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张贞居笔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80000 ~ 25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出价次数:0次
董邦达(1699-1769或1774)
69*36 cm
款识:几家茅屋水边邨,花落春潮夕到门。溪上数峰青似染,居人说是武陵原。仿张贞居笔意,为书庸观察年兄清鉴。东山董邦达。钤印:臣邦达印(白文)、东山(朱文)、直取性情真(白文)鉴藏印:可园清供(朱文)、第三品(朱文)、从吾所好斋珍赏章(朱文)、子孙保之(朱文)、泉唐柳少泉珍藏书画(朱文)、遇九珍藏(朱文)、纫秋(朱文)出版:1.《皇舆揽胜》P108,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荣宝斋特刊》第47页,2007年作者简介:董邦达,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闻、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列。藏家简介:张权(1859-1930),字君立,号圣可,晚号可园,张之洞长子。任驻美公使馆参赞兼留美学生监督,董邦达是一位很典型的文人画家,他字孚存,又字非闻,号东山,富阳(今属浙江)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董邦达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为贡生,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得中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到了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董邦达奉旨出任陕西乡试考官,不久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至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董邦达与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保等一起参加了《石渠宝笈·初编》的编纂工作;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董邦达奉命入直南书房,并擢升为内阁学士;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又迁侍郎,任官于户部、工部及吏部;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董邦达官至左都御史,后又擢升为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董邦达去世后,乾隆皇帝特赐祭葬,谥“文恪”。 董邦达的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从董邦达的身世看,他是走的是科举之路,作为朝廷命官,作画只是董邦达的“副业”,因此他并不是一位职业画家。但董邦达又确实能画,尤其是擅长画山水,其画风远师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也曾经不少为皇帝作画,所以有些画幅上,在自己的姓名前面署有一个“臣”字,以示这是专门为皇帝而画的。 此幅《仿张贞居笔意》在朝时奉旨应命,迎合帝王喜好而为之的诸多画作亦有不同,乃是其为书庸观察年兄所作,拟张雨笔意,所绘武陵源,亦是湖南张家界,以此描绘心目中可居可游之境,信笔拈来,画上诗题或吟或咏,或楷或行,彰显了其中年时期的书画面貌及扎实的书画功底,乃充分体现其文人旨趣的兴来自娱之作。 画面山水交溶,森林掩映,溪流绕村而过,大自然能给予人的居住条件,在这里都能得到,又是一处隐逸者的好居处。图卷静穆葱郁,层峦叠嶂,由上而下、自远及近,且愈近愈“清”,这种“清”是具有厚度的、感性的,将整个画境在不同维次的时空里鲜活地支撑了起来:委婉清澈的小溪缓缓而下,汇着清响应着天籁,穿过耳际流进心田……不过,画作的“清”不止于此,他既承载于世俗的媒介之上、世俗的维度之中,但又超越于世俗之外,因为画境之“清”全然源于董邦达的心中之“清”。 董邦达是全面的艺术家,诗文、绘画、书法无一不精,山水、人物各显功力,钩勒皴擦运用自如。董邦达的绘画具有功底深厚,技法纯熟,依法古典的突出特点。所以,泰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说董邦达:笔墨深入古法,神韵悠然,足称画禅后劲。

lot:1335

更多仿张贞居笔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