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清宫旧藏「铜错金银饕餮纹乙公尊」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 无底价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本品为铜质,侈口,厚唇;颈部收敛,对称出戟;溜肩,鼓腹并下垂,圈足厚高且外撇,与肩部对应,亦出四戟。整体自口至足布四层纹饰,腹部主体以饕餮纹为饰。此尊为明代匠师采用铜错金银工艺制作而成,其上装饰兽面云气纹样,纹饰特征与战国中晚期铜错金银器极为相似。
错金银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金银错」。错金银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错金银是中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它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战国两汉时期,错金银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考古发现战国汉代的金银错青铜器以千百计。而铜器中,有一类重要的器物即仿古器。仿造先秦青铜器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金石学兴起,公私以收藏商周青铜器为乐事,宫廷曾据内府所藏商周青铜礼乐器大量仿制,以为郊庙之用。
明代的慕古仿古器量规模甚大,流传于世者亦较多。明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因见郊坛宗庙及内廷所陈设鼎彝均非古制,遂生复古之心,在宣德三年敕谕工部仿照宋人《考古图》、《博古图》诸书所记商周青铜器器形,铸造仿古铜器。当时所铸仿古铜器达3300余件。这些仿古铜器除部分归宫廷留用外,还奉敕分与诸王府,因而得以流传至各地。
此器造型古朴敦厚,铜制精纯,百余年之供奉保养,使得炉身铜质光泽深邃沈穆,黑黝有光,炉身通体错金银丝,饰饕餮兽面纹,纹饰繁缛奢华,闪亮的金色和深邃的古铜色对比明显,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此铜错金银兽面乙公尊既保持商周礼器的端庄稳重,又增添了几许灵秀清奇之感,使得商周时期的铜器巧妙过渡为明代流行的造型,亦古亦今,自成气候。且于《西清古鉴》中有明确著录,诚为不二佳品。与之相似者,有原藏于奉天行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晚期 错金银夔凤纹觯」,可资参考。
lot:5162
更多明 清宫旧藏「铜错金银饕餮纹乙公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