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 1739年作 “渭川千亩”册 册页 (十二开)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650,000-85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李方膺墨笔花卉册,纸本,计十二开,每开纵25.5厘米,横31.6厘米。据其自题,此册作于“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自临清巡漕回济南,途中写此”。此时期,李方膺曾数次绘制此类册页作品。如浙江省博物馆藏其作于同一年之《梅花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瓶梅》,此二件与本册相较,无论纸张尺幅、材质,绘画和款题的内容、风格,均极相似,可互为印证。
1739年对于李方膺至为重要,或可说是其人生轨迹和绘画风格的转折点。李氏早期习画,虽有所成绩,然尚未尽脱前人规制。1739年十一月,其父李玉鋐病逝,李方膺回通州服丧。自此期前后,直至稍晚寓居扬州金陵,李方膺始渐脱前人旧习,自出一格,自具面目。故而,创作于此期的作品对于研究其画法源流,探讨其画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学术价值很高。
此册写梅、兰、竹、游鱼、莲花、蒜根等,皆其平生专擅之题材。写鱼一页颇得前人真意,与明季诸家一脉相承,偏于写实,与晚年以近乎狂怪的笔法写游鱼尚有距离。李方膺以花鸟见称,尤工写梅,各时期风格不尽相同,本册写梅一帧代表了此期典型风格,参以同期所作《梅花册》和《瓶梅》,不难看出,李氏惯以侧锋入笔,淡墨写就梅花主枝,以浓墨略作修饰,复以细笔勾勒梅花数朵,布局剪裁高妙,取旁逸斜出之势,得清寒苍老之趣,粗粝中见细腻,霸悍间见灵动,“全以胸中灵气运之”,“十指间拂拂有生气”。梅枝多作尖直转折,瘦劲硬挺,绝去甜媚,自喻气节。李方膺的好友,诗人袁枚一语道破,“孤干长招天地风,香心不死冰霜下”。全册涵括写竹五开,各具风姿。“朝阳鸣凤”,聊聊数笔,挥洒自如,写就“竹摇清影罩幽窗”。“种竹养鱼”,极写风势之猛,瘦竹孤立,或自比,或明志。款题配合画意倾斜书写,呈现出统一而独特的视觉效果。此一现象在扬州诸家中广泛存在,为一时新风,这与当时扬州商业繁荣,持续扩大的市民阶层进入艺术市场,对艺术求新求变,乃至求异求怪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不无关联。一页自题“三径千竿竹,青门一亩瓜,布衣无所用,便是老生涯”,隐隐道出官场失意,境遇不佳。扬州画派中,多有于仕途受阻而寓居扬州金陵一带卖画为生者,郑燮如此,李方膺亦然。竹石等题材已然成为扬州画派画家对于自身的写照,借此抒写情怀。李方膺有诗云,“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其性情方正,气质孤傲于此可见一斑。故而郑燮与李方膺交善,赞其“东坡、与可畏之”,一因其画艺,亦因二者气质相近,境遇相仿。另一页则自题七言诗一首,“夏雨连朝不出门,淋漓墨竹两三根,遥知蒋径盈千亩,洗净尘氛见碧痕”。写风雨中竹枝低垂,笔墨湿润温吞,大面积的留白和紧凑的款题构成强烈对比,未见风雨,却俨然“夜来风雨声”。笔墨简略而意境饱满,郑燮曾在李方膺的一件写竹作品上留下如下题跋,赞其笔简意深,“再减减不去,欲添添不能,酷似霜雪中一把剪刀,剪出春春万里。只此二叶已具天地间一片太和景象也”。
“渭川千亩”一幅可谓本册点睛之笔,亦是李方膺寓繁于简的登峰造极之作。“渭川千亩”语出《史记•货殖列传》,“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郑燮亦尝有“渭川千亩,淇泉菉竹,西北且然,况潇湘、云梦之间,洞庭、青草之外;何在非水,何在非竹也”。李方膺仅于画纸边缘题字、落款、钤印,留下大片空白。一笔未写,即已写就“渭川千亩”,于无画处写作妙境。
诚如笪重光《画筌》所云,“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前贤高论,于李方膺笔下,真已至出神入化,是为后学典范。 (孟雪松)
lot:3022
更多李方膺 1739年作 “渭川千亩”册 册页 (十二开)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