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嵌白玉人物大如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35000 ~ 5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12次
清中期
L:58cm
说 明:碧玉雕成柄身,于首、中、尾镶嵌白玉三块,柄身浮雕山石、松鹤、老人等,纹饰满密,琢磨圆润,题材为传统五老、四皓等变体,有祝寿寓意,玉饰上则浅浮雕山水人物,与器身装饰相互呼应。器型显然是从木制三镶如意式样中化出,说明这种形式在当时流行程度。
“如意”最初为搔杖,搔痒可如人意,故名“如意”,后逐渐演变为贵族豪门在掌中把玩的装饰之物。清代如意基本摆脱了实用功能,被视为吉祥瑞器,成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缺之物。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如意的身影。乾隆帝尤喜如意,曾作有诗云“处处座之旁,率常陈如意”,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各式如意已近三千柄。
乾隆中期回部平定,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而乾隆面对充裕的原材料,明确提出的却是“不为圭璧为如意,薄古惭今好吉祥”(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咏和阗玉如意》,《清高宗御制诗集》四集卷二十三),可见他对如意的偏好。因此各种形式的玉如意大量涌现,像这柄如意这样仿制木质效果的,正是比较有新意的一种。与此同时,玉如意的制作也是乾隆革新宫廷工艺审美趣味的一部分,比如在他晚年的一首咏玉海屋添筹如意诗(嘉庆二年丁巳(1797)《题和阗玉如意》,收于《清高宗御制诗集》余集卷九)中,他就认为虽然题材“仍不免于时俗”,但该“如意之制,尚循古式”,不似“近来吴中玉匠多制为新样,意在炫巧图利,而不知其雕几入于纎俗”,为他本人“最所弗取”。

lot:2278

更多碧玉嵌白玉人物大如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