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1920年作 金泥罗汉 立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
1.「须磨收藏齐白石作品展」,白木屋百货商店(今东急百货店),日本桥,东京,1960年。
2.「Ch'i Pai-shih: Collection of Yakichiro Suma(白石——须磨弥吉郎的收藏」,M.H.de Memorial Museum, 1960年5月3日-31日, 旧金山。

【说明】
1.须磨弥吉郎旧藏,收藏编号:IV503。
2. 须磨弥吉郎题布套、题签。
3. 本件齐白石《金泥罗汉》与古代书画拍品(元代)杨维桢《壶月轩记》同为日本「寸巢庵」旧藏。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部工作人员。

下笔怜公太苦辛,古今空绝别无人。修来清静华严佛,尚有尘寰未了因。
——齐白石

纵观齐白石一生,他在德行修为上,确实具有许多佛门中人的特征。虽没有进入佛门修行,却将他的悲悯情怀、佛禅悟觉赋予他的生活形态及诗、书、画、印的创作之中。他与佛门中人亦声气相通,但仍有家庭、社会的担当,如他之所谓「尘寰未了因」,故虽有佛心,却无避世之举动。他笔下的佛、道人物画,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八仙、钟馗等,神圣而不道貌岸然,出世而不离烟火世间,有一种让人亲近的平民情怀。

异香俱从苦寒来
——须磨弥吉郎旧藏齐白石《金泥罗汉》

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成功,除因其早年的积淀及笔耕砚田,勤奋不已外,贵人的相助亦不可忽视。1917年,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与陈师曾结识,两人一见如故。在陈师曾的鼓励下,他开始「衰年变法」,终创「红花墨叶」风格。
1922年,陈师曾、金城等携齐白石等人的作品赴日参加「第二回中日绘画联展」。齐白石的作品以超乎想象的高价售出,这为他在国内外打开知名度铺平了道路。自此,齐白石的书画销路才逐渐好转。直到1926年,买下跨车胡同15号,齐白石才终于有了固定的居所。
如果说陈师曾是齐白石艺术的推崇者,那么,须磨弥吉郎(1892-1970)则称得上白石艺术的拥趸。
须磨弥吉郎于1927年11月至1937年1月任驻华大使,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任职,经瑞光和尚介绍与齐白石相识于1929年初。须磨从1928年便开始购买齐白石的作品,到1937年调离岗位前,他已经收藏了大量的中国近代书画。其中,以齐白石的作品居多。后来这批藏品大部分寄赠京都国立博物馆,其他由须磨家人收藏。从京都国立博物馆前学艺部部长西上实编着的《须磨笔记—中国近代绘画编(1)(2)(3)》中,可见包括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瑞光和尚等61人共532件作品,齐白石以63件遥遥领先。据统计,须磨家族先后寄赠京都国立博物馆上千件近代书画,其中齐白石作品近百件。
须磨的眼光独到且前瞻,这源于他幼时跟外祖父学习篆刻和书画的经历。在相对安定的二十、三十年代,须磨以职务之便购藏同时代中国书画家的作品,可谓如鱼得水。须磨称齐白石为「现代国画第一人」、「东方的塞桑纳」(塞尚),先后于1960年在日本桥白木屋、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须磨藏齐白石作品展」。
本场我们有幸征得须磨旧藏齐白石《金泥罗汉》,以泥金绘于瓷青纸上,非常罕见。目前所见,除本幅《金泥罗汉》外,另有北京画院藏己未年(1919)为樊增祥(晚号鲽翁)绘《佛像》及中国美术馆藏《罗汉八开》,皆以金农漆书落款。
《金泥罗汉》绘一老者,驼背仰首,结跏趺坐于高壁之前,应是达摩面壁。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开脸是典型的齐白石简笔人物画法。以浓笔勾眼睑,画下巴及须发,淡笔染面部、脖颈。弧形长眉、眼珠及嘴巴留白而成。石壁顶天立地,以方笔勾轮廓,略施皴擦。岩石下,隐约可见几缕枯藤垂下。这种类似几何形的山石画法与为樊增祥绘《佛像》,以及20年代初作《桂林山》造型一致。人物衣纹层层迭迭,如行云流水,同《罗汉八开》如出一辙。
由落款「佩绅道兄先生强白石恭绘,庚申九月二十一日。」可知,《金泥罗汉》绘于1920年。上款人佩绅暂不可考,但从《金泥罗汉》的题材及所用材质的稀缺程度看,应是一个大主顾。
《金泥罗汉》于1935年购自北京会文斋。须磨称其「在白石翁的作品中非常罕见,是其成名后最具时代精魂的作品,仅是欣赏都觉得力道逼人,可以说是白石翁作品中的白眉(最突出者)」。并在画面左下钤白文山形收藏印「升龙山人」。近年来,须磨收藏的作品偶有释出,均受藏家追捧。本件《金泥罗汉》尤其难得,愿识者宝之。

lot:1040

更多齐白石 1920年作 金泥罗汉 立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