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 (传) 采薇图 手卷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3,500,000-5,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说明:1.王世杰(1891-1981),湖北省崇阳人。字雪艇。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早年就读于湖北优级师范理化专科学校,1911年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后留学英、法,191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2.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湖广总督。精鉴金石,工书,由欧阳询旁涉苏轼。能画,山水宗吴镇。官黔藩时尝作望云图,名人题咏甚伙。偶作设色花卉,得恽寿平妙意。性爱林泉,宦游所至,每遇名胜流连竟日,并请罗星侨绘为游踪图册藏之。卒年七十一。
3.孙尔准,字叔平,又字莱甫,号戒庵。江苏省无锡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出生于无锡城中师古河上(今祟宁路)官宦家庭中。远祖孙继皋,是明万历年间状元,吏部侍郎,父亲孙永清,清乾隆年间曾入值军机处,后擢为广西巡抚。
4.潘正炜(1821-1861),字季彤,号听颿楼主人,道光、咸丰(1821-1861)间番禺(今广州)人。精鉴别,富收藏书、画。着听颿楼集贴、听颿楼书画记、听颿楼续刻书画记。
5.蔡之定(1745-1830),字麟昭,号生甫,晚号积谷山人,德清人。清乾隆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生,五十八年进士,嘉庆元年(1796)授编修,继任高宗实录馆总篡,嗣升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五年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宫、会试同考官、河南正主考。十九年,建议以纸币代银,受到妄言乱政处分,降为鸿萨寺少卿。晚年主讲钟山、蕺山两书院,以阐扬理学着称。擅书法,与翁方纲、刘塘、铁保号称四大书家。道光十四年九月初八卒,葬横塘圩风水墩。
6.俞允文(1511-1579),字仲蔚,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少工临池,久而益擅之。小隶驶欧、柳而上,登吴兴(赵孟俯)堂;行书出入褚遂良,稍纵之则米芾;八分自谓得西岳碑体。卒年六十八。
来源:日本资深藏家珍藏并提供。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
李唐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画家。因为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凤毛麟角,多为片语只言,以致现在的我们几乎无从知晓他的生平事迹。然而,由于他对于南宋一朝绘画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领袖作用,长久以来一直为后世的画家与收藏家们所津津乐道与追捧,其画作自然也非常珍贵。
在李唐众多的传世画作中,《采薇图》是其人物画作品的代表杰作。不过,《采薇图》的价值尚不止于此,还在于其后元代钱塘的乡贡进士宋杞所书写的一段跋文——这段跋文是目前已知最为详尽的李唐生平介绍,勾勒出了这位传奇画家的轮廓。由于这样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使得《采薇图》成为历代收藏家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也造成了一些仿本的出现。
目前公认的《采薇图》真迹藏于故宫博物院,除此之外尚有两三件仿本传世,本次拍品中的这件《采薇图》便是较为接近真迹的一件仿本。
本件作品与故宫本在形制上非常相似。引首均有明代李擢公所书“首阳高隐”四字。引首所用的笺纸略有不同,故宫本所用为洒金笺,而本作为山水树石背景的花笺。两本的引首俱有“擢公”、“李彤审定”、“金匮孙尔准平叔氏鉴定之章”等印鉴,仅有三方后代印鉴不同,表明了两作不同的庋藏轨迹。故宫本因经过重新装裱,引首的一方“筠清馆印”骑缝章已经残半,而本作却得以保留,使得我们见到当年故宫本的原貌。除引首的这些区别以外,本作所显示出来的题签位置也应是故宫本重装之前的原貌,即只有“筠清馆珍秘”一签位于引首之前,而钤印“伯荣审定”的题签则应位于引首与画心之间。从装裱形制与外观上来看,本作为我们提供了还原故宫本原貌的参考资料。
若从整幅画心来看,故宫本所采用的“钉头鼠尾”描法在本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本作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略逊于故宫本。故宫本中那种双眉紧锁的模样,在此卷中人物面部略显消瘦。在树石的刻画上,本作几乎与故宫本不相上下,除了构图上微小的差异之外,石头的皴法、枝叶的描摹都非常考究,特别是刻画树叶的廓填之法,直逼真迹。在画中左侧树木的枝干下方,本作与故宫本同样都留有“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的款识,款识均分为两列,字体也十分相近。可见本作与真迹关系之密切。
本作与故宫本一样,在画心后面首接宋杞的跋文。略有区别的是本作在宋跋与画心之间还有一条“宋李唐画伯夷叔齐采薇图”的题签,而这条题签在故宫本上则是位于引首与画心之间,这再次反映出故宫本在进行重装时可能发生的改动。比较两本中宋杞的跋文,几乎完全相同,一字不差,就连几方印章都是一模一样。如果进一步比较拖尾各跋,直到本作的最后一跋“道光丁亥春日昆明倪琇、福州陈寿祺、赵在田、林春溥、林则徐同观于筠清馆”为止,所有的跋文均与故宫本完全相同,甚至个别印章在本作上依旧保持完整,而在故宫本上已经经过装裱而残缺。可以肯定,此卷与故宫本的关联直到道光年间依然十分密切,道光丁亥年以后,故宫本才开始有不同于本卷的流传踪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非常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本卷是现存各本《采薇图》中与故宫本关系最为密切的,也是制作最为精良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与美术史研究价值。
lot:3729
更多李唐 (传) 采薇图 手卷图片: