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黄花梨小翘头案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80,000-12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备注:
1.纽约佳士得,1997年9月18日,编号23。
2.罗伯特·P·皮卡斯(RobertP. Piccus)夫妇旧藏。
3.埃斯肯纳齐(Eskenazi)旧藏。
4.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

小翘头案,黄花梨制成。独板为面,纹路极佳,如三山浮水,周匝涟漪层层,显是匠师刻意挑选而成。冰盘沿甚简,只在下方翻一线。两端平接翘头,翘头高扬,如翼斯飞。这种榫接方式和翘头样式,为福建地区特征。
腿足素混面,末端外撇,即所谓的香炉腿。直牙条,牙头挖成倒垂云头状。不设堵头。牙板沿边铲阴线,至牙头翻为卷珠状。
腿间镶装挡板,上浮雕西番莲纹。下方则设壸门牙板。
这种长三四十厘米,高宽十余厘米的小案,家具领域习惯称为“案上几”,有说是制作大案的模型;有说是盛放炉、瓶、盒三式等杂物的小供案。小案由于陈设方便,可以随意摆放案头,故一直甚受收藏家青睐。此小翘头案显现出典型的福建家具造型特征,小器大做,精致可爱但气势雄伟。福建地区常见大型翘头供案,造型与比例的处理方式,与此小案甚近。

序言
我的两个老朋友
—记两件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的旧藏
[美]柯惕思
古代家具学者
原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
过去20年中,在拍卖会或者市场上,许多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的藏品重新出现了,他们再次回到镁光灯下。每逢遇到这样一件家具,就如同偶遇一位老友,必然要把握机会坐下来聊一聊。今年保利春拍就有两件这样的老友:一件是黄花梨带屉板小平头案,另一件为铁梨木镶大理石围板罗汉床。20多年前,我做过这两件家具的目录,相伴数年,如今,有机会重新审视它们,其乐融融也!
一 黄花梨带屉板小平头案(图1)
1990年初,加州博物馆从一位香港行家手上买到这件带屉板的小平头案。那时,公诸于世的同款范例非常少。安思远与王世襄各自发表过一件;前者的屉板似乎是后配的,后者的整体比例和屉板架离地的高度都比较呆板。还有一件镶嵌绿色石板面心的款式,是香港叶承耀早期藏品之一。所以,当找到这件既高雅又文气的款式时,我们博物馆特别高兴。
不过,这些年来,许多类似的桌子也陆续出现。其中以黄花梨做的居多;它们表现出简约的做工,素面的刀牙板;有时讲究一点的,会在圆腿上做出一圈微妙的小立领,好让屉板边框部件与腿部相交时达到平顺、贴切的衔接。除了桌面镶石板,还有一些是带瘿木面心的款式。2003年,香港两依藏获得了一件紫檀带嵌百宝面心的款式(图2)。濮安国《明清家具鉴赏》(2004年)也发表了三种款式,一件带有如意云头牙板,另一件用红木做的。北京楠书房也收藏一件楠木制者。大部分的这类小案,尺寸大小相似,桌面长度从72~75厘米不等。然而,2005年一位江苏行家让给笔者的一件黄花梨小案,桌面更长(95公分),而且屉板四面都带有小刀牙板(图3)。最近,张金华《维扬明式家具》也发表一件99公分桌长的铁梨木版本,并指明其来源为苏北地区。濮安国在《明清家具鉴赏》一书中进一步评论:“这类桌子当时在苏州地区曾广为流行,是文人书房中常用来摆放书籍或安置文房用具的。” 由于平头案带屉板的这种款式,产地似乎都来自江南或苏北地区,或许也有榉木的版本,待字闺中不为人知。
对于这类案子,濮安国的用途评论固然值得关注,但它优雅的姿态也的确适合江南文人书房。虽然这类案子的参考文献少之又少,但还是在两幅宋代绘画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一张是传刘松年画的《西园雅集图》,里面有一件带屉板的四面平桌子(图4),置于一张台座式大桌前,当作香几用。另一张是萧照的《中兴瑞应图》,其中有一件带屉板的小案子,放在大棋桌的一侧,也当作香几使用(图5),这与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里面的香案(无屉板)相类似。这两个例子,屉板上都是空无一物,焚香的用途却是一目了然。当然,这样的小案子肯定是多用途的。最后,不管放在那,它都能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对旧藏的小黄花梨带屉板桌案回顾一番后,笔者更能领会这样的美学源自审美高峰的宋代。它有优雅的姿态和细长精致的造型,更因素面黄花梨的工艺锦上添花。
二 铁梨木镶大理石罗汉床(图6)
博物馆于1994年在香港收藏了这张铁梨木镶大理石罗汉床。即使不是博物馆结束前最后获得的一件藏品,就可能是最后的两件之一。虽然不是黄花梨或紫檀,但它雄劲的造型以及原配的大理石围板吸引了我们的收藏欲望。它的床座造型与博物馆所藏的紫檀罗汉床(图7),以及王世襄旧藏的铁梨木、紫檀罗汉床(图8)基本都相同。围板镶嵌的大理石板,纹理极为丰富,幻化出天然山水、流水及流云的图画。
早在汉代时期,文石板已经被用在家具上。但是,在宋代才对文石欣赏发扬光大,这是拜欧阳修、苏轼和米芾等历史人物的推广所赐。对那些具有天然画稿的片石,他们一再强调可以与伟大画家的山水画相媲美。宋代之后的画作中,经常能看到镶文石板的家具。元王振鹏《历代贤妃图》描述唐太宗坐在床上,其围栏镶“水墨”纹石板,带有山峰景象(图9)。此后不久,明初《格古要论》记载文石的用途:“……大者五六尺,性坚,用砂锯开板,嵌桌面、胡床、屏风之类。”
除了明初朱檀墓出土的镶石板桌案,早期的镶纹石板家具很少能幸存下来。直到晚明时期,这种家具出现了,主要在士绅和统治层级圈子里。到明末,文石板的用途的越来越广泛,在绘画、插图和文献中都有相当多的证据。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评论:“大理石:出滇中,白若玉黑若墨为贵,白微帯青黑微帯灰者皆下品,但得旧石天成山水云烟如米家山水,此为无上佳品。古人以镶屏风,近始作几榻,终为非古。”明末匿名的《上元灯彩图》描绘了一场上元灯节市集,内容丰富,其中包括一件镶石板的罗汉床(图10)。这件画中床就呼应了文震亨的评论;的确,与阶梯式围栏及带有托尼腿足的款式做比较,市集上的这张罗汉床就少了早期风格的古味。在《上元灯彩图》中,还有一张镶大理石的架子床。这让我们想到晚明小说《金瓶梅》西门庆家中的大理石镶嵌家具,也反映了晚明土豪文化渗透在生活的许多角落里。
清代画作也继续说明大理石镶嵌家具的时尚趋势,镶石板的罗汉床就经常出现在(清)宫庭绘画里。雍正时期的瓷盘则描两绘位女士坐在罗汉床上(图11);围栏镶花瓣形的云纹石板;床座也刻画出一清二楚的深色木纹。乾隆时期丁观鹏的《墨妙珠林》描画了唐中宗李显坐在镶水墨大理石围板的罗汉床(图12)。
再次回顾这张旧藏铁梨木镶云石罗汉床,它依然雄姿英发,原配的镶大理石围板历久弥新,耐人寻味;而今更体悟它的稀有性。这张罗汉床本身以及镶大理石家具两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岂是时下木材的市场价值所能比拟?
2019年立夏日,上海

lot:5431

更多清 黄花梨小翘头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