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36次
唐寅(1470-1523)
引首:17.2×54.5 cm. 约0.8平尺;画芯:18.5×132.2 cm. 约2.2平尺;题跋:20.2×100 cm. 约1.8平尺
绢本水墨
【款识】松竹人家在崦西,水回山抱路常迷。野人头白还开卷,时有书声杂鸟啼。晋昌唐寅。
【钤印】唐寅私印(白)
【鉴藏印】张大□印(白)
【题签】唐六如山居读书图。半丁题。钤印:陈年(白)
【题跋】1.智翁高考斯先生,雅好丹青;来华任教,课余之暇,广事搜藏,滚动条盈箧,琳琅满目。收来携满国内,定将有助于中智文化交流及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乐为识数语于卷末。公元一九六四年春三月,孟复。钤印:孟复(朱)2.右山居读书图卷。中国艺术爱好有马都七君所藏,林石萧清甚合幽赏,中国旧画类多,此意雨石沙声色廿味,文士兴作久然。盖取其高雅以目况,又熟知为易如故也。然古之学者果太在穷谷平塞窗灯火不过期,以十年山居,何以避喧,尚可略短,此去,只太平在名利场中沉浮攘夺,往往非已身败,国破不再,亲履草木,渔樵少年,清气有之,只时相丹青,境中想见,徒增感愔而已。诚然历来固不及处。才道及,及辈盖有以其所学佐辅,草养英雄而有功于世,是则结茆之同,盖亦殊异其旨其间,直伪法浊美,读画者不可不辨,而昔之艺之精者,或来绘夺同或云烟纷陈欲赏之不尽,又岂易为辨哉,爱之在许故为庆,其迹微而言之不知识者,以为何如?一九六四年七一前夕,朔望记于北京。3.马杜斯同志学识渊博,爱好广泛,在北京任教。为增进中智人民友谊做出了贡献。愿马君以此渊博之知识服务于智利人民解放事业。世界人民之反帝斗争并获得山居好读书,难忘山外事;溪壑幻云霞,世态亦如此!为马杜斯先生题山居读书图,茅盾。一九六四年七月九日于北京。钤印:茅盾(朱)
【说明】题签者为陈半丁。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字半丁,别署辟痴,又字静山。以字半丁行世,号半丁老人、半叟、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等。陈半丁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写意花卉师承任伯年、吴昌硕,又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李复堂、赵之谦诸家。书法以行草见长。
题跋者二为孙家孟。孙家孟(1934-2013),中国翻译家,生于天津,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毕业,中国南京大学外语学院退休的西班牙语教授,1981年到1982年间在秘鲁留学,进修结构语义学。
题跋者三为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作者简介】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江苏苏州人。幼年俊才,博雅多识,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工山水、花鸟、人物,诗文书画俱佳。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寅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貌。粗笔一路承南宋“院体”,保留了雄峻山势、坚峭石质、严谨结构、斧劈皴法、劲健用笔、淋漓水墨等特色;同时又力纠一味刚硬,笔锋比较圆转细秀,取景多扼要开朗,皴法富于变化,披麻、乱柴相间,斫擦并用,还自创“淡斧劈皴法”,化面为线,以白当黑,雄劲中透出疏秀。细笔山水是唐寅本色画,更多文人画意韵,其特点为景色简约清朗,着意于近景刻画,远景简略;用笔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然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相济;皴法变化丰富,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交替使用,不辨具体皴法,却杂而不乱,灵活有理;墨色淋漓,又富浓淡层次,布满全幅却不显迫促,具秀润和空灵感。
《山居读书图》为绢本水墨,引首纵17.2厘米,横54.5厘米,题有“山居读书图”。画心纵18.5厘米,宽132.2厘米,卷后款识题有“松竹人家在崦西,水回山抱路常迷。野人头白还开卷,时有书声杂鸟啼。晋昌唐寅。”钤有“唐寅私印”。其诗文清丽,“时有书声杂鸟啼”与近代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如出一辙,我们听书声便可想到读书之人,闻蛙鸣便可窥见山后青蛙。书风精工秀丽,笔墨灵活含蓄,格调细秀清雅,有赵孟頫笔意。卷尾题跋纵20.2厘米,宽100厘米。此卷构图简洁明朗,画有溪桥流水,古木苍松,一高士携书童赴于书院,茅舍开轩敞户,屋旁竹木丛丛,流露无穷古韵。画右如镜的湖水将画面的意境展开,以留白表现无际湖水,以淡墨染出座座山峦,表现其远岸缥缈。山间减淡墨色近于留白,表示烟云缭绕,雾气上涌,笔简而意远,既有强烈的真实感,又有深远的意境。近处岸边以淡墨点苔,以加强边岸轮廓。此图布局别出新意,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以画卷右侧近景坡岸巨石,左侧的竹席篱笆为分隔,层次分明。卷首处巨石墨色相对浓黑,简笔皴擦,然凹凸清晰可辨。后面山坡上生长的两株松树苍劲虬曲,数棵枯木不作点叶,以浓墨画出。山石皴染多用墨色,虚实相生。溪水潺潺,奔走于山间,一书童正抱书行走于溪桥之上,两岸竹叶环绕,卵石大小不一露于溪面,桥上的围栏、木桩也都有所表现,所画物象十分丰富。枝随风摆,溪水微波,于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溪桥前部又画一山石,使得视点有所停留,继而将目光转向前面执杖行走的高士。高士身后的家童回首观望,与前段溪桥上的家童产生联系,不禁使人联想是否是书籍过重的原因致使身后家童脚步迟缓。在中国文化中,无论是绘画还是文学,向来是崇尚含蓄的,若此处不画山石,直接表现两书童的关系,未免直白裸露。此处的山石遮盖了后面景色,是否与吴镇《渔父图》16阙中有一舟隐于山石后而不可见相似呢?山石后有无其他家童我们不得而知,但此处构想别致,引发观者产生无限遐想。画卷左侧屋舍、坡岸淡雅清润,在邻近篱墙的茅屋内,有一人凭栏观望,似等候多时。另一茅屋中一老者倚案读书,屋外竹林环绕,描绘出了幽静宜人的理想化的读书环境。透过画面,似可听到片片竹叶被风吹起时的声音,闻到淡淡的竹叶清香。整幅画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
同是读书主题,其《山庄读书图》为细笔风貌,画面布局严谨,造型真实生动,画中亭落所见高士,更是眉宇之间清晰可见。而刻画山石处也极是精细,山势雄峻,石质坚峭。构图虽繁密但却显清朗,或许是因为用笔之功,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穿插有序,密而不窒,杂而不乱,其韵律感顿生画面空灵。
对比《山庄读书图》,此卷近景山石不辩具体皴法,其方折之笔有南宋“院体”斧劈皴笔意,然用笔纤细,力而有韵,有粗笔风貌。钤有鉴藏印“张大□印”。题签为陈半丁所书,写有“唐六如山居读□图”,其中“读”和“图”之间的文字有残破,据其以往作品《春山读书图》、《山庄读书图》、《草阁读书图》推测,此幅为读书主题作品,残破之处应为“书”字。钤印“陈年”。引首“山居读书图”为文新题于北京,上钤有“李”、“文新”、“虚衷实意”三方印章。此作题卷尾题跋者分别为陈半丁、孙家孟、茅盾。陈半丁题有“智翁高考斯先生,雅好丹青;来华任教,课余之暇,广事搜藏,滚动条盈箧,琳琅满目。收来携满国内,定将有助于中智文化交流及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乐为识数语于卷末。公元一九六四年春三月,孟复。”钤印“孟复”,陈半丁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写意花卉师承任伯年、吴昌硕,又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李复堂、赵之谦诸家。书法以行草见长。孙家孟生于天津,为中国翻译家,以行书题有“马杜斯同志学识渊博,爱好广泛,在北京任教。为增进中智人民友谊做出了贡献。愿马君以此渊博之知识服务于智利人民解放事业。世界人民之反帝斗争并获得成就。”相比其他题跋者,茅盾较为人所熟知,原名沈德鸿,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其书风萧逸秀雅,结体舒朗,题有“山居好读书,难忘山外事;溪壑幻云霞,世态亦如此!为马杜斯先生题山居读书图,茅盾。一九六四年七月九日于北京。”钤印“茅盾”。
题跋中有一段不知何人所书“右山居读书图卷。中国艺术爱好有马都七君所藏,林石萧清甚合幽赏,中国旧画类多,此意雨石沙声色廿味,文士兴作久然。盖取其高雅以目况,又熟知为易如故也。然古之学者果太在穷谷平塞窗灯火不过期,以十年山居,何以避喧,尚可略短,此去,只太平在名利场中沉浮攘夺,往往非已身败,国破不再,亲履草木,渔樵少年,清气有之,只时相丹青,境中想见,徒增感愔而已。诚然历来固不及处。才道及,及辈盖有以其所学佐辅,草养英雄而有功于世,是则结茆之同,盖亦殊异其旨其间,直伪法浊美,读画者不可不辨,而昔之艺之精者,或来绘夺同或云烟纷陈欲赏之不尽,又岂易为辨哉,爱之在许故为庆,其迹微而言之不知识者,以为何如?一九六四年七一前夕,朔望记于北京。”其行草用墨浑厚,行笔流畅,观其字赏其文,可知其对书画艺术有独到见解。此卷《山居读书图》跋者众多,且在文学、艺术上多有建树,十分符合唐寅绘此卷之用意。

lot:1401

更多山居读书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