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贯耳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80000 ~ 12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27次
明
H:17cm
说 明: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官青瓷,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清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二《窑器条》:“官窑…其土紫,故足色若铁。…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纹、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宋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色为主,依照具体情况又有深浅不同之分,且其均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铁足”即是指圈足部份露出的黑铁色胎。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厚釉薄胎”之说法。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亦称“文武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形成了一种独具韵味的美感。
此瓶敞口,自口至足呈圆顺的弧形曲线,瓶两侧饰两管状耳,即贯耳,颈至肩部上下有二道弦纹,扁体腹至下外鼓,足端露胎,呈铁褐色,内外均施官釉。釉色厚润静穆,色泽粉青,釉下布满大小文武开片。粗者呈黑色,细者偏金黄,所谓金丝铁线,散漫开片有赵宋遗韵。“古瓷尚青”,在蒙元民族入主中原以前,单色釉独领风骚,《宣德鼎彝谱》所载当时明代宫廷所藏,也汝、官、哥、钧、定等历史名窑佳作,它们无一不是以各擅的单色釉为皇家所钟情推崇,虽然明清两朝彩瓷风行天下,但在皇室贵胄和真正的鉴赏家的眼中,单色釉更能体现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底蕴。
这类贯耳瓶以往被许多中外学者认为是南宋官窑。著名的陶瓷巨著《世界陶瓷全集》也把日本博物馆收藏的同类器物定名为十二—十三世纪的“官窑”(见附图)。事实上,这件贯耳瓶称其为“官窑”也是正确的,但它不是特定的南宋官窑,而应该是龙泉窑为官方生产的陈列器,故准确地讲这是一件南宋龙泉窑官式穿带贯耳瓶,是龙泉窑中的官器。此瓶品相完美,是距今为止中外拍卖史上最为完整的同类器物,其收藏价值不言自明。
据研究,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的窑址就是新近在河南汝州发现的张公巷窑遗址。该窑与烧造汝官窑的宝丰清凉寺窑相隔仅30多公里,同属汝州之地,年代也同在北宋,只是比汝窑晚一些,时在北宋晚期。历来有“汝官不分”之说,我以为,说的就是此两窑之瓷。
南宋官窑产生于北宋灭亡,皇室迁都杭州建立南宋小朝廷之后。南宋王朝在杭州先后修建了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专为宫廷烧造官窑瓷。
由于皇室南迁时,大批烧制汝瓷的艺人、窑工为避战祸,也跟着南迁,来到杭州和龙泉等地,大大地促进了南方瓷器的烧造。
正因为有了这批汝瓷艺人的加入,在南宋官窑的烧造中,可看出汝窑和北宋官窑之间的某种传承关系。因此,可以说,南宋官窑的烧造,应是在继承了汝窑和北宋官窑瓷的某些工艺的基础上,并吸收了越窑和龙泉窑的某些工艺,运用本地的胎釉原料创烧而成的。
所以,在南宋官窑器上,既可看到汝瓷工艺的影响,如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可看到越窑和龙泉窑工艺的某些制瓷特点,如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等。
lot:2250
更多官窑贯耳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