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盘为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其纹其造型周正规整,胎质坚致厚重,通体黄釉地绘青花纹饰,盘心为折枝桅子花纹,内壁为折枝石榴、葡萄、柿子、束莲纹;外壁为缠枝花卉纹,外底施白釉,双圈内青花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黄地青花为瓷器品种之一,其制作工艺过程是在青花烧成后再于白釉上挂黄釉,复炉低温焙烤而成。凝重艳丽的青花与色泽淡雅的黄釉地相互映衬,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青花渲染层次丰富,黄釉肥润,胎质细腻,并且流传有绪,极为难得。其画法古拙典雅而不失艳丽,青花渲染细腻,黄釉丰腴厚润,上下二色映衬,更见素雅高贵。
栀子花,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格外清丽可爱,既可入药,亦甚适庭院居室之缀饰,一直深得众人所喜。南朝梁·萧纲《咏栀子花》云:“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宋朱淑真《水栀子》:“一根曾寄小峰峦,苫葡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明代以降,宫廷诸类工艺品多见栀子花装饰,就瓷器一项而言,御器厂竭力运用多种方式装饰,除此黄釉青花外,尚见蓝地白花、褐釉白花等,明代皇帝对其痴爱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黄地青花瓷,自明初宣德时期创烧以来,一直是官窑中最为名贵的品种之一,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烧造较多,弘治朝制品尤以娇黄著称,素受藏家及鉴赏家青睐,此盘即为一例。其造型和纹饰基本相同,器物相近者,掩其铭款难辨其朝代。成化盘多为边款砂底,弘治、正德为釉底年款,宣德二者兼有。黄地青花栀子纹饰见于宣德至嘉靖年间,尤以弘治一朝最盛。宣德及成化例子,伦敦大英博物馆有藏,见于 Jessica 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编号4:43及6:16。玫茵堂藏有一件绘饰相近的正德例子、罕见的嘉靖青花黄彩器、珍稀的弘治年制青花盘、以及正德年制褐彩盘,见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卷2,编号681-4。北京故宫博物院另藏相类弘治黄地青花盘,见《故宫博物馆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香港,2000年,图版231。其它相关例子包括 Carl Kempe 藏品,见于《Oriental Ceramics: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东京、纽约、旧金山,1980-82年,卷8,编号226;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注录同上,卷11,彩图版16;伦敦戴维德基金会藏品,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参见 Margaret Medley,《The Chinese Potter》,牛津,1976年,图158。
本品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绘葡萄、荷花、石榴及柿子图案,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其纹饰有多子多福、子孙昌盛之意。加之纹饰排列别致,极富装饰效果,釉彩搭配协调,令人赏心悦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此盘承袭前朝规格,青花淡雅宜人,纹饰吉祥,绘制纤柔,线条流畅,时代特征鲜明,为弘治时期的精美之作。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页256,图231《中国陶瓷全集13-明》下,图140《特别展 中国之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页190,图270《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volume 1,页118,图65《龙泉集芳》1,页266,图797。
lot:8291
更多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