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 钱维城 御题山水册 册页 (八十开选二十四)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 咨询价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说明:乾隆御题诗见《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第423页-428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钱维城 《山水》册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聂崇正
钱维城,初名辛来,字宗盘,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号又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钱维城的一生读书、做官,于乾隆十年(1945年)得中进士,而且还是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可谓荣耀万分。钱维城曾任官刑部侍郎,入直南书房,并且一直在朝廷为官,成为乾隆皇帝倚重的文臣,死后谥“文敏”,《清史稿》中有其小传。
钱维城又擅长作画,尤其以山水画闻名清朝画坛。他的绘画远师“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直接得于董邦达(1699-1769年)的指点,他的作品被收藏家们所珍视。《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一书内收录钱维城书画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数量相当多,说明清代宫廷对其书画艺术的肯定和赏识。
按照笔者对于清代“臣字款”绘画的了解,钱维城应当属于“词臣”画家,而非供职宫廷的职业画家,他作画带有“主流文人画”性质,他的主要工作是做官。但是由于他的绘画专长,也经常向皇帝进献自己的作品,所以画幅署款上也必定要写上“臣”字,说明此是进御之作,不同于一般自娱或应酬的作品。此套《山水》册页,就是钱维城“臣字款”的作品之一,《石渠宝笈·三编》收录。钱维城这套册页共八十开(四十对幅)。每开画均有乾隆皇帝对题,最后两开有近人何厚琦、徐邦达题各一段。
按照绘画史的叙述,清初的山水画是“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天下,其画风一统画坛,凡是文人作画,无不以“四王”为宗,从而这一画派成为绘画的主流艺术,风靡于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中。从这套册页上可以十分清楚地领略到“词臣画家”钱维城的画艺,他的山水画构图简练,变化不多,但运笔较多样,笔法松秀,墨色疏淡,具有很显著的文人绘画的样式,画面传达给观者的不但是钱维城自己的笔墨,而且还能感受到他所一脉相承的“四王”文人山水画的传统。由于是小张多幅的册页,画家在构图时考虑到画面的多样变化,使之避免有重复雷同之感。
乾隆皇帝、宫廷画家钱维城的对开山水册考释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刘金库
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的《乾隆御题钱文敏对开山水册》,檀木夹板,镂刻《纯庙 御题钱文敏山水》九个字。钱文敏,即宫廷大画家钱维城,文敏是钱维城的谥号。乾隆御题诗与钱维城画盘山水对幅,钱维城画于乾隆壬辰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即逝世的那一年。乾隆皇帝在三年后,乙未年(1775)补题诗,在《石渠宝笈三编》(上海书店本)第4184-4187页记载;“钱维城画山水四册”,纸本,折装,每册二十四幅,皆纵三寸九分,横五寸六分。每单幅作画水墨设色相同,各有隶书标题。八十开(四十对幅)。为《清宫佚目》外少数重要藏品之一。其后有民国年间大学者何厚琦,著名书画鉴赏家徐邦达[鉴定真迹]二个题跋。为近年来发现的钱维城山水画作之精品,现就其内容作以考释。
一) 钱维城的家世与生平
清代著名宫廷画家、诗人、循吏(法官)钱维城在《清史稿》卷三百五有传,传记中载他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02),卒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字宗盘、幼安,号幼庵、稼轩、茶山,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一甲一名进士,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状元,康熙朝有13名:缪彤、韩菼、彭定求、归允肃、蔡升元、陆肯堂、沉廷文、汪绎、王式丹、王世琛、王敬铭、汪应铨、邓钟岳;雍正朝仅有1名;彭启丰;乾隆朝有14名:金德瑛、于敏中、庄有恭、金甡、钱维城、梁国治、王杰等。钱维城是乾隆朝14名状元之一,排在第五名,他被授修撰。初入翰林院时,当时翰林学士分习满文、汉文,钱维城学习满文,名列“散馆列三等”,意思是刚刚及格,乾隆皇帝有些不高兴,说:“(钱)维城岂谓清文不足习耶?”傅恒为他辩解一番,乾隆下命再试汉文,乾隆又说他的诗词有疵漏,文赋尚通顺,仍留“修撰”一职。就在这年他才迁任“右中允”,命“南书房行走”,可以出入皇帝书房。钱维城出身于诗书世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书画俱佳。得第一名状元后,一次,随乾隆皇帝去承德木兰围场狩猎,乾隆击毙一虎后,命钱维城作《射虎图》,乾隆看后连称:好笔法!逐将此画刻于石上,并详记猎虎过程,留在木兰围场。从此名声大振。他书法师承苏轼,董其昌,苍劲深厚,流畅含蓄,笔端横溢着才气,他的诗集《茶山集》不乏清香诱人的意境。在仕途上钱维城也深得乾隆皇帝的器重,官累进至刑部侍郎,经常参加六部九卿的要案会审,断案铁面元私,执法如山,从不枉杀无辜,为法官席上的真正法官,是非场上的决断老手。有人认为钱氏作为诗人太浪漫,作为画家很豪放,作为法官又冷酷无情,是位充满各种争议的人物。另在《清史列传二百六十四·循吏二》记载,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任贵州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接旨到贵州治“逆苗狱”,当地用法有失当者,钱氏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在乾隆召见后,复职授山西蒲州知府,调任太原。乾隆年间,钱维城与张宗苍、方熏等人供奉宫廷而称为“画中十哲”。今天在江苏无锡图书馆,尚有《金匮吴越钱氏宗谱》为钱维城等所编,可资查对共后人与家世。
钱维城任刑部时,向乾隆皇帝上疏请申明律例:“事主杀盗贼移尸,有司辄置勿论。本律科移尸罪,反至流徒。请凡人律得勿论者,虽移尸仍用本律。杀奸之狱,奸夫拒捕,有司辄用斗杀律定谳。杀奸杀拒捕者,反重于杀不拒捕者。请用杀拒捕罪人律勿论。”下部议行。乾隆三十四年(1769),命他偕同内阁学士富罕善如、贵州会湖广总督吴达善,查治威宁州知州刘标的“亏帑”之事,巡抚良卿、前巡抚方世俊等皆坐谴。三十五年(1770),古州苗香要发动叛乱,乾隆皇帝又命令他偕同吴达善及巡抚宫兆麟督剿。香要“多力而狡,苗女迫根为羽翼,煽旁寨出掠。”等钱维城到了古州,督总兵程国相破乌牛、佳居诸寨,擒获苗香要之女苗迫根。钱维城从乌牛寨赶到佳居寨,宜示圣谕,解胁从。“督兵破朋论大箐,香要独身跳去。乃令先撤兵,遣迥香要,卒擒而歼之。乱定,谕议叙。”三十六年(1771),在云南龙陵戌守士卒十个有四) 伍个逃走,当他们被抓获时,封疆大吏上书皇帝“请悉诛之。”钱维城入面陈乾隆皇帝,说:“伊梨戌卒荷校一月,今用法过重,且戮于获所,边兵何由知?不如械至龙陵,倍其罚,荷校三月,足以儆众。”乾隆听从了他的意见。三十七年(1772),丁父忧,返归故里,不久卒去。谥文敏。著有《茶山集》。钱维城工文翰,画山水幽深沈厚。供奉内廷时,亦清代宫廷画院的领军人物之一。
另外,大学者钱陈群说钱维城“通籍后画益工,盖午益于(董)邦达云。”意思是说钱维城先是个大文人,饱读诗书而后才是宫廷大画家。他说钱维城的绘画得意于董邦达。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浙江富阳人。雍正元年(1723),选拔贡生。以尚书励廷仪荐,命在户部七品小京官上行走。十一年(1733)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三年(1738),充陕西乡试考官,疏言官卷数少,以民卷补中,报闻。授右中允,再迁侍读学士。十二年(1747),命直南书房,擢内阁学士,以母忧归。逾年,召诣京师,命视梁诗正例,入直食俸。十五年(1750),迁任侍郎,历户都、工部、吏部诸部有侍郎。二十七年(1762),迁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二十九年(1752),调任礼部尚书。三十一年(1754),调还工部尚书。翌年,仍调还礼部尚书。三十四年(1757),以老病乞解任,上谕曰:“邦达年逾七十,衰病乞休,自合引年之例。惟邦达移家京师,不能即还里。礼部事不繁,给假安心调治,不必解任。”寻卒。赐祭葬,谥文恪。董邦达工山水,苍逸古厚。其子董诰也是宫廷画家。
此外,钱陈群说他是大文人,可以从他的《茶山文钞》卷十中的《读信陵群传》一文读出:“信陵君发一介之使,而诸侯奔命,莫敢后者,仁义着于人心,而威信足以夺之也。且信陵君岂遂能救民伐暴,效汤、武之所为哉?徒不急于功利,有救灾恤患不忍人之心而已,威震天下,功业无与并。夫秦虎狼之国。非仁义可治,以欺诈为政二十余矣,相如一匹夫耳,怀璧睨柱,廷叱之而不敢害,何者?其气壮而辞直也,况率六国效死之众,伏大义而征之者哉?故曰,事变异而成功大,秦之强,六国之利也。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齐宣之时,易于汤武,信陵之时,易于齐宣。人有好勇者,多服金石壮燥之药,必发狂叫号跳掷而死,天方厚其毒而速之死,太史公乃以为实将兴之魏,虽得阿衡之佐无益,岂不谬哉!”文通字畅,有古人雅风,及有仿司马迁的秉笔写史之才。
钱维城的书法,以正楷“馆阁体”为佳。董其昌的书法在清代由于康熙皇帝的推崇而盛及百年,董其昌是从颜真卿的楷书入手,结合来芾、赵孟俯,写出别有劲拙秀媚的书法风格,在清代演变成“馆阁体”。清初有傅山、王铎,从颜、柳入手稍有不同,以“负劣体”知名的书法家在清代有汪士宏、钱维城、张照、蒋衡、梁诗正等。
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5)年间,随着全国统一,政权巩固,皇室除了罗致一些专业画手供奉内廷外,宫内专门设立如意馆等机构,专门置御用画家,此外还入值“南书房”的形式,以延纳学士、朝官身份的画家。就在这个时期,有不少的学士、朝官,实际上已经成为宫廷画家,他们经常画些奉旨或进献之作,这些作品大多署有“臣”字款,今天统称为“宫廷绘画”。绘画的题材主要是描绘帝后、大臣、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人物肖像画、表现帝后生活的宫廷生活画、记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等,及供装饰、观赏用的山水、花鸟画等不一而足。绘画风格面貌比较多样化,人物画有传统的工笔重彩和白描画法,还有吸收西法比较写实的画法;花鸟画有宗法黄筌的工笔写生和恽寿平的没骨法;山水画则多属“四王”派系,唯大写意画法则未在宫内传布。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有焦秉贞、冷枚、金廷标、丁观鹏、姚文瀚等;山水画家有钱维城、唐岱、徐扬、张宗苍、方琮等;花鸟画家有蒋廷锡、邹一桂等;还有一批供奉内廷的外国画家,诸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他们带入西洋画的明暗、透视法,创造了中西合璧的新画风,还培养了不少弟子,深受皇帝器重。
康熙至乾隆朝,当国家全盛,文学侍从诸臣,每以艺事上邀宸眷。大学士蒋廷锡及子蒋溥、董邦达及子董诰、侍郎钱维城、侍郎邹一桂,与鹏翀为尤著。蒋廷锡以逸笔写生,奇正、工率、浓淡,无不超脱。源出于恽格,而不为所囿;董邦达山水源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墨法得力于董其昌,自王原祁后推为大家。长期供奉内廷,进御之作,大幅数尺,小册寸许,不下数百;钱维城山水苍秀,花卉傅色尤有神采;邹一桂以百花卷被宸赏,世谓恽格后罕匹者。诸人所绘并入石渠宝笈、御题褒美,传为盛事。
清制,画史供御者无官秩,设如意馆于启祥宫南,凡绘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装潢帖轴皆在这里。多由大臣引荐,或献画称旨召人,与词臣供奉体制不同。间赐出身官秩,皆出特赏。清高宗万几之暇,尝幸馆中,每亲指授,时以为荣。其画之精美者,一齐编入《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画院盛于康、乾两朝,清代宫廷绘画从嘉庆(1796-1820)以后,才日趋衰微。
二) 乾隆皇帝与静寄山庄
从乾隆皇帝在第一开的对题诗:“侍臣扈跸昔游盘,有暇近临粉本看。”中可知,钱维城是在陪同乾隆到“盘山行宫”后而为乾隆皇帝画的,乾隆皇帝在三年后,又在对开上写下了对题诗,君诗臣画,珠联璧合。
“盘山行宫”又名静寄山庄,在盘山南麓,占地约四十公顷,清乾隆九年(1744)动工,十九年(1754)竣工。山庄围墙石灰石块砌成,周长七六公里。山庄由前宫、中宫、后宫、石佛阁、步云楼、捉云亭这样以及外八景、内八景有静寄山庄、太古云岚、层岩飞翠、清虚玉字、镜园常照、众音松吹、四面芙蓉、贞观遗踪。新六景有半天楼、池上居、农乐轩、雨花室、会然阁、小普陀。1926年胡景翼部为筹集军饷,伐松拆屋,静寄山庄遭严重破坏。抗战时期,又遭日军扫荡,山庄被夷为一片瓦砾。1966年,石佛殿三尊佛像及乾隆御书碑被砸毁,现仅存建筑基址和六七里宫墙。
2003年10月至12月,台湾大学生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在两岸分别做学术报告,重建一座消失的乾隆“静寄山庄”,从北京故宫的《静寄山庄图》讲起,结合《盘山志》,并实地考察了《静寄山庄》。经傅先生研究,乾隆多次到过《静寄山庄》,为此图题写过22首诗,可见乾隆对“静寄山庄”情有独钟。
盘山,古名徐无山,又名四正山、盘龙山。盘山位于北纬40·05'-40·06',东经117·15'-117·18'。地处蓟县官庄乡北部,距蓟县县城西北12.5公里。属燕山山脉南部分支出系、中低山地貌,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0米。主峰挂月峰、海拔高度864.4米。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0公里,被誉为“京东第一山”。盘山风景诸多,其中以“三盘”、“五峰”、“八石”著称。
盘山风景名胜区,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盘山是燕山山脉南缘的一段,雄伟多姿,景色幽古,久负盛名,曾入中国15大名山之列。远在初唐时,唐太宗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到了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清乾隆第一次巡游盘山时赞叹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行宫“静寄山庄”,此后又27次到此巡游。近10余年,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开发,再次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游览胜地。盘山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有“五峰”、“八石”、“三盘”之胜,还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筑。五峰为挂月峰、紫盖峰、自来峰、九华峰、舞剑峰,与山西五台山遥相呼应,号称“东五台”。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五峰攒簇,引人入胜。由西路登山,山势呈上、中、下三盘之状。三盘景致各具特色,上盘松、中秀石、下盘水,人称“三盘之胜”。从莲花岭进山,转过刻有“入胜”两个巨字的大石,经过四正门径、元宝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盘。下盘以秀水著称,有水质凛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濑的流瀑和被誉作“立沛甘露”的红龙池。盘山第一大寺天成寺也建在这里,此寺始建于唐代,后经重修,现庙门匾额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亲手笔。寺仙正殿“江山一鉴阁”面涧背崖,雕梁画栋,古朴雅致。阁西有座8角13层浅黄色舍利塔,它结构精巧,风姿绰然。继续上行,过万人悉,登欢喜岭,即达中盘,中盘奇石嶙峋,或险或怪,千姿百态。“八石”中的悬空石、摇动石、天井石、将军石等都在这里。攀上盘山顶峰挂月峰,峰上有座建于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使这一风景名胜区更加绚丽多彩。
三) 钱维城传世重要作品及近年来的发现
钱维城传世的重要作品是《避暑山庄图》,横35,纵95厘米。纸本设色,共四册,前两册为康熙三十六景,后两册为乾隆三十六景。乾隆十七年画前两册,十九年画后两册。每册十八幅,皆有乾隆题诗和钤有乾隆皇帝宝玺,每册紫檀木夹板,板中嵌牙签。避暑山庄于乾隆五十九年(1790年)全部峻工,妆画于此时。
另一件是《热河千尺雪图》纵28厘米、横168厘米,钱维城画于乾隆十八年(1753)所画,钱维城三十三岁。千尺雪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九景(现不存),是乾隆当年游赏、小憩、吟诗作画的地方。此图描绘了当时避暑山庄内“千尺雪”幽美静雅的景观。画左上方有乾隆亲笔题跋“热河千尺雪”景七言诗一首。两侧上钤有乾隆宝玺十四方,嘉庆宝玺二方。左下方作者落笔:“乾隆癸酉春,臣钱维城奉敕敬绘”,并盖有“臣钱维城”、“敬事”印二章,与此《御题钱文敏山水册》上的印亳无二致,说明《御题钱文敏山水册》也是于钱氏晚年所绘。
钱维城、张若霭(张廷玉之子)、董邦达、张若澄(张若霭之弟)绘制了四幅《雪浪石图》。胜迹“雪浪石”位于河北定州市东北隅的一处绿树掩映的高坡,此石系北宋时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所得。据道光年所修《定州志》载,苏轼于元佑八年(1093年)九月被贬官定州,偶得此石,将思乡之情寄托在如山水画的一方青石上,并依此命其室为“雪浪斋”。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苏公再贬英州之后,此石下落不明。直到明万历八年(1580年),原盆石被真定县令郭衢阶(明代大收藏家)在定州时发现,原石也于万历十年(1582年)为知州唐祥兴所发现。雪浪石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他六次过定州,对雪浪石咏诗三十余首,并先后命张若霭(张廷玉之子)、董邦达、张若澄(张若霭之弟)、钱维城绘制了四幅《雪浪石图》。此图现收藏于避暑山庄博物馆。东坡居士对“雪”字很在感情,不仅体现在“惊涛拍岸,激起千堆雪”的诗句上,他被贬黄州时,书斋为“雪斋”。晚年在定州得雪浪石,并将书斋定名为“雪浪斋”。
近几年来,古代书画知音越来越多,尤其是被清宫《石渠宝笈》著录者更是身价百倍。钱维城著录于《石渠宝笈》、《石渠宝笈续编》、《石渠宝笈三编》的重宝有钱维城《雁荡图手卷》(估价400-600万元),中贸圣佳曾拍出429万元高价;另一幅钱维城的《九如图》被《石渠宝笈》著录,并有乾隆御题,估价80万元,最后以154万元拍出。此外,中贸圣佳的一幅钱维城《深树茅堂立轴承》以132万元高价拍出,在著录《石渠宝笈》中的作品有一本董邦达的八开乾隆御笔对题山水册与之极为相似,曾在中贸圣佳以363万成交,与钱维城此册相比,以此册为乾隆皇帝御题诗最多、最精,远远超出若干倍。而此件是乾隆御题诗、钱维城画山水的对开为首次发现,尤其是乾隆皇帝对盘山行宫情有独钟。曾亲自画过《御笔盘山偃松图》和《御笔松崖垂钓图》今皆在故宫,世间难见,而在此册中的题诗,远远超过傅申先生所言的二十二首诗的四倍,我们有理由认为此画要比北京故宫著名藏品姚文瀚的《静寄山庄图轴》要精彩得多。

lot:5182

更多乾隆帝 钱维城 御题山水册 册页 (八十开选二十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