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 粉彩四季花卉双耳大瓶 (一对)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嘉庆一朝窑业状况远逊乾隆时期,无论烧造数量、质量和经费,与前朝相比均多有不同。其中经费一项尤为明显,嘉庆四年时定为“统以五千两为率”,较乾隆后期每年“约用银七千余两”少了近三分之一。依清宫档案记载,嘉庆五年进瓷记录为“上色呈样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装桶尊瓶罐共一百五十九件”;嘉庆十年则是“上色呈样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装桶尊瓶罐共一百六十三件”,与乾隆时期琢器烧造动辄过千的情况确实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嘉庆御瓷烧造规模缩小,尤其琢器数量锐减,故《景德镇陶录》卷二有载:“今上御极以来,诏崇节俭,每年陶器需用无多,而陶工益裕矣。”又因嘉庆元年至三年之际,弘历为太上皇,烧造制度一切遵循前朝,据内务府嘉庆三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尚须要求“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如此独特的烧造现象是明清御窑绝无仅有之事,亦恰好说明嘉庆御瓷与乾隆官窑渊源密切,断不可截然区分。彼时工匠秉承前朝之造器精神,技术物料相同,故所出之物量虽少然其品质无异于乾隆后期,是为嘉庆官窑水平之最佳时期。这也决定嘉庆御窑所出多为守成循旧之作,少见创新开拓之品。
然而嘉庆皇帝其实也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君主,同样追求和向往雅致的生活,在清宫旧藏《嘉庆帝汉装行乐图》当中,嘉庆皇帝饶有兴致地关注身边的古物,欣赏着嫔妃们的花艺,而花器皆是青花缠枝小胆瓶和釉里红马挂瓶,式样别致玲珑,由此可见嘉庆皇帝对瓷器一项绝非陌生,或许兴趣虽不及乾隆皇帝,但仍然具备相当的审美水平和喜好。因此嘉庆一朝窑业于守成之中亦见肇新,意趣之妙,品格之高不让前朝,特别在一些高端的御瓷之上减烧繁缛的龙凤题材和程序化的缠枝花卉纹饰,取而代之的则是多受恽南田、蒋廷锡、邹一桂等宫廷画家影响的各式工笔花卉图案,气息清新自然,一反前朝追求繁缛艳丽之风尚,为清宫御瓷开拓出雍正以后少见的美学新境界,留下清雅含蓄之一面,下启道光官窑力戒奢华、只求婉约清丽之新风。
本品当为此段史实的最佳之诠释,可证瓷史之不虚。其形端庄贵气,高逾两尺,恢弘大气,以矾红描金夔龙为双耳,玲珑精巧。通体白地彩绘各式花卉齐发之绚丽景象。图中洞石玲珑,桂花虬枝蜿蜒于瓶颈之际,使得画面构图饱满。御窑画师以丹青妙笔皴染出灰褐的枝干,形成苍雅浑厚之感,与枝头鹅黄的桂花、青翠的细叶遥相呼应。一旁的秋水芙蓉乘势而上,风姿绰约,花妍叶茂,争艳于四周。不甘寂寞的秋葵,粉嫩怡人,风情无限,在这美丽的秋光中尽情绽放。暗香浮动的秋菊花开诸色,圃簇繁丽,上下相映。含蓄静穆的秋海棠与质感如真的鸡冠花各立于洞石之侧,共享着丽日和风。其彩绘细致无比,所敷设彩料精妍,于莹润细白的胎釉映衬下,绚丽而不失含蓄,风格淡雅清逸,与乾隆上品者不分伯仲。且花之线条、设色、布局均见功力,不仅娇美亦十分生动,于写实中融以夸张,连秋海棠叶上的零星虫蛀之处亦生动表现,惹人喜爱。其设计独具匠心,诸花高低错落,分布各有主次,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色彩搭配与转换之妙处处可见。
本品通体彩绘装饰,画面徐徐展开,仿佛一轴秋光群芳争妍图手卷,画意之雅犹如和风拂面,醉人心扉,此清新之气则远为乾隆御窑彩瓷所不及。嘉庆御窑得前朝之技术、物料,然而一些构图、画意则远胜前朝,此为嘉庆御窑最大之特色。如此通体彩绘花卉纹饰的设计在嘉庆御瓷中当属罕见之例,更多是以腹部为主题纹饰,腹部以外则以繁缛的色地纹饰取代,例如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秋季拍卖会第611号拍品【清嘉庆 淡青地粉彩花石纹双龙耳大瓶】,高67.8厘米,造型、双耳饰与本品相同,其腹部所绘群芳图亦几乎一致,然颈部、肩部则以色地装饰福寿吉庆图,难有本品之清雅怡人。
由此可鉴,本品当属嘉庆御瓷之翘楚,得以成对保存,至为难能可贵,其画工之精,彩料之美,令后世清宫御瓷所不及,而且画意之雅,直追雍正官窑隽品之神韵。底款红彩虽已泯失,然丝毫不曾降低其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识者当宝之。
(撰文/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黄清华)
参阅:1.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秋拍第611号拍品,清嘉庆 淡青地粉彩花石纹双龙耳大瓶
2.香港苏富比2008年45月11日春拍第2851号拍品,清嘉庆 黄地粉彩通景「四时花卉」图双耳瓶
备注:英国藏家旧藏

lot:7613

更多清嘉庆 粉彩四季花卉双耳大瓶 (一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