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御制青玉填金十六应真玉册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5,800,000-8,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来源:香港佳士得,2001.10.29,Lot0516;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Lot7192。
展览:“台湾山水堂藏玉特展”,天津博物馆,2005年。
本品一函八牒十六版,长方形,用黄色绫子包边,装饰成册页形式;各版以青白玉琢刻罗汉图,刀口填金。玉版呈天青白色,皎洁无瑕。每一页布局相同,左侧为罗汉形象,右侧为乾隆御题隶书赞文。其前后页由木板合并精雕一正面蟠龙如意云纹,及双龙拱珠纹,中部木签,刻隶书“御制十六应真玉册”。此件玉册保存有原装函套,函套装裱黄地锦面,打开为平面型,折迭而成六方套匣,交迭处有花牙样相咬,不易散开,是宫廷套匣装帧的主要形式。整器色泽柔和,抚之细腻密致,香气幽淡,雍雅之中透出一派佛家的祥光瑞气,脱略凡格。
内页为八块裱过的硬质木板,中间各镶嵌一块青白玉,玉片两面各精工刻划一尊罗汉图像和一首八言绝句的诗文来描述其特征,全册共计有十六尊罗汉像;并在刻划的阴线内填上金粉,使之线条能更清晰明亮。这部《御制十六应真玉册》,所述十六罗汉应为西藏佛教系统的罗汉,罗汉信仰传入西藏受中原佛教的影响很深,关系也密切,但与中土的系统不尽相同。其排列顺序为第一阿迎安几达尊者,第二阿资达尊者,第三拔纳拔西尊者,第四嘎礼嘎尊者,第五抜杂哩逋答喇尊者,第六哈抜达喇尊者,第七嘎纳嘎巴萨尊者,第八嘎纳嘎喇錣杂尊者,第九抜嘎沽拉尊者,第十喇乎拉尊者,第十一租查巴纳塔嘎尊者,第十二毕那楂拉哈抜喇錣杂尊者,第十三巴纳塔嘎尊者,第十四纳阿嘎塞纳-马恩省-马恩省尊者,第十五锅巴嘎尊者,第十六阿必达尊者。每一页画面纹饰清晰,罗汉面貌奇异高行,刻划传神,工匠以刀代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其制作方法难度极大,首先以毛笔将图案描画在玉板上,再以坚硬的工具—“金刚钻刀”、“昆仑刀”或玛瑙等工具,直接在线条上来回刻画,故在阴刻在线用放大镜观看有刀具来回刻划而成的“游丝毛道纹”,代表了清代乾隆宫廷玉器的最高水平。
清帝乾隆,笃信佛教,在紫禁城内开展了大量佛事活动,制造、绘制了大量佛像,法物及佛事图画,且诵经祀典、着文写诗,其文其诗,是清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这些诗文的物品,多为清代宫廷遗物珍品,此件玉册便是清宫重要的佛教文物。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住杭州西湖行宫时,到圣恩寺礼拜。圣恩寺最初是他的祖父康熙帝南巡时的行宫,雍正时改为圣恩寺,所以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会到圣恩寺。此次,他看到了该寺收藏的五代著名高僧、画家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大为赞叹。此画见于《宣和画谱》的记载,在南宋初年由内府流落到这里,流传了近千年,由于罗汉的名称是按照唐代翻译的《法住记》传统汉文音译名,于是乾隆皇帝按照他钦定的《同文韵统》的和音字,用汉字拼读梵文罗汉名,并按照三世章嘉若必多吉为他考定的十六罗汉的次序,亲笔在画上题写,并在文后题了一段跋文,交代了这一段故事,原画则遵照乾隆皇帝的圣旨珍藏于圣恩寺西湖山房内。
乾隆皇帝对十六应真图像十分重视、笃爱、欣赏,多次提赞,在他的《御制文集 初集》中共有三篇关于十六罗汉像的赞文,其中两篇为宫廷画师丁观鹏仿画贯休十六罗汉画所作,另一篇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是他在圣恩寺贯休罗汉画上所题的赞文。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八月,圣恩寺主持僧人明永和尚募资勒石,在圣恩寺内建妙相亭,内供妙相塔,其通体汉白玉,上面镶嵌贯休十六罗汉像及乾隆皇帝御笔赞文,此塔又称玉佛塔。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在北京北海西北岸的阐福寺内添建了万佛楼,楼的西侧仿照圣恩寺模式照样修建了妙相亭,供妙相塔。此外,乾隆花园云光楼还供有一套十六罗汉像屏,采用丁观鹏仿贯休画为粉本,每位罗汉旁均附有乾隆皇帝的赞词。以上三处重要十六罗汉像遗迹与本件玉册在人物形象及制式上高度一致,由此可见其重要程度。
此外,玉册这种形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品级,把重要的文献写于玉上,是表示所写内容的重要,也是为了能使其永远地流传,故玉册往往和帝王有关,历代皇帝封禅时,常埋玉册,目前所见最早的玉册为山西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简策《侯马盟书》。清代宫廷尤重玉册,使用的玉册主要有几类,一为政务类,如谥册;一类为文册,刻记皇帝的重要文章;一类为书画册,刻录皇帝喜爱的书画作品,玉册上的文字,书画,有直接书写的字用泥金,也有刻字填色的或阳刻描金的,阴刻描金应是质量较好的,不仅有金玉的辉煌,还能长久保存,这件《御制十六应真玉册》,就是用阴刻描金的手法表现的图画及文字。
清代宫廷凡涉国家礼制及御用玉册,造办处有一套体制化的制作程序:广储司奉旨挑选所贮玉石,交造办处甄选。造办处将所选玉料一一划分等级之后,在适用玉材之上勾画墨道,详细计算剖裁数量,记档呈报。一俟御准,发往各地织造、盐政、关差或督抚衙门,命之剖制琢磨。与此同时,造办处如意馆奉旨绘制墨稿,上呈御览。玉版琢成后,发还造办处依样琢刻。再交启祥宫或匣裱作制作装潢。
据《清文件》记载,关系国家礼制和体面的册宝,皆造办处玉作承造。一套册宝的琢制工时需耗数月,造办处经常请旨征调苏州玉匠,命之内廷雕琢。朝廷官员若无谕旨,不敢擅刻册宝。从《清文件》记载中,可见各省呈献的玉册,俱无名称,仅著『玉册一件』四字。
lot:6375
更多清乾隆 御制青玉填金十六应真玉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