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倪云林山水图卷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0次
蓝瑛(1585-1664)
甲戌(1634)年作
32cm*230cm
款识:倪元镇有狮子林卷,张伯雨题。元之诸贤所跋甚多,为好事分其强半。此卷之跋不多耳。今藏京口张修羽家,是卷最上乘墨宝也,余法是意鉴之。甲戌秋八月三日,西湖外史蓝瑛。钤印:蓝瑛(朱文)、田叔(朱文)鉴藏印:汉阳吴氏藏书画印记(朱文)、尊闻斋图书记(白文)题签:蓝田叔仿云林山水长卷。刘石庵、汤雨生题。 题跋:1.蓝瑛,字田叔,号蝶叟,又号西湖外史,钱塘人,山水法宋元诸家,晚乃自成一格,伟峻老榦,大幅尤长,兼工人物、花鸟、梅竹,名盛于时,画之有浙派始自戴进,至蓝为极,故识者争贵之。今观是卷,乃蓝君专法,于云林而苍秀过之,诚为近时之物乎?谨志数言于尾云尔。壬子腊月八日观后题之,石菴。钤印:石菴(朱文) 2.余曾闻前辈论画,每至宋旭、蓝瑛,辄深诋娸之,后是宋元之所画辋川图卷,不袭元人,自出机杼,皴擦黄鹤山樵法,姿极复邃,而一出自然,实为有明一代作手,不独不可诋娸,而赏者所当藏者也。奈何与田叔一例抹倒,前辈之论画疏矣。但世之古人名迹恒多赝本,又在精鉴者差别之。今玩此卷,法在云林,古气苍茫,当迂老见之,亦让出一斯地矣。戊申春二月花朝日,雨生汤贻汾识。钤印:雨生(白文) 引首:更比云林苍老。嘉庆乙丑新秋,梅华溪钱泳。钤印:钱泳私印(白文)、吴越世家(朱文)、钱(朱文)作者简介:蓝瑛,字田叔,人物画像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 ,与文征明、沈周并重。跋者简介:1.刘墉(1720-1805),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2.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其人多才多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诣,工诗文书画,精于山水,亦能花卉松柏。其山水受董邦达影响,承继了“娄东派”衣钵,后来,发展了淡墨乾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境界平实。在当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其妻董婉贞与诸子女亦善画。以祖父大奎荫袭云骑蔚,官至浙江乐靖副将。太平天国克金陵,殉清自尽。凡天文、地理、百家之学咸能深造。书、画、诗、词并臻绝品。 3. 钱泳(1759-1844) ,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其后扬州江人骥,得其残石数十种,俞樾言之梅小岩中丞,出白金百两,嵌之杭州诂经精舍之壁。惟诸碑中讹字甚多,泳未能一一正之。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卒年八十六(虚岁)。 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满纸云林萧萧色 ——蓝瑛《拟倪瓒山水卷》赏析 蓝瑛擅画山水、花鸟、人物。早年其画秀润,以后师法宋、元各家,得力于黄公望,作品渐趋苍劲疏宕。其画有多种面貌,有些笔墨含蓄隽雅,焦淡并用,笔笔有力;有些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彩浓丽。晚年画风苍劲雄强,骨力刚硬,多描绘秋景,善用赭色等。但也有秀润淡逸,自提为“仿某某”的作品,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用云林法”等。此卷为蓝瑛“法是(倪元镇)意”,作于甲戌(1634)年,为蓝瑛50岁时,描绘一幅秋风瑟瑟濛濛野色的幽静山村景象,给人寂静空灵的平淡感。 画卷由土坡上三五株松树入画近处几株粗枝杂树,参差安插着参天松树、几株枯木,树下坐落篱院房舍间,屋后竹林摇曳。屋旁留白一处水岸溪流,左侧岸上分布稀疏有致的枯树两三组,土坡中间置简构的四柱凉亭一座。远处可见远山连绵,与一片留白的阔水相涵,浩渺广阔。 此幅山水卷构图以简取胜,简中寓繁,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笔墨意境。河岸由块块土墩叠成,底部阴影浓重,缓坡上描绘枯树翠竹,错落有致,远近有别,其林木器宇轩昂,造型多为枯枝,线条粗而挺劲,笔墨洗练硬瘦少叶,作者似用这些高大挺拔的树来隐喻象征高洁清素的人格。近处林木风姿挺拔,远处淡墨勾勒的群山不着一树,在高树和翠竹中描绘空亭和茅屋,但不画人物,虽有一丝萧索与孤寂的味道,却也给画面增添了些许生气和遐想。屋后的翠竹随着瑟瑟秋风被吹倒倾向一侧,与屋前粗壮有力的松树互为呼应。倪瓒的画论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其作品几乎人不入画,他认为俗人满天下,天下无人可画,正是其内心愤世嫉俗的体现。而通常在蓝瑛的山水画中为了刻意拉开与文人画的差异,则喜欢在画中点写两个人物、但此卷中蓝瑛却不画人物,而是沿袭了倪瓒的绘画主张和萧条淡泊的气质。倪追求平远之境,描绘的山是由近望远,这里同样也看不到蓝瑛所擅长的雄伟壮丽、层峦叠嶂的高山,取而代之的是坡度平缓的低矮山坡,萧条寂寞,天真幽淡。 在线条和笔墨手法上,干练利落的寥寥数笔,表现出山石的体旷,营造出“平远”之势和散逸之境,呈现出别样的美感。柔和的线条使得画面轻松单纯地扩展延伸,趋于统一,产生“简”的感觉,而这些线条的重复、相交、错位看似有意穿插又产生“繁”的感觉,笔触柔和敏锐、乾湿互用融入造型之中。卷中枯树笔墨“写”的意味很浓,苍润有力,枝节类似“蟹爪”“鹿角”的结合较为明显是李成的笔法;山水坡石造型为太湖周边棱角分明的石块,山坡岩石的表现不求明显变化。墨色浓则近,淡则远。石岸土墩的底部,用来修饰岩石的苔点,以及直立挺拔的枯树上横点苔状的树叶用极少的焦浓墨,其余墨色变化较小,远山树屋多为淡墨这样的浓淡结合显得简淡却不轻浮,衬托出笔意的松灵颖秀,随处可见的皴擦造成的飞白和线间虚白隐藏在枯笔勾皴之下的湿笔点染,层层推进,意蕴连貫,看似不经意却无一赘笔。 蓝瑛大部分作品突出的特点是山石巍峨,老树槎枒,石瀑如飞,墨色苍健老辣;还特别重视色彩,用色重而不浊,柔和协调,色杂而不乱,绚丽夺目。而本幅仿倪瓒山水图卷,这些绘画特点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仿照了倪高士的笔墨意趣、风格气质,画面整体朴素淡雅,摒弃色彩,追求内心的平静,散发着静谧空灵的高逸之美。

lot:1215

更多仿倪云林山水图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