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 行书《御选语录·纸》 镜心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00,000-2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雍正御笔《行书自作七言诗》浅析
雍正皇帝(1678-1735)是清兵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十三年,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对康乾盛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雍正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皇帝,不仅通晓《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工诗词,善书画,有相当深厚的汉文化素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雍正还广交僧衲,深通佛理,对中国佛教代表性宗派禅宗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
佛教自汉明帝传入中原,历来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需要,多采取崇佛政策,其中有的佛学修养深厚,但真正有修有证的,唯有雍正皇帝一人而已。雍正法号圆明,在他即位后,并未因政务繁忙而懈怠佛事,常于处理政务之暇与王公大臣探讨禅机禅理。并亲自编选《御选语录》刊布天下,黜陟古今,别具慧眼,发前人多未发。
雍正编选语录一则缘于他对佛学禅宗的亲参实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他对古今各种语录的不满。在《御选语录》的诸篇序言中,雍正阐明了自己选录的原则:对历代禅师,不重虚名浪誉,唯看其是否达真实理地,对历代禅语不迷美词佳句,只看其是否从性地流出。《御选语录》正集部分共收录十五人,其中最后一位圆明居士即是雍正自己。在窥知古人意旨之浅深、机用之妙秘后,雍正随有拈提唱颂若干首,另有与诸禅侣及护卫侍从之问答机缘,皆在茶余饭后闲暇之时随感而发。这些都被记录下来,编辑成帙,即为《圆明居士语录》。雍正将自己的《圆明居士语录》选进去,除了对自己的禅学见地的自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一些曾与雍正有过交往的禅僧,出于种种目的,私刻雍正语录,煽惑观听,雍正欲以此消除这些私刻本的影响。《御选语录》处处显示着雍正皇帝的真知灼见,历来被列为习禅者必读之经典。
此雍正御笔《行书自作七言诗》内容出自《御选语录》卷十二《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语录》,原题为《纸》,“冰肌素质无暇垢,一任东君自剪裁。饶他玉简金经出,若个不登宝筏来。”大意是纸质之洁白细腻犹如女子的肌肤纯净洁白,可任由东风裁剪。虽然有玉质的简札、泥金书写的佛经,但都需要佛法来引渡到达彼岸。寥寥四句,言简意深。
顺治、康熙、乾隆三朝帝王都好董其昌书法。雍正在做皇子时期,也跟着康熙皇帝学了一段时期的董其昌书法。从雍正早年书风来看,董其昌是他早期取法的主要对象。康熙三十九年(1700),还是皇子的胤禛召当时的户部郎中陈奕禧作书,胤禛“示以睿制盛京诸诗,赐玻璃笔筒一”。此后,雍正的书风逐渐变得厚重丰腴了一些,秀丽之中又有圆润,在风格上与陈奕禧有些接近。这件雍正御笔《行书自作七言诗》全篇行笔流畅,一气呵成,用笔爽快,又着意变化,有欹侧跌宕之妙,气脉贯通,毫无滞涩违和之感,点画圆润秀美,又不失大气雍容,当是受了陈奕禧的影响。(参考图2)
雍正即位后,勤于政事,故传世正式的书法作品极少,较之康熙和乾隆皇帝的传世书法数量,更是稀若星凤。清宫应该是收藏雍正御笔最多的地方,但《石渠宝笈》及《秘殿珠林》中所著录的雍正御笔数量却仅有四十余件,而康熙和乾隆皇帝御笔多达数百件。雍正御笔书法稀少程度可见一斑。
较之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御笔,雍正御笔经常有不落款和不盖御玺的情况。在《秘殿珠林》及《石渠宝笈》中著录的雍正御笔,其中有一些没有落款和钤印,但不影响这些御笔的入编,如承德避暑山庄所藏雍正御笔《古德颂》一卷,收入《秘殿珠林三编》,是卷未署款及钤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御笔《行书苏轼词》(参考图3),收入《石渠宝笈三编》,这件作品也没有落款和钤印。
雍正御笔《行书自作七言诗》在书写正文之后,落款“御笔”。此落款的“御”与雍正另外一件御笔《草书五言诗》(参考图4)落款“御”行笔习性完全一致,由此可确定是雍正皇帝的落款“御笔”无疑。这件御笔在书法风格上与雍正九年赐给完颜留保的《行书宴月旧作》(参考图5)比起来,少了些凌厉硬朗,而墨韵婉转通畅,刚柔相济而近雅,具有匠心独具之美。虽然没有钤印,但雍正御笔的稀有性决定了作品的珍贵性,仍然是一件极其难得而重要的御笔。田忠彦在《浅说清代盛世帝王书法》中写道:“雍正书法与康熙、乾隆相比,康熙的字逸美,雍正的字放达,乾隆的字甜丽,相比之下,雍正的字更为舒展,意趣表达则更为自然。”对照这件雍正御笔《行书自作七言诗》,诚为的评。

lot:1746

更多雍正帝 行书《御选语录·纸》 镜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