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 峨眉纪游 镜心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 咨询价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说明:上款“平羽”即徐平羽(1909—1986),原名王元健,又名白丁,江苏高邮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肄业,是文化部原副部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左联;1936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干事,延安抗大区队长,新四军服务团副团长,中共苏中区委敌工部、城工部部长,山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第三野战军随营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南京市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60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部副部长;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9月,国务院派出由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的1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敦煌工作组前往莫高窟进行考证、抢救。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入蜀方知画意浓
——徐平羽旧藏黄宾虹《峨眉纪游册页》
黄宾虹先生一生好游山水,中年之后更是行遍中华名山大川,尤其是晚年的巴蜀之游,发生于黄宾虹晚年变法之时,对其艺术风格的变化可谓影响深远。1932年秋,69岁的黄宾虹应友人之请入蜀游览写生,他溯江而上,经武汉、重庆,沿江又到叙州,入岷江,而上峨眉山,翌年春,在成都代陶冷月在四川大学教课数月,并漫游青城。后由成都出发到龙泉驿,过简阳,经乐至、射洪、蓬溪、南充、渠县等地至广安,游天池。再沿嘉陵江回重庆,由重庆乘轮船东还,览长江三峡之险,整个游程历时近一年,得画稿千余幅,诗文七十余首。巴蜀壮游,是黄宾虹历时最久、行程最远、收获最大的一次,也成为他艺术风格转变的关键。
黄宾虹本册共四开,为晚年所绘回忆三十年代蜀中山水之作,四开分绘 “金顶”、“洗象池”、“乌尤寺”、“九顶山远眺峨眉”景色。其中“金顶”为峨眉最高峰,亦是普贤菩萨道场;“洗象池”亦与普贤菩萨有关,传说为其骑象登峨眉山时,汲水洗象之地,尤以皓月晴空之际,“象池夜月”之景著称;“乌尤寺”为蜀中名刹,位于乐山,原名正觉寺,始建于唐,历代文人墨客入蜀,常于此地拜谒高僧,跋中所记“涪翁题句尤在”,或与北宋黄庭坚为寺庙更名典故有关,然今无存,使人感慨百年间之沧桑;“九顶山”位于德阳,于南麓可远眺峨眉金顶。画中山水岗峦稠复,涧谷幽阻,正是峨嵋的典型地貌,在这里,黄宾虹黑密浑厚、润泽华滋的风格更趋纯粹,技法也更精进而圆熟。除延续浑厚华滋的画风外,又受良渚出土夏玉的启发而参悟墨法,将金石用笔的苍辣铿锵与夏玉的斑驳灵透融为一体,既有笔的力感,又有墨的润泽,可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而使用渍水法、铺水法、破水法呈现出神奇效果,则让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了山与水的韵致,笔与墨的交融。
本册旧藏者徐平羽(1909-1986),原名王为雄,号红豆村人,江苏高邮人。1928年,入上海大夏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秘书。1932年,参加左联,与鲁迅先生过从。1937年初,赴延安,在抗大学习,任区队长和政治教员;1938年,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秘书长、副团长,后任山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等;南京解放后,任南京军管会文教委员会主任兼南京博物院院长;自1950年3月始,先后任华东***员会高教处处长、华东文教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60年,调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长,分管文物、艺术工作。他团结各方文教界人士,为我国文化艺术及文物事业竭尽努力,特别是领导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建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重大维修工程,及时抢救我国古代艺术宝贵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平羽担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期间,十分关心文物征集工作,往往利用地利、人和之便为南京博物院征集了若干书画精品。譬如,刘海粟(1896-1994)所藏龚贤力作《岳阳楼图》大幅,经吴湖帆、张大千等过目推崇备至,经鉴赏家徐森玉(1881-1971)斡旋、洽商,刘海粟将之捐赠南京博物院收藏。
20世纪20年代末,徐平羽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寓居上海的江苏高邮人、著名书法鉴赏家、古钱收藏家宣哲(1866-1942),开始与艺术品鉴藏结缘。据介绍,徐平羽正式用薪金购买书画始自1946年,时任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从那时起至1966年“***”的二十年间,他征得夫人林琳的同意,以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书画收藏,生活开支则全靠夫人的薪金,甚至将夫人过年为儿子做衣服的布票买布做了画套,痴迷程度可见一斑。对他来说,书画鉴藏是无比快乐的。所以,有人就感慨,徐平羽的一生,集革命、文艺、鉴藏于一体,富有传奇色彩。正因与书画鉴藏的不解之缘,徐平羽长期身居文化界,与当代文化名流、书画名家结下深厚友谊,如黄宾虹、贺天健、吴湖帆、傅抱石、吴作人、谢稚柳等人,并藏有大量名家赐上款作品,本作即为其与黄宾虹深厚友情的见证之一。

徐平羽的翰墨因缘
黄宾虹先生曾与陈景昭论墨法,言“元人倪、黄,笔多墨少,未免空疏枯燥”,“鄙人北来,摹拟十年,得悟古人墨法,积累多者,至千百遍而成”,乃至一画经数寒暑,方可“历久通神”。以是帧观之,细品先生此言,想必其已得墨法之真谛也。此图,黄宾虹老运笔干湿并用,枯润相融,山石树木之勾勒,“一波三折”之篆籀笔法,倔强朴实,茂密雄浑;又以淡墨、浓墨、宿墨、焦墨,层层积渍,浑厚华滋之韵味立显。其构图巧妙,空白处犹如“灵光”,实为云水之行处,或为木桥曲径,与墨山之比较,使得黑处愈黑,白处更亮。如行夜山,昏黑中厚重浓郁,恰如“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
本帧所绘,虽同是峨眉景色,但却是在数百里外的九顶山之上,远眺峨眉。画中留白处,恰似云海,将九顶山与峨眉山二者的距离感表现的别致又有风神。黄宾虹1932年有川蜀之游,之后所绘蜀中景色,全为经过艺术加工与想象的“卧游”之作。这种“卧游”思想,使黄宾虹的创作即注重在山川自然中吸取灵感,同时又能将其融化、提炼至“道”的境界。其作品在形式上达成主客观的高度统一,精神气象俊伟不凡。此四帧晚年所作,亦如是,而其中又以此帧意象最为独特。面对此帧,如果遮去款识,我们甚至有一种这是黄宾虹在效法元人之法的错觉,作者于历代画法的融会贯通,幻化妙用,于此中可窥。
峨眉洗象池位于峨眉山中部海拔两千米的钻天坡上。清康熙三十八年改建为寺。乾隆初年月正和尚整修道路,并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相传普贤菩萨骑象经过时,白象曾经在水池中沐浴,故改名洗象池,又称天花禅院。此画皴擦点染,浓淡干湿应用自如。面对巴山蜀水的奇、险、幽、秀,黄宾虹找到了绘画的真谛,以笔墨之快,用功之勤,记录下了巴山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黄宾虹曾在其女弟子朱砚因所绘《乌尤寺》中有题跋曰:“嘉定乌尤寺,距峨眉百里,而近远望,水光山影,方弗在图画中”,可见其对乌尤寺景色的激赏。所谓“嘉定乌尤寺”之“嘉定”,乃是峨眉、乐山、洪雅、夹江等县于1913年前之旧制,统化归四川嘉定府制下,府治设于乐山。黄宾虹晚年精于用水用墨,笔下山水真力弥漫,墨彩生动,意境深远。本帧虽为小幅,然笔墨变化多端,枯湿顿挫,笔锋触纸,密实而凝重,即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像是“铁划银勾”,不可移易。

lot:1712

更多黄宾虹 峨眉纪游 镜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