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 赠李晋章英国皇室定制风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无底价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0次
110×60×190 cm.
说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管风琴奏出了离愁,听来让人百感交集。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弘一大事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的意象和语言,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词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1915年创作而成的《送别》,是李叔同学堂歌曲中流传最广的曲目。该曲选用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威所作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在删去原曲变奏与切分倚音的基础上,配以苍凉隽永的词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不仅使曲调朗朗上口,更因歌词所飘溢出的百般相思离愁,在百年後的今天,依旧动人心扉。较之於此前很多抒发爱国热情的作品,李叔同这一时期所作歌曲在风格与题材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更为关注歌曲的抒情审美性,曲调往往优美动人,清新流畅,所配文辞亦隽永秀丽,婉约舒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亦给当年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丰子恺在《中文名歌五十曲》序言中写道:“西洋名曲所以传唱於全世界者,因为它们都有那样优美的旋律;而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在当时中国能作曲又作歌的乐家,恐怕也只有先生一人了”。”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的人是他;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是也是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管风琴的还是他。在传统的私塾学校里,学生爱好音乐常常会被视为不务正业。就算在新式学校,由於音乐不参加会考,通常也只被当成一种点缀,而非正式的课程。为了改变学校艺术教育的薄弱现状,校长经亨颐辗转认识了李叔同。李叔同虽有感於校长的诚意,却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过分的任教条件:每个学生须配有一架风琴。这令经亨颐十分为难,要知道不光是学校凑不到这笔资金,就是有钱也很难在市面上买到这么多架风琴。可李叔同坚持若达不到条件,自己很难从命。经亨颐无奈,只得东奔西走想尽一切办法,凑到大小风琴二百架,将其排满在礼堂四周、自修室及走廊上,并请李叔同来校参观。经亨颐的真诚打动了李叔同,他欣然接受了邀请。来浙一师执教後,他又重新开始了音乐方面的创作,李叔同存留於世的歌曲约七十首,其中有近於半数的三十多首都作於这—时期,称得上是他歌曲创作的高峰期。六载春风化雨,六载倾心耕耘。在这不算长的教育生涯里,李叔同为浙江一师及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留下了难以尽述的财富。1918年农历7月13日,这是李叔同最後一次以世俗中人的身份,走在通往校门的林荫路上,从这里离开後,与李叔同相连的尘世种种,皆被一抔佛门净土掩埋。从此,人间再无李叔同。然而,我们仍有理由相信,那个对教育事业执象而求、倾身以任的严肃先生,那个视学生如几出、言传身教的慈祥父亲,那个在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润泽後世的文化大师,此刻心中依然没有失去对学生、对天下的关怀与守望。成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不过是在又一世人生中求证着生命蜕变的绚烂过程,好比出於幽谷,迁於乔木,不是可惜,却是可庆的。此件拍品“欧洲古典钢琴键风琴”制造於咸丰九年(1859)年。此琴特殊之处在于它虽是风琴,但配以钢琴键。为伦敦1859年专为皇室定做。1896年,中国的外交官李鸿章应邀走访英国,参观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电报局、银行。维多利亚女王给予李鸿章极高的礼遇,并赠予他“维多利亚头等大十字宝星”勋章,及五架皇室风琴。李鸿章回国后将其中一架赠与李家。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生前与李鸿章是同一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兴办盐业、开办银行为天津富豪。其父亲去世时,李鸿章亲自为他主持了葬礼。 虽然李鸿章比李世珍小约10岁,但是李鸿章当年高中进士的时候只有24岁,官场浸淫多少年,可谓少壮派出身的朝廷重臣,李世珍虽不可同日而语,犹有荣焉。桐达李家的飞黄腾达,由此肇始。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谙熟儒家学说且年事已高的李世珍为官不久便弃官经商,开始了为期不短官商结合的盐商生涯,开创了桐达李家兴旺发达的好光景。李世珍是68岁才生的李叔同。此时生母王氏刚20岁。李世珍过世的时候,李叔同只有5岁,其母才25岁。李世珍过世时,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参加葬礼并在“神主”灵牌上点写“主”字,可见其风光之盛。 李叔同先生俗侄李晋章自幼受三叔(李叔同)影响爱好金石及音乐。李叔同出家後,购物、转信等杂事,也均有李晋章办理。李晋章从小就是弘一大师的崇拜者。在李家的亲属中,最能理解法师出家之举的,就是这位侄子了。此架风琴后放在李晋章家珍藏,一直没有离开过天津。2012年,此琴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古韵琴声”大展。风琴音色优美,弦槌、芯毡、槌楦、槌钉、槌柄虽经百年,但依然仍保存完整。闻音抒情,不觉让人顿悟:这不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更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李叔同“洋书房”中的“帝国风琴” 1911年夏天,32岁的李叔同带着日本太太回国了。此事没有提前通知家人,李叔同充满了纠结。原配夫人俞氏对李家有情有义,母亲生前全凭她在床前尽孝,还为李家增添子嗣。李叔同此行,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妻子诧异的目光。按照他的计划,先在上海安置日籍太太住下,然后回天津解决问题。重返津门,李叔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中的书房重新装饰一番,这间中西合璧的书房被称为“洋书房”。“洋书房”面积约20平方米,其中一件重要的摆设即为此次专场上拍的ImperialOrgan&PianoCompany“帝国钢琴键式风琴”。 此琴为虽属风琴,但琴键为钢琴键,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风琴与钢琴结合新款。为帝国风琴钢琴公司1859年专为皇室定做。1896年,中国的外交官李鸿章应邀走访英国,参观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电报局、银行。维多利亚女王给予了李鸿章极高的礼遇,除赠予他“维多利亚头等大十字宝星”勋章外,还赠送了五架“帝国风琴钢琴”。 李鸿章回国后将其中一架赠与李家。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生前与李鸿章是同一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兴办盐业、开办银行为天津富豪。其父亲去世时,李鸿章亲自为他主持了葬礼。 李叔同父亲李筱楼即李世珍,人称“李善人”,曾创办“备济社”,向贫民施舍粮食棺木,又兴办义塾让贫儿上学,在津门一带博得“李善人”的雅号。有收藏古书和文物的嗜好,李家珍藏宋元明珍本图籍多种,是晚清知名藏书家之一。 李叔同从小就饱读诗书并爱好音乐学习弹琴,但当时他只识简谱,日本留学后才将五线谱带回中国。在其母亲葬礼上,李叔同曾边弹琴,边唱悼歌。在世人的不解中,25岁的李叔同用这种异乎寻常的方式来感怀母亲的命运,也发泄着对妻妾制度的不满。 与其说李叔同这是一间书房,倒不如说是一间音乐、美术教室。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间位于天津繁华之地的“洋书房”,就已经成为天津中西文化交融的缩影,更是李叔同向世人展示其标新立异的又一例证。现在看来,李叔同重新布置“洋书房”,是有久住打算的,否则不会全情投入。但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他难以释怀,于是李叔同匆匆告别天津,直到圆寂也没有回过这片伤心的土地。李叔同在“洋书房”弹琴作曲、习字作画、接待来客。这期间到过“洋书房”的重要人物有赵元礼、严范孙、周啸麟以及“天涯五友”之一的袁希濂等人。当时在天津初等工业学堂任校长的周啸麟知李叔同有意倡导美术,于是聘请他担任工业图案课教师。这是李叔同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在此期间,李叔同曾与家人透露过他与福基结婚的事,得到的却是兄长和妻子的一致反对。正当李叔同为家事纠缠不清时,辛亥革命爆发,军阀割据的民国乱世上演。李叔同在“洋书房”写下《满江红•民国肇造杂感》的词作,他说:“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为辛亥革命鼓吹的李叔同,没有预料到,这场革命却给他带来两个坏消息。因战乱天津初等工业学堂停办,他失业了;李家百万资产化为乌有,家里破产了。就在李叔同举步维艰之际,收到沪上挚友杨白民寄来的信,诚邀李叔同任教城东女学。很多人脉都在上海,有份工作可养家,李叔同便复信允聘。1912年春节临近,李叔同离开天津。临行之时,他在“洋书房”与妻子俞氏告别。并将此架“帝国风琴钢琴”赠与爱侄李晋章。李晋章自幼受三叔(李叔同)影响爱好金石、音乐。李叔同出家后,购物、转信等杂事,也均有李晋章办理。李晋章从小就是弘一大师的崇拜者。在李家的亲属中,最能理解法师出家之举的,就是这位侄子了。此架琴原来一直放在李晋章家珍藏,一直没有离开过天津。2012年,此琴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古韵琴声”大展。此款琴音色优美,弦槌、芯毡、槌楦、槌钉、槌柄虽经百年,但依然基本保存完整。闻音抒情,不觉让人顿悟:这不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更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 备注: 1859年英国皇室定制 (传)维多利亚女王赠李鸿章五架琴(其中之一) 约1898——1900年,李鸿章赠与李家 李叔同“洋书房”旧藏 李叔同俗侄李晋章旧藏 李氏家族张素梅女士旧藏 展览、刊载、鉴定: 2012年,中国国家大剧院“欧艺琴声国际乐器展” 2012年,新华网刊载“西方古典弦乐器与键盘乐器展” 2015年,厦门鼓浪屿《弘一法师,究竟清凉》艺术展 2015年,《弘一法师重要遗物》展 2015年,艺术中国“息霜(李叔同)儒风” 2019年,《弘一法师李叔同艺术生涯展》专家学术研讨会, 欧阳长桥,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天津文博院办公室负责人; 刘金库,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李叔同研究会会员; 2019年,《弘一法师李叔同艺术生涯展》 2019年,杭州《弘一法师李叔同》遗珍展
lot:907
更多弘一法师 赠李晋章英国皇室定制风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