环,她觉得是一种限制,家族中很多前辈后辈都在画国画,或多或少都有着齐白石的烙印,“爷爷是一座大山,他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如果我还画国画,那可能一辈子也翻越不了这座高山,也或者我一辈子都需要爬爷爷这座山。”正值叛逆的年龄,她很容易为自己做了一个选择,她去学西画,学雕塑,想在西方的艺术海洋中遨游,以此来躲避爷爷这座艺术高峰带给她的压力。
在西方艺术海洋中兜兜转转了十余年,爷爷齐白石仿佛有着温柔和绵长的地心引力,不断地吸引着回归。“大约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吧,似乎是自然而然地,我又拿起了了宣纸和笔墨,年轻时的叛逆与刻意的逃避也渐渐远去。”齐慧娟说,“在东方的笔墨文化中,我感受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宁静。”她也不会把超越爷爷当做一个目标,也不再把爷爷看做是一个有待翻越的大山。爷爷的血脉在她体内流淌,她用笔墨纸砚陪伴着爷爷,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从小到大,她从不会在外人面前主动说起她的家族,也从不会把齐白石孙女这一标签贴给自己。她更希望做她自己,不希望别人因为她是齐白石的孙女而对她有更多的关注。随着她在画坛越来越多的影响力,很多讲述齐白石家族的节目或者采访也会找到她,齐家后人的标签由不得她不带,她也由最初的抗拒到现在的欣然接受,一如她年轻时去西方艺术世界逃避到现在的回归传统文化,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叙述齐家家族故事,她越来越对爷爷和整个家族的坚韧绵长的生命力而感动,“中国文化就是家族文化,祖宗文化,这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为我的家族感到自豪,我有这样一个支脉繁盛的大家庭,生生不息,多么好”。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如果说对自己还算满意的地方,那就是一直坚持做自己,有一颗平常心,最大的骄傲就是自立自强,没有自傲也从不自卑。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坦荡认真的过每一天。”齐慧娟说,“爷爷用他一辈子的勤奋告诉我们,不可使一日虚度。我也希望我的人生不虚度,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和特点的艺术作品。”
作者:王海珍
摘自《中华儿女》2019年第3期

lot:0415

更多齐慧娟(b.1968)·事事皆喜(得自作者本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