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 张在辛刻张廷玉自用芙蓉石狮钮方章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备注
日本关西地区重要藏家旧藏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在辛(1651-1738)字卯君,字冤公,号柏庭,又号子舆,山东安丘人。清篆刻家,贞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生,授观城教谕不就。筑园城隅,偕在戊、在乙两弟及群从讨论风雅。工篆、隶,雍正十三年(1735)隶书送若干亲家分闱江南诗,时年八十五。兼精刻印,画入逸品。家有墨宝楼,喜收藏书、画、古玩。有印相轩印谱,著隶法琐言、隐厚堂诗集。《清画家诗史》、《隶法琐言》、《画石琐言》、《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再续印人传》。清初大诗人王士禛在题赠诗中称赞道:“苕苕三玉树,挺生东海隅。 ”此“三玉树”就是指张在辛和他的两位弟弟张在戊(申仲)、张在乙(亶安)。三兄弟治印不仅深得家传,张在戊还有幸得到程邃的亲授。文人篆刻风气至清初从苏皖地区逐渐向北方渗透,张贞及在辛兄弟的出现,使齐鲁印坛摆脱了一片荒芜的状态,并由此成为当地篆刻艺术的标帜。像山东籍印人高凤翰、聂际茂、郭伟绩等,皆师事张氏。郭伟绩在《松筠桐荫馆集印》自序中称:“安丘张氏三先生以平妥见长,远近篆刻家悉宗之,遂为当时印学师范。余自幼数过渠丘,谒卯君、申公、亶安三先生,观其全谱,因求其操刀之法,先生乐引后学,一一指示无倦色。”张氏兄弟一门风雅,自为师友,所作用刀娴熟,朱文取法元人与林皋,秀逸工稳,兼参六朝朱文,风骨劲健,白文印古雅醇厚,直逼秦汉。张氏兄弟不仅篆刻风格相近,且勤于奏刀。康熙五十九年(1720),三兄弟辑自刻印二千余方,成《张氏一家印存》。

张廷玉砚斋氏与澄怀园两印小记
此次保利15周年拍卖会禹贡专场,有幸征得两方源自东瀛,十分罕见的张廷玉自用印。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身世显赫横跨康雍乾三朝为官,实可谓位高权重。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也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这两方张氏自用印,分别由安丘张在辛、张在戊昆仲所制。清初山东安丘张氏家族是一个以书画特别是篆刻闻名的文化家族,绵延数代,印人众多。齐鲁印派是清初山东以张在辛家族印人集团为基础以血缘、声气及师承为纽带关系结成的地域性篆刻流派。其代表性印人主要有张贞、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高凤翰、聂际茂、朱文震等。齐鲁印派的形成,不仅是明末以来篆刻区域不断扩展和流派印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山东文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将江南文化与乡邦文化相融合的产物。齐鲁印派的形成和崛起,一方面填补了徽派、如皋派没落后浙派兴起之前的空白;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后来流派印的发展,从而使齐鲁印派成为清朝篆刻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清初大诗人王士禛在题赠诗中称赞道:“苕苕三玉树,挺生东海隅。”此“三玉树”就是指张在辛和他的两位弟弟张在戊(申仲)、张在乙(亶安)。三兄弟治印不仅深得家传,张在戊还有幸得到程邃的亲授。文人篆刻风气至清初从苏皖地区逐渐向北方渗透,张贞及在辛兄弟的出现,使齐鲁印坛摆脱了一片荒芜的状态,并由此成为当地篆刻艺术的标帜。像山东籍印人高凤翰、聂际茂、郭伟绩等,皆师事张氏。郭伟绩在《松筠桐荫馆集印》自序中称:“安丘张氏三先生以平妥见长,远近篆刻家悉宗之,遂为当时印学师范。余自幼数过渠丘,谒卯君、申公、亶安三先生,观其全谱,因求其操刀之法,先生乐引后学,一一指示无倦色。”张氏兄弟一门风雅,自为师友,所作用刀娴熟,朱文取法元人与林皋,秀逸工稳,兼参六朝朱文,风骨劲健,白文印古雅醇厚,直逼秦汉。张氏兄弟不仅篆刻风格相近,且勤于奏刀。康熙五十九年(1720),三兄弟辑自刻印二千余方,成《张氏一家印存》。
其一是张贞长子张在辛为张廷玉所制名号,印文:张廷玉砚斋氏,署款:辛亥重阳,相印轩主仿汉铸印,年八十有一。施篆者张在辛(1651~1738)字卯君,字兔公,号柏庭,又号子舆,山东安丘人。清篆刻家,贞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生,授观城教谕不就。筑园城隅,偕在戊、在乙两弟及群从讨论风雅。工篆、隶,雍正十三年(1735)隶书送若干亲家分闱江南诗,时年八十五。兼精刻印,画入逸品。家有墨宝楼,喜收藏书、画、古玩。有印相轩印谱,著隶法琐言、隐厚堂诗集。《清画家诗史》、《隶法琐言》、《画石琐言》、《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再续印人传》。印为芙蓉石,圆雕太狮少狮钮,造形威猛、气度不凡,所具包浆非历百年不可为之。所刻印文以秦汉铸印为范,工致浑朴然不失金石韵味,长短错综,参伍取便,不排挤、不局促,顺其自然之势,得其天然之妙。从此印署款可知,辛亥重阳为雍正九年九月初九,是日适逢张廷玉六十寿诞,故此印当为彼时之寿礼。且此印经由《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初印风》P33、及《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代徽宗印风》上册P95两本重要印谱著录,而且原印与印谱的比对,大小完全一致,笔划亦十分吻合,诚然可信。
其二是张贞仲张在戊为张廷玉所制堂号印,印文:澄怀园,边款:乙巳八月,上赐居戚畹旧园,庭宇华敞、景物秀丽京师所未有也。园无署名,因忆康熙癸巳秋,扈从塞外。蒙圣祖御书「澄怀」二大字以赐。今所居之地,碧水涟漪、不染尘滓,于澄怀之意有会心焉?敬以二字名园所以志两朝圣主之恩,示子孙于不忘耳。廷玉恭记,则葊氻石。张在戊(1668–1738),张贞仲子,字申仲,号则庵,例贡生,书法篆刻皆工,曾集汉唐以来官私印玺体式各为传注,著有《郁栖书话》《篆刻年历》《宝典》四十八卷 。印为芙蓉石椭圆形章,圆雕双螭钮,形制拙古却不失精致,呈色白晰、质感油凝,皮壳亮丽,具有十分典型清初制钮风格。此印的篆法与当师法汉玉印,线条光挺整饬、细腻无比,足见安丘张氏一门,于篆刻上的造诣。而关于「澄怀园」的来历,在此印的边款中,张廷玉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注解。在他的澄怀主人自定年谱中,有如下记载。康熙五十二年癸巳 四十二岁,赐御书「澄怀」二大字。(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一P33-34)雍正三年乙巳 五十四岁,于圆明园’以苑东戚畹旧园,赐廷玉与大学士宋轼及南书房翰林吴士玉等居之。园在御苑之东相去百里许,奇石如林、清流若带,曲榭长廊、凉台燠馆无不具备。园未署名,因忆康熙癸巳秋,扈从塞外,蒙圣祖御书「澄怀」二大字以赐。今所居之地,碧水涟漪、不染尘滓,于澄怀之意有会心焉?敬以二字名园所以志两朝圣主之恩,示子孙于不忘耳。(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二P79-81)而在《澄怀园语》卷二以及张若澄的《张文和公行述》亦均有相关记载,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罗列了。
此二印的特殊性在于,一为张廷玉六十寿诞之物,而另一则为其缅怀康熙帝及感恩雍正帝的真实内心写照。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二印的施篆者张氏昆仲,为康雍时期齐鲁地区的领军人物,传世作品十分罕见。平心而论齐鲁印派的形成和崛起,一方面填补了徽派、如皋派没落后浙派兴起之前的空白;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后来流派印的发展,从而使齐鲁印派成为清朝篆刻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且此二印有着极为详实可靠的史料记载,以及权威印谱著录,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备注:日本关西地区重要藏家旧藏
出版:1.《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初印风》P33,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
2.《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代徽宗印风》上册P95,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
参考文献
1.《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之《澄怀主人自订年谱 六卷(清)张廷玉撰; (清)张绍文重校影印清光绪六年(1880)六世孙绍文刊本》。
2. 乾隆十一年张廷玉撰《澄怀园语》卷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
3.《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2册,1997年。
4. 张体云编《张廷玉年谱》P367-368 附录,张若澄撰《张文和公(廷玉)行述》。

lot:5080

更多清雍正 张在辛刻张廷玉自用芙蓉石狮钮方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