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达 钱维城 于敏中 刘统勋 方观承 汪由敦 等 书画合璧卷 手卷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说明:
1.朱文钧、杜伯秋旧藏。
2.原木盒刻杜伯秋题跋。
3.朱文钧(1882-1937),字幼平,号翼盦,室名六唐人斋,浙江萧山人。工书画,精鉴赏,曾藏蔡君谟墨迹,宋拓整正《九成宫碑》及古玉铜器等,藏书多达十万卷。光绪间曾游学英法。
4.杜伯秋(1904-1988),全名让•皮埃尔•杜伯秋(Jean Pierre Dubosc),亦有称其杜让或杜博思、杜伯思者,斋号柯青馆、虚白生室。杜伯秋曾娶卢芹斋幼女为妻,尝为法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携妻同赴中国,居八年之久。杜伯秋对中国古代书画向有兴趣,在华期间与吴湖帆、张葱玉等鉴藏名家多有过往。吴氏《丑簃日记》、张氏《张葱玉日记》中多有记载。
1.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恪。善书画,书法篆隶得古法,山水有元人韵,善用枯笔。助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子董诰,父子并有画名,为乾隆帝所欣赏。
2.钱维城(1720-1772),初名辛来,字宗盘,号幼安、稼轩、茶山,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工山水,又能界画,名盛于世,供奉内廷,为画苑领袖。
3.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状元。授修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四库全书馆正总裁等。工书法,近董其昌。著述颇丰。
4.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谥号文正。
5.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山西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雍正、乾隆两朝要员,历办学政、盐务、河工、巡抚等要职,官至工、刑二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一生勤学,精研六经。谥文定。
6.汪由敦(1692-1758),字师苕,一作师茗,又作师敏,号谨堂,又号松泉,安徽休宁人。雍正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端。书法力追晋、唐大家,兼工篆、隶。殁后,高宗命集其书为时晴斋帖十卷勒石内廷。著有《松泉集》。
7.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一号宜田,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乾隆二年,担任军机章京,转吏部郎中。历任内阁中书、直隶清河道台、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
8.裘曰修(1712-1773),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人,清代名臣、文学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军机处行走,礼、刑、工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谥文达。曾奉命与鲁、豫、皖三省巡抚巡视黄河,划疏浚之策。奉敕编纂《石渠宝笈》《密殿珠林》《热河志》《太学志》《钱录》等。
9.李锴(1686-1755),字铁君,号眉山、焦明子等,铁岭人。汉军镶白旗。索额图婿。由笔帖式举博学鸿词。晚年隐于盘山。工诗古文,善书法,尤工草书。
10.张照(1691-1745),初名默,字得天,号泾南、长卿、天瓶居士,室名法华盦,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乾隆七年歴官刑部尚书,供奉内廷。通法律,精音律,工诗文、书法,兼能画兰、梅,笔致秀雅。
1937年3月13日,吴湖帆的日记中记载:“蒋谷孙携法国杜博思来,是前日约观余藏画也。华语甚流利,对古画颇有根柢,与其他徒藉皮貌之外国商人完全不同,究竟是学者(伯希和弟子),非商人可比也。最爱王麓台画,此亦恐外国人中所仅见者,盖麓台画就国内画家尚不识其妙者居大半,况国外人乎?其根柢见解可想见矣。”这位被眼目清高的吴湖帆予以很高评价的“杜博思”,即上世纪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西方艺术史家和收藏家法国人杜伯秋,全名让•皮埃尔•杜伯秋(Jean Pierre Dubosc, 1904-1988),也有称其为杜让或杜博思者。杜伯秋大学时受教于格兰尼特(M.Granet)和派利亚特(P.Pelliot)两位汉学者,开始钻研亚洲文化。后娶大古董商卢芹斋的小女儿珍妮为妻。1929年杜伯秋抵达北京,以外交人员的身份就职于法国大使馆十八年之久,同时从事收藏活动。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在他的收藏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大部分西方人受日本审美的影响,只知道关注宋代绘画的时代,杜伯秋认为明清文人绘画有其独特地位及现代性。他发表文章,把王原祁和塞尚相比较,指出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1949年,他与好友、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东方部主任、后来又任馆长的史克门(Laurence Sickman)一起,成功策展了在纽约维尔登斯坦因画廊举办的“明清大画家”专题展览,并继此在次年发表题为A New Approach to Chinese Painting(《认识中国绘画的新途径》)的专论,不仅充分体现出其敏锐独到的鉴赏眼光和自具心得的学术水准,更堪称西方有关中国画研究历史进程中影响深远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华期间,杜伯秋与吴湖帆、张葱玉、蒋谷孙等多有交往,其所收藏的明清绘画由于其个人独到的审美和一众鉴赏家好友的加持而尤为精彩,多属铭心之妙品。本卷董邦达、钱维城所画《云山图卷》,有汪由敦、方观承等一众同时期词臣好友的题字,书画相映,珠联璧合,诚为一件不可多得的逸品。
清代乾隆时期,经过几代君主的苦心经营,社会发展稳定,物阜民丰,朝廷以稽古右文为务,丰富的文艺活动成了太平盛世中不可或缺的点缀。乾隆皇帝自身热爱艺术,故在朝廷任职的士大夫中凡能诗善画者,多蒙皇帝垂青,得以优游笔墨之中,是为词臣画家。其中董邦达、钱维城皆为词臣画家中的佼佼者,二人所作山水,多奉命而为,署“臣”字款,供奉宫禁,故每有所作,不论绘画还是书法,虽见精工,而不免于拘谨,这也是宫廷艺术的一种特色。但是诸词臣在退食之余,一时兴到的游戏笔墨之作,则往往清华洒落,生动自然,尽见天机。这一手卷便是如此,董邦达所作细密而周至,尺幅虽小却有千里之势,钱维城所作则空山流水、古木苍岩,有一种幽深邃古的美感。两图中间间以于敏中的题诗:“万迭青山万迭云,水边烟树隔孤邨”,画境相得益彰。刘统勋、孙嘉淦、汪由敦、方观承等或写前人成句或作书论,毫无应制时的拘谨,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文人气度。
其中,李锴一跋更为少见,李锴(1686-1746),字铁君,号眉山,又号豸青山人,晚号焦明子、后髯生,汉军正黄旗人。为康熙己卯年刑部右侍郎李辉祖之子,内阁大臣索额图之女婿。举博学鸿词,复举经学。李锴是康熙皇帝的“连襟”,但他并不汲汲于功名,而是隐居盘山,醉心于诗歌、书法,他的作品存世极少,市场所见亦不过寥寥数件而已。
卷中刘统勋题云:“辛未三月礼闱,题董东山先生水墨山水”,可知其题字在乾隆十六年辛未即公元1751年。那一年,刘统勋主持会试并充军机大臣,故题字云“礼闱”。同年长至月、小寒日,于敏中、汪由敦分别题字,由此可以大概判定,诸人作画及题字,多在1951年前后。而张照临苏轼一帖单独装裱于卷尾,当系从他处移来者。
此卷装池精美,裱头用锦华丽,且配有木盒,其上刻:清人书画合卷。柯青馆珍藏。“柯青馆”即杜伯秋斋号,此盒当为杜伯秋倩工所制,足以见其珍护之情。
lot:0839
更多董邦达 钱维城 于敏中 刘统勋 方观承 汪由敦 等 书画合璧卷 手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