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1763年作 柱石图 立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说明:1.“屡游泰岱何曾见,几过匡庐未遇之。惟有榖城山下路,一卷黄石帝王师。”为板桥自作诗。其用张良得黄石公《素书》而辅佐刘邦得四百年汉家天下之典,表明所绘非一般奇石,而是寓意柱石。
2.“为泾川贤坦画并题”说明此画系板桥老人为其婿所绘,并题诗赋以厚望。“贤坦”即“贤婿”,典出《世说新语》,言东晋太傅郗鉴择婿,至王家,诸郎闻来觅婿,多矜持有礼,惟见一郎“东床坦腹卧。”郗公云:“正此好!”细访之,王羲之也。
3.“乾隆东封书画史”《板桥自叙》云:“乾隆十三年,帝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足豪也。” 镌一印章云:“乾隆东封书画史”。
4.“燮何力之有焉”语出《左传·成公二年》:“郄伯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君之训也,二三子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范叔见,劳之如郄伯,对曰:“庚所命也克之制也,燮何力之有!”,栾伯见,公亦如之,对曰:“燮之诏也,士用命也,书何力之有焉!”。
板桥《与同学徐宗于》:弟薄书钱榖,案牍劳形,忝为牧民之下吏,烦恼自寻。忆筮仕至今,岁月不居,息息已十有二年矣,无功于国 ,无清于民,心劳日拙,精力日益哀稳颓,髪毛斑矣,及今解组归,殆将相见不相识欤?承惠书以弟与东坡相提并论,此何敢当!”板桥之叹“何力之有”的精神比曹雪芹只叹“无才补天”,比袁枚之叹“且勿忧人忧,姑且乐无乐”更为可贵。
5.“橄榄轩”板桥书斋名。橄榄:又名青果、白榄。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一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乱乃思之,故人称为“谏果。”轩:“指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板桥书斋名曰“橄榄轩”取其“回味无穷”之意。见乾隆元年(1735)三月跋李鱓雍正十三年十二月所作《三清图》轴。首都博物馆藏墨迹。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五(1716)年秀才、雍正十年(1733)举人、乾隆元年(1735)进士。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为官刚正清廉,爱民如子,曾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乞疾归。天性独挚,为人疏宕洒脱。工诗、词,擅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声名远扬,时人皆知,其诗书画并称三绝。更有清人蒋宝玲在《墨林今话》卷一总结曰:“其诗词书画皆旷世独立,自成一家,其视古人亦罕所心服,惟徐青藤笔墨真趣横溢,不得不俯首耳。故心余太史诗有云“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资质。”又一绝云:“未识顽仙郑板桥,其人非佛亦非妖。晚摹《瘗鹤》兼山谷,别开临池路一条。可谓抉其髓矣。”、“扬州八怪”之一。著作有《郑板桥文集》、《郑板桥诗钞》、《郑板桥词钞》。
一柱擎天事更奇
邓丁三
郑板桥善竹石。其竹,劲瘦挺拔,曰劲节,曰傲骨;仰或纷乱横出,是跋扈、张狂,也不乏愤世嫉俗。其石,嶙峋峥嵘,曰奇峭,曰棱角;仰或执拗地称冥顽不化,当然,也可以雄霸中天,“柱上云霄”。论者多不谓其姿态万千、丰富多彩,而说张扬、怪诞,不循常理。因为,他位列“扬州八怪”,而且如今的人们一提“八怪”,首先跳出脑海的就是郑板桥。
郑板桥画过很多《兰竹图》、《竹石图》、以及《兰竹石图》,最著名者,自然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其66岁嫁女时陪嫁的那一幅。因为,五年前他在潍县任上为了赈灾擅自开仓放粮,结果灾民纷涌而至,放赈帐目混乱,于是,按贪污被罢了官,所以,画上自题诗如是说:“罢官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渐吴隐奁钱薄,赠尓春风几笔兰。”“板桥老人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郑板桥也画过一些《奇石图》、《顽石图》、《柱石图》,不过将来最著名者,必然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其71岁时,特意为女婿画的这幅《柱石图》。何以见得?缘此画与上述一幅画可谓一双;缘其题识称:“板桥老人郑燮为泾川贤坦画并题。”
“贤坦”即“贤婿”,典见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所述乃书圣王羲之旧事,其言:东晋时,太傅郗鉴择婿,至王丞相家(王导,王羲之伯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逸少,王羲之字也。因此,由是“坦”或为“坦腹”,即“东床坦腹”。至于:“泾川”是名,是字,或是以出生之地望指代其三个女婿中的赵氏、袁氏、李氏一者,则尚须考证。但此画特为其婿而画,则无疑矣。
此画初次面世在1996年,系当时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书画部经理王彦朝自某高校老教授王春富家征得,见拍于北京翰海春拍;1998年再次上拍于翰海绍兴秋拍;2000年中贸圣佳也拍过,但都定名为《奇石图》。因为这画看上去并未见特异,无非郑燮常言:“板桥居士画石,好为大块。空勾斧劈,”“偶作细笔皴染。”看上去有一些倪云林的笔意罢了。可是,此图所题七言绝句有曰:“屡游泰岱何曾见,几过匡庐未遇之。惟有榖城山下路,一卷黄石帝王师。”分明不是说的寻常奇石、顽石,必是说的柱石。因为,其诗典出太史公《史记·留侯世家》,所谓“榖城山下路”,“黄石帝王师”,系指当年张良得黄石公《素书》一卷,终臂助高祖刘邦奠定四百年汉家天下,是为国家之柱石。
“榖城山下路”葬着西楚霸王项羽,脱化出太史公记载的一段话:黄石公谓子房,“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张子房功成名就,一日随同汉高祖过济北,“果见榖城山下黄石。”所以,郑燮此图是柱石,也是黄石,是对爱婿的寄望,也带出了如许之多的典故,致引出人们无限的遐思-创下破釜沉舟等著名战例,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驰名的“勇战派”代表项羽败了,高祖曰:“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张良图谋刺秦而未逞避于下邳,三次为老者拾履而不愠,终得黄石公授《素书》,佐留侯定鼎,然后功成名退;留侯者,无非一亭长,却有张良、陈平、萧何、韩信、樊哙辅佐‥‥‥而细审板桥所绘以《柱石》为题,赋诗则两类:一曰气节,所谓:“谁与荒斋伴寂寥,一只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曾折我腰。”一曰担当,譬如:“一卷柱石欲擎天,体自尊崇势自偏。却是武侯气象,侧身谨慎几多年。”然最重要的,莫过于此幅《柱石图》。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之陶潜气节可嘉、可法;两赋《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之诸葛孔明可敬、可叹。但是,张子房却前能兴汉,后得全身,可赞叹,也令人心悦诚服。
重量级藏品大抵皆如是。大上款,有因由,且背后有个大掌故、大意趣,足使人玩味其中,感慨其间。至少茶余饭后的,能扯出个大话题,却总有未曾考究参详殆尽之憾,故尓。
lot:2350
更多郑板桥 1763年作 柱石图 立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