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红釉汉壶尊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250,000-35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康熙一朝,上承晚明好古之风,于瓷业方面表现尤为显著,彼时景德镇重视临摹历代名瓷,成就斐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则是成功恢复了失传数百年之久的鲜红釉。通体高温鲜红釉的瓷器始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朱明洪武继之,定为祭祀之礼器,后至永宣时期技术达到顶峰,烧出鲜妍夺目的红釉瓷器,受世人宝爱,被冠以鲜红、宝石红、霁红等名,诚为旷世名品。明人王世懋《窥天外剩》谓:“我朝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可见,明后期永宣鲜红釉器已为珍罕之物,常人难睹真容。后世虽多有仿制,但因用料、窑温、技术等之囿故不得其法,而至康熙时才使鲜红釉得以重现,如豇豆红、郎窑红正是彼时之佳作,本品发色妍美自然,乃为当时窑工成熟掌握稳定的铜红釉烧成技术之历史见证。
本品造型丰润饱满,摹自周汉铺首铜壶,盘口束颈,丰肩硕腹,肩之四周各堆贴模印铺首衔环,视之古雅悠然,通体敷施鲜红釉,器口内外唇边形成“灯草边”,红白相衬娇妍无比,器身釉质厚腴滋润,釉色亮丽,娇而不俗,初看一致,然细察则内部变化多端,隐见大千世界之幻象,予人遐想无穷。四铺首以白瓷土模印饕餮纹而成,下衔圆环,上覆浆白釉,清透滋润,微泛青色,坚致似玉,为康熙中后期典型的白釉特征。底部无釉置以浅圈足,中心微见内凹,斑驳的护胎粉清晰可见下一道道修坯旋痕,与康熙御窑名品——长篇诗文青花笔筒的底部处理工艺一致,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对于康熙以来鲜红釉制作再度在景德镇流行的状况,干嘉时期南昌学者龚轼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在《景德镇陶歌》中如此记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诗中强调鲜红釉的烧制依然非常不易,耗费巨大,但结果绝非人力可控制,最终还由复杂又微妙的烧窑气氛来决定。本品敦实沉稳,古趣盎然,釉色妍美滋润,深具永宣宝石红釉遗韵,诚为康熙时期一例成功的鲜红釉器皿,弥足珍贵。检阅当今公私典藏,与之最为相近者唯见戴维德爵士旧藏,典藏号为A506,参见《东洋陶瓷大观》第7卷《戴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黑白图版237。二者虽在造型、釉色、铺首等细节上存在各自鲜明的特点,但是烧造年代皆属于康熙一朝当属毋庸置疑。戴维德爵士旧藏底有“大明宣德年制”寄托款,更好说明此色鲜红釉系以宣红为摹造对象,折射出彼时好古阶层对宣红的追慕之情。
(撰文/英国东方陶瓷协会会员 黄清华)
备注:香港苏富比,1979.05.21,Lot92

lot:7589

更多清康熙 红釉汉壶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