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堪(1848-1893)·行书七言联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10000 ~ 2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9次
136×30.5 cm.×2 约3.7平尺(每幅)
纸本水墨
【释文】时为礼仪法所遂,使坐能宽春如和。
【款识】钟声大兄大人雅正,可莊王仁堪。
【钤印】王仁堪印(白文)、可庄(朱文)
【作者简介】王仁堪,字可庄,又字忍菴,号公定,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第一名进士,状元。授殿撰,官苏州知府。善设色花卉。书宗欧、褚,名称一时,卒年四十六。
中国的历史发展到晚清,西学思想的汹涌而来,冲击着国人的思想,新与旧,在此杂糅。李鸿章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文化界呈现出空前的复杂局面。伴随着新思想的在中华大地的渗透,旧的文化视乎变得不堪一击,被重重的深按压在泥土之下。然而,僵化、刻板的书法风气,在这种破旧换新的大时代,重新焕发了活力。
清代中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均擅长书法,他们在取法上也有着自己的偏好:顺治帝喜王羲之《黄庭经》,康熙帝好董其昌的书法, 乾隆帝则笃爱赵孟頫的书法。帖学队伍壮大,打造出以“成、铁、翁、刘”(成亲王永瑆、铁保、翁方纲、刘墉)为代表的帖学名家。这一时期,在皇家好尚的引领之下,帖学书风呈现出温文尔雅、甜美柔媚的新特点,逐步发展成为科举考试中应用书体“馆阁体”,但不容否认的是馆阁体书法存有一种气势恢宏的皇家宫廷风度有趣的是,碑学的兴起最初源于帖学书家的推崇。
乾嘉时期,随着大批金石碑版的出土,金石考据之风空前高涨,特别是对一些身居社会高层的士大夫来说,帖学书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故此他们开始留心碑学。以金石家翁方纲为例,他作为乾嘉时期帖学的“书坛盟主”,其书以欧(欧阳询)、虞(虞世南)为宗,兼写篆隶,他的帖学书法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界,但翁氏对金石碑版的喜爱不减,还不遗余力地寻觅,新发现碑帖拓勒数十本。总之,碑学的兴起,源于帖学家对帖学的审美疲劳期以及成就卓著的金石学家。
此时碑帖并行,然而出尽风头的仍然是碑学。1905 年,科举制度废除,新式学堂的开始,馆阁体到了他寿终正寝的时候,成就了碑学的一枝独秀。
lot:1066
更多王仁堪(1848-1893)·行书七言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