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签赠本《苦水作剧》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5,000-1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少年爱赋短长词,惭愧生花笔一枝。老去戾家生活在,青灯无语鬓如丝。录旧作为文风学友题,苦水,卅一年五月。
顾随(1897-1960)
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着专家。 顾随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苦水作剧三种》自印本,系顾随所著三种杂剧之汇编,1936年春印行。
杂剧,在元代极为盛行,大都表达“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结果,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明代以后,杂剧创作逐渐衰微,至民国,已绝少有人染指。王国维曾言:“吾中国之文学最不振者莫戏曲若。元之杂剧,明之传奇,存于今日者,尚以百数,其中文字虽有佳者,然其理想及结构,虽欲不谓至幼稚、至拙劣,不可得也。”(《静安文集续编?序》)
王静安先生曾一度有志于戏曲创作,惜未能付诸实践。其夙愿,依顾随女弟子叶嘉莹言“在先生之手中真正获得了完成”(见《顾随与叶嘉莹》,河北麦田图书公司2009年11月版)。对顾随的杂剧创作,叶嘉莹评说:“先生剧作之取材与元杂剧之取材实在极为相似,不过事实上其间却有绝大的不同之处。即元剧写作之目的仅为搬演之际可取悦于观众,而先生之写作并非仅为供搬演所用,而更为供阅读以表达出对人生之某种理念或思想。这种写作态度,无疑的曾受西方文学很大的影响。”
顾随女儿顾之京则言,其父当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位发表杂剧作品的现代作家,因为南京的吴梅(1884-1939)在世比学生顾随要早些”(见《大师顾随》,工人出版社2007年9月版)。顾之京进而谈到:“父亲自1933年至1945年初,十二年间共著有杂剧六种。”此六种杂剧,即《馋秀才》《再出家》《马郎妇》《祝英台》《飞将军》与《游春记》。
《苦水作剧三种》,1936年春印行。此自印本录有顾随剧目三种,另附录一种,合计四种:《再出家》《祝英台》《马郎妇》及附录《飞将军》,唯缺《馋秀才》与《游春记》。每出杂剧后所附顾随跋语均注明完成于“旧都东城之夜漫漫斋”。
顾随对元人杂剧之研究,堪称非凡,近读他品评赵景深的文章《读〈元人杂剧辑逸〉》,及《元代四折以上之杂剧》,颇有感受。如,在后文中,他谈到,元人杂剧,例用四折为一本,当为定论。他考出:“不守四折之惯例者,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十六折),四四十六,有人认为似应合为四本,吴昌龄的《西游记》(二十四折),四六二十四,应合为六本。”其实不然。他认为:“元人所言四折为一本,实指通本歌者仅限一个角色,如末(按:末角)则四折皆末,旦(按:旦角)则四折皆旦,而王的《西厢记》、吴的《西游记》每四折中皆旦末相间。”因此,他认定“四本、六本之说,难以成立”(见苦水《元代四折以上之杂剧》,载1937年《中法大学月刊》第三期)。顾随此说,考据正确,考证透彻,令人信服。
诚然,顾随作古略早了些(1960年6月9日病卒于天津河北大学寓所),以致大业中折。不过,他没有赶上“***”,依其高足周汝昌言:“早逝几年,又是有幸了。”(见周汝昌《苦水词人》)
默?声/文
lot:*1382
更多顾随签赠本《苦水作剧》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